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程度繼續加劇。來看兩組數據:
第一組:2016年中國出生人口1786萬,2019年出生人口減少至1465萬,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從2016年的10.85%增加至2019年的12.6%,增加了約2600萬。
第二組:專家指出,「十四五」期間,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將達到3.03億,中國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
人口老齡化是挑戰,也是機會。對於保險公司而言,老年人多了,就能通過為老年人提供保險及別的康養服務來賺到更多錢,是一門不錯的生意。
社長注意到,目前國內一些保險公司已經對康養產業進行了積極布局,比如君康人壽和大家保險、國華人壽、泰康保險、復星聯合保險等。
康養產業圍繞著老年人的養生、養老需求而生。保險公司搶著布局康養產業,能發揮積極的保障作用。
大家保險總經理徐敬惠曾提過:「居民的養老保障需求,主要涵蓋三個方面:一是應對長壽風險,避免因長壽造成養老金儲備不足;二是應對經濟周期下行和資本市場波動風險,實現養老金的保值與增值;三是為養老生活構建附加保障,有效獲取健康與養老服務資源。保險恰可在其中發揮獨特的作用和價值。」
目前,保險公司布局康養產業,主要從幾個方面入手:
一、養老金保值、升值服務
養老金的保值和增值是老年人養生、養老的基礎,可以緩解養老金儲備不足的壓力。比如大家保險,鎖定正在崛起的新中產群體,對位品質化、專業化的養老需求,提供安全、規範的財富管理工具。
二、養老服務資源
滿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照護,以及社交、文化、娛樂等需求,讓老年人住得好、住得開心。
在這方面,君康人壽建了一些康養社區、康養酒店、康護中心、養生度假村等硬體,大家保險也建了康養社區的硬體,並配套了相關文娛的軟體。
三、健康服務資源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健康狀況也會下降,健康服務資源關係著老年人的養老質量。
在康養社區等硬體的基礎上,君康人壽旗下康養品牌「君康年華」積極拓展國內先進專科醫療資源,引進日本專業照護機構,建設高水準的康復照護團隊,為每一位入住社區的長者提供專屬醫生+全國百位多學科專家綜合醫療服務;為每一個社區提供對接多家三甲綜合和專科醫院綠通保障。
大家保險則提供了包括健康監測、健康促進、在線問診、慢病管理、疾病護理等健康管理服務。讓老年人能夠安心養老。
四、針對老年人的健康保險產品
老年人易患病,患病以後花銷也大。只有給老年人提供合適的健康保險產品,才能讓他們不受限於生病後的看病費用問題,更安心地養老。但在國內,大部分重疾險和住院醫療保險產品主要針對60歲以下的人群,過了60歲,除一些防癌險以外,大多數老年人所面臨的就是無保可選的境況。
以前,保險公司是擔心給老年人提供保險賠付率過高。但是現在通過大數據的精確測算,也可以為老年人提供不錯的健康保險產品。
比如水滴公司就在2019年3月聯合保險公司,推出了國內首款最高80歲老人可投保的老年醫療險。專門面對60-80歲的老年群體,最長可續保至100歲。這款百萬保額、保障全面的醫療保險的上市,填補了該年齡段人群全面醫療保障市場的空白。
總體來看,滿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照護以及社交、文化、娛樂等需求,以及財富管理,都相對比較簡單,但醫療、康護服務以及提供健康保險產品,卻需要一定的門檻,並非是短期內就能出效果的。
保險行業的公司如果想在大健康領域佔據競爭優勢,應該搶先在醫療、康護服務和健康保險產品方面進行布局,這樣有利於建立起屬於自己的護城河。
為了進入大健康領域,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字節跳動、美團等網際網路公司,利用自身的流量優勢,走出了「醫藥電商」+「網際網路醫療+消費醫療+AI醫療」模式。保險行業的公司,則利用自己保險保障的優勢,走出了 「保險」+「康養社區+財富管理+健康管理「的模式。
不過,目前保險公司通過保險介入老年人大健康產業很多仍在嘗試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