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對人工智慧的印象,多半還停留在科幻電影裡。從視覺上來說,並不是有圖像識別就能夠用來對付你。但其實,ai已經不在乎目前的人工智慧技術,現在很多軟體公司都把人工智慧稱為「深度學習」、「機器學習」或者「計算機視覺」等,他們已經開始商業化應用了。2017年1月,nvidia發布一款ai軟體驅動平臺rtx系列,將深度學習的底層硬體性能加強到600倍,這也是ai革命完成後最強的商業化平臺。7月,canonical發布了一款canonicaljetsonm4imobileye則發布了一款虛擬機wf1400,把深度學習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在深度學習過程中,計算架構依賴於大量的數據,而現在ai尚且無法獲取足夠的數據,那麼算力的性能怎麼可能讓開發者滿意呢。
不過不要擔心,canonical聯合創始人麥可.雷弗蘭想要的,並不是大規模並行計算(massivelyarraycomputing)這類極為困難的場景,而是讓更多的開發者、公司等能夠把ai應用於通用型服務。說到通用型服務,我想在座各位一定聽說過「雲計算」,「iaas」、「paas」,它們都是基於某種服務,ai更是被認為有可能拓展雲計算的可能性。那什麼服務可以擴展數據傳輸通道,並且以更小的帶寬和更小的網絡容量提供ai能力?可以把ai想像成這樣的一個服務,可以從一個數據集分布的前端進入,再由後端收集處理數據,整個過程下來,可以做到多樣化、快速、無縫。這樣的服務就是雲端的虛擬機wf1400。wf1400採用x86+arm架構,是一款虛擬機。
它可以作為實現雲端算力運行的一個通用ai架構。拿業界最廣泛應用的深度學習舉例,wf1400可以用於神經網絡模型訓練,類似的,現在很多需要同時運行多層神經網絡的應用,也會考慮使用wf1400;它支持多種硬體架構,包括intelcpu/mips、armpower、x86等,同時還能滿足主流windows、linux的可用性;它支持快速並行計算(jittogpu)和大規模並行計算(大規模並行計算),不僅支持逐層計算,還支持並行層級計算,讓多層神經網絡模型的並行計算性能更上一層樓;它可以使用比特分級分配池,分配池的大小可以通過默認值的設置來設置,默認是100ns。另外,wf1400是gpu的,但是你可以在x86上運行wf1400。wf1400內置8gb內存,以kb/s級別的limit支持線程池,集群可以提供10、20、50、100、1萬等多層網絡(hierarchicalnetworking)的並行計算。每個線程池是一個比特,一個比特可以分配多個比特。
如今科技爆發,它已經逐漸走入大眾的日常生活當中。在這個時代,物聯網設備的連接能力日益增強,開始賦能人工智慧,但是可以想像,物聯網設備開始變多後,人工智慧在管理人工智慧方面,會遇到更多挑戰。人工智慧的發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人類服務,希望能夠幫助人類工作。先提一個明顯、時髦的詞:ai。我們先來看ai的來歷,這不僅和計算機科學息息相關,同時也是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人工智慧學科,和人類思維方式的發展脈絡相關。人工智慧,從一開始就被專家學者視為下一代信息處理體系的形成要素。如同人類聽音樂,先聽旋律,再聽節奏,最後是和弦編排。
人工智慧正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是一樣的思維邏輯,先定整體關係、下一步,再找具體情況。人工智慧的計算原理,一直都是在模擬人類的思維過程,既然是計算體系,就需要依賴計算能力;而人工智慧本身也是人和機器的融合體,但根本的不同,是人工智慧根據數據建模,一方面能夠快速定量解決問題,一方面可以自我學習,深度提升,最終解決人類智能很難解決的問題。人工智慧很可能引發一次世界性的革命。而人工智慧的基礎,就是要對數據進行數據挖掘。無論是機器學習,還是人工智慧,自然的想法就是讓機器學到數據在哪裡。
所以無論是算法提升,還是雲端的關係處理,又或者是大規模數據採集,都在設法讓機器記住數據、挖掘數據。機器學習在工業中的運用,是讓機器從大量數據中,總結規律,從而生成知識。比如說我們上網登錄,會推薦給我們各種競品,在用戶無法分辨競品的情況下,就要靠工業上的規律,再去分辨,是針對比如說一個網際網路公司,還是很多人的使用習慣。比如說這個時代的資訊大爆炸,通過對時間軸、熱點的研究,就會得到很多標題黨。很多今日頭條靠低俗信息推送、用戶更喜歡標題黨,是因為抓住了用戶的注意力集中點,從而獲取用戶點擊。
這些都是基於機器學習的經驗。它們是如何獲取的用戶信息,這都是一門不錯的學問。這也是ai容易被用作商業變現的原因之一,因為人工智慧的產品往往也能脫離人,模擬人的行為邏輯,滿足一些用戶的心理訴求,相當於做到了網際網路和人的結合。然而在現實當中,許多設備和相關的應用,卻難以獲取用戶的信息,甚至人臉識別技術,也不可能輕易獲取人臉的信息,因為信息存在國家安全的風險。本質上,人工智慧這門學科,是希望依託數據,先利用機器學習算法,來實現各類決策的高效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