【我的扶貧故事】修文縣六屯鎮長田村村民於傳文:不等不靠摘「窮帽...

2020-12-09 網易新聞

我叫於傳文,今年49歲,是修文縣六屯鎮長田村村民。

我家有5口人,妻子是聾啞人,母親近80歲,兩個兒子剛成年。2013年我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愛心人士的關心、幫助、支持下,我不等不靠,自立自強,憑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在2019年實現了脫貧,村民們給我封了個外號,叫我「馬背將軍」。

這個封號,和陪伴了我7年的馬兒有關。我2歲多時因患小兒麻痺導致下肢癱瘓無法站立和行走,小時候上學都是四姐背我。因為身體及家庭貧寒的原因,讀到小學五年級就輟學開始闖社會,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我購買了一匹棕黃色的老馬,從此我用馬走路、耕地、託糧食……馬兒陪伴我走過了漫長的日日夜夜,帶著我四處「闖蕩」,經過不斷地磨合,我們倆之間似乎有種神秘的默契,我要到哪裡,馬就把我馱到哪裡,馬便成了我的雙腳。

儘管下肢癱瘓無法行走,但我並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沒有向命運低頭。

以前我家主要種植傳統農作物玉米和水稻,因苞谷出售價格較低,為了改變家庭貧困現狀,我再三思索,鼓起勇氣決定發展生豬養殖,用以前努力拼搏和省吃儉用攢下的一萬多元資金,外加從親朋好友借的一萬元左右資金,養了20多頭豬。但是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導致虧損血本無歸,家裡存糧也消耗殆盡,給我帶來承重打擊,覺得生活陷入了泥濘,一段時間都萎靡不振,生活陷入困境。

在我家深陷困境時,是當地的縣、鎮幹部幫助了我,按照相關標準和程序把我家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最低生活保障人員,幫我辦理殘疾人證,發放殘疾人補貼,給我送來輪椅、修建水池、安裝自來水……一項項實實在在的幫扶措施,增強了我戰勝貧困的信心。我對自己說,好男兒要不甘於每月領取低保金度日,應該活出自己的色彩,我要東山再起。

在哪裡跌倒就在哪爬起來。2017年得知國家對貧困戶有產業發展補貼,我毅然決定再次發展生豬養殖。我吸取了之前養豬失敗的教訓,在了解市場和行情後,先從小規模養殖開始,以降低風險。於是我養了7頭生豬,家庭農業生產也繼續操持,種的苞谷拿來養豬,每個豬兒都養到了300多斤,加上生豬市場較好,當年收入兩萬多元,將原來虧損所欠的外債還清後,還結餘一萬多元。後來我每年都養豬,這已成為我家收入的重要來源。

現在我家又在自有9畝地的基礎上流轉了11畝土地,種植了20來畝的高粱,養了4頭豬,光生產經營性收入可達5萬元。

別看我家兩口子都是殘疾人,要說養豬和種植,我覺得我比一般人都要厲害。我們能自己做的都儘量自己做,實在忙不過來時就請寨鄰來幫幫忙。人生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奮鬥,我絕對不會在脫貧攻堅這一塊給國家拖後腿。我也會不等不靠,自立自強,憑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

(原標題:【我的扶貧故事】修文縣六屯鎮長田村村民於傳文:不等不靠摘「窮帽」,大家叫我「馬背將軍」)

(責任編輯:田江容_GZ003)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用勤奮創造美好生活丨修文縣六屯鎮都堡村駐村...
    我叫王鵠,是貴陽新天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派駐貴陽市修文縣六屯鎮都堡村的駐村幹部。2019年9月,我在走訪貧困戶時發現有些貧困戶缺少產業,經濟困難,於是積極與扶貧辦和農業中心聯繫,幫助宋方富等12戶貧困戶發展入戶產業。
  • 「我的扶貧故事」兜底保障,一個都不能少|修文縣六屯鎮社會事務辦...
    蔡坤走訪獨居老人李素英我叫蔡坤,2017年入職貴陽市修文縣六屯鎮群眾工作中心。2019年4月六屯鎮黨委調整我到鎮社會事務辦,全面負責全鎮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工作。蔡坤走訪困難家庭與此同時,我開始展開大量的走訪排查,返貧問苦,熟悉全鎮各類困難群體生活現狀。通過與同事大量走訪排查,我們對排查出來的困難家庭結合兜底保障政策規定,精準落實幫扶政策,幫助困難家庭走出困境。  在我的扶貧之路上,有這樣一家人讓我印象深刻。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喊我「黑書記」丨遵義市匯川區板橋鎮長田村...
    2017年7月,正值板橋鎮脫貧攻堅關鍵時期,我作為匯川區最年輕的村黨總支書記,投入到板橋鎮長田村脫貧攻堅戰場上,這一戰,就是整整三年。初到長田,我才知道村支兩委班子大部分都是年輕人,村主任25歲,副主任只有24歲。
  • 【我的脫貧故事】一不等二不靠 勤勞致富是正道丨基長鎮秀峰村村民...
    我叫袁朝蘋,今年55歲,是獨山縣基長鎮秀峰村龍井組村民。 那時,我還要負擔兩個正在讀高中孩子一年近2萬元的學雜費、生活費。那是我最痛苦、最艱難的時期,整個人都變得很頹廢,不想與人接觸,心裡既難過又自卑。 就在那年年底,精準扶貧的春風吹到了我家,在村民代表大會的評議下,我家被評為了貧困戶。駐村幫扶工作幹部一次次入戶走訪、鼓勵和幫助,終於讓我接受了家庭變故的事實,也讓我重新振作起來。
  • 南明區多措並舉助力修文縣蜈蚣橋村村民增收致富
    修文縣灑坪鎮蜈蚣橋村獼猴桃種植產業園內,一條平整寬闊的道路旁串起了一株株果實纍纍的獼猴桃果樹,南明區駐村工作組的隊員正忙著往貨車上搬運獼猴桃。「這條路就是南明區出資修建的獼猴桃產業道路,總長4.8公裡。」南明區駐村工作組隊員說,以前這條道路坑坑窪窪,一到下雨天滿是泥濘,給村民勞作帶來不便。
  • 魚水深情,共築小康幸福路——長田村扶貧工作紀實_會同縣_縣市新聞...
    長田村位於林城鎮西南方向,東依縣城,西靠翁寶村和青朗鄉,南抵渠水,北接林城鎮洞頭村和坪村鎮,屬典型的城郊村。全村共轄14個村民小組657戶2173人,屬建檔立卡貧困村。土地總面積1.9萬餘畝,其中耕地面積1400畝,林地面積14589畝。
  • 海南日報數字報-長田村有了長遠致富路
    11月14日,站在東方市天安鄉長田村百香果種植基地外,省人大常委會機關派駐長田村駐村第一書記張怡遠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長田村地處偏遠,是「十三五」建檔立卡深度貧困村,全村共236戶1003人。2016年4月,該村被確定為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定點幫扶村。從第一批駐村扶貧幹部進村,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就把打贏長田村脫貧攻堅戰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一套圍繞著「長效脫貧」的工作機制迅速建立起來。
  • 「我的扶貧故事」兩洋村裡的「駐村人」丨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
    我叫趙仕平,是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踏上了駐村扶貧之路。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是種養殖業、進城務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把駐村的一點一滴都記在了筆記本中。駐村第一書記幫助貧困戶搶收稻穀一本、兩本、三本……三年多的時間,我的筆記本記了12本,從剛來的些許彷徨到現在的輕車熟路,甚至還能簡單地用苗語同村民打招呼,我現在就是妥妥的「兩洋人」。
  • 海南人大:長效機制幫扶長田村脫貧「摘帽」
    五年裡,海南省人大常委會領導班子成員多次到長田村開展脫貧情況調研,召開省市有關部門、鄉鎮、村「兩委」幹部座談會,研究解決長田村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有力推動了長田村脫貧的步伐。2018年6月,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許俊(右一)在長田村調研扶貧產業發展情況。
  • 貴陽修文縣灑坪鎮蜈蚣橋村:2500畝「蜈蚣橋蜜李」喜獲豐收
    貴頭條訊近日,貴陽市修文縣灑坪鎮蜈蚣橋村2500畝「蜈蚣橋蜜李」喜獲豐收,上百萬斤果實密密麻麻綴滿枝頭,等待著八方遊客前來體驗採摘樂趣。村民正在採摘蜜李在蜈蚣坡奢香古驛道旁,果實壓彎了的枝丫與附近農家青瓦白牆的嶄新小康房交相輝映,形成一幅獨特的田園畫卷,讓人領略到豐收的喜悅與富美鄉村的甜蜜氣息。果園裡,果農們帶著背簍、竹籃忙著採摘果實。摘下的果實或送往市場,或直接賣給前來遊山玩水的市民和遊客。
  • 【我的扶貧故事】張泰龍:農夫 山前 有點田——同步小康駐村手記
    【我的扶貧故事】張泰龍:農夫 山前 有點田——同步小康駐村手記 2020-12-21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蔈草鎮生田村:青花椒上市了
    {"title":"蔈草鎮生田村:青花椒上市了", "url":"https://www.cqcb.com/county/yunyang/yunyangxinwen/2020-06-05/2487663.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county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傳好駐村「接力棒」,盡銳出戰「拔...
    幫扶幹部中,除王仲德、王碧在沙營鎮掛職黨委副書記以外,其餘10名幹部全部在村擔任第一書記或駐村幹部。他們一任接替一任,讓「接力棒」既傳得穩,更傳得好。在這支教師扶貧工作隊的帶領下,曾經以貧窮落後為「代名詞」的關嶺縣紙廠村、大田村一躍成為全縣產業示範村。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從「爭當貧困戶」轉變為「我已脫貧」|貴定縣...
    擺耳村,一個面積只有16平方公裡、地域狹窄、山高坡陡林密、田少土少;農作物種植單一且產量少;入村的道路順著山溝蜿蜒五公裡之長,收入大多靠外出務工或周圍零星務工,發展產業基礎薄弱,前幾年人均年收入僅2000多元。
  • ...的脫貧智慧#【多彩貴州·決勝2020】我的扶貧故事 | 廖舟:王哥...
    #中國的脫貧智慧#【多彩貴州·決勝2020】我的扶貧故事 | 廖舟:王哥我們是親戚 還會來的 2020-12-09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讓選擇不留遺憾|織金縣白泥鎮倮木村駐村幫扶幹部...
    我靜下心來,開始與不同的村民們打交道,白天和農戶下田、上坡幹農活,給需要幫助的農戶打穀子、剝玉米;晚上埋頭鑽研脫貧攻堅相關業務知識,用工作手冊詳細記錄了每戶貧困戶的人口信息、收入和脫貧需求等情況,幫助貧困戶解決難題。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龐幫雲:讓村民生活甜起來||李美珍...
    讓村民生活甜起來冊亨縣巖架鎮納碰村村主任 龐幫雲納碰村一直以來都是種傳統農作物,一年下來,村民除去種子、肥料等成本,根本賺不了多少錢,農民收入普遍不高。於是,我開始走村串戶給村民算收入帳。但村民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還是讓我吃了不少閉門羹,幾乎沒有村民理會我。我知道村民不是不願意,而是不敢嘗試,他們需要一個領頭人。於是,我決定先做給群眾看。除了將自家的土地全部種植甘蔗外,我又流轉了幾十畝土地來發展連片種植。有村民顧慮,覺得納碰村交通不便,收成之後怎麼把甘蔗運出去換成錢?
  • 【我的扶貧故事】邵正剛:我是石板村的第927位「村民」
    【我的扶貧故事】邵正剛:我是石板村的第927位「村民」 2021-01-15 16: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的笑容 是我扶貧路上的幸福收穫丨三穗縣款場...
    王銘(右一)與村民交談我叫王銘,是黔東南自治州三穗縣款場鄉款場村的一名黨支部書記,1999年從黔東南州衛生學校臨床專業畢業後,在款場村衛生室當了12年的防疫員,2014年1月擔任三穗縣款場鄉款場村的黨支部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們的態度變好了丨鳳岡縣新建鎮官田村駐村...
    我叫梁言琴,生在官田,長在官田。2018年10月,懷著忐忑心情,我開始了駐村扶貧之路,幸運的是,駐村地點恰好是我生長的官田村,至少就地域上而言,我無比熟悉,幹起工作來想必會很順利。走訪村民2019年5月,一場暴雨席捲官田村,又恰逢周末,來不及趕回村裡的我,只得拜託當地村民幫忙查看受災情況,還沒有將信息整理完成,便接到一通電話,「我家房子吹成那個樣子了,你好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