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才子的集句詩,雅俗共賞,茶餘飯後開心一樂,又發人深省

2020-12-18 品詩賞詞

古代勞動人民雖然非常淳樸,但是他們長期在實踐中得到鍛鍊,既積累了經驗和教訓,也從大自然中獲得了很多知識,所以才有書本上讀不到的大智慧。比如很多歇後語、俗語、寓言、成語等等,很多都是來自坊間傳說和口口相傳,但極具哲理。

而集句詩就是集合一些名家名句組成一首詩,要求融會貫通,如出一轍,所以看似簡單,其實卻需要深厚的文學功底。北宋的王安石就很擅長創作集句詩,南宋的文天祥也曾將杜甫的四句詩集成一首新作,也是極富新意。下面介紹清代才子的集句詩,雅俗共賞,茶餘飯後開心一樂,又發人深省。

集杭州俗語詩

清代:黃增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裡出西施。

有緣千裡來相會,三笑徒然當一痴。

黃增,字方川,號筠谷,清代的一位三流詩人,出生於雍正二年。詩人仕途不順,於是便遊山玩水,四處漂泊。有一次他來到杭州會友,既陶醉於此處的古蹟勝景,也被當地的風俗人情所感染。詩人在遊山玩水期間,也收穫了很多當地的俗語,於是即興寫下這首詩。

詩的大意是:佳人的美色並非是用於勾引世人,只是觀者沉醉其中。真心相愛的情侶,在對方眼裡都是完美無缺。彼此若有緣分,即使相隔千裡,也終會走到一起;因為偶然一笑,也可能為之痴迷。

這首詩看似描寫愛情,其實卻寓意深遠。首先看第一句「色不迷人人自迷」,人生到處都充滿誘惑,人們也常會因為一些蠅頭小利而犯錯誤。所以必須時刻保持清醒頭腦,不貪求虛榮和短暫的快樂,更要對自己和親朋負責。

當我們擁有一顆平常心,面對得失、榮辱和悲喜,才能淡然處之。而一旦心有妄想,也就容易陷入迷途,縱然一時瀟灑,最後卻得不償失,甚至悔恨終生。

次句也是家喻戶曉,「情人眼裡出西施」,其實這裡的「情人」還可以拓寬理解。除了心儀之人,還可以是鍾情的書籍、喜歡的電影、愛不釋手的玩具,等等。也許在別人眼裡,這些都毫無價值,但是只要自己喜歡,它們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

就像人們追求真理,這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事業,可能被很多人不看好,甚至自己也經常懷疑,如此投入是否有價值。所以當一個人達到痴迷的程度,他就不會在意被人如何看待,也會逐漸地尋找到方向和出路,並最終達到幸福的彼岸。

第三句也是膾炙人口,「有緣千裡來相會」,也可以將其引申理解。一般意義上,情侶間也許素不相識,但因為一見鍾情,所以終成眷屬。但這裡的「千裡」是重點,象徵著艱難險阻和百折不撓。因為即使是一見鍾情,但這段感情也未必被親朋看好,所以必須意志堅定,才能衝破重重阻力。

世界上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可能存在一帆風順的大道。一方面需要自己謹慎處理各種關係,另一方面也要求自己有信心和決心,彼此可以深入了解。所以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應該知彼知己,然後積極投入,才能不負初心。

最後一句也是寓意深遠,「三笑徒然當一痴」,本來是指一廂情願,但再細細思考,又何嘗不是說明,幹事業需要有發現的眼光和持之以恆的精神。「三笑」也許不是針對自己,但是自己卻感到她的溫柔和美麗,於是動了心,甚至痴迷。如果僅僅如此,必然貽笑大方;如果繼續窮追不捨,也未必得償所願。所以如何處理其中的辯證關係,才是最為重要的。

首先,自己發現了想要追求的目標,可以積極大膽地嘗試。其次,如果各種條件暫時不具備,就該懂得急流勇退,但也不可完全放棄,因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第三,經過韜光隱晦,東山再起,自己的能力也會得到提高,思想也會發生蛻變,或許覺得當初令你動心的也不過如此,從而讓自己的境界得到升華。

相關焦點

  • 才子給妻子寄了張白紙,妻子想半天回了首妙詩,才子讀完開懷不已
    這對夫妻就是宋代大才子郭暉和他的才女妻子。一次郭暉離家遠遊,客居愁悶、孤獨,就給妻子寫了一封書信。然而這位才子不知是由於疏忽大意還是一時情急忙亂,居然將一張空白子當作寫好的書信寄回了家。妻子收到一封無字書信,不知如何是好。她想來想去,想了半天,決定回信。於是她就在這張白紙上寫了首詩還給丈夫,估計她知道也沒想到,這首回詩成了宋代最經典的才女詩之一。
  • 清代才子的一首阮郎歸,清新婉約,不輸納蘭性德的小令
    比如家喻戶曉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哀怨之情持久地在讀者心中激蕩;還有膾炙人口的「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毫無詩囊行吟的揣摩,不過是脫口而出。不過納蘭詞雖妙,讀多了卻容易令人太過壓抑,甚至難以自已。清代康熙年間還有一位詞人,雖然只當過縣令,身家地位與納蘭無法相比,但他的作品卻深受當時讀者的喜愛。
  • 晚唐才子的一首絕句,膾炙人口,南宋一位詩人也深受感染
    就像畫家在方寸間描繪千裡江山,不僅要注意虛實結合、濃淡搭配,而且還要懂得留白,才能讓觀者發揮想像,方可使作品雅俗共賞。除此之外,詩歌不是散文,不能一味地敘事和說理,必須採用形象的語言、豐富的意象,才能打動讀者,從而在不知不覺間被作品感染。晚唐有一位才子就非常善於寫詩,下面介紹晚唐才子的一首絕句,膾炙人口,南宋一位詩人也深受感染。
  • 徐永明主編:《清代浙江集部總目》
    一是有感於他要我寫序的一句話亦即一個理由:「因為你在圖書館工作」,其意甚明,圖書館人會更加理解做文獻、尤其是做目錄之學的價值和艱辛;第二個原因就是我前面所說的一大段話,這項工作對於文學史研究特別重要,而今人做此研究的已經不多了。做清代浙人集部著述總目,其價值不僅僅在於對清代文學文獻的調查與清理,為中國古代文學史研究提供可靠的文獻基礎,還在於從知識結構的角度為作家研究提供新的考察視閾。
  • 商人念了一句怪詩被當眾笑話,詩人出手相助補全另3句,眾人叫好
    但給人家接詩還不是最厲害的,本期筆者要跟大家說的這位,才是救場的高手。此人名叫金農,是清代有名的書畫家,也是大名鼎鼎的「揚州八怪」之首。多數人只聽過金農的書畫才氣,卻不知他也寫得一手好詩,是清代有名的詩人。一日,金農受邀參加一場酒宴,到場的都是些附庸風雅的本地商人們。大家提議,以「紅」與「飛」二字為令,來對詩。
  • 江南才子徐禎卿:詩有漢唐格調,得江左風流
    詩冠吳中的江南才子徐禎卿江南的繁華,歷來廣受稱讚,清秀婉約的山水、發展迅速的經濟文化,孕育了許多風流倜儻而又情感細膩的讀書人,諸如我們耳熟能詳的「江南四大才子」。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中四才子」,因為他們居住地蘇州古時又稱吳中,故有此名稱。
  • 打油詩其實一點都不簡單
    這種不登大雅之堂的詩被稱之為」打油詩「,據說是因人而得名,這種詩的來源是唐代一名叫做」張打油「的詩人。在清代翟灝的《通俗編》中曾引用了一首打油詩《詠雪》:「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 蘇軾新婚之夜,寫下一首「洞房花燭」詩,卻成了千古絕唱,真肉麻
    不過,提到雅俗共賞,不自覺的就會讓人想到蘇東坡,這個大才子總是苦中作樂,好像在他的生活裡,便沒有煩擾之事。有人說蘇軾是最「清淨」的詩人,清,一清二白,淨,乾乾淨淨。蘇東坡給世人留下了狂放不羈、豁達樂觀的印象。
  • 唐伯虎最經典的五首詩詞,不愧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此處,那個曾經幻想「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學子唐寅不見了,那個煙花柳巷醉生夢死的風流才子不見了,痛也痛過,樂也樂過,在經歷了幾年放浪生活之後,唐寅終於還是選擇逃離鬧市,為自己選定這一處世外桃源,和繼娶沈氏,開始了相對平靜的隱居生活。雖仕進無門,畢竟身有所託,又值壯年,美景逸思,一詠成詩。
  • 「金陵貓王」-魏詩煌畫《貓》
  • 杜甫給妻子寫首肉麻情詩,被文豪曲解,清代才子:你自己心術不正
    首先,杜甫常年漂泊在外,這點他和李白有得一拼。年輕時他漫遊吳越各地數年,後來又為科考困守長安多年,幾乎很少有時間顧家。其次,他是真的窮。年少時他的家境確實還是不錯的,但後來家道中落,跟著他就只剩下吃苦了。再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杜甫並不是一個很有生活情致的人,這一點從他平生的千餘首詩作中就看得出來。所以很多人就會好奇,杜甫的妻子是個什麼樣的女子呢?杜甫妻姓楊,是司農少卿楊怡之女。
  • 詩「山雨欲來風滿樓」千古流行於晚唐,你知道整首詩的意境嗎
    例如,「可憐天下父母心」是一首人們經常談論的熟悉的詩,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實際上來自慈禧太后的一首詩;有人認為「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羅貫中寫的,事實上這首詩是明朝的楊慎之寫的。難怪唐宋名家多,唐宋才子多,不容易脫穎而出。在《唐詩三百首》中只有幾首精選詩,還有許多優秀的詩歌沒有被選中。
  • 詩懷詔籍清代「蘭箏詩謎」四絕名儒張俞先賢
    詩譯: 張俞傳承先祖張良的慧脈,能詩擅箏名譽四方,墨畫蘭竹、射虎燈猜制謎,出神入化(見縣誌文史均有記載)。其治學嚴謹,要求一要礪志,二要純心,三要有骨氣(參見張俞所撰初學集楹聯:初入儒門須礪志,學臻佳境在純心;鐵笛樓楹聯:鐵骨寒梅何媚俗,小樓玉笛暗飛聲)。
  • 王昌齡的這首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短短4句扣人心弦!
    與一般寫「愁」詩所不同的是,王昌齡這首詩通篇無一愁字,卻句句是在寫愁,即含蓄地將詩人內心的愁表達了出來。據記載,這首詩大約是王昌齡晚年遭貶赴龍標貶所(今湖南黔陽)途中,偶聽流人箏樂有感而發。因此這首詩主要表達的就是遷客愁。《聽流人水調子》是王昌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雖然它只有短短4句,但毫無疑問,它是一首扣人心弦、令人斷腸的寫愁佳作。
  • 這27幅漫畫打油詩絕了!讓人捧腹,又發人深省
    我送青山一首詩,青山贈我雲萬朵。-03-雨過山間雲霧漂,青峰偶露景更嬌。一壺老酒入了肚,又得歪詩兩三篇。-05-閒來愛往南山跑,每到佛前問聲好。平凡日子開心過,賺得笑聲一串串。-22-如今五行總缺土,自知命中常差錢。
  • 一竹一人一畫境,一念一品能修心——竹子詩畫集
    此詩竹亭述志,展現了兄弟之間志同道合、友愛情深的思想感情。全詩敘寫自己與諸弟很友愛,且都有遠大的志向,像古代的竹林七賢一樣,常雅集竹亭,飲酒撫琴,以寄託豪情逸氣。 在意象運用上,此詩以竹作為清幽和隱逸的意象。竹在古代,是瀟灑挺拔、高雅脫俗的逸士的象徵。頸聯兩句的「竹林」有借竹林七賢喻指詩人兄弟之意。
  • 古詩詞中的抄襲公案:李清照、文天祥是慣犯,納蘭性德一抄成名
    一千年以後,清朝出了個叫納蘭性德的大才子,他有一篇名作《畫堂春》,其詞曰: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真正的「集句詩」,寫起來是很難的,甚至比完全原創更難,因為其作者必須既博聞強識又才思敏捷,才有可能融會貫通,集句成詩。並且,一首好的「集句詩」,必須做到既渾然天成,又能句句貼合新詩主題。但是,即便確實很難,歷史上還是留下了很多令人拍案叫絕的「集句詩」。
  • 四藝才子鞠立軍為中國書法《蘭亭序》寫讚歌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公元353年4月22日(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又稱《蘭亭序》。
  • 初唐才子劉希夷 盛唐之音開啟人
    初唐汝州詩人劉希夷,沒過而立之年而隕落,僅留下了28題35首詩作,多為膾炙人口的「傳世品」,流露著年輕詩人在詩歌創作方面的豪情和霸氣,其題材之廣泛、語言之清新、詩義之通俗,詩風和婉明麗、風流蘊藉,交融著情景韻理,對後世影響深遠,無疑對大唐詩歌盛世的開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盛唐出版的《正聲集》譽之為初唐才子第一人。
  • 明初大才子楊基與王畛同病相憐,離別詩盛讚其書法堪比虞褚
    詩存《眉庵集》,全詩如下:送王季野為愛王崇教,書名虞禇齊。龍文題玉軸,鳳冊縷金泥。滌硯雲生沼,籠鵝雪滿溪。此詩首句「為愛王崇教」頗令人費解。可能是表達楊基對王畛的才名敬仰之意。"書名虞禇齊"就很好理解了,「虞禇」指的是唐初兩大書法家:虞世南、褚遂良。在這裡,楊基讚揚王畛的書法水平堪比虞世南、褚遂良。這並非虛誇, 王畛的書法在元代頗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