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近現代哲學史裡最為難懂的哲學著作,首推康德(Immanuel Kant)的《純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這本書向來被很多人認為艱深難懂。然而,這本書實際上並不難理解。只有那些把平日成見認定為事實的人,才會覺得內容晦澀。
康德生於18世紀的普魯士,於哥尼斯堡大學擔任哲學教授,在57歲時撰寫《純粹理性批判》一書。這本書的內容是闡述有關人類認識的界限。以過著規律生活的軼事聞名的康德,給人腦筋固執的學者印象,而他的這種形象被大肆渲染。19世紀的詩人海涅(Heinrich Heine)這麼形容康德:「他幾乎是過著抽象的獨居生活,沒什麼生活而言,經歷很貧乏。他過分認真,疑心重,他的文章就象是乾癟的包裝紙。」
海涅之所以如此口出惡言,是因為他一點也不了解康德的哲學。實際上,康德既不死腦筋,也並非冥頑不靈;他不是那種在大學裡教授一成不變課程、墨守成規的學者。大抵來說,真正的哲學家對許多事物都抱持關心,過著比一般人更為活躍的生活。
康德和一般人的差別
在穿著打扮上康德也很費心思;他曾在書中寫道:「趕流行的傻瓜要勝過落伍的傻瓜。」康德每天花數小時在午餐上,他會和各行各業的人聊天談笑。他不談哲學,喜好和眾人閒話家常。
當時,一位名叫史威登堡(Emanuel Swedenborg)的瑞典學者的事跡在哥尼斯堡地區蔚為話題。據傳史威登堡曾數次造訪「天堂」,他還將自己在「天堂」的見聞寫作成書。
例如,史威登堡詳細描繪了夭折的胎兒和幼童在「天堂」的生活。一直到現代還有人真心相信他所宣稱的那些神秘論述。18世紀,有許多人都相信他的說法,康德身邊的人,尤其是女性,也對史威登堡很感興趣。康德對於只有史威登堡一人有機會目睹天上的神秘世界這件事感到懷疑。他不禁思考,人類真有這樣的能力嗎?
現代人也和康德一樣懷疑這個可能。只不過,我們容易得出以下的結論:擁有不可思議能力的人是否一定存在。我們總是輕易便將文字與現實連接在一起:那些人被稱做靈能者,既然有靈能者這個稱呼,就代表世上真有這樣的人。這是很不合理的思考邏輯,因為名稱並不能保證某物的實際存在。
康德不認為世界上有特別的人類,如果史威登堡也是人類,他理當不會擁有超出同是人類的我們的能力。因此,他和我們對於看得見的東西和看不見的東西的認知,也應該是相同的。
研究小問題,也能造就一門哲學
眾所周知,人類並不具有認識世上一切事物的能力。前面提到的史威登堡的例子,答案就是他不可能看見超出人類認知能力所及的東西。雖說如此,康德並非完全否定神秘事物的存在。康德也曾充分暗示神靈和神秘事跡的存在,只不過他認為人類的才智尚且無法理解這些事情。
從康德的例子,有很多事物我們可以重新思考。首先,不用把哲學想得太艱深,認為一定是討論抽象、專業的事物,研究實際生活中產生的小疑問,也可能造就一門哲學。康德不只是個站在大學講臺上教授既有哲學知識的專業教師;他也不像個偏執狂般埋首在那些僅對專門領域者有意義的枝微末節事項上進行研究。康德是試著去徹底思索每個人都曾經產生的疑問。簡而言之,他所做的是從沒有人做過的事。因為沒有先例,也沒有模板,他只能靠一己之力從頭開始。
從這樣的視點開始思考,康德寫成了《純粹理性批判》。書名雖然使用「批判」一詞,但這是指對人類純粹理性的考察之意。如要極簡單扼要地介紹《純粹理性批判》一書,內容可以歸納如下:
人類生來就擁有對時間、空間、數目、大小的概念,以這樣的形式來認識事物。也就是說,人類並不是以事物本來的面貌來看待、認識物自身。因此,促成人類理解事物的理性、悟性和感性自然有一定的局限。
相關文章:
如何理解康德的「先驗哲學」?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三大問題
德國哲人尋蹤:康德和哥尼斯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