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出眾心理」:接受自己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2020-12-10 澎湃新聞

原創 譯言 譯言

譯言·譯眼看世界

11月1日,著名暢銷書作家、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劉瑜進行了名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的演講。在這個看似高深難懂的教育議題上,她用一些接地氣的例子傳達了自己的理念。

作為一名母親,她在演講中提到現在孩子普遍的焦慮、抑鬱症、空心病等問題,還有育兒重擔由女性承擔的後果。她試圖論證,在當今社會,如果一個人選擇「放棄成功」,也未必是壞事。作為一個名人,她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而大部分的人都和自己的女兒一樣,並非天賦異稟,但是她/他的興趣、愛好、個性,都有自己的獨特性。而家長的使命應該是:沿著孩子的這種獨特性,幫他找到他所歡喜的事。因為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是最重要的人生功課。

劉瑜的想法和英國《生活課堂》專欄作家不謀而合,來看看這篇叫做《克服「出眾心理」》的文章吧。

01

崩潰可能是一次情緒復健

有這樣一個問題,它相當簡單,卻與人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直接相關:你的童年經歷是否讓你覺得,總的來說自己是個還不錯的人?還是說人生的某個階段讓你有了這樣的想法:你需要與眾不同才能在這個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換句話講,你現在是否對自己已有的地位和狀態感到滿足? 還是說你變成了一個焦慮的成功追求者,表面風光無限,卻是在對「平庸」的恐懼和羞愧感的裹挾下發足狂奔。

大約20%的人都曾處在後面這種不舒服的狀態:要麼拒絕對任何事情表示滿足,要麼因為成功的機率很小,就悲觀地認定自己必然是「失敗者」。在學校裡,我們可能非常努力,不是因為我們被那些學科所吸引,而是被動地努力上進,即便在當時我們並不知道為何要這麼做。學習變成了一種「軍備競賽」:我們只知道我們必須每天晚上複習,必須在班上名列前茅才是正確的。儘管我們在某一時刻可能並不出眾,但卻幾乎每時每刻都處在要變得「出眾」的壓力下。

或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童年時的故事:父母需要我們與眾不同——無論是在智力、長相還是與人相處方面——來幫助在社會中沉浮和掙扎的他們實現自我價值。孩子需要有所成就,不能得過且過,但在規劃那些關於未來的宏偉藍圖時,他們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卻從來不被考慮。父母在他們的世界裡很痛苦:無法實現自己的價值、正在與抑鬱症作鬥爭、對自己的生活感到絕望或憤怒、又也許正受到配偶的折磨……而這個孩子的使命,就是貢獻出他自己,從而讓一切變得更好。

從這個角度看來,「成就」似乎變得很奇怪,它不是報紙告訴我們的那樣,而是更像是一種精神疾病。那些建起摩天大樓的人,那些寫暢銷書的人,那些在舞臺上表演的人,那些成為合伙人的人,實際上可能是心理上不太健康的人;而那些能夠享受平凡生活的人,也就是對現狀感到心滿意足的「平庸之才」,實際上可能是情感上的「富翁」、精神上的「貴族」、心靈上的「領袖」。這個世界因而可以這樣劃分:一部分人選擇平庸,卻在精神上得到解放,而另一部分人選擇逼自己一把,最終有所成就。

然而後者卻很有可能面臨情緒崩潰。突然之間,在多年的成就滿滿的生活之後,他們突然不願起床了。他們陷入了深深的沮喪之中。他們會產生極度的社交恐懼。他們拒絕吃東西。他們說話含糊不清。他們以這樣的方式在日常生活的車輪上戳了一個大洞,將自己暫時地藏在裡面。

情緒崩潰或許不單是一種突發的瘋狂或情緒障礙,而是我們想要放手一搏,將自己調節到一個健康的狀態。它是我們腦中長期以來被束縛的一部分潛在思想強制更新另一部分思想的過程,也是自我理解和自我發展的過程,只不過大多數時候,我們沒有膽量去完成這件事。用一種比較矛盾的表達方式來說,這是一種嘗試,試圖通過生病的方式來迅速恢復健康。

在生病的狀態下,我們可能會「聰明地」放棄一份高壓卻無法帶來快樂的職業。我們可能努力減少我們的承諾和付出。我們也許是在試圖擺脫別人的期望,因為這些期望對我們來說往往是殘酷而荒謬的。

02

普通≠失敗

可以肯定的是,在集體層面上,我們的社會缺乏對美好的普通人形象的正向宣傳。大家往往把「普通」和「失敗」聯繫在一起。我們認為平凡得沒有漣漪的生活是走投無路的失敗者才會選擇的道路。我們無情地把「優秀」作扁平化解釋:身處世界的中心——無論是在大都市裡,還是在萬人聚焦的舞臺上。我們不喜歡秋天的成熟,也不喜歡欲望的潮起潮落後隨之而來的平靜。但我們卻忽視了一點:世界沒有中心,或者更確切地說,世界中心其實就是自己。

偶爾會有一些藝術家的創作提及這種平凡智慧。17世紀50年代末,荷蘭藝術家約翰內斯·維米爾的一幅名為《小街》的畫,挑戰人們普遍崇尚成功的價值體系。

(譯言君按:這幅畫繪於 1657-1658年,展示的是代爾夫特幽深巷道的街景,畫面十分稀鬆平常。事實上,《小街》的主題正如那你所能理解到的那樣毫無浪漫氣息,都是關於日常雜務。Athony Balley在他關於維米爾的書中所提到:女人們進行著她們日常勞動以維持她們的世界運轉,這樣描繪的圖像與建築細節結合起來,傳達出一種更具大局的信息:「 時間在這一刻停滯,並由此生出一種永恆之感。這似乎才是維米爾的重要主題。另外,磚牆與砂漿之上歲月的痕跡清晰可見。而那些細碎事實因為無法回答,而支撐著我們脆弱而短暫的存在)

畢竟,成功也許僅僅是在家裡,在簡樸的街道上,和孩子們一起度過一個安靜的下午。在契訶夫或雷蒙德•卡佛的小說中,在鮑勃•迪倫的《被遺忘的時光》中,在託馬斯•瓊斯的《那不勒斯的一堵牆》中,在埃裡克·侯麥的電影《勒人耶弗》中,你都能發現類似的觀點。

然而,大多數電影、廣告、歌曲和文章並不是這樣想的,它們不斷向我們展示其他事物的魅力:跑車、熱帶島嶼度假、聲名、崇高的命運、頭等艙航空旅行和忙碌。這些事物有時確實充滿吸引力,但日積月累的宣傳是在無形中向我們灌輸這樣一種觀念:我們自己的平凡生活是毫無價值的。

其實,我們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需要不同的技巧,也會帶來巨大的歡樂和價值:把孩子培養成獨立且人格健全的人;多年來與伴侶保持良好的關係;讓家裡變得井井有條;有很多早睡的夜晚;負責任地、愉快地完成一份不太令人興奮或報酬不高的工作;正確地傾聽他人;不對生活中的矛盾和屈服感到憤怒……

當我們學會不帶偏見或自我懷疑地看待這些問題時,我們就已經擁有了自我欣賞的財富。就如同當我們真的努力達到了別人的期望後,就會發現,生活中真正的奢侈品可能只是簡單、安靜、脆弱的友誼,沒有觀眾的創造力,沒有太多希望或絕望的愛,熱水浴和乾果,核桃和黑巧克力。

原文連結:

https://www.theschooloflife.com/thebookoflife/overcoming-the-need-to-be-exceptional/

原文標題: Overcoming the Need to Be Exceptional

原文作者: the School of Life

譯者: Jiangfan

版權說明

本譯文僅用於學習和交流目的。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非商業轉載請註明譯者、出處,並保留文章在譯言的完整連結。商業合作請聯繫editor@yeeyan.com

原標題:《克服「出眾心理」:接受自己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我們的孩子在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這有錯嗎?
    「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前段時間,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在一場演講中的這句話火了,這場名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的演講也在各大網絡平臺刷屏。
  • 張桂梅VS劉瑜引發大討論:拼命努力,然後「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
    在演講中她坦言「我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並希望女兒以後開個煎餅鋪。這樣輕鬆、自由的教育理念和前段時間頻上熱搜的山區老師張桂梅形成了鮮明對比。你希望你家的萌娃成為劉瑜教授口中的普通人,還是張桂梅老師狼性教育下的學霸?最近,清華政治學副教授、著名作家劉瑜的一場演講引發熱議。因為她建議,在養娃這件事上,家長們不必太「雞血」。
  • 清華大學副教授:我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在一路的競爭比拼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的過程中,孩子們雖然外在條件優秀,卻漸漸成為一個「空心人」。  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甚至也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  甚至很多孩子由此陷入長期抑鬱的狀態,甚至被診斷為抑鬱症,更為嚴重的還伴有自殘自殺行為。  對此,劉瑜說,與其逼著孩子成為一個痛苦的空心人,不如讓孩子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 日本版《人生七年》:為什麼拼盡全力,孩子依然勢不可擋地成為了...
    劉瑜說,我的孩子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儲殷說:東方國家的考試是為了決定你畢業以後掙1萬塊錢?5000塊錢?3000塊錢?還是到勞動力市場去打零工!所以,我們普通孩子不能接受教育專家的快樂教育雞湯論,得拼命。那麼問題來了,普通人拼盡全力,就能成為一個不普通的人嗎?
  • 當孩子勢不可擋的成為普通人,自信是唯一的籌碼
    一篇文章是清華大學劉瑜教授的演講稿,其中一句話說「我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第二篇文章是評說最近幾年比較熱門的話題「寒門再難出貴子」,第三篇文章封面是一張陽光、燦爛讓人無限溫暖的笑臉,主人公就是最近大火的丁真,一位帥氣的藏族青年。
  • 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做一個普通人嗎?
    一、您說的普通人,和老百姓眼裡的普通人,是同一種人嗎?劉教授在演講中說:一個社會哪有那麼多成功人士?哪有那麼多馬雲、朗朗、姚明?我女兒在清華附小上學,那又怎麼樣呢?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劉教授舉自己女兒的例子,是為了說明:在當今社會,如果一個人放棄成功,也未必是件壞事。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是最重要的人生課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劉教授說的沒錯——做普通人,是大多數人的宿命。
  • 清華教授:《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戳中了誰的痛點
    最近,清華教授劉瑜一篇題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後標題被自媒體改為《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的演講引爆了網絡,引起了網友的廣發熱議。做一個平凡的普通人,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很低調,聽去也無可非議,為什麼從一個清華教授的嘴裡講出來會引起軒然大波,乃至引起群嘲呢?這到底戳痛了誰的痛點?
  • 「接受孩子成為普通人」,是雞湯還是毒藥?
    她表示,自己一開始就從「虎媽戰車」上解綁了,而自己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而她作為一個母親的座右銘是: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會長成一個普通人!
  • 清華大學副教授:我女兒正在成為一個普通人,雞娃家長:不能接受
    文|西紅柿媽媽前幾天,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發表了一個演講,她表示:自己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1)接受焦慮,不刻意地停止,但要放慢腳步,留一點時間來思考。很多家長看到忙碌的自己,再看看疲憊的孩子,心中無數次地產生疑惑:自己這樣的安排是否對孩子的人生有益?
  • 自己的孩子將成為普通人,你甘心嗎?
    原創 芳芳 STEAM在線 收錄於話題#教育觀念2個清華副教授劉渝的一次演講火了,她說她的孩子正勢不可擋的成為一個普通人,這讓很多人不滿,你眼中的普通人,也是別人眼裡的精英了,可是大家都忽視了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她的孩子為什麼沒有成為像父母一樣的精英,而是必然要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呢
  • 精英勸看開:女兒正在成為一個普通人,網友:再不濟也是高曉松
    最近微信朋友圈有一篇文章正在刷屏,清華大學劉瑜教授,說她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演講大概也就是讓大家要看開,要看淡,不要搞那麼殘酷。我們得認清一個事實,身為劉瑜和周濓的孩子,本身就不是普通人了,他們的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環境和接收到的資源就已經超過大部分家庭了。 我一直覺得,看開這種話只有在自己得到後才有資格說。換言之,「看開」只能是對於坦然放手而言。
  • 雪諾接受心理治療是怎麼回事?不接受自己殺死龍媽造成心理創傷
    據外媒,雪諾扮演者因權遊終結很受打擊,在一個月前進入康復機構接受心理治療。《權遊》男主雪諾在朗讀最終季劇本時失控哭泣,不接受自己殺死龍媽,更嚴重的是這個結局對雪諾造成心理創傷,在大結局播出前幾周,他已經入住了療養院,開始接受心理輔導和認知行為治療正接受治療,希望雪諾能夠早日康復。
  • 清華教授劉瑜: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另一個可怕的「失敗觀」就是成功標準的單一化。成功是什麼?成功就是出人頭地,掙更多的錢,當更大的官,有更多的粉絲……總之,如果你是一個普通人,那你就失敗了。一個社會哪有那麼多成功人士?那麼多馬雲、那麼多朗朗、那麼多姚明?大部分人就是普通人。
  • 實用心理學丨人為什麼會恐懼,怎樣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
    可以試試以下心理調節的方法。克服恐懼心理最重要的是,清楚恐懼的來源。所以只能去克服恐懼感,在恐懼中的時候可以告訴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不必杞人憂天,而是勇敢去面對就是了,這就是心理上合理化的過程。其次,要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覺悟,不管什麼事物,嚴格來說都不是人類可以完全掌控的,總是會有很多意外。
  • 遠去的標杆,焦慮的人生,普通人背不起精英子女的鍋
    其中提到:萬一我女兒是個曠世奇才,我肯定也會偷著樂, 但是到目前為止,我那個朋友是對的,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這個演講後來就上了熱搜,立馬引起了熱議:其中有觀點就認為有的時候,不要相信一些高級知識分子的心靈雞湯。他們勸你看開,不是真的讓你看開,是讓你認命!
  • 毛不易:我就是個普通人!孩子想做普通人,父母能接受這個夢想嗎
    我們不接受「普通」,所以逼著孩子成為「不普通」孩子嘴裡的正常人,就是我們常說的普通人。生活中,我們對普通人的概念大概就是像自己一樣的人,單位家庭兩點一線,為了養家餬口拼命努力,還著房貸車貸,聽說哪裡打折就想去湊湊熱鬧。
  • 「我女兒正在成為一個普通人」,清華教授言論背後的3個硬核理論
    最近清華教授劉瑜的演講中,一些觀點如「特別不贊成現在的全面雞娃,是一種惡性競爭,表示自己上清華附小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引起了很多熱議。我們且不去著急評論這些觀點到底是對還是錯,因為對錯本身就是相對的。
  • 如何克服職場心理危機?提升6個能力,讓危機遠離身邊
    有心理適應危機的職場人士對職場環境變化不能同步,對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對要繼續學習的需求沒有了解。他們跟不上企業的發展,職場變化的需要,消極地對待一切,不會利用條件,創造條件,局限在不利於自我發展的環境中,從而產生前景焦慮。
  • 清華教授的孩子成為普通人?你的維持現狀,可能是別人的終生夢想
    「普通人」這個詞,在不同人口中含義不同。今天看了儲殷教授的一個視頻,了解到清華大學一個劉教授的演講。在演講中,劉教授表示自己的孩子「將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劉教授所謂的普通人,和普通人所理解的普通人,就不一樣。
  • 怎樣克服恐懼心理,強大你的內心?這四點把技巧說透了!(精闢)
    因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恐懼,都是自己強加給自己的心理暗示,只要你的內心足夠強大,能夠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那麼,就沒有什麼能嚇到你。那麼,具體應該怎樣克服恐懼心理,強大你的內心呢?以下這四點把技巧說透了!助你克服恐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