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討厭媽媽」6歲女孩上十幾個興趣班,日程表密密麻麻讓人心疼

2020-12-18 齊姐育兒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作為家長,沒有人不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父母都覺得,對孩子負責最好的方式就是培養他們成材,這樣孩子的人生才會走的更遠、更順遂。但在成龍成鳳的這條路上,孩子需要付出的努力卻是非常多的,多到令人畏懼。

不久前,一個網絡綜藝《告訴世界我可以》中,就曝露了一個媽媽對孩子的殷殷期盼,具體可見甜心的日程表。

一個六歲的女孩,報了十多個興趣班,甚至連模特、主播這樣的都有。甜心從上午九點一直連軸轉到晚上七點,回來後還不能休息,需要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後作業。

不僅在學業上如此,甜心媽媽對她的交友也有自己的想法,她希望孩子的朋友是能幫助她進步的,是「優質的」,所以給甜心挑了一些「合格的」朋友來參加她的生日宴會。

甜心媽媽給了甜心她所能做到的最優質的教育,考慮的也非常全面。對於她來說,自己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媽媽。但是甜心並不這麼想,在節目中,甜心透露道:「討厭媽媽」、「媽媽不在家的時候最開心」。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並不喜歡父母拿「為了你好」當藉口來壓迫自己——孩子是這麼認為的。如果一個孩子長期被父母包辦式養育的話,那麼很可能會造成以下幾種結果。

1、孩子和父母關係疏離

如果父母控制欲比較強,總是強制性的「為了孩子好」讓他們學習、努力的話,那麼孩子不和父母親近是必然的。

畢竟孩子年齡小,心靈比較單純,父母嚴厲背後的疼愛他們是很難看出來的。孩子只會覺得爸爸媽媽對我很嚴格,不像別人家的父母,從而不敢和他們親近。

就算長大後孩子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隔閡已經種下了,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彌補的,疏離在所難免。

2、孩子變得懦弱膽小

我們總是說「虎父無犬子」。但現實恰恰相反,虎父犬子才是常態。

如果父母太過強勢,比如他們對孩子的未來有規劃,且不容反駁,那麼孩子在大部分情況下都只能選擇接受,畢竟胳膊擰不過大腿。但是,他們心底不一定是願意的,可又沒有辦法反駁,於是只能壓抑自己。

長此以往,孩子的性格只會越來越沉默,面對父母的要求會習慣性順從,不敢反駁。

3、孩子童年不快樂

有這麼一句話——有的人用一生在治癒童年,有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由此可以看出,童年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需要的是無憂無慮、開心就笑、不開心就放肆哭的彩色童年。

但是,過於強勢的父母,他們考慮的不是孩子的快樂,而是孩子長大後能不能成材,現在有沒有落人一步。所以,他們的孩子,童年可能都是在父母的約束下長大的,不快樂的可能性比較大。

其實,渴望子女成材並沒有錯,錯的是為了讓孩子成材不惜犧牲他們的快樂,強制他們走上父母安排好的道路。

這不是為了孩子好,而是在摧毀孩子。

父母把自己的意願灌輸給了孩子,完全沒有給孩子選擇的餘地,這真的是在培養優秀的孩子嗎?還是想像中另一個完美的自己——因為自己沒有完成夢想,所以逼迫孩子努力,讓他們活成另一個自己。

總之,不贊成這種包辦式的養育方式。每天逼孩子上自己不喜歡的課,學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也許將來他們的人生的確很成功,但是代價卻是非常大的,那就是孩子的怨恨。

這麼說可能有些誇張,但是《告訴世界我可以》中,甜心稱「媽媽是假的,真媽媽不見了」就是證據。因為媽媽的強勢,她寧願相信這不是自己的親生媽媽,因為她覺得親生媽媽會對她非常好。

由此可見,不管包辦式養育成功與否,在親子關係上它的影響是非常壞的。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父母不可以給孩子報補習班,任他們野蠻生長,該管還是要管的。就像樹木在冬天需要砍掉多餘的樹枝一樣,孩子也需要父母修剪才能長大成材。

不過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不能控制欲過於旺盛,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自由輕鬆的環境更有利於孩子成長。如果要給孩子報補習班的話,要徵求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

父母把孩子生下來,不是為了讓他們成為「我們」,而是為了讓他們成為「自己」。

相關焦點

  • 杭州6歲中產女孩日程表曝光:十幾個興趣班全副武裝,卻……
    我想,莫過於我們掏心掏肺,卻變成了孩子討厭的人。兒童成長觀察紀實真人秀《告訴世界我可以》中,6歲的杭州女孩甜心,對「樹洞」悄悄說過這樣的心裡話:你覺得爸爸媽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不好的人。為什麼總說媽媽是假媽媽呢,真媽媽去哪裡了?——真媽媽丟了。
  • 6歲孩子日程表曝光,緊湊程度相當白領,拼樂高都是「犯罪」
    016歲孩子日程表曝光,緊湊程度相對白領此前在《告訴世界我可以》這檔節目中,曾曝光過一名6歲孩子的日程表,許多網友看完之後,紛紛感嘆,這種緊湊的程度相當白領的存在。她的媽媽,為了不讓女兒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名了10個輔導班,對你沒聽錯,10個輔導班,也就是說,除了睡覺、吃飯、上廁所的時候,剩下的時間裡都在上輔導班。女兒一周活動安排表,已經密密麻麻的看不清了,全部被輔導班所佔領。對於孩子來說,不是在上課,就是在上課的路上,沒有一分鐘是屬於她自己的。
  • 6歲女孩被迫報名十幾個興趣班,卻無意中講出真話,寶媽:真憋屈
    現在基本上每個孩子都要上興趣班,而且很多孩子還要上好幾節。報興趣班當然是為了培養孩子,但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卻很少有喜歡上興趣班的,效果也是不盡相同,有時候是家長花了錢,孩子累了心,還沒有什麼收穫,前不久我就在網上見到了一個非常極端的例子。
  • 杭州6歲中產女孩日程表曝光: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因為小時候上了太多興趣班,長時間在家裡,無法出去玩,所以成為媽媽後的她,決定尊重孩子的天性,不再給她壓力,讓她享受自由自在的童年。鄭希怡給5歲的女兒報了一所特殊的學校,沒有學習,沒有壓力,只在田地上玩耍、種菜。
  • 對興趣班沒興趣 9歲小女孩翹課出走
    「民警同志,我這裡有一個小女孩迷路了,請你們幫她找找家人吧……」近日,沙坪垻區曾家轄區某售樓中心的工作人員報警求助。沙坪垻區110快處隊民警趕到現場後,見到了小女孩。女孩名叫小樂(化名),今年9歲。接電話的是小樂的媽媽張女士,她正在居住轄區陳家橋派出所報案尋找女兒。經核實無誤後,張女士馬上趕往售樓中心。小樂告訴民警,她不喜歡媽媽給她報的興趣班,學習時也不太認真,因此媽媽總認為學習效果不好。
  • 6歲女童報興趣班,姥姥賣掉一套房,3年花費120萬元,結果如何?
    說到興趣班,家長們都不陌生,誰家孩子還不是上一兩個興趣班呢?有的孩子上的多,有的孩子上的少,但至少都有一個興趣班在上。我一個朋友在她女兒上小學前一星期要上五六個興趣班,孩子基本都沒有玩的時間。朋友想給女兒減少兩三個,可是她女兒卻一個不想減,都喜歡上。朋友就尊重孩子的意見,都上了。
  • 6歲外孫女上3年興趣班,姥姥花了120萬還賣了房,娃卻算不出6+9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在的生活節奏快,孩子的學習節奏也快,孩子學習你追我趕已成常態,似乎不上個補習班、興趣班還不能叫學習,興趣班市場的火熱可想而知了。興趣班的費用有多有少,但上3年興趣班花掉120萬的可不多見,不過這卻是一個6歲女孩的真實經歷。
  • 給6歲女童報興趣班,姥姥賣掉一套房,3年花費120萬真值嗎?
    「6歲前,你給孩子報了幾個興趣班」?據網絡的一項調查研究發現,教育支出已經能佔據家庭收入的20%以上,而這種現象也反映出了當代家長的教育焦慮。我在《老師請回答》這檔綜藝節目裡感受最為明顯,這個節目中有個6歲的女童,來自北京!她上興趣班3年花了120萬,為了支持她上興趣班,姥姥還買了一套房子。那這個女童都學啥呢?芭蕾舞、聲樂、表演、鋼琴、走秀、珠心算、還有籤約費用13.8萬、去紐約走秀一次20萬等等,總共加起來120萬。
  • 李玫瑾:孩子6歲前,沒必要報這3種「興趣班」,浪費錢還沒啥用
    尤其是「起跑線」的概念和家長群的興起,讓很多家長越來越焦慮,生怕孩子在某個方面落與人後。 之前,北京衛視《老師請回答》節目中就有一位「望女成鳳」的家長,一口氣給孩子報了13個興趣班。 光是英語就分筆試、口語和外教在線三種,其中竟然還有「跳繩班」!
  • 這兩種興趣班,6歲之前沒必要報,邏輯思維才是最重要的
    這是某網站統計出來的報表,從數據中不難看出,很多家庭在學齡前教育上的投入,完全不遜色於從小學到高中的投入總和,僅次於上大學。5歲大的孩子要上7個興趣班,父母借錢報興趣班這是我之前在天涯上看到的一則新聞,說南京某位媽媽,跟別人借錢給孩子報考興趣班。
  • 媽媽給孩子報十幾個班,一家人顧不上吃飯,爸爸抱電視離家出走
    原來,男人哭泣的原因是來源於自己的家庭,他說他的妻子太過於厲害了,以至於連電視也不讓看,一下給寶寶報了上不完的興趣班,也不徵求孩子的同意,孩子才上一年級,一個幾歲的孩子還沒有懂事,甚至比成年人還不容易。
  • 給老大報了14個興趣班的我,現在輪到老二,我開竅了
    真正張著大嘴吞我們錢的是各種各樣的興趣班。 小張開學就三年級了,從他三歲開始,我帶他上過大大小小十幾種興趣班。 非但沒有發現他在哪方面獨領風騷,自己倒是經常被氣得血壓升高。
  • 上過20個興趣班之後,告訴你怎麼選興趣班、怎麼學,怎樣避坑?(附...
    興趣班的話題,咱聊過不止一次了。看看現在的育兒生態圈,就知道它的確可以算作育兒路上的一個怎麼繞也繞不過的點。到底該不該讓孩子上興趣班?如何選擇和安排時間?這些問題,困擾了許多爹媽。我就聽說過一個二娃家庭的爹媽吐槽,說一到周末,兩娃加起來一天要上八九個興趣班,爹媽已經快掛了。
  • 興趣班風靡一時,不上興趣班的和上過興趣班的,10年後差別會很大
    現在很多家庭,從孩子上幼兒園起,就開始流行給孩子報興趣班,在眾多家長中,一般會呈現出兩極的分化,一種家長認為即使不報各種興趣班孩子也會差,孩子還小應該享受童年。另一種家長會選擇給孩子報一些興趣班,他們認為多上一門課,可能為孩子多打開一扇窗,發掘孩子的天賦並著重培養。
  • 杭州媽媽去舞蹈班接女兒下課,6歲女兒卻失蹤了
    前幾天,建德一名6歲女孩因不滿家長安排的興趣班,她竟然從學校出走了!7月11日的傍晚,一位行色匆匆的婦女領著位穿舞蹈服的小女孩走進壽昌派出所。婦女說,這小女孩是她路上遇到的,這個小女孩想要回家,但是迷路了,也說不清家庭住址和聯繫人,只能求助警察了。民警走到小女孩身邊,蹲下來問她姓名、家庭住址。
  • 「我想站起來上學」8歲女童面臨截癱,這些興趣班年齡不夠不要報
    當然也有一些家長,是因為孩子自己喜歡,所以給孩子報名興趣班。不過家長們不知道的是,對於某些興趣班,看的是孩子的興趣跟天賦,盲目的追求跟風,最終最會害了孩子。前段時間,在河南就有一名8歲的小女孩出事情了,面臨截癱的情況,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孩子對興趣班總是三分熱度,是孩子真的沒興趣,還是家長沒堅持?
    不帶他去吧,怕耽誤了孩子的興趣培養;帶他去吧,又擔心他過了幾天再變了興趣。想問問橙子,關於興趣班,家長該如何幫孩子選?遇到三分鐘熱度的娃,又該如何應對呢?幾乎每個孩子都上過興趣班,有的是家長希望孩子學的,有的是孩子自己喜歡想要學的。
  • 最美媽媽吳菊萍接住的妞妞6歲了 她是班裡最高的女孩
    讓記者驚喜的是,妞妞和正常孩子無異,能唱能跳,十分活潑可愛;另外兩位是:出院3個多月的「公益女孩」黃靖淇,醫生評估她康復得也越來越好;而曾經的癲癇患者陳女士,已做上幸福的媽媽了。  妞妞已經6歲  是班裡最高的女孩  或許大家還記得,2011年7月2日,妞妞從10樓窗臺墜落,碰巧被樓下經過的吳菊萍徒手接住。  「最美媽媽」的這伸手一接讓妞妞保住了性命,但當時她也深受重傷。
  • 「媽媽真討厭」,6歲兒童「第一個青春期」,父母如何幫孩子度過
    「媽媽,你真討厭」帶孩子過程中,6歲左右的孩子變得和之前不一樣,突然大喊媽媽討厭發洩內心不滿。小剛是個6歲的男孩子,他媽最近和我說「孩子變了,不知道該怎麼應對」。以前非常聽他媽媽的話,和小夥伴們出去玩,媽媽讓把吃的分享給小夥伴,他總是樂呵呵的把零食給到小夥伴們的手中。
  • 李玫瑾坦言:再愛孩子,也別讓他上這3種興趣班,費錢不說還沒用
    由於聽說鋼琴能夠提升女孩的氣質,因此孩子剛出生沒多久就為孩子準備了一架鋼琴,3歲時給孩子報名的興趣班,比我家孩子現在上的興趣班還要多很多,不僅要學習鋼琴,還要學習口才、演講、舞蹈、畫畫、英語等等,幾乎除了上學、睡覺其他時間都是在興趣班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