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八個換一個,值不值?

2020-12-15 看電影的阿飛

女士,陸軍部把麻省軍務局局長一封信轉交給我,您有四個兒子,都在戰場上壯烈犧牲,您受到這麼大的打擊,我再怎麼安慰也無濟於事,不過我必須在此向您致謝……」——亞伯拉罕·林肯

《拯救大兵瑞恩》是由斯皮爾·伯格執導,湯姆漢克斯、馬特·達蒙聯袂主演的二戰題材電影。講述的是二戰期間,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軍隊在諾曼第登陸;一家名為瑞恩的四兄弟,陣亡3個,出於人道主義精神,美軍將領決定:派遣一支小分隊,將最後一名倖存的瑞恩救出來。

於是,湯姆·漢克斯飾演的米勒上尉帶著他的小分隊開始出發——拯救大兵瑞恩。他們穿過德軍的層層封鎖,終於在混亂中找到了瑞恩。然而他們付出的代價是,整個小分隊6名成員陣亡。

整部電影的臺詞少的可憐,導演沒有設計跌宕起伏的劇情,來論證拯救大兵瑞恩的意義;也沒有過多的渲染瑞恩的個人價值;他所做的只是呈現整個營救過程的艱難,刻畫戰爭的殘酷。

然而,在電影之外,人們對於拯救大兵瑞恩這樣軍事行動展開了更多的價值討論。

有人認為,這是電車悖論

【電車悖論:假如,一輛有軌電車失去了控制,司機看見前方的軌道上有五個人。他可以任憑電車繼續前行,這樣他們五人一定都會被撞死(這五個人不知何故都無法離開軌道);他也可以將電車轉向,開到一根岔道上,而這樣只會撞死另一個人。如果你是駕駛電車的司機,你會如何選擇?】

拯救瑞恩固然是人道主義的選擇,但對於拯救瑞恩犧牲的小分隊來說,是否人道主義呢?

也有人認為,8人小分隊的犧牲,不應該視為拯救瑞恩的代價。二者沒有必然的聯繫。

一方面,認為不值當的理由是站在米勒上尉為代表的8人營救小分隊的角度,他們在戰場上本來有希望活下去,避免犧牲;然而他們的命運因為「瑞恩兄弟」改寫了。

另一方面認為值得的理由,更多的是從瑞恩母親的角度出發,喪子之痛已經是悲劇,何況她已經損失了3個兒子,出於人道主義,米勒上尉應該救出第四個「瑞恩」。

接下來,本文將分別從「將軍視角」「小分隊視角」「戰爭視角」來分析一下,一個換八個,到底值不值?

1·將軍視角:他還活著!

當馬歇爾將軍聽聞瑞恩三兄弟戰死沙場,全家僅剩一根獨苗時,他的內心也是掙扎的。營救行動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促使將軍做出決定的是夾在《聖經》中的信件,那是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林肯總統寫給一位死了4個孩子的母親的信。【本文開頭部分】

讀完那封信件之後,他說:那個孩子還活著。

這不是基於理性的判斷,而是發自心底一種信念,一種不允許悲劇重演的信念。將軍下達了拯救瑞恩的軍令,所考慮的並非是能不能救出瑞恩,值不值得;他想的是:這件事該不該做!

瑞恩作為一名士兵,是一個脆弱的個體;而拯救瑞恩的行動代表一個集體的關懷。

二戰是一場正義與非正義的戰爭,以希特勒為代表的法西斯試圖用用強權、暴力、恐怖主義統治這個世界。在他們的統治下,個體必須宣誓效忠,放棄自己的獨立意志,用個體的生命,去贏得日耳曼民族的勝利。

而反法西斯同盟之所以正義,其目的正是為了反對強權,反對暴力,為了尊重每一個生命;他們不會為了一己私慾,而大肆屠殺猶太人;相反,他們甚至能為了保護他人而犧牲。

拯救大兵瑞恩的軍事行為,就是在用實際行動反抗「法西斯」的那套強權價值觀,珍視每一個個體的生存權利。拯救瑞恩是這種人道主義精神的最好體現。我們不會因為集體而忽略個體;也不會因為害怕犧牲,便放棄營救。

士兵戰死沙場,這是士兵的歸宿;營救瑞恩的決定是最高長官做出的,作為一群人的代言人,他必須讓手下的士兵有安全感,他要通過「拯救大兵瑞恩」行動告訴士兵們,你們在前線打仗,祖國會貼心的保護你們的家人。他絕不允許一個母親接到四份陣亡通知書。

集體價值,在於其能樹立一個有序的世界,讓每一個獨立的個體能自由幸福的生活其中,而不是讓個體為了集體而犧牲。個體依附於集體而得以生存,集體因個體的存在而倍顯價值。

瑞恩一家四兄弟為了祖國奔赴戰場,這是瑞恩兄弟的選擇,他們做了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現在,輪到集體做決定!拯救大兵瑞恩的意義不是值不值,而是該不該做?

2·小分隊的視角

從接到營救瑞恩的任務開始,米勒小隊的成員們便都在懷疑過這次行動的價值,拉賓甚至揚言,要退出這次行動;連堅定的米勒也感到有些疑慮,瑞恩是個什麼樣的人?是否值得冒著巨大風險去救他?

當他們真正見到瑞恩的時候,他們的疑慮也打消了,瑞恩顯然是一位合格的士兵,他捨生忘死;把戰友的兄弟情誼和任務的完成要高於自己的安危。於是米勒決定留下來一起戰鬥。

在這場戰爭中,瑞恩米勒和他部下,瑞恩的家人,瑞恩的連隊再推廣到所有的軍人以及他們的家庭以及所有人,他們屬於一個整體,每個人的犧牲都是整體犧牲的一部分,而勝利的果實也屬於每個人。

「別辜負他們」!米勒上尉的臨終囑託,是對這次行動的肯定!

·厄本的救贖

在這次拯救行動中,小分隊中的大多數成員雖然嘴上不情願,但他們用實際行動執行了軍令。唯一的例外是厄本,厄本在影片中是一個令人生厭的角色,影片中,他做了三件事:

1勸說米勒不殺戰俘,放走德國士兵

2在德軍與梅利希廝殺時,他躲在樓下當懦夫

3援軍趕到時,他親手擊殺了那個被他救過的德國戰俘

厄本是一個弱者,懦弱與恐懼是他面對戰爭的姿態。他的人道主義未經歷戰火洗禮,所以他的言行舉止間,透露著一絲無知天真,與戰友們也格格不入。這些矛盾在平時不會顯現,一旦進入戰爭,厄本便將整個小隊的弱點暴露了出來。這也印證了米勒上尉說的那句話:人在面臨生死的瞬間,強弱立判 。

厄本從頭到尾沒有表示自己對拯救瑞恩行動的意見;他是一個被動的參與者,但他最終在拯救行動中完成了自己的救贖;在他懦弱、恐懼之後,他終於拿著槍站了起來,為米勒上尉報了仇。對於厄本來說,這次營救行動,考驗了他的人性。

3·戰爭視角

影片開頭的搶灘登陸,斯皮爾·伯格讓攝影師跟著戰鬥人員四處拍攝,搖晃的鏡頭,加上猛烈的炮火聲,這種紀實風格給觀眾營造了極為真實而恐怖的戰爭氛圍。

搶灘登陸的戰場上,到處是橫飛呼嘯的子彈,穿透一個個年輕的身體,帶走他們的生命力;受傷的士兵則抱著自己殘缺的軀體,痛苦的呼喊著「doctor!」然而,隆隆炮火聲中,每一個聲音都顯得微弱。這便是殘酷的戰爭,它讓人瘋狂、崩潰。

經過艱難的反擊,攻下了德軍堡壘的美軍已經顧不得「不殺戰俘」的軍規,將戰敗的德軍一一殺掉。

戰爭帶來的仇恨已經讓這些士兵失去了理智,陷入了殺戮的狂歡中。作為長官的米勒看著這一切,有些猶豫,想要阻止,卻最終沒有做什麼。

第二次,在拯救瑞恩的途中,他們抓獲一名德軍俘虜時,戰友們再次準備殺掉俘虜時,米勒決定放掉這個俘虜。

米勒上尉說:多殺一個人,就離家遠一分。

這句話喚醒了戰友們的人性,他們差點兒忘記了,他們參加戰爭的目的是拯救人類,而不是徒增殺戮。

如果戰爭只是讓他們學會為了勝利不擇手段!那麼,他們和納粹又有什麼分別呢?

同樣,在戰爭的威脅下,他們放棄了人道主義精神,放棄了營救瑞恩,那麼,他們的勝利又有什麼意義呢?

結語:

斯皮爾·伯格在這部電影中,保持了相當大的克制,人物的臺詞與對白都很少帶有觀點表達;導演試圖將整個戰爭影像作為一個敘事符號,拋給觀眾,讓觀眾切身體會這部影片的反戰內核。

奇怪的是,《拯救大兵瑞恩》一直被視為美國的主旋律電影,被貼上美國精神宣傳片的標籤,這是一種誤解。

我們應該看到,史匹柏在肯定人類最基本的人道主義精神。他的整部影片不是炫耀美軍的英雄主義或強大軍力;而是嘗試真實再現戰爭的恐怖,體現人們在戰爭下內心的恐懼與扭曲;這些都是戰爭帶來的傷痛,是導演的反戰思想。

二戰期間,由於戰爭因素而導致死亡的人數高達7000萬,而當時的世界人口總數也不過26億,這是人類歷史上的大劫難。

在民粹主義日益興起的今天,《拯救大兵瑞恩》中的人道主義光芒仍稀有之物。生活在和平之中人們早已模糊了戰爭所帶來的的傷痛記憶,還好,有這樣一部影片在警告我們,戰爭是人道主義的災難,是每一個地球人的災難。

相關焦點

  • 《拯救大兵瑞恩》賞析,三個哥哥全體陣亡,美軍救援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就是一部展示戰爭殘酷的電影,這部接近三個小時的電影,其講述了美國人、英國人、加拿大人、德國人之間的廝殺,這是一部揭露戰爭傷痛與血腥人性的戰爭電影。在電影開始的前二十分鐘,主要描述了諾曼第登陸的戰爭場面,對於該畫面的展示,不少中國觀眾表示無法接受,因為該部電影打破了國人對戰爭片的傳統認識,在《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中,我們不會看見千軍萬馬如潮水般踏過敵人頭顱的場景,我們能夠看到的,只有各種殘酷血腥的死法,血肉橫飛、支離破碎的恐怖場景,雖然場景的血腥程度令不少觀眾表示無法接受,但這卻是最能夠體現戰爭的場景,
  • 《拯救大兵瑞恩》:為愛行動
    《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是其中的老電影,我一直都沒看,疫情期間,在家觀看了,覺得十分震撼,來自心靈的震撼。一個小分隊九人,都是戰爭大場面留下來的精英,被美國參謀部長指定派去專門拯救一個不知落到哪個戰爭角落的人,這個人叫瑞恩。
  • 經典電影賞析《拯救大兵瑞恩》
    ★成為超人的星星達人: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從整個國際範圍來看,電影界最高的榮譽獎項有四個:奧斯卡金像獎和坎城、柏林、威尼斯三大國際電影節。
  • 詳細科普《拯救大兵瑞恩》知識點,深入解讀八人救一人的真正意義
    本期電影解讀——《拯救大兵瑞恩》。影片信息這部於1998年上映的二戰題材影片由夢工廠和派拉蒙聯合出品。史匹柏執導,湯姆漢克斯領銜主演,全球票房4.82億美元。電影《拯救大兵瑞恩》正是據此改編,劇情為:瑞恩家有四個兒子,肖恩瑞恩戰死於奧馬哈灘;彼得瑞恩戰死於猶他灘;丹尼爾瑞恩戰死於太平洋戰場的紐幾內亞島;隸屬於101空降師的詹姆斯瑞恩被空投到敵後作戰,下落不明。美軍陸軍參謀長喬治馬歇爾將軍獲悉後決定派出搜救隊找到小兒子瑞恩並把他送回後方。
  • 影評:《拯救大兵瑞恩》——以生命為代價的善意
    《拯救大兵瑞恩》雖然當年與奧斯卡最佳影片失之交臂,但是卻無法否認其在戰爭題材系列電影中的地位。它將人們所逃避的、不願正視的赤裸裸地展示在我們面前,給人「心頭添堵」。在這個過程中,伴隨著深刻的思考與震驚。
  • 拯救大兵瑞恩:在那個暗淡的戰爭年代,人性的光芒在不斷的閃爍
    前言《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可以說是為數不多的,獲得極多獎項的戰爭題材電影。電影帶給我們的戰爭,能感受到的除了戰士的熱血,其他都是冰冷和殘酷。《拯救大兵瑞恩》甚至獲得了很多二戰老兵們的讚許,那在這部電視劇當中最值得稱讚和最有意義的地方。
  • 《拯救大兵瑞恩》國寶級電影,救得不只是人還有人性
    《拯救大兵瑞恩》開頭非常的真實,士兵們搶灘登陸,場面很震撼,它以1944年諾曼第登陸為背景,開場的二十分鐘海灘登陸場景、幾乎還原了真實的二戰,在船上的時候、軍官告訴士兵們該怎麼做、士兵們親吻十字架,一打開船門、子彈掃射而來、你該怎麼做?
  • 《拯救大兵瑞恩》故事的情節和所要表現得盪氣迴腸
    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是這一部偉大的戰爭片,它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對戰爭殘酷的反思,更多的是對普通士兵們內心人性的挖掘。經典之處在於影片用紀錄片的手法表現了腥風血雨的戰場,震撼人心。《拯救大兵瑞恩》給觀眾一種強烈的震撼,除了是故事的情節和所要表現得盪氣迴腸的情感外,還有一點就是視覺的衝擊。影片重現了50多年前驚天動地的諾曼第登陸戰的恢弘場面,讓觀眾驚駭地目睹了戰爭的激烈和殘酷。戰爭使士兵所遭受的傷痛會留在那些經歷過這段歷史的人們記憶中的深處,給他們內心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
  • 《拯救大兵瑞恩》背後真實故事,催生了美軍著名的倖存者政策
    ——喬治·屈維廉(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690字,閱讀約4分鐘1998年,好萊塢大片《拯救大兵瑞恩》在中國上映。為了幫助美國士兵詹姆斯·瑞恩遠離戰爭,回到美國的家中,米勒上尉率領的八人小組以幾乎全部陣亡的代價完成了任務,影片中的情節感動了很多人。這部著名的戰爭片其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上兩個真實事件的混合體,也由此誕生了美軍歷史上著名的生存政策,並一直延續至今。
  • 《拯救大兵瑞恩》8個人救1個人,看了三次終於覺得值
    最近我又重溫了一遍《拯救大兵瑞恩》,不得不感嘆這部影片在20多年後的今天還能讓人有所觸動。特別是在自己每個不同的時期看,都會有不同的領悟。這可能就是一部好影片的魅力所在吧。犧牲自己的生命才能救到,最可笑的是他的生死還是一個未知數,這樣真的值嗎?當時我肯定認為是不值得,8換1不就跟葫蘆娃救爺爺一樣,一個一個送,還是很慘的那種。我只能默默的佩服他們都是條漢子,目送他們一個一個的嗝屁。也對給他們頒布這個命令的後方指揮官腦子表示懷疑。
  • 《拯救大兵瑞恩》湯姆·漢克斯(Tom Hanks)
    1999年,他參演了影片《拯救大兵瑞恩》。2001年10月,湯姆·漢克斯獲美國電影學院頒發的終身成就獎。2010年,他出演的電視劇《血戰太平洋》在HBO首播。2011年,他自編自導自演的《拉瑞·克勞》上映。2014年,他憑藉在《菲利普斯船長》中的表演再次獲得美國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主角提名。2020年,獲得第77屆金球獎的終身成就獎 。
  • 如何評價《拯救大兵瑞恩》裡的厄本?他曾在勇敢和懦弱之間徘徊
    《拯救大兵瑞恩》這部經典的電影,裡面每一個角色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每一個角色都能拿出來暢談一番,不過在營救小隊裡最有爭議的角色應該是厄本,因為他的失職給小隊帶來了滅頂之災,那麼厄本真的是一個負面人物嗎?
  • 《拯救大兵瑞恩》背後的真實故事,催生了美軍著名的僅存者政策
    1998年,好萊塢大片《拯救大兵瑞恩》在我國上映。片中為了幫助美軍士兵詹姆斯·瑞恩遠離戰火,回到美國的家中,以米勒上尉為首的8人小組以近乎全員陣亡的代價完成了這項任務,電影中出現的情節不知打動了多少人。
  • 豆瓣評分9.0,《拯救大兵瑞恩》為何被奉為「影史最偉大戰爭片」?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電影是由史蒂文·史匹柏執導,湯姆·漢克斯、湯姆·塞茲摩爾和馬特·達蒙等聯袂出演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這部豆瓣評分9.0,1998年7月上映的戰爭電影從上映之後便好評如潮,成為不少影迷和不少導演心中的戰爭神作。
  • 《拯救大兵瑞恩》的防空武器,被德軍當機槍,一發炮彈能打碎人體
    尤其是20mm的炮彈,打在飛機上就是一個大洞,幾發炮彈下來就可能擊落一架戰鬥機。就像《拯救大兵瑞恩》中德軍使用Flak 38 20mm機關炮平射美軍的鏡頭給很多軍迷留下了深厚的印象,Flak 38 20mm機關炮迅猛的火力在短時內將美軍士兵撕成了碎片,可見這種用於防空的兵器在陸地使用,也是一個大殺器。這款武器在短時間內射向人群,簡直就是屠殺。
  • 它是一部令人盪氣迴腸,振奮人心的戰爭電影,《拯救大兵瑞恩》
    而現在我們要講的電影就是這樣,《拯救大兵瑞恩》毫無懸念屬於後者。該部電影是1998年上映,差不多我沒出生,不對我兩歲了。是一部美國戰爭片,片長總共169分鐘,豆瓣評分整整高達9.0分。影片是以二戰為題材,主人公是一個叫瑞恩的士兵在一次軍事活動中被困住,被好幾個人拼命搭救的故事。
  • 千萬別被《拯救大兵瑞恩》給騙了,噴火器根本不可能打爆的
    不知道大家看過一些電影或者電視劇沒有,在一些美國大片裡面,比如《風語者》或者《血戰鋼鋸嶺》,尤其是《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裡面都出現了這樣一個橋段,就是一名噴火兵,自己背後背的噴火器被德軍擊中了,於是,他成了一個人形燃燒彈,還捎帶腳連累了身邊的戰友們。
  • 繼《拯救大兵瑞恩》之後,湯姆·漢克斯又帶來一部二戰猛片
    自從1998年《拯救大兵瑞恩》上映以來,湯姆·漢克斯已經有22年沒有主演過戰爭片,今年,這個記錄將被打破。
  • 十多位好萊塢明星出演,惜敗拯救大兵瑞恩,這戰爭片曾被罵太裝了
    2月24日,昔日在好萊塢呼風喚雨的哈維.韋恩斯坦被定罪,國內外的影迷卻討論起了一件陳年舊事:1999年的第71屆奧斯卡頒獎禮上,《拯救大兵瑞恩》在最佳電影獎競爭中輸給《莎翁情史》,不少人認為這是韋恩斯坦通過商業運作製造的一起「冤案」。
  • 蘇利文號:《拯救大兵瑞恩》背後的秘密,美國為此設立新法案!
    今天想給大家先講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1943年1月12號這天早上,滑鐵盧鎮的亞當斯街98號,也就是蘇立文家的門口停下了一輛黑色的轎車,從車上下來了一位軍人敲開了大門,我帶來了您孩子不幸的消息。這位海軍軍官說,哪一個?對不起,軍官低沉地回答,所有的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