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德軍忌憚的蘇式裝備,一秒160發火箭彈,志願軍用來重創美軍

2020-12-17 迷彩前沿

導語:令德軍忌憚的蘇式裝備,一秒160發火箭彈,志願軍用來重創美軍

1941年希特勒實施巴巴羅薩計劃,兵分三路進攻蘇聯,很快就打開局面。蘇聯因為《互不侵犯》的存在,自信德國不敢對自己出手,所以沒有進行防範,導致前期被壓著打,失去大量的領土,無奈之下只能退守莫斯科防線,如果連這裡也淪陷,那麼蘇聯將沒有翻盤的可能性。幸好史達林格勒戰役蘇軍取勝,扭轉二戰的局勢。

蘇聯重振士氣之後,開始對德軍窮追猛打,期間有一樣裝備的誕生,讓德軍喪失鬥志,果斷選擇逃跑。該裝備就是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又稱之為「史達林風琴」,對於德軍士兵而言,它就是噩夢般的存在,其設計有8條「工」字型發射軌道。同時能將166枚132mm口徑的火箭彈發射出去,進行覆蓋式打擊。

實戰中,喀秋莎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就能夠瓦解德軍的防線,拿下戰役的勝利。毫不誇張地說,二戰後期的進攻,蘇聯缺少喀秋莎火箭炮的輔助,反擊會更加吃力一些,從中就能夠感受到意義有多大。一般蘇聯都是採取梯隊形發射方式,輪番進行轟炸,讓敵人陷入絕望中。

很多德軍老兵現在提起喀秋莎火箭炮,眼裡仍舊帶有恐懼的神色。二戰結束之後,喀秋莎再次亮相是在「朝鮮戰場」,志願軍用它對付美聯軍,志願軍充分利用喀秋莎火箭炮的機動性,隨機性進行部署,打擊美聯軍的頭部和尾部,讓其首尾無法呼應,從而為勝利奠定基礎。

整體來說,喀秋莎之所以能夠發揚光大,志願軍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金門戰役中,火箭彈如同下雨般傾瀉到敵人的陣地上,敵人連躲都沒有機會,傷亡人數直線增加,本次作戰讓喀秋莎再度引起關注,贏得無數的好口碑,只可惜無法在基礎上進行升級,否則會更加強大。

不過即便放到現在,喀秋莎依然可以送到戰場上,在相對安全的情況下,通過密集的火力實施壓制,雖然無法鎖定勝局,卻可以讓對方損兵折將,士兵依舊十分忌憚,穿著防彈衣以及防彈頭盔都沒有任何作用。你們覺得,喀秋莎跟如今的火箭炮對比,誰更強一點?

相關焦點

  • 喀秋莎首秀朝鮮戰場,志願軍戰士慨嘆:這威力足可以毀天滅地
    ,整個過程不到十秒鐘,然後已經成為一片廢墟的火車站就又陷入了沉寂,這令開戰以來順風順水的德軍陷入了一片恐慌。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同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正式拉開序幕,但志願軍在入朝作戰初期,仍然在使用著「萬國牌」武器裝備,尤其是在重武器方面更是與美軍存在巨大的差距,隨著蘇式裝備的換裝,志願軍的武器裝備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輕武器的火力投射方面與美軍相比已經絲毫不落下風。
  • 曾是蘇軍利器,卻被志願軍發揚光大重創美軍
    但是在二戰中,軍工技術就已經非常強大,誕生出了許多新型的武器,其中一款更是強大到德軍都退避三舍,那是什麼呢?它的名字叫喀秋莎,聽名字就知道是一個十分唯美的,其實它來源於俄羅斯,是一首軍歌的名字。喀秋莎之所以能夠如此厲害是有原因的。在蘇德戰爭開始前,蘇聯就已經大力發展軍事重工業了,其中就研究了幾款殺傷力驚人的武器,那就是喀秋莎火箭炮。
  • 志願軍回憶:喀秋莎轟炸後,我們衝上陣地,只剩2個美軍活著
    ,陣地上的德軍第5步兵師遭受上百枚火箭彈攻擊損失慘重,BM-13的首次亮相雖然沒能扭轉蘇軍在戰爭之初的頹勢,卻讓德軍永遠記住了這個簡單但可怕的武器。式6管102毫米野戰火箭炮,並在志願軍入朝之初就參與了戰鬥:在雲山地區炮擊美軍騎兵第1師。
  • 此武器是蘇聯研發,曾重創德軍和美軍
    此武器是蘇聯研發,曾重創德軍和美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誕生了很多讓人懼怕的武器,比如納粹德軍手中的「希特勒電鋸」MG42機槍,該槍結構緊湊布局合理,射程、射程、威力都極其的強悍,最為瘋狂的是它的持續火力輸出能力,密集的子彈讓敵人沒有任何可以衝鋒的可能性,用人海戰術都沒有用,蘇德戰爭時期,倒下MG42下的蘇聯士兵沒有百萬也有幾十萬。
  • 志願軍一次齊射,就打垮美軍兩個營
    1952年10月14日,美軍向上甘嶺的志願軍陣地發動猛烈的炮擊,自此拉開了上甘嶺戰役的序幕,負責防守上甘嶺的是秦基偉率領的志願軍第15軍。在美軍的不斷轟炸下,秦基偉打電話給志願軍副司令洪學智匯報戰況。洪學智深知15軍在上甘嶺的處境,馬上問秦基偉要什麼支援,秦基偉想都沒想直接說:喀秋莎火箭炮。
  • 不怕美軍原子彈!衝鋒鎗手榴彈黃金組合讓志願軍在上甘嶺重創強敵
    據統計,美軍射擊高峰期僅在一天內上甘嶺就曾承受美軍各類炮彈總計26萬發的轟擊,連山頭的土石都被硬生生削掉了2米!整個戰役中美軍發射炮彈總數則超過兩百萬發,更不要說還有大量飛機協同轟炸。當時連太陽都被爆炸煙火和塵埃遮蔽,哪怕在相對安全的反斜面坑道裡,人也會被震的無法保持平穩。
  • 志願軍老兵:一輪齊射,美軍陣地幾無活物
    1951年9月1日黃昏,我志願軍一支炮兵部隊奉命奔襲侵佔後洞裡的美軍部隊。夜幕降臨時,我炮兵部隊已到達發射陣地蓄勢待發,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21門火箭炮一起向盤踞後洞裡的美7師兩個營開炮,一瞬間384枚火箭彈猶如無數條火龍從天而降,斃傷敵軍700餘人。
  • 曾在歐洲戰場上不可一世的美軍坦克,被志願軍繳獲
    雖然志願軍在武器裝備上與美軍有著巨大的差距,但是通過機智勇敢的戰術穿插和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取得了第一次戰役的勝利,挫敗了美軍向鴨綠江邊進軍的作戰計劃。M26「潘興」重型坦克,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設計製造的。
  • 盤點抗美援朝志願軍經典武器
    1951年後,志願軍開始大規模換裝蘇式122毫米、152毫米火炮,但M2A1榴彈炮仍然裝備志願軍部隊直至戰爭結束。上甘嶺戰役期間,志願軍炮兵某部5連以一門M1式155毫米榴彈炮,在全縱深實施機動和火力支援,擊潰美軍十餘次集團衝鋒,擊毀美軍105毫米以上口徑榴彈炮48門、迫擊炮3門、坦克7輛及彈藥庫10座。為此,全連榮立一等功。這門榴彈炮現存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 美軍王牌連遭志願軍重創,麥克阿瑟被打蒙了!
    志願軍接連重創美軍「王牌」,兩戰殲敵5.1萬 1950年10月19日晚,就在彭德懷率先奔赴朝鮮戰場的同一天,朝鮮首都平壤陷落。 首戰兩水洞,志願軍不到兩個小時,殲滅南朝鮮1個營又1個炮兵中隊。這一天,也成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紀念日。 6天後,同樣的厄運又落在了美軍頭上。 南朝鮮軍被圍殲的消息傳來,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大吃一驚,急令美騎一師從平壤往雲山方向火速增援。
  • 盤點抗美援朝志願軍經典武器
    1951年後,志願軍開始大規模換裝蘇式122毫米、152毫米火炮,但M2A1榴彈炮仍然裝備志願軍部隊直至戰爭結束。  蘇制M-1938式122毫米榴彈炮  M1938式122毫米榴彈炮是蘇聯20世紀30年代研製的師屬榴彈炮,由彼爾姆第172兵工廠彼得洛夫設計局設計,1940年開始大規模生產。該型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廣泛使用。
  • 金剛川吳京炮兵班被美軍戰鬥機打碎,20毫米炮彈威力真有那麼大?
    其中吳京、張譯等人所飾演的志願軍高炮連戰士與美軍「海盜」式戰鬥機的對決,是該片的重頭戲。 了解軍事的朋友們都知道,輕型高炮要打下快速飛行的戰鬥機,難度是非常大的,而具有高度機動性優勢的戰機要攻擊地面定點位置的高炮,則相對容易得多。因此,片中志願軍高炮連戰士可謂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與敵人對抗,而他們的結局也非常悲壯,很多人被美軍戰鬥機的掃射擊中犧牲,甚至是粉身碎骨。
  • 志願軍老兵:一輪齊射無活物
    未曾擁有過制空權的志願軍一度被動挨打,只能在夜間進行長距離奔襲。在電影中美軍的F-4U戰鬥機肆無忌憚的低空飛行,對志願軍戰士們架設的橋梁進行偵察,大口徑榴彈炮更是憑藉著射程優勢多次轟擊橋體,儘管志願軍戰士使用蘇制M1939式37㎜高射炮成功擊落了一架F-4U戰鬥機,但是B-29轟炸機投下的延時炸彈還是令所有人措不及防,直到宛如暗夜流星般的喀秋莎火箭炮摧毀了敵方炮兵陣地,戰士們才再次鼓舞其士氣來。
  • 喀秋莎首次出現在朝鮮戰場,志願軍戰士慨嘆:這東西簡直毀天滅地
    同年7月14日,德軍先頭部隊已經攻佔了蘇聯的奧爾沙,此時的德國人非常輕鬆,他們覺得以這樣的態勢發展下去,不用多久自己就可以全面攻佔蘇聯了。然而德國人這時還沒有意料到,接下來迎接他們的,是一場毀天滅地的大災難。
  • 美軍威力最大的火箭彈,一發可幹掉一個轟炸機編隊
    蘇35加入中國空軍之後也要「入鄉隨欲」打火箭彈。事實上,航空火箭彈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武器,早在一戰時期,空空火箭就用來對付敵方的偵查氣球和飛艇,二戰開始,各國空軍或者陸航部隊都裝備了航空火箭彈。在諾門罕戰役中,蘇聯空軍的一架伊-16戰鬥機使用RS-82火箭彈擊落日軍戰鬥機,完成了航空火箭彈對戰鬥機的首殺。但是它更大的用途是用於攻擊地面目標,相對於機炮和機槍,火箭彈的射程還有威力都要大很多,德軍傳奇的坦克手,魏特曼指揮的虎式坦克據稱就是被航空火箭摧毀的,雖然有人懷疑這個說法,但火箭彈對坦克的殺傷力毋庸置疑,薄薄的坦克頂裝甲難以抵擋從天而降的打擊。
  • 志願軍武器落後?志願軍老兵:我們的槍曾經讓美軍聞風喪膽
    為了打贏這一仗,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飛機大炮不計其數,傾瀉炮彈190多萬發,向上甘嶺3.7平方公裡的小山頭瘋狂輸出,山頭都被削平了2米。美國人堅定相信,只要志願軍武器不如他們,在如此猛烈的攻擊之下,他們一定會喪失鬥志。
  • 上甘嶺奇觀,美機撞上炮彈:志願軍不但氣多,鋼也不少了!
    在52天的遼瀋戰役中,70萬東北野戰軍共消耗炮彈15.6萬發;而在歷時43天的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共消耗炮彈高達40萬發,斃傷敵人1.2萬人,佔殲敵總數的半數以上,充分證明了我軍現代化建設已經邁進了一大步。
  • 7輛一輪齊射,德軍還以為在被一個師轟炸
    電影《金剛川》正在熱映,如果要說電影中最震撼人心的畫面,莫過於志願軍復仇的那一段。 美軍下午剛用榴彈炮襲擊大橋,志願軍晚上就開出了喀秋莎,一輪齊射,火箭彈拖著長長的尾焰,如流星一般刺破夜空,直接端了美軍的炮兵陣地。
  • 美軍檔案揭秘親承:陸軍打不過志願軍,只有蘇聯有可能
    【話說軍世】在韓戰中,志願軍通過五次戰役,一路向前推進數百公裡,美軍從眼看就能「回家過聖誕」了,到如今還駐紮在韓國,而也有:「當時如果不是美國海空軍力量強大,美國陸軍早就被打廢了」的說法,那麼美軍是如何看待這場戰爭的呢,下面我們一起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