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2021-01-11 娛樂我在

 古埃及文明的創建

  尼羅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古埃及人在這一地區創造了燦爛的文明,諸如農業的改良,文字的發明,醫學的進步,以及完美的建築、雕塑,精美的手工藝品等。這筆豐富的文化遺產,直至今天,在世界上仍然可以見到它的影響。

  時間:公元前3300年

  關鍵詞:象形文字_木乃伊_金字塔

  大約在公元前3300年,埃及人已經開始使用象形文字。它由表意符號、表音符號和限定符號3部分構成。

  表意符號是用圖形表示詞語的意義,特點是圖形和詞義有密切關係。例如:表示水就畫幾條波形線,畫一個五角星表示「星」的概念。

  表音符號是把詞語的發音表示出來,取得音值。例如:貓頭鷹的圖形符號用作音符時,讀「m」音,已失掉「貓頭鷹」的含義。表示門閂的圖形符號,代表「s」音,而另一個表示小山坡的圖形符號,則代表「k」音。

  限定符號是在表音符號外加上一個新的純屬表意的圖形符號,置於詞尾,以表明這個詞屬於哪個事物範疇。限定符號本身不發音。例如:「犁杖」和「朱鷲」這兩個詞的音符完全相同,讀音為「hb」。區別詞義的方法是:在「hb」後分別加上表示「犁杖」和「朱鷲」的限定符號。

  談到埃及,不能不提到被稱為「世界奇蹟」的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國王——法老和王后的陵墓。埃及人叫它「庇裡穆斯」,意思是「高」。陵墓是用巨大石塊堆砌而成的方錐形建築,四面都是上小下大的等腰三角形,很像中文的「金」字,所以,人們形象地稱它「金字塔」。埃及迄今已發現金字塔100多座。其中,大金字塔(又稱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最著名,是埃及金字塔建築藝術的頂峰。

  圖坦卡蒙法老的黃金面具

  「法老」一詞在埃及語中指「大房子」,即「埃及王宮」。新王國以後,用它作為國王的代稱。

  大金字塔是埃及現存規模最大的金字塔。它建於胡夫統治時期(約公元前2670年),原高146.59米,因頂端剝落,現高136.5米。塔的4個斜面正對著東南西北4個方向。塔基呈正方形,邊長約230米,佔地面積5.29萬平方米。塔身由230萬塊巨石組成,它們大小不一,平均重約2.5噸。

  古埃及紙草文獻《亡靈書》

  哈夫拉金字塔建於約公元前2575年~前2465年,塔高143.5米。舉世聞名的獅身人面像便緊挨著哈夫拉金字塔。希臘人稱獅身人面像為斯芬克斯(希臘神話中斯芬克斯為帶翼的獅身女怪)。據說,古埃及第4王朝法老哈夫拉為了使他的形象永存於世,命令工匠利用建造金字塔剩餘的石塊,建造了斯芬克斯,頭部就按照哈夫拉的面目雕刻。斯芬克斯高19.8米,長45.7米,面闊4.1米,口長2.6米,頭戴「奈姆斯」皇冠,額刻「庫伯拉」聖蛇浮雕,威嚴而又神秘。

  為了確保金字塔萬古長存,石塊與石塊之間沒有任何粘接物,而是把一塊石頭直接放在另一塊石頭上,拼合得天衣無縫,甚至連最薄的刀片也插不進去。砌工之精確,內部結構之複雜,實在令人驚嘆不已。同時,由於金字塔造型獨特,凌厲的風勢不得不沿著塔的斜面或稜角上升,塔的受風面由下而上越來越小,在塔頂,塔的受風面趨近於零,這種以柔克剛的獨特造型,把風的破壞力降到最小程度。這就使金字塔雖然歷經數千年的風吹雨打,卻依然屹立在埃及大地上。

  金字塔閃耀著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光芒,它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徵,是古埃及人民創造的人間奇蹟。直到今天,規模宏大、建築神奇、氣勢雄偉的金字塔依然給人留下許多未解之謎。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吸引了許多科學家、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前往探究,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無數遊客前去觀光遊覽。

  古埃及除了建造世人矚目的金字塔外,它的木乃伊製造術也讓世界稱奇不已。埃及人自古就有靈魂不滅的觀念,他們把人的死亡看成是到另一個世界生活的繼續,因而不僅把屍體製成木乃伊,還建造陵墓以保存屍體,使得製造木乃伊、修築墳墓之風盛行。

  木乃伊是經過特殊處理而完好保存下來的屍體。它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在古代,每個法老死後,都要把奧西裡斯的神話表演一番:首先舉行尋屍儀式,接著舉行潔身儀式,把屍體剖開,取出腦髓和內臟,然後將屍體浸入一種防腐液中,除掉油脂,泡掉表皮。70天後,再把屍體取出晾乾,體腔內填入香料,外面塗上樹膠,以防止屍體與空氣接觸,最後用布將屍體一層層裹起來。這樣,一具經久不腐的木乃伊就做成了。安放遺體之前,還要舉行神秘而隆重的念咒儀式,為木乃伊開眼開鼻,把食物塞進它的嘴裡。據說,這樣它就能像活人一樣呼吸、說話和吃飯了。最後舉行安葬儀式,把木乃伊裝入石棺,這樣,金字塔就是它們永久的歸宿了。

  製作木乃伊表明古埃及人已掌握了物理、化學、醫學等方面的科學知識。

  *法老與太陽神崇拜

  太陽神是埃及中王國和新王國時期法老所崇拜的級別最高的神靈。新王國時期,埃及法老對它的崇拜最為鼎盛。

  神秘的金字塔

  金字塔不僅象徵了法老權力的威嚴,還帶有神秘的力量。五千年前埃及人以非凡的智慧建造了金字塔,五千年後人們仍在探尋它的神秘力量。

  阿蒙神立像_新王國第22王朝

  古王國時期,法老崇拜鷹神荷魯斯,認為它是法老的保護神。第4王朝時,被希臘人稱作赫利奧利波斯的太陽城的地位迅速上升。每一位法老都宣稱自己是「拉神之子」。(拉神是太陽城的地方神。古埃及每個州和村落崇拜全國性神靈的同時,還崇拜當地的神靈。)後來,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底比斯的一位王子登上王位,阿蒙神一躍成為全國性的神靈。它被想像成空氣和光的結合體。最後,它與拉神合二為一,結成當時地位最高的神靈——阿蒙—拉太陽神。

  全國性的神靈在埃及的確立,得力於法老、王室親屬和其他富有者的慷慨捐贈。隨著朝代的更迭,對神的崇拜就由於某個法老的心血來潮而獲得持久性,地方神也會成為全國的主神。有鑑於此,法老把對太陽神的崇拜的基礎賦予自身,稱自己為太陽神之子,崇拜太陽神的努力便與法老結下不解之緣。

  方尖柱是太陽神的象徵

  卡爾納克神廟中庭的第2塔門_新王國_第19王朝_公元前1250年

相關焦點

  • 世界通簡史: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的文明發展,文明與自然的聯繫
    百家原創作者:魯克話歷史今天小編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尼羅河流域的文明。尼羅河流域某部分的早期狀況與另一部分當前自然條件如此相似,這一點是值得特別關注的。如果假設,當年居住在今赤道雨帶區之外的尼羅河流域的居民從未遇到過乾旱的挑戰,那麼三角洲與尼羅河下遊谷地是否會保持自然的原始狀況呢?古埃及文明是否就永遠不會產生呢?他們是否會仍然住在不開化的尼羅河下遊谷地邊緣,如同今天住在傑貝勒河邊上的施魯克人和丁卡人那樣呢?這裡還有一種推論,不是關於過去,而是關於未來的。我們要明白在宇宙、地球乃至人類的時間尺度裡,六千年不過是彈指一瞬。
  • 尼羅河流域的埃及文明,到底起源有多早你知道嗎?
    埃及是歷史悠久,文明古老的偉大國家。當野蠻人遊蕩於世界廣闊大地上的時候,非洲大陸東北角的尼羅河流域便已放射出人類文明的曙光,孕育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的尼羅河流域和亞洲西南部的西奈半島。尼羅河全長有6000多公裡,它是由白尼羅河和蘭尼羅河匯合而成。
  • 巴比倫古城遺址:是世界著名古城遺址和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巴比倫古城遺址位於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約 90 公裡處,幼發拉底河右岸,是世界著名古城遺址和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巴比倫意為「神之門」。巴比倫古城始建於公元前 3000 年,最初是一個小村,經五、六個世紀的發展,逐漸興旺。後為古巴比倫王國和新巴比倫王國首都。在此期間,該城先後幾度易主。
  • 探索古埃及的千年文明:尼羅河的古老傳說
    尼羅河是非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二大河,全長6700公裡,它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流淌了約有6500萬年。河道雖然發生多次變遷,但它仍然向北流。它有兩條上源河流,一條是白尼羅河,它西源出蒲隆地群山,經非洲最大的湖維多利亞湖向北流:另一條是青尼羅河,東源子衣索比亞高原的塔納湖。
  • 它是五朝古都,被譽為華夏文明發祥地,去年GDP卻不及寧波!
    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在古代,如西南、東南、西北、東北等地被認為是蠻荒之地,許多古代文明大都起源於中原地區、黃河流域兩側。其中河南是中原地區的代表之一,目前的省會鄭州更是五朝古都。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三黃五制活動的腹地,是中華文明的足球。
  • 地理環境與古代文明:埃及與兩河文明究竟如何產生與發展?
    作為人類歷史上的四大文明發祥地之二,尼羅河流域與兩河流域地區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埃及文明與美速不達米亞文明。古埃及文明在尼羅河第一瀑布到三角洲這一片狹長的綠洲地帶,誕生了的埃及文明,它曾被希羅多德喚作「尼羅河贈禮」。
  • 美索不達米亞:西亞文明發祥地,卻最終毀於自然之手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起源和世界上許多文明的起源一樣,都是在河流邊聚集,依靠著河流的地理優勢而產生。但最終的滅亡,卻也和兩河流域的生態環境脫離不了干係。下面我們便順著歷史的時間線,來看看這段歷史中的過往。起源這裡是亞洲三大文明發源地之一。另外兩個便是印度河流域以及我國的母親河,黃河——長江中下遊流域。不難看出原始部落常常在河邊聚集,更容易形成部落的碰撞與交流,更利於文明的產生。
  • 尼羅河流域爭端再起 埃及宣稱自身權利不可侵犯
    中新網4月20日電 據外電報導,埃及19日宣稱對尼羅河享有傳統和不可侵犯的權利,同時警告流域國家埃及將抵制任何將其排除在外的協定。  報導稱,在尼羅河流域國家未能就重新分配尼羅河「股份」達成一個框架性協議後,埃及官方做出了上述的表態。
  • 【中國科學報】參與保護尼羅河流域生態環境
    植物所供圖  近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被與環境變化國家重點實驗室CERN生物分中心執行主任吳冬秀等科研人員赴坦尚尼亞和蘇丹,開展典型生態系統監測樣地建設及示範監測工作,完成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尼羅河流域典型地區植被生態保護技術合作」的技術培訓與示範任務。
  • 地圖看世界;尼羅河三角洲、俄羅斯勒拿河三角洲
    地球上,三角洲的面積僅佔陸地總面積的0.5%,但自有人類文明以來,它都是億萬人口的棲息地,也是當今世界上最繁榮的地區,全球經濟經濟發展的主要貢獻地。(三角洲是河流與大海聯手創造的奇蹟。)一,尼羅河三角洲。
  •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淺析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人類最早的文明大多起源於距今5000-6000年前,比如中國文明、古埃及文明、瑪雅文明等,其中有一個叫做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也就是說我們常說的古巴比倫文明。和其他古老的文明一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給人類留下了非常珍貴的歷史經驗和文明遺傳,其對後來其他文明的影響不可磨滅,並且至今仍然在影響著世界歷史發展進程。
  • 同是大河孕育的文明,為何兩河文明與古埃及文明差異那麼大?
    兩河文明與埃及文明都是古老的中東文明,均發源於大河流域,被稱為大河文明,他們之間有著許多共同點,但是也存在許多差異,兩種文明的相似性形成了今天人類文明的人類文化和倫理道德。而兩種文明經過漫長的歲月衝刷,兩者文明的差異逐漸被擴大,兩者的多元化不僅有利於分別人類的地域性,更有利於人類的思維創新和人類文明更好的發展。
  • 世界地理小區域——尼羅河
    (3)上遊流經熱帶稀樹草原氣候區,降水較多,流量大;下遊主要流經熱帶沙漠氣候區,降水少,缺少支流匯入,沿途因蒸發、下滲、人類用水失去大量徑流,因此流量較小。(4)尼羅河三角洲灘涂長速減慢,海洋作用加強,引起入海口海岸侵蝕/海水倒灌;導致地下水礦化度增加,土壤鹽漬化問題;對沿海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產生影響。
  • 埃及2019年對尼羅河流域國家出口額達12.2億美元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埃及2019年對尼羅河流域國家出口額達
  • 美媒:尼羅河流域2億人2080年將面臨水源短缺
    參考消息網9月19日報導美媒稱,尼羅河流經11個國家,為數億人提供了所需的大部分供水。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他們唯一的水源。比如,埃及約85%的水來自尼羅河。然而專家預計,氣候變化將增加尼羅河的供水緊張形勢,將有20%至40%的人口面臨供水短缺,到2080年代,情況將更趨惡化。
  • 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孕育了埃及七千年的燦爛文明
    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叫做尼羅河,全長6670公裡。它位於非洲。它從蘇丹首都向北流經蘇丹和埃及,然後由南向北流入地中海。尼羅河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條由南向北流動的河流。它穿過沙漠地區,在入海口形成一個巨大的三角洲,最後流入地中海。尼羅河有兩個源頭,一個在衣索比亞高原,另一個在非洲中部的盧安達。
  • 北30度線上的8條河流,構成了世界文明的雛形
    人類文明的形成,是一個由遷徙到定居的過程。其中,不同文明中心之間的碰撞和相互影響構成了人類文明的篇章,河流也因此成為人類文明的起點。在歐亞非大陸,中華文明、古印度文明、兩河文明和尼羅河文明依次沿北緯30度線從東到西排列,有八條河流與它們共存。1黃河和長江。
  • 四大古文明之一的中國,在黃炎帝時期,對比其他三個文明什麼水平
    四大古文明之一的中國,在黃炎帝時期,對比其他三個文明什麼水平其他三大文明古國同一時期的發展狀況在闡述四大文明古國同一時期的發展水平前,我們需要先了解文明的判斷標準有三個:一是要有城市,意味著人口開始大量聚集,不再是原始部落;二是文字,沒有文字的文明很難想像,文明的思想文化積累也不可能留存和傳承
  • 尼羅河是埃及的母親河,從地理位置來看,為何尼羅河如此重要?
    古埃及人的文明也是一直在圍繞著尼羅河發展,尼羅河可以說是貫穿了整個埃及的歷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沒有尼羅河就沒有後來的埃及文明。那麼為什麼尼羅河對埃及人民如此重要?它又到底為埃及人奉獻出了怎樣的貢獻呢?
  • 傳說中的古代文明——「美索不達米亞」
    文明又稱。是指在和兩河流域之間的(現今境內)所發展出來的文明,是西亞最早形成的文明。主要由……等眾多文明組成。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希臘語的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土地。發源於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流域——蘇美爾中下遊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