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涵
出品:資管科技
近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通報了2020年第三季度保險消費投訴情況。
銀保監局及其派出機構接收並轉送涉及保險公司的保險消費投訴36754件,環比增長8.96%。其中涉及財產保險公司16895件,環比增長4.29%,佔投訴總量的45.97%;人身保險公司19859件,環比增長13.27%,佔投訴總量的54.03%。
從總體排名來看財險投訴量前三名分別為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人身保險投訴量前三名分別為平安人壽、太保人壽、中國人壽。
《資管科技》發現無論在財險或者人身保險方面中國太平洋保險(601601)(以下簡稱:中國太保)都居前列。具體為財產類保險投訴量太保財險居第三;人身保險投訴量太保人壽排第二。
銀保監局第三季度投訴量排名
中國太保上榜
太保財險和太保人壽均是中國太保旗下的專業子公司。
中國太保是國內領先的綜合性保險集團,是三大人壽保險公司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第二大財產保險公司,僅次於中國財險,是首家在上海、香港、倫敦三地上市的保險公司。
中國太保無論在資產還是規模方面均是行業內的大拿,但近幾年走的也不安穩,接踵而至的罰單以及雪片紛飛的投訴都是讓其頭疼的問題。
太保財險屢屢被罰,集中表現為編制、提供虛假資料,2019全年共領罰單19張,合計處罰金額達633.5萬元。
太保人壽被罰事由,主要針對給予投保人合同以外的利益行為,2019年共收6張罰單,總計處罰金額達65萬元。
《資管科技》統計發現,2020年以來太保財險官網披露的處罰信息是已收到罰單10份,合計被罰款金額達365萬元;太保壽險官網披露信息為收到罰單3份,金額為63萬元。
根據2020年銀保監局統計的第三季度保險消費投訴情況顯示,涉及財產保險公司投訴中,無論在理賠糾紛還是機動車輛保險糾紛的投訴量方面,太保財險分別環比增長51%、43.94%,同時位列第三的位置。
涉及人身保險投訴中,太保人壽的理賠糾紛、銷售糾紛投訴量分別環比增長11.15%、9.34%,同時排名第三;分險種來看,太保人壽普通人壽保險糾紛投訴量環比增長31.15%,疾病保險糾紛環比雖有下降,不過仍處於第三的位置。
為中國太保投訴量添磚加瓦的人中,演員唐一菲赫然在列。
5月23日,演員唐一菲就曾因為車險理賠問題在微博發文吐槽中國太保理賠和售後服務態度差,打了10多個電話被掛掉,稱中國太保很垃圾,永遠不會再投保他家。
此事件明星效應顯現,中國太保公關回復稱已安排工作人員後續跟進。
明星尚且如此,普通人又該是如何艱難。
疫情影響
太保壽險業務承壓
中國太保2017年-2019年淨利潤和保險業務收入同時實現了穩步增長。三年淨利潤分別為146.6億元、180.2億元、277.4億元;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2816億元、3219億元、3475億元。
根據集團公司最近發布的第三季度報告顯示,2020年三個季度分別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311.48億元、854.49億元、859.03億元;實現淨利潤分別為83.88億元、58.51億元、54.09億元。
截至第三季度中國太保總計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02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47%;實現淨利潤196.4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4.25%,下降幅度略超過中報期,主要因為準備金計提增加導致利潤減少。
三季度末太保壽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為1861.76億元,同比增長0.2%。雖然保費收入略有增長,但是由於長期依賴代理人線下渠道,受疫情影響較大,壽險業務明顯承壓。
報告顯示,個人客戶業務收入同比減少0.9%,主要源於代理人渠道業務收入同比減少1.8%。代理人渠道下的新保業務收入同比下降26.9%,這其中新保業務下的期繳業務下降了34.32%。新保業務下降幅度較上期有所擴大,或與提前備戰開門紅有關。
三季度末太保財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155.51億元,同比增長15.0%,主要得益於非車險對保費的快速拉動。具體表現為機動車輛險收入同比增長7.2%,非機動車輛險同比增長30.9%。
資產管理業務方面,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投資資產年化淨投資收益率為4.6%,同比減少0.2個百分點;年化總投資收益率為5.5%,同比增長0.4個百分點。
安聯集團退出
太保安聯可能更名
最近太保安聯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保安聯)公告稱中國太保和太保壽險擬受讓德國安聯集團所持的全部健康險股份,分別為8%和14.949%。受讓完成後,安聯集團將完全退出,不再持有太保安聯任何股份;太保集團將最終持有85.051%股權;太保壽險將持有14.949%股權。不過此次變更尚待銀保監會的批准。
太保安聯是由中國太保和德國安聯集團共同設立的中外合資公司,主要致力於健康險業務。
鑑於中國保險市場形勢一片大好,安聯保險總經理索瑪斯·阿爾汀曾公開表示稱,將通過控股公司擴大在中國的業務,如保險資產管理以及其他可能的產品線。說明安聯集團仍然是看好中國市場的,那安聯集團又緣何會退出太保安聯呢?
在「一控一參」的規定下,可以試著理解安聯集團撤股的決定。即同一個股東不得同時控制兩家及以上業務範圍相同的保險公司,但控股一家參股一家的形式是被允許的。
除太保安聯外,安聯集團分別持有中德安聯人壽51%股權、京東安聯財險50%股權。可以看出在人身險方面安聯集團對中德安聯人壽擁有絕對控制權。所以這「一參」的戰略選擇就分外謹慎。從業務方向來看,安聯集團更擅長資管業務,太保安聯則更側重專業健康險,而且安聯集團在太保安聯中持股比例不高,影響力不足,可能不符合安聯集團對公司的發展定位。
雖然中國保險市場形勢大好,但是外資保險公司卻普遍表現欠佳。自2014年成立以來,太保安聯就一直虧損。2016年-2019年近四年淨利潤分別為-1.45億元、-1.86億元、-1.37億元、726萬元,直到2019年才小有盈利。長時間業績未達預期,盈利指標表現堪憂也是安聯集團要考量的。
此次安聯集團退出可能是戰略調整的需要,其實此前安聯集團就一直強調要進行中國業務板塊整合,希望實現集團子公司一體化經營。
安聯集團退出太保安聯勢必會對中國太保及太保安聯以後的發展產生影響,中國太保第五次會議通過了五年大健康發展規劃,即2020-2025年專注大健康戰略布局,致力於發展成為國內領先的健康保障綜合服務提供商。
經歷了一番波動的太保安聯,成為中國太保全資子公司後,太保安聯很可能會隨之改名。
推薦閱讀
不良率攀升,中銀消金年內高管6次變動
胡宜斌在管基金規模縮水,華安基金新發基金兩極分化嚴重
牌照好得不好管!四大AMC涉足保險經營慘澹,信達已撤退
從抱團「300」到挖票「800」,來年多家券商看好順周期板塊
7隻基金年內收益已翻倍,廣發孫迪正衝刺年度冠軍
中歐消費主題遭遇滑鐵盧,公司團隊表現參差不齊
背靠金融央企仍難盈利,長生人壽三年規劃目標恐落空
國聯安基金老將頻失手,雙料保險巨頭股東帶來成效尚不明顯
安心保險高層動蕩不止,健康險擔起改革大任仍難力挽狂瀾
華泰資管踩雷短期債券跌幅超10%,缺少資深基金經理坐鎮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資管科技。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