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投降後航空母艦和長門戰列艦都不給中國?

2021-01-08 網易

2020-08-13 07:31:51 來源: 張豔說娛

舉報

  二戰結束後,作為戰敗國之一的日本實際需要承擔的戰爭賠款數額為22.3億美元(最初各國索賠總額為540億美元),相比德國在二戰後累計支付的640億元(歐元)賠償金相去甚遠;而在實際賠償時,因為美、中、蘇等主要戰勝國主動放棄了追償,所以最終獲得日本戰爭賠償的竟都是一些名不正言不順的國家,諸如泰國、瑞士、丹麥、瑞典等。

  

  因為是戰敗國,所以戰後的日本也不被允許繼續保留軍隊,所以日本的一些殘餘武裝資產亦需要進行戰後處理。比如長門號戰列艦,就在日本宣布投降兩個月後被美軍正式接收。該戰列艦後來被運往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環礁,並在那裡成為了美軍進行核爆試驗的靶艦。

  雖然日本在二戰期間建造了大量各類型的航空母艦,但其中絕大部分都在戰爭中被對手擊沉。諸如龍鳳號、隼鷹號、葛城號、鳳翔號等少數留存下來的艦隻,最終也難逃被拆解或充當人員運輸船的命運。

  

  儘管如此,日本戰敗後還是留下了大批量的海軍艦艇,那麼這些東西該如何處理呢?當年美國政府為了防止日本捲土重來,提議將一些大型艦船和大中型潛艇全部銷毀沉沒,剩餘的則以戰利品之名平均分配給幾個主要戰勝國。當時負責中方戰後事務的國民政府並不同意美國的提法,因為多年的戰爭使得中方的海軍及軍港受創嚴重,理應將日本戰後的殘餘艦船以戰爭賠償的名義由中方接收。但是這個要求卻遭到了美蘇等國的拒絕;即便中方後來選擇退步,表示接收更多比例的艦船也沒有得到同意。

  最終,在美蘇英等國的主導下,日本戰後殘餘軍艦的處理改為抽籤模式:即以抽籤的方式將挑選出來的可用艦船平均分配給美、蘇、中、英四國。1947年6月28日進行了首次抽籤分配儀式,32艘新舊程度、性能優劣各不相同的軍艦被分為8份,誰能抽到好的就只能憑運氣。

  

  有趣的是,中國在第一輪抽籤中的手氣還算不錯:不僅抽到的累計噸位最大(10460噸),而且還抽到了排水量2490噸的雪風號驅逐艦,該艦後來更名為丹陽號。到了第二輪抽籤的時候中方的運氣就有些不盡人意,不僅抽到的艦船總噸位只排在第三,而且得到的都是一些日本在戰爭末期趕製的小噸位艦船,艦載設備和整體性能都比較差。第三輪抽籤則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得到了秋月級驅逐艦的十號艦宵月號,滿載排水量3878噸,移交後更名為汾陽號。

  第四次抽籤時中方抽到的最大艦船是峰風級驅逐艦中的波風號,排水量1700噸,移交後更名為瀋陽號。在總共四次抽籤分配中,中方一共獲得了34艘日本遺留艦船,總噸位約3.6萬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日本投降後,航空母艦和長門戰列艦都不給中國
    日本投降以後,作為戰敗國,其武裝力量被徹底解散,武器裝備全部收繳由盟國處理,日本的海軍自然也在其中。此時的日本海軍在戰爭中損失慘重,已經無法和當年風光時相比,殘存的軍艦隻有戰列艦4艘、航母6艘、重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3艘、水上飛機母艦2艘、驅逐艦41艘,其他還有潛艇、炮艦等。
  • 二戰日本真正意義上永不沉沒戰列艦長門號戰列艦
    說到日本的戰列艦,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是曾經世界上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戰列艦,但卻不是日本民眾心目中的永不沉沒的戰列艦,因為當時日本大和級戰列艦從建造到下水服役一直都是保密進行的,所以日本民眾當時幾乎不知道日本在建造當時世界上最大噸位的戰列艦,1936年,日本拒絕在新的倫敦海軍條約上簽字
  • 日本有一艘戰列艦,被兩顆原子彈轟炸都沒有沉沒沒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以大口徑火炮攻擊、厚重裝甲防護為主要特點的戰列艦,成為海戰中當仁不讓的主角。其中,英國的無畏號戰列艦大放異彩,以至於世界所有的海上強國都紛紛仿照無畏號建造自己的戰列艦。日本也不例外。
  • 二戰十大戰列艦,比比海軍戰鬥力
    依阿華級戰列艦美國海軍排水量最大的一級戰列艦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期間,依阿華級戰列艦主要參加太平洋海區的作戰活動,以其高速性以及強大的高射火力伴隨航空母艦特遣艦隊和支援兩棲登陸作戰。相繼參加了進攻日本的海上作戰,其中包括菲律賓海海戰、雷伊泰灣海戰,硫磺島戰役以及炮擊日本本土的戰鬥。
  • 長門級戰列艦,日本國民精神的象徵,未立寸功最後被兩顆原子彈擊沉
    第二個紀錄它是擁有世界上最大口徑的戰列艦主炮,雖然號稱是18英寸的口徑,但是大和號戰列艦的火炮實際口徑為460毫米,而英國人裝備的18英寸實際口徑是457毫米,比大和號的炮要小3毫米。說了這麼多,我們今天的主角是不是大和號戰列艦呢,其實不是,今天先不聊大和,我們聊聊聯合艦隊的「過氣網紅」——長門級戰列艦。
  • 日本海軍的執著,大和級戰列艦,一艘落後於時代的戰列艦
    如果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戰列艦的時代,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航空母艦的天下。在間戰時期,航空母艦的作用已經初見端詳,但是相比於戰列艦,仍舊不為人所重視,因此在間戰時期,航空母艦和戰列艦相比,仍舊不是最受重視的存在。而在崇尚艦隊決戰的日本,這就更成為了一種傳統與信仰,而大和級戰列艦正是在這種傳統指導下,而建造出來的。
  • 1946年,被美軍繳獲的長門號戰列艦,開到太平洋當原子彈測試靶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海洋是各國爭奪的焦點,就拿太平洋地區來說,美國與日本都想要得到更多資源 照片中為長門號戰列艦,八八計劃中打造出來的第一艘戰列艦,二戰期間進行了一次現代化改裝,滿載排水量3.9萬噸,八門四聯裝410mm主炮,46門副炮,3架艦載機,而且裝甲防護方面也進行了增強,整體提升非常明顯。
  • 風花雪月,舊日本海軍戰列艦的命名規則和幾個特例
    昭和5年8月15日橫須賀海軍工廠三段式甲板赤城與戰艦長門首先來說說戰列艦,日本海軍的戰列艦一般以日本歷史上的古國來命名,例如長門,陸奧,土佐,大和,武藏等等。昭和8年4月28日吳海軍工廠大改中的戰艦扶桑日本海軍的戰列艦中只有金剛級的命名規則有些不同,金剛級是日本向英國訂購的新銳戰艦,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戰列巡洋艦(日本稱巡洋戰艦),日本的命名規則中將戰列巡洋艦和一等巡洋艦都用山嶽的名稱來命名,所以四艘金剛級戰列艦的分別以金剛山、榛名山(也就是頭文字D中的秋名山)、比叡山和霧島山命名
  • 日本「長門」級戰列艦的前世今生和悲苦的命運
    日本的「長門"級戰列艦共建造了二艘,首艦命名曰「長門",第二艘命名「陸奧」。這兩艘艦從建成服役,到沉入海底,都沒有建立什麼大的功勳,尤其是第二艘「陸奧「。縱觀「長門"二艦的生滅,真是應了他們共同的級別定名「長門」:怨氣彌天、悲苦莫名。比中國漢代古典名篇《長門賦》裡的怨氣濃重萬倍,也不知日本人為什麼喜歡用這不祥二字命其國名、定其艦名。
  • 碧藍航線 重櫻 戰列艦 長門級一號艦 長門
    長門號戰列艦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海戰的教訓,低速、高火力、重裝甲的舊式戰列艦和高速輕裝甲的戰列巡洋艦都不適應新的海戰條件。日本海軍決定建造高速重防禦的新型戰列艦 。(可要記得長門號竣工時是1920年代).當時各國的戰艦,德國,英國,美國,甚至是日本既有的戰艦,主炮都是三十六釐米口徑,而速力都是二十五節以下,而長門號就是當時世界最大,最強的戰艦,是日本海軍的精神象徵,國民崇拜的圖騰.相對於後來世界最大的大和號,長門號雖然根本比不上,但卻為國民所熟知,因為大和號在建造甚至下水都是在極機密的情況下進行的,一般的國民根本不知道,反之,戰艦長門號深為國民所崇拜,擁有著守護國家的精神象徵
  • 長門號戰列艦的「妹妹」:10門410毫米主炮,慘被自己人擊沉
    【話說軍世】在二戰開始之前,舊日本海軍在規模上是第三大海軍,前兩位分別是英國和美國,而當時的義大利、法國海軍在規模上要小於日本,而德國海軍的規模就更小了,而在重要的主力艦戰列艦方面,舊日本海軍同樣實力強大,擁有戰列艦10艘、輕重巡洋艦37艘。
  • 日本炮這麼廢垃,長門的410炮不如俾斯麥380?長門戰列艦曾號稱最強
    導語:應粉絲朋友的邀請,在說完15寸炮後說一下日系410艦炮。無論是在哪一款海戰遊戲中,日系戰列艦都是各海戰遊戲的主線之一,這是因為日本在二戰時期就有著名的大和級戰列艦,這艘擁有世界上最大口徑的460毫米主炮,玩日系戰列艦的有一個算一個都是想衝著它去的。
  • 《碧藍航線》航空母艦和戰列艦哪個好用 航空母艦和戰列艦對比詳解
    導 讀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碧藍航線後排主力部隊航空母艦和戰列艦的對比分析,這邊小編會從2個方面全面分析,1是從PVE方面著手,2是從PVP方面,喜歡的小夥幫趕快來看看吧
  • 《碧藍航線》鯊的真名 長門的原型和立繪介紹
    導 讀 碧藍航線中很多人不知道鯊的真名是什麼,其實在遊戲中鯊的真名就是長門,長門的歷史給大家介紹一下 長門立繪圖鑑 鯊在遊戲中的真名是什麼 鯊就是重櫻陣營的戰列艦長門
  • 【艦聞艦評】神鬼之爭——日本海軍在條約及其後條約時代戰列艦設計技術之路
    ,設計建造了扶桑級和伊勢級戰列艦,以此積累了日本海軍對於戰列艦的設計經驗,培養了一批人才。但正當日本海軍準備放開手腳,實現自己的八八艦隊的夢想之時,《華盛頓海軍條約》卻終止了日本對於戰列艦的種種設計,只能留下長門,陸奧兩艘艦船可供發揮。但是這30年的海軍假日並未使日本停下腳步,而是將自己對於戰列艦設計的嘗試轉移到重巡及其他艦船之上,並在之後應用於《倫敦海軍條約》及其後條約時代戰列艦的設計之上。
  • 信濃號航空母艦:史上最短命航母 日本為何一直不打撈?
    信濃號航空母艦出現的背景:1936年日本退出倫敦海軍限制軍備的談判,1937年日本海軍制定了"03艦艇補充計劃",確定建造2艘大和級戰列艦,後來又根據"04艦艇補充計劃"開工建造了大和級戰列艦(改進型)的三號艦(110號艦)、四號艦(111號艦),110號艦建造進行時太平洋戰爭爆發。
  • 墜落的義大利鷹——「天鷹」號航空母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前,義大利海軍已經擁有數艘威力不俗的戰列艦,甚至被法國海軍和英國皇家海軍視為重要對手。在《倫敦海軍條約》等相關海軍軍備限定條約中,義大利都被拉上參會了。 但是此時的義大利海軍雖然水面戰艦力量不錯,但是卻存在致命的問題,那就是沒有裝備航空母艦。
  • 連續兩次遭受近距離核擊後才沉沒的長門號戰列艦
    長門是日本海軍的戰列艦。長門型戰列艦1號艦。其命名取自舊長門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為日本海軍的象徵,廣為日本國民所熟悉。在日本戰敗後被美國軍隊接收,後在原子彈實驗中沉沒。圖為新造的「長門」號。二戰後,美軍於1945年8月30日以同盟國一員的身份接收了「長門」。
  • 「模型說」落日 長門
    今天看到島上有一篇長門的帖子,做的相當精良,所以小編決定和大家分享一下。(大破的艦娘長門羞羞噠)長門(ながと)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戰列艦,其命名取自舊長門國。當時的長門號就是世界上最強最大的戰列艦,是日本海軍的精神象徵,國民崇拜的圖騰。肯定有人會抱有疑義,那大和呢?因為大和在建造期間及戰時均為高度機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為人認識。
  • 日本二戰歷史唯一,一艘擊沉美軍航母的戰列艦,金剛號,戰列艦 雷伊泰灣大海戰
    改裝後「金剛號」由於裝甲質量的提高,航速隨之下降。 1934年,日本取消對戰列巡洋艦,的艦種。「 金剛」號的艦上武備升級改裝後,勉強成為,中型戰列艦。「 金剛號」改裝後具體技術數據如下,標準排水量:26610噸,最大排水量31720噸,武備:8門雙聯裝356毫米/45倍口徑主炮,152毫米/50倍口徑副炮,12門雙聯裝127毫米 高射炮,和其它小口徑反空機炮諾幹。 最高時速3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