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天氣逐漸變冷,感冒發燒的孩子逐漸多了起來,父母們總是各種擔心、不知所措。孩子發燒後有一件事中國的父母基本都會做——給孩子貼個「退熱貼」!
「退熱貼」好像已經成為發燒的必需品,只要孩子一發燒,無論溫度多少,先給額頭來上一貼。
這個「退熱貼」到底有多火呢?
「退熱貼」可以說是代購、藥店裡一年四季的寵兒!
在各個電商平臺上,月銷量從幾千到幾萬不等,最高的幾款銷量甚至高達75萬+件!
可以說,只要是家裡有小孩的家庭,都會存一些「退熱貼」,以備不時之需。
退熱貼沒有降低體溫的作用!
可是,退熱貼真的有這麼神嗎?一貼上,孩子體溫就降下來了?
其實,現在市場上銷售的退熱貼,大部分均屬於巴布劑(也叫凝膠膏劑),是物理降溫的一種方式。
它跟涼毛巾或冰袋敷頭的效果基本差不多,只能降低局部皮膚的溫度,給寶寶帶去暫時的舒適度,煩躁哭鬧的情緒就會得以安撫,對降低體內溫度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但為什麼說「退熱貼」坑孩子呢?
因為退熱最主要的原則是讓孩子舒服,退熱貼給額頭帶來的這種涼意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忍受,有些孩子也會出現過敏現象(表現為皮膚瘙癢、發紅、出疹)。
所以,不僅不退熱,反而讓孩子出現過敏等不適感!
國內外指南從來沒承認過退熱貼
我國最新的兒童發熱指南——《中國 0 至 5 歲兒童病因不明急性發熱診斷和處理若干問題循證指南(標準版)》(2016)裡關於孩子發熱處理部分,完全看不到退熱貼的身影。
再到國外,不論是加拿大兒科醫生協會(CAPS),還是美國兒科學會(AAP),都不曾提到退燒用退熱貼。
這也就是為什麼「退熱貼」坑中國家長。
如果非要說退燒貼有用,那只是騙中國家長的錢而已!
溫水浴、溫溼敷,這些物理降溫方式也不是首選
溫水浴退燒,消耗孩子體力,維持時間短
對,你一定聽說過給寶寶洗溫水澡或者用溫水擦浴的方式給寶寶物理降溫,這是很多媽媽推崇的方式,因為覺得這種方式安全可靠。
但實際上,溫水擦浴對給寶寶退燒的效果並不明顯,退熱效果差,維持時間也短。
溫水浴,是通過水分揮發的方式,快速帶走更多的熱量,從而降低體溫。而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匯總:溫水擦浴的效果一般是降低1-2度的體溫,效果維持30-45分鐘。
過一會,溫度還會升上來。
孩子發燒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感到舒服,充分休息,恢復體力。
因為寶寶在高燒的時候往往很疲倦,而且寶寶本身體溫很高,此時進行溫水浴,增加寶寶的體力消耗,還可能會讓寶寶感覺非常不舒服,得不償失。
一般只有在孩子使用退燒藥不耐受或其他退燒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下,才會考慮溫水浴的方式。
所以,如果寶寶不願意,還是建議不要強迫寶寶在發燒的時候洗澡。
溫溼敷退燒,退熱效果差,還可能導致孩子再次著涼
溫溼敷就是用溫水毛巾擦拭全身,將毛巾浸泡在溫水中片刻,然後將毛巾撈出,擰至半乾,擦拭寶寶全身,特別是褶皺多的地方,比如頸部、腋窩下面、腹股溝處等。
家裡的老人經常會使用這樣的方法給寶寶退燒,在電視劇裡,我們也經常看到這樣的情節。
但實際上,和溫水浴一樣,這種方法給寶寶退燒的效果差,而且如果家裡的溫度控制不好,還可能導致孩子再次著涼,不推薦媽媽們使用這種方法給寶寶退燒。
給寶寶退燒,最管用的方法是這2種
上面說了寶寶發燒的時候這個方法不能用,那個方法也不能用,那麼到底什麼樣的方法才好用?別急,這就和大家講講。
1、給寶寶合理服用退燒藥
若體溫超38.5℃,可吃退燒藥,無論何時都要記住,能給寶寶放心吃的退燒藥只有這兩個:對乙醯氨基酚(泰諾林)和布洛芬(美林)。
對乙醯氨基酚
安全性更高,更適合小寶寶服用,3個月以上的寶寶就能吃。
布洛芬
更適合大寶寶,或對乙醯氨基酚退熱效果不好時服用,6個月以上的寶寶才能吃。
具體用藥量,先參照不同年齡的指導用量、再參照每公斤體重的用藥量,綜合評估寶寶的年齡和體重後,再按說明書吃藥!如果遇到特殊情況,比如早產兒、超重兒,還是建議諮詢兒科醫生後,再遵醫囑服用。
2、「三多一少」的輔助方法,對給寶寶退燒也很有幫助
寶寶發燒期間,除了給寶寶按計量吃退燒藥,媽媽做到「三多、一少」,能讓寶寶更舒服一些,還能快點好:
多休息:寶寶生病時,就別再去樂園、早教、遊泳什麼的了,就讓寶寶在家安安靜靜的多休息。
多睡覺:讓寶寶多睡覺有利於身體內的白細胞等對付細菌病毒,加速機體自我修復。
多喝水:尤其是吃過退燒藥後,寶寶可能會大量出汗,需要喝水補充丟失的水分。也有利於藥物中的有毒成分從尿液排出。
少穿點衣服:有利於寶寶「散熱」,尤其是襁褓裡的小嬰兒,一定要打開襁褓包,讓寶寶自然散熱。
看了這篇文章,家長們是否有收穫呢?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到此為止,科學育兒從現在做起,更多嬰幼兒育兒乾貨盡在公眾號嬰幼兒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