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世人對佛教最常見的四大誤解(圖)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很多民間信仰並非佛法(圖片來源:資料圖)

神佛不分中華文化兼容並蓄,對於勸善的宗教皆能廣為接納。流傳至今,凡持香禮拜者皆誤以為佛教,實則諸多民間信仰之神祗,如城隍爺、土地公、三太子、媽祖……皆被門外漢披上佛教外衣

神佛不分

中華文化兼容並蓄,對於勸善的宗教皆能廣為接納。流傳至今,凡持香禮拜者皆誤以為佛教,實則諸多民間信仰之神祗,如城隍爺、土地公、三太子、媽祖……皆被門外漢披上佛教外衣,不知神佛二者,其本質、願力迥異,應當究明。

神為六道輪迴的眾生,屬於鬼道之有福德者。或以生前對國家、人類貢獻卓著,後代為追思其恩澤,立廟祭祀。或因民智未開,對自然現象無知,遂於山川雷電產生敬畏之心。

人們認為神有掌控萬物的生殺大權、主宰吉兇禍福的能耐,卻不知神本身即是世間凡夫,其宗旨不外以勸善為主,並無圓滿縝密之思想體系。拜神尋求的是現世的庇佑、消災,但無法究竟解脫。其他宗教對所認定的神,神與人是主僕關係,永遠無法平等。

佛則是放下王位妻兒、尋求真理的修行者,是出世聖人,徹悟宇宙人生真理,證得通達本性的智慧。他主張一切吉兇禍福皆由人自招,若不在心地下手,徹底改善自己的思想行為,盲目的崇拜無法趨吉避兇,更不能淨化自己的人格。佛以慈悲喜舍對待一切眾生,他是一個指導者,因此佛與人是師生關係,只要依循其教法, 人人皆可成佛,因此就本性而言,佛與人是平等的。

智迷不辨

常有人批判信佛為迷信。何謂迷信?不經審慎思考和理性明辨,迷迷糊糊相信,稱為迷信。批判者往往未曾聽經聞法,甚且連「佛」之本意亦無言以對,即主觀認定佛教為迷信,此批判者豈非更為盲從、迷信?何謂智信?凡透過智慧判斷、冷靜觀察,確知為善良美好能令人解脫者,方去接受、相信,稱為智信。梁啓超嘗言:「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佛教非但不認同迷信,甚且鼓勵以理性探索質疑,此種寬容大度、實事求是的態度,便是智信的表徵,也是佛教與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

民俗外道誤為佛教

民間有許多習俗或外道種種作為,皆非正信佛教,茲列舉如下:

算命看相:以抽籤、卜卦、紫微鬥數、摸骨等方式,斷言一生禍福。此系由於人對自身未來迷惘無措,盼能藉此指引方向,佛教則主張「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自己的起心動念就能決定今後的命運,毋須仰賴算命,應自轉因緣。

地理風水:地理風水與南北極、磁場、地下的水流等有關,是有科學依據、合乎自然的,對未斷惑證真的凡夫確有影響。但已證阿羅漢果者則所到之處皆是光明淨土,此正可為「凡夫境轉心,聖人心轉境」作最佳註腳。然而佛教注重的是心法,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內在的心性遠比外在的地理更重要。

跳神扶乩:此系民間信仰的儀式,以靈媒為橋梁,進行種種祈求。此絕非佛教的產物,而是巫術的範疇。

擲杯筊:人無法與神鬼溝通,便依我見自問自答,揣測神意。

燒冥紙:始於漢朝紙商的促銷術,沿襲至今,甚且衍生出紙紮冥具,祈令亡者受用的習俗。佛教主張,若欲做功德,當以亡者之名布施、印經、供養三寶,更能利益亡者。蓋火化冥紙、冥具,僅鬼道受用,然亡者卻未必投胎鬼道。再者,往生錢萬不可燒,以其上印咒文,若火化則視同焚毀經書,罪過不小。

殺生害命以為供品:不知情者往往以雞鴨魚肉供佛,以示誠意。然則佛教以慈悲為懷,主張眾生平等,尊重一切有情之生存權。且六道眾生,生生世世互為眷屬,焉知所殺者非過去生父母骨肉?是以其根本戒規即是不殺生。

錯誤認知:消極、悲觀、崇拜偶像

佛教揭開生命的面紗,徹見其本質是苦、空、無常的,對於佛法未深入者,往往依文解義,認定佛教是消極而悲觀的。其實,佛教對造惡消極,對行善度眾則抱持捨我其誰的態度,十分積極。佛教願拔一切眾生之苦,因此是慈「悲」觀,而非「悲」哀觀。更有人批駁出家為不孝、逃避責任,殊不知多元化的社會需要各種人才,心靈救度的大任正有賴僧寶來承擔。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出家才是真正大孝,因為出離的是煩惱之家,所做的是紹隆佛種、弘法利生之事。地藏菩薩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這是何等積極!外教徒常批評佛教崇拜偶像,但不知佛教施設佛像乃是方便契合根器,讓禮拜者見賢思齊,學習佛的精神和行為,並非祈求保佑。就如同國旗、國歌、十字架皆為精神的表徵,佛像亦是表法的。佛教原本就是即相離相,不離世間,不染著世間,而《金剛經》更是句句破相,何來崇拜偶像之事呢?但得無相,即心即佛。

相關焦點

  • 海濤法師開示:普遍遭誤解的佛教9大禁忌,佛弟子不可不知!
    【#普遍遭誤解的佛教9大禁忌】●誤解1:#香爐裡殘餘的香棒,#不可以每天清理。結果弄成髒亂和容易引起燃燒的危險。至於佛教的沙彌尼、比丘尼以及近住優婆夷都是生活於寺院、每天與經像法物為伴的女性修行人,從未由於生理期間發生所謂衝剋的問題而帶來災難。●誤解3:#在家供佛菩薩,#需為佛菩薩開光。在家供佛,設立佛壇,通常都先請人為佛菩薩聖像開光,同時要選擇日期、勘定方位。這也是屬於民間信仰或民間風俗的一種。
  • 佛教:進寺院禮佛,有四個「禁忌」,不可不知!
    進寺院禮佛時,有四個常見的「禁忌」,不可不知!01禮節不當《楞嚴經》中有言:「因地不正,果招迂曲。」住持下面又設有「四大班首」、「八大執事」。出於恭敬心,我們對他們的稱謂大概有法師、禪師、律師、長老、大德、大師等幾種。其中,法師意為通曉佛典,能夠教化世人勤修正法,遠離邪見的人,也是世俗對出家人最常用的敬稱。假如像影視劇中那樣,稱呼出家人「某尼姑」、「某和尚」,則顯得粗魯無禮。
  • 佛教的四大天王和《封神演義》中的魔家四將有何區別,如何區分
    四大天王俗稱四大金剛,是佛教四位護法天神,在佛教的教義中,須彌山為世界中心,須彌山周邊圍繞著四大部洲,如東土大唐就在南贍部洲,這四大天王每人護一部洲。魔家四將則是《封神演義》中的神話人物,這四人在封神大戰死後,才被天庭封為了四大天王。
  • 佛教四大名山是哪四大名山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分別是指安徽九華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分別是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的道場。 其中最著名的五大禪寺有 :顯通寺、塔院寺、文殊寺、殊像寺、龍虎寺。
  • 佛教四大菩薩及道場
    在漢傳佛教有四大菩薩之說。四大菩薩根據佛經的排名為: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四大菩薩分別代表了諸佛菩薩的大智、大悲、大行、大願。四大菩薩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而且不僅僅限於漢地,在廣大藏區,四大菩薩同樣極受尊崇。
  • 藏傳佛教首席財神:黃財神
    黃財神像(圖片來源:資料圖)黃財神是藏傳佛教各大教派普遍供養的護法,因其曾經發願:庇護所有貧苦眾生,令他們在修行途中不因資糧匱乏而退失菩提心,助益一切有情,且其身膚黃色,故被世人稱為黃財神。黃財神其實就是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天王(也有另外一種說法:說金剛手菩薩為救度、消除眾生之貧乏窮困,化現財神臧巴拉。)。按佛經記載,他住在須彌山北面的黃金對綞,曾受佛陀委託,在未來邪見王毀滅佛法時,將出世護法佛教,由於他常守護在佛陀周圍,聽聞佛法較多,所以又得名「多聞天王」,而他的「施財天」身份和職能卻在漢傳佛教中鮮為人知。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刺客,世人只知荊軻,不知還有…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刺客,世人只知荊軻,不知還有…… 《史記·刺客列傳》裡記載了很多刺客俠士的事跡。他們的信條都是「士為知己者死」。他們以視死如歸的氣魄和撼動山河的壯舉,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俠義之名。這其中有四位俠士尤為突出,被公認為「四大刺客」。
  • 佛教四大名山地形圖:有沙灘的普陀山,五臺山,九華山和峨眉山
    自從東漢時期佛教從古印度傳入中國起,佛教所宣揚的哲理同儒家文化互相影響,慢慢形成了適合我國社會需要的「中國佛教」。比如說從明代開始,在我國出現了佛教四大名山的說法,國人認為九華山是地,峨眉山火,五臺山是火,普陀山是水。究其原因無非是國人對照印度佛教中的四大聖地而產生的。
  • 學佛的四大因緣,不可不知!
    學佛的四大因緣,看看你屬於哪一種,一種比一種殊勝!02No1、失意、不順時尋求的心靈慰藉;在當下,很多人覺得佛教所宣傳的東西越來越像「心靈雞湯」。為何呢?這就如很多佛弟子常說的一樣,一切都是「空」的,但真正的「空」是什麼卻一概不知。話又說回來,在當下以此方式與佛結緣者,可以說是大有人在。
  • 世人都說盛世佛教,亂世道教,但別忘了還有一句治世儒生
    華夏三教,佛道儒,而現在最為人所知的就是佛教,道教也可以在各種文學題材中看到,至於最後的儒學,自五四以來就很少見過,只有最近幾年的孔子學院等,才讓世人再一次領略到儒家的風範。不過,其實儒家思想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興起了,現在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只是儒家與其他兩家不同,盛世佛教,亂世道教,至於儒家,則是治世儒生。佛道兩家都是中國本土宗教,而佛教是西漢以後從國外傳入我國的。只是剛進入我們國家時的一個小宗教而已,後來才慢慢興起。
  • 佛教通史 014-法我心果的四大爭論和菩薩的誕生
    對於 「空」和「有」這兩個詞的具體含義和規定,在部派佛教的各派是有很大差異的,不能一概而論。我們談到上座部與大眾部四大分歧的第一點——「法」的分歧已經談完了。第二個分歧,就是「我」的分歧,就是「我」與「無我」之爭。「諸法無我」是印度宗教和佛教的區別——就是在整個印度的教派裡,只有佛教標榜「諸法無我」。
  • 圓瑛大師:保家衛國建功立業 要學佛教無畏精神
    人生所畏之事甚多,不能枚舉,求其最切近於己者,是人人無一不怕老、病、死三事。怕老何故?以壯歲日遷,老景漸迫,精神昏昧,殆至不久於世。怕病何故?以四大失調,一身困苦,醫藥罔效,命在頃刻之間。怕死何故?以貪生怕死,人所同情,一息不來,永成千秋之別。以上所說三事,究竟只是一事,怕老者為死期將至,怕病者為死相現前,就是一「怕死」而已。佛教所說大無畏者,不是不怕法律也,也不是不怕因果也,就是「不怕死」。
  • 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假期人特別多,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假期人特別多,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好多人都是來給孩子求學業、聰慧等。初一、十五人也特別多,香火最旺的該數五爺廟了,好多人都是凌晨三四點鐘都在門外排隊,要燒頭柱香!這個主要是求財運官運的!
  • 佛教:佛前十種供品的寓意和果報,您不可不知
    這恐怕就不是每一個人都知道的了,大家常見的方式應該是燒香和水果,但實際上遠遠不止。佛菩薩像前常見的供品其實一共分為了十種,分別是——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珠、衣,接下來我們就來一一介紹其代表了什麼寓意,各位師兄看過之後也好有的放矢,否則弄錯了善果沒有也就罷了,弄不好還要好心辦壞事,給自己造惡業找麻煩。
  • 佛教人物系列之四:四大菩薩
    四大菩薩,即文殊、觀音、普賢、地藏四位菩薩。智、悲、行、願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薩的象徵。文殊菩薩,梵語音譯為「文殊師利」「曼殊師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祥、妙吉祥、法王子。菩薩是大乘佛教行願的象徵。「行願」包括修行與誓願兩方面,普賢菩薩的聖像一般是頭戴五佛冠,左手叉腰或執鈴,右手執金剛杵,騎六牙白象,這頭白象是大聖天王的神體《華嚴經 普賢行願品卷四十》記載普賢菩薩有十種廣大行願,即: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回向。故名「大行普賢菩薩」。
  • 這些生活中的常用詞居然都來自佛教!你知道幾個?
    大千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略稱,是佛教的宇宙觀,《大智度論》是這麼認為的: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這個範圍多大?不可計量!佛教中講現在世界的一千倍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一千倍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一千倍為大千世界,那三千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無法想像!
  • 別讓煞氣阻礙你 九種常見風水煞氣及化解(圖)
    人還在錢沒了 大師點評6種破財陽颱風水(組圖)新婚夫婦裝修必知 最重要的婚房風水布局(圖)80後裝修新房風水六大禁忌 你不可不知!人還在錢沒了 大師點評6種破財陽颱風水(組圖)新婚夫婦裝修必知 最重要的婚房風水布局(圖)80後裝修新房風水六大禁忌 你不可不知!
  • 最常見佛教禮節:雙手合十的內涵
    合十也稱合掌,是最為常見的佛家禮節。幾乎可以在任何場合使用。不論是禮佛,拜見長者或是同修之間問訊以及向旁人致意,都可以合十為禮。即使是非佛門中人,在有關場合,我們也「入鄉隨俗」使用合十禮。但對於這個看似再簡單不過的禮節,我們不一定了解它的內涵,也有可能在使用的時候並不規範。
  • 佛教四大菩薩保佑眾生
    觀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
  • 這座四面環海的「佛教名山」有「海天佛國」之美譽,千萬不可錯過
    相信各位信佛之人對國內四大佛教名山都能耳熟能詳的叫出他們的名字來,其中的一座是四面環海且為觀音教化的場所,你知道他是哪座山嗎?與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普陀山是舟山群島1390個眾多島嶼中的一個小島,形似蒼龍臥海,面積近13平方公裡,與舟山群島的沈家門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早在奧運會前夕,舟山市普陀山風景名勝區,便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