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人生有三個錯誤不能犯,或許會後悔一輩子,早點知道好

2020-12-12 歷史格子觀

《易經》講:「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德行淺薄而主導地位高貴,智能低下而心高志大,能力薄弱而身負重任,這樣的人並沒有幾個是不受到禍害的。

一德薄而位尊

古人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假如一個人品行低下卻置身於高位,那麼就必定會有災難降生。

《資治通鑑》裡有一個經典故事:晉國的君主需要選擇一個兒子做自己的繼承者。

兒子智瑤身材魁梧、擅於騎射,果敢剛毅,足智多謀,他很喜歡,可是智瑤卻不是很仁厚。臣子說假如繼承者是智瑤,咱們必定會大難臨頭。君主不聽,堅持把位子傳到了智瑤。智宣子逝世後,智瑤掌權,仁德不施於民,苛待士大夫,激怒他國君主。最後被韓、趙、魏一塊兒擊敗,不僅僅自身被殺,家族也被滅了。司馬光從他們的親身經歷中歸納出了「德不配位,必有遭殃」的事理。

《易經》裡講:厚德載物。君子的品行應如大地般厚實,如此一來才能夠載重天地萬物。

越高的位置,越磨練人的品行。位高權重,品行沒有問題,才可以讓任何人心服口服,各安其事。

二智小而謀大

你想獲得一樣事物,那麼就一定要有與之配對的智慧。

吳用智取生辰綱,牛刀小試,自然而然遊刃有餘。隨後身為梁山的一號師爺,面對官兵們的掃蕩也完全沒問題。可是隨後接納招安,需要封妻蔭子,徵伐方臘,就早已超過他能夠策劃的範疇了。

梁山好漢慢慢凋落,最後滅亡。

人貴有知人之明,自身不明白的,就不可以裝懂,自身沒法操控的,就不可以強制幹預。智慧配得上欲望,人的一生才可以走得端端正正。

三力小而任重

莊子當初講過一個故事:齊莊公出門捕獵,看到一隻螳螂擋在車前邊,抬起腳打算和馬車的車軲轆搏殺。

車夫說:這類蟲子就是這樣,不估量自身的本領就進行和他人逞能。

這就是「螳臂當車」的經典故事,後代用它來比喻不自量力。

有些人自身整體實力本來不允許,卻偏要自己硬撐,最後也只能折了自身的肩膀。

老話兒說:有多大的手,端多麼大的碗。

小手端大碗,不僅僅費勁,還非常容易把碗摔了。

每件事要量力而為,有多大能耐,許多大願。

能力欠缺的情況下,何不靜靜的積蓄力量。貿然行事,也只能把自己擊垮。

人的一生較難的,那便是正確看待自身。

人生一世,如白駒過隙,不可以眼高手低,不可以奢望過多。

抓準自身位置,最好是自身能做的和該做的,生活得悠遊自在,便是最大的幸福。

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

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作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

古代 ,像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等人,他們雖然身處不同時代,有過不同的功績,但是卻都在26歲之前,就熟讀了《易經》。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

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再看看如今。

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經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的科學思想受易經的影響很大。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很有幫助;

我經常聽到身邊看易經的朋友抱怨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啊等等問題。

因此,我總是會向他們推薦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很多人向我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還用以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學習《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易經》六十四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一本僅需要59.8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易經:人這一輩子,有3個錯誤不能犯,不然可能萬般辛苦碌碌無為
    人的一生很漫長,總難以避免犯一些錯誤,對於一些小錯誤,並不會妨礙什麼,無傷大雅,反而是從中學習到一些知識,吃一塹長一智,但是有一些錯誤是堅決不能犯的。著名的國學大師南懷瑾說過,人有三個基本的錯誤不可以犯,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謀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 人這一輩子,有三個錯誤絕不能犯,需要警醒
    人這一輩子,「無道德、無智慧、無力量」這三個錯誤絕不能犯,否則會帶來災禍,需要警醒。有道德的人,就像深厚的土地,包容萬物,有容乃大。沒有道德的人,就是一片貧瘠的土地,是不能有所作為的,如果通過一些不正當的手段謀利,反而會傷害到自己。我的同事張偉基,典型的「馬屁精」,和上司在一起的時候,想方設法讓上司開心。同時,他也是碩士畢業生,有很高的學識。因此,他在單位混了兩年,就混到了銷售部經理的職位。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
  • 南懷瑾:人有3個基本錯誤不能犯,否則一生辛苦!男人早懂早受益
    人的一生中,有許許多多的岔路口,一不小心就可能走錯了,走錯一步,甚至就會給人生留下了禍患和遺憾。儒釋道兼修的國學大師南懷瑾說過:人有三個基本錯誤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謀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 漫漫人生路,暗藏三個雷,踩了或許會無所作為!要注意!
    就算是聖賢孔子,他的一生也不可能一點小錯誤都不犯,只不過知錯就改便是好事。在《易經》中有講到:人無完人。錯誤反倒使得人生更為豐滿。這部蘊含著無數智慧的書,和孔聖人擁有著一樣的見解:人生道路上,有三個雷也就是3個錯誤,是肯定不能犯的,窮困潦倒時一樣出人頭地,《易經》原話如下:"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 人生在世,有三種錯誤不能犯
    雨果說:「塵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錯誤的,人不犯錯,那是天使的夢想。」誠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個人會犯一些錯誤是人之常情。可是,世上並不是所有的錯誤,都能夠讓人輕描淡寫地以一句「知錯就改,善莫大焉」輕鬆揭過。
  • 《易經》勸世良言:人到中年,早點捨棄這「3樣」東西,趨利避害
    很多人談到易經,會覺得它是一種迷信與騙術,其實,這是對它最大的誤解。《易經》篇幅雖然短小,不到20頁的篇幅。但這20頁文字,卻能通過六十四個卦象無限延展,將宇宙星河萬物都包容在內。其實錯愛一個人,不值得傷心一輩子,不讓自己困在過去,就是對自己好的成全。錯的人離開,其實是給對的人騰出位置。很多感情,不是你想求就能留得住,愛而不得是人生常態。當一段感情失去的時候,要學會歸零。那些離開你的人,只是你生命中的過客,並不值得你去執著。
  • 易經提醒你:到了四十,身上有2個變化的人,福氣會悄悄找上門
    人到了四十歲之後,就要進入一個人生的過渡期,這個時候的就特別容易煩躁,因為要面對很多的責任,有苦也無處訴說,什麼事情都要自己承受。做事情不能像年輕人那樣意氣用事,也不能想著早點退休享受人生。易經提醒大家:人到了四十,身上有2個變化的人,福氣會悄悄找上門謙謙君子,卑以自牧古人常言:「滿招損,謙受益」,其實是有道理的。在《易經》之中,也特地用了「謙」字作為其中的一個卦名,在六十四卦中是唯一六爻皆吉的卦。
  • 人這一生,不能犯的三個錯誤
    一個人,知道哪些錯誤不能犯,才能合理規避。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自己還不知道。早日改掉這些錯誤,便不至於讓這些錯誤影響到你的人生。倘若不加以改正,讓其發展的話,你的人生可能就毀了。人生的煩惱,大多來源於比較。和比你厲害的人相比,會讓人覺得自卑;和不及自己的人相比,會讓自己驕傲。凡事與別人相比,會讓自己的心理失衡,迷失自己原本的方向,讓自己本身的優點無法展現。
  • 《易經》透露出真相:往往身上有這三個特徵的人,都將會一事無成
    這在《易經》中提到,一個人想要成功,必定會遇到這三個挫折,只要熬過去就會迎來好運,人生變得順風順水。第一個挫折就是沒有明確的目標。做人最可悲的並不是失敗的人。因此,面對失敗與挫折時,如果不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必定會意志消沉;如果從失敗與挫折中走出來,必定會煥然一新,脫胎換骨。只要把困難熬過去,人生才會有希望,才會有機會。第三個挫折就是利益的誘惑。
  • 易經的含義:人生想要不斷進步,或許需要做好這三種準備!
    如果我們能遵照《周易》所警示的「人生之路,必將是元亨利貞」《周易》特別強調「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更多的苦惱」。善良的內涵與美德、包容的內涵基本一致。《周易》說「載德」,事實上「載德」的其本質是善良和包容。仁是包容。用包容承重所有一切,待人處事,接納所有一切,才能是包容。
  • 《易經》的含義:人生想要不斷進步,或許需要做好這三種準備!
    如果我們能遵照《周易》所警示的「人生之路,必將是元亨利貞」《周易》特別強調「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更多的苦惱」。善良的內涵與美德、包容的內涵基本一致。《周易》說「載德」,事實上「載德」的其本質是善良和包容。仁是包容。用包容承重所有一切,待人處事,接納所有一切,才能是包容。
  • 人生如何能逢兇化吉?《易經》早就暗示過世人,要注意這3點
    人生如何能逢兇化吉,《易經》中早有明確解釋,一定注意這三點明朝蘇州城裡有位尤老翁,開了間典當鋪。一年年關前夕,尤老翁在裡間盤帳,忽然聽見外面櫃檯處有爭吵聲,就趕忙走了出來。原來是一個附近的窮鄰居趙老頭正在與夥計爭吵。
  • 易經:人的命運憑自己掌握!2條「天規」不能犯,可能逆風翻盤
    易經還是我們人生的指明燈,基本上它把人生的命數都掌握清楚了,有些事情不能犯,有些事情必須做!易經:人的命運憑自己掌握!2條「天規」不能犯,人生逆風翻盤1、嗜欲深者天機淺玩物往往喪志,貪慾難免敗身。古今以嗜好和貪慾身辱家喪的事太多了,當今世界,日新月異,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如不以事業和修養為重,隨時都會陷入可怕的危機。
  • 《了不起的蓋茨比》:人生決不能犯的三個錯誤
    年長後,發覺這更像一場自我毀滅,過去犯下的錯誤,導致他的夢想走向破滅。回望我們這一生,無數次看似無關緊要的選擇、無傷大雅的錯誤,都會給命運帶來巨變。人生如棋局,每一步都要走得明明白白,走錯一步,就有可能滿盤皆輸。
  • 人這一輩子中的七個坎,你過了幾個?
    一輩子中的七個坎,你過了幾個?你有沒有問過自個一輩子有幾個十年?咱們從稚齡孩童的幸福快樂,到現在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幾多變遷,幾多感嘆!你有沒有對時光的一絲不舍,你有沒有對以往的一些遺憾?人群紛紛攘攘,一輩子磕磕絆絆,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每跨越人生的一道坎,咱們便會懂得一些哪些。不一樣的階段,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哪些該捨棄,哪些該執著?如何把獨一無二的一生過成你想要的樣子?
  • 易經中的生存之道,做到這4點,人生無咎,沒有災害
    老話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世事無常,人的一生有好的時候,也有運交華蓋的時候,易經其中一個現實功用就是趨吉避兇,但很多學習易經的人,都只是在學,沒有運用。實際上易經最提倡的不是「大吉大利」,而是無咎的狀態和境界。
  • 易經人生:你為什麼過得不好?可能是因為這3點沒利用好
    其實個人成功與否,取決於很多方面的因素,在《易經》中就有對於一個人能否出人頭地有著詳細的解釋,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點,如果你做到了,你就能更接近成功,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陳天橋後來反思道:「盛大在錯誤的時間組建了一支毫無準備的團隊,在超前的階段去執行正確的任務。」著名投資人喬希·哈裡斯:「錯誤的時間上,正確的事情也會是錯誤的。」
  • 《易經》:人生的精髓,全藏在這三個簡單的字裡面,希望你全擁有
    曾仕強認為,其實整部《易經》,只講到3個字而已。第一個字:時《易經》裡講:「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孔子晚年讀《易經》讓他最有感想的就是這四個字:「時也,命也。」所以說,做人要靈活變通,人生這條道路,並不是一條直線走到盡頭,遇到拐彎處,要學會變通,避開障礙,才能通往人生目標。不知道改變就是死心眼、鑽牛角尖,人生註定走向失敗!這就是《易經》中「變」的智慧!
  • 《易經》:你的未來是貧是富,就看能不能守住這兩個字
    《易經》認為,看一個人的運勢是貧是富,跟兩個字有關,你可能以為是「吉兇」,其實不然。如果學習《易經》,只是想了解吉兇,看看自己的運氣好不好,那就真的把《易經》當成算命工具了。而如果探究《易經》的義理,就知道《易經》價值觀裡,最重要的並非「吉兇」,而是另外兩個字,叫「無咎」。吉兇是什麼?《易經·繫辭傳》說:「吉兇者,言乎其失得也」。吉,就是你得到了一些東西;兇,就是你失去了一些東西。
  • 易經忠告:人在艱難的時候,做自己就好,別人說什麼,不必在意
    《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無論為政,為學,還是為人父母,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老話中有這樣一句話:人活一世,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