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作為家長,沒有人不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父母都覺得,對孩子負責最好的方式就是培養他們成材,這樣孩子的人生才會走的更遠、更順遂。但在成龍成鳳的這條路上,孩子需要付出的努力卻是非常多的,多到令人畏懼。
不久前,一個網絡綜藝《告訴世界我可以》中,就曝露了一個媽媽對孩子的殷殷期盼,具體可見甜心的日程表。
一個六歲的女孩,報了十多個興趣班,甚至連模特、主播這樣的都有。甜心從上午九點一直連軸轉到晚上七點,回來後還不能休息,需要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後作業。
不僅在學業上如此,甜心媽媽對她的交友也有自己的想法,她希望孩子的朋友是能幫助她進步的,是「優質的」,所以給甜心挑了一些「合格的」朋友來參加她的生日宴會。
甜心媽媽給了甜心她所能做到的最優質的教育,考慮的也非常全面。對於她來說,自己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媽媽。但是甜心並不這麼想,在節目中,甜心透露道:「討厭媽媽」、「媽媽不在家的時候最開心」。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並不喜歡父母拿「為了你好」當藉口來壓迫自己——孩子是這麼認為的。如果一個孩子長期被父母包辦式養育的話,那麼很可能會造成以下幾種結果。
1、孩子和父母關係疏離
如果父母控制欲比較強,總是強制性的「為了孩子好」讓他們學習、努力的話,那麼孩子不和父母親近是必然的。
畢竟孩子年齡小,心靈比較單純,父母嚴厲背後的疼愛他們是很難看出來的。孩子只會覺得爸爸媽媽對我很嚴格,不像別人家的父母,從而不敢和他們親近。
就算長大後孩子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隔閡已經種下了,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彌補的,疏離在所難免。
2、孩子變得懦弱膽小
我們總是說「虎父無犬子」。但現實恰恰相反,虎父犬子才是常態。
如果父母太過強勢,比如他們對孩子的未來有規劃,且不容反駁,那麼孩子在大部分情況下都只能選擇接受,畢竟胳膊擰不過大腿。但是,他們心底不一定是願意的,可又沒有辦法反駁,於是只能壓抑自己。
長此以往,孩子的性格只會越來越沉默,面對父母的要求會習慣性順從,不敢反駁。
3、孩子童年不快樂
有這麼一句話——有的人用一生在治癒童年,有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由此可以看出,童年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需要的是無憂無慮、開心就笑、不開心就放肆哭的彩色童年。
但是,過於強勢的父母,他們考慮的不是孩子的快樂,而是孩子長大後能不能成材,現在有沒有落人一步。所以,他們的孩子,童年可能都是在父母的約束下長大的,不快樂的可能性比較大。
其實,渴望子女成材並沒有錯,錯的是為了讓孩子成材不惜犧牲他們的快樂,強制他們走上父母安排好的道路。
這不是為了孩子好,而是在摧毀孩子。
父母把自己的意願灌輸給了孩子,完全沒有給孩子選擇的餘地,這真的是在培養優秀的孩子嗎?還是想像中另一個完美的自己——因為自己沒有完成夢想,所以逼迫孩子努力,讓他們活成另一個自己。
總之,不贊成這種包辦式的養育方式。每天逼孩子上自己不喜歡的課,學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也許將來他們的人生的確很成功,但是代價卻是非常大的,那就是孩子的怨恨。
這麼說可能有些誇張,但是《告訴世界我可以》中,甜心稱「媽媽是假的,真媽媽不見了」就是證據。因為媽媽的強勢,她寧願相信這不是自己的親生媽媽,因為她覺得親生媽媽會對她非常好。
由此可見,不管包辦式養育成功與否,在親子關係上它的影響是非常壞的。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父母不可以給孩子報補習班,任他們野蠻生長,該管還是要管的。就像樹木在冬天需要砍掉多餘的樹枝一樣,孩子也需要父母修剪才能長大成材。
不過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不能控制欲過於旺盛,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自由輕鬆的環境更有利於孩子成長。如果要給孩子報補習班的話,要徵求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
父母把孩子生下來,不是為了讓他們成為「我們」,而是為了讓他們成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