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真正的慈悲?這才是慈悲的真義!

2021-01-14 龍哥說

「佛教以慈悲為懷」,這是人人耳熟能詳的口頭禪。然而,慈悲不是佛教徒的專利,慈悲是一切眾生共有的財富,人間因為有了慈悲,生命因此充滿了無限的意義;巔沛的人生歲月裡,因為有了慈悲,前途才有無限的憧憬。

慈悲之心是萬物所以生生不息的泉源,慈悲就是佛性,有了慈悲,眾生因此皆得成佛。慈悲也是做人應該具備的條件,一個人寧可以什麼都沒有,但不能沒有慈悲!一個有慈悲心的人,言行舉止都如陽光、淨水、花朵,可以帶給人間光明、清淨、歡喜。

慈悲不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當公理正義遭受無情的打壓排擠、當正人君子受到無端的毀謗抨擊時,能夠挺身而出,這就是一種勇敢的、積極的慈悲。慈悲要有智能,慈悲不是一時的惻隱之心,而是透過公理的感動助人;慈悲不是熱鬧的隨眾起舞,而是心存正念的服務濟人;慈悲也不是私心的利益親友,更不是有所求的惠施於人,慈悲的最高境界是怨親平等、是無我無私。

慈悲是自己身體力行的道德,不是用來衡量別人的尺度,真正的慈悲也不一定是和顏悅色的讚美鼓勵,有的時候用金剛之力來降魔伏惡,更是難行能行的大慈大悲。社會上有不少人往往曲解慈悲的含義,遂讓慈悲由寬恕包容變成姑息縱容,導致社會失序;甚至運用不當,致使慈悲淪為罪惡的溫床。例如濫行放生,反而傷生害命;濫施金錢,反而助長貪婪心態等。因此,真正的慈悲必須以智能為前導,否則弄巧成拙,反失善心美意。

慈悲並不是一個定點,而是情感的不斷升華,《華嚴經》的「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這種「以天下之憂為憂,以天下之樂為樂」的胸懷,就是慈悲。

天下之事不能盡如人意,以慈悲行事難免也有吃虧的時候;然而,唯有慈悲,才能化幹戈為玉帛,消怨懟於無形;唯有慈悲,才能廣結善緣,成就事業。慈悲,才是人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

你信嗎?經常慈悲的人,人會越長越漂亮!

相關焦點

  • 「慈悲」是什麼意思?該怎麼去培養慈悲之心
    凡是有和尚、道士所在的地方,基本上都可以聽到慈悲兩個字,那麼慈悲究竟代表的是什麼呢?又要怎麼樣才能夠做到慈悲兩個字所代表的含義呢?今天我們就來簡短的了解一下,看看他們究竟是什麼意思。網圖其實慈悲所代表的意思儒佛道三家都有,如孟子的「惻隱之心」,老子的「慈愛之心」以及佛家的大慈大悲之心等等,在這三家文化之中,對慈悲之道研究得最出名的恐怕還是佛家,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嘛,叫做「上以智求佛法, 下以悲憫眾生」
  • 慈悲是一種巨大的能量 但很多人錯解了
    然而,在人世間對物質利益與名譽的追求之中,根本無法去理解和體會慈悲的真正的內涵。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不能改變自私自利的後天形成的觀念,就無法做到慈悲待人。慈悲的心可以溝通無限的能量;慈悲的行為可以引發無限的能量;慈悲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能量場。
  • 什麼是慈悲心?慈悲心是如何修出來的?
    大智度論說:「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愛眾生並給與快樂,稱為慈;同感其苦,憐憫眾生,並拔除其苦,稱為悲;佛陀之悲乃是以眾生苦為己苦之同心同感狀態,故稱同體大悲。慈悲者,慈能予善、予樂;悲能拔苦、除難。就是非常開心的願意幫助別人去除困難,去除痛苦,帶給別人幸福、安樂。
  • 修行不離大道慈悲
    真正的法道和修行的法門都在外道之中,無法走進佛法的領地,也不能讓佛法的能量和慈悲融入到生活的空間中去普渡萬物眾生,只能是用出世間法的方式,跳出紅塵人間的善道,放棄世間法的修行,像這樣的修行就是一種人心的分辨。
  • 佛教,「菩薩心腸」與「金剛怒目」都是慈悲
    我們稱善良的人是「菩薩心腸」,誠然,菩薩心腸是慈悲的表現,然而怒目金剛也是一種慈悲的形式,這是佛菩薩根據不同的根機以不同的示現。真正的慈悲不一定是慈眉善目,有時候怒目金剛也是慈悲的一種。《增一阿含經》說:「諸佛世尊,成大慈悲,以大悲力,弘益眾生。」諸佛菩薩能夠度眾不倦,就是因為有慈悲為原動力。
  • 何路家書:慈悲是最大的智慧
    因為他缺少慈悲。智慧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慈悲,慈悲卻是智慧的來源。一個人的內心慈悲了,他也就智慧了。比如一個人由於不忍心傷害眾生,不吃肉類食物,他的血液就變得清亮了,他的身體健康了,大腦也就智慧了。素食多智,這是大自然對慈悲者的饋贈。
  • 根據佛教的教義,什麼是「智慧」與「慈悲」
    問:我常聽到佛教徒談智慧與慈悲,這兩樣又有什麼意義呢? 答:一些宗教認為慈悲或愛(這兩者是非常相似 的)是最重要的精神素質,卻對智慧置之不理。結果你 可能成為一個好心的傻瓜,一個心地善良卻沒什麼智慧 的人。
  • 孤獨的對境是慈悲心
    但是世界並不是每個人的對立面,恰恰相反,孤獨其實是內心在深層次上提醒自己:你想和正在發生的事情有所關聯,而又不能,才覺得自己是孤獨的。之所以將自己和世界對立氣來,原因不外有三。第一是無力感。對正在發生的一切,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參與其中,沒有能力去改變什麼。
  • 佛家:慈悲是最根本,最不能失去的
    有首古詩是這樣的:「慈悲茲心亦非心,無心慈悲是真心,真心慈悲無茲心,無心權作有心心。意思是說,忘我才能成就真正的慈悲心,而不能有私心。佛家眼中,慈悲是最根本、最重要、最不能失去的。慈悲存在於一切事物中,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滴水。
  • 慈悲為懷:這兩個星座,本是吉星高照,卻多有失金
    木星代表著信念,慈悲,慷慨,大方,擴張,福緣,道德,富貴。而金星則代表著和諧,愉悅,愛與美,享樂,藝術等等。木星守護的星座是雙魚座與射手座,木星落入這兩個星座,即為入廟,是必然尊貴的狀態。木星落入了雙魚對面的處女,射手對面的雙子,則是落陷,是必然無力的狀態。木星在巨蟹是入旺,在摩羯則是入弱。
  • 無慈悲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表示一種絕不留任何情面的……
    無慈悲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表示一種絕不留任何情面的……時間:2020-07-22 17:18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無慈悲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表示一種絕不留任何情面的 表示一種絕不留任何情面的情感狀態的一個語氣詞。
  • 讀《慈悲》,品人生
    今天,朋友推薦我讀《慈悲》作者路內,懷著敬畏的心情,去閱讀這本書。打開書之前,我在問自己。慈悲,大概就是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人生哲學。什麼時候需要慈悲,慈悲又有什麼魅力呢?慈悲與復仇是相反矛盾的嗎?這些疑問,充斥了我的內心。然而,當讀完這本書後,我很慶幸收穫了一些點滴感悟。
  • 慈悲有三種,其二者皆為假慈悲
    世間有三種慈悲一種慈悲,遇善則軟言慰喻,遇惡則剛正降伏,不能降伏則驅擯之。因善人心性柔軟善調服故,以軟心可令增益善法,而惡人剛強需以呵責令生畏懼,因生畏懼而調服故,不能調服者因其不能止惡,自障礙,亦障礙他人故應驅擯,是名真慈悲!
  • 沒有智慧和原則的慈悲,就是害人害己的假慈悲!
    這就是末法時期,正邪顛倒的顯現之一!行菩薩道,首先有慈悲心,有慈悲心,方能發菩提心。小的慈悲心是令眾生得人天福樂,令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受諸惡果報痛苦,大的慈悲心令眾生覺悟,了脫生死,發菩提心,成就佛道!
  • 心懷慈悲,人安心安(深度!)
    釋迦牟尼說:「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裡該出現的人,都有原因,都有使命,絕非偶然,他一定會教你一些什麼。」所以,行走人世,時時心懷慈悲。感恩一切,學會放下,懂得成全。時光清淺,歲月綿長,心懷慈悲,無言也暖。
  • 美文賞析:心懷慈悲,人安心安
    在薄涼的世界和季節裡,與慈悲的人同行一定是最幸福快樂的事。此岸、彼岸,無論你見或不見,念或不念,慈悲的人永遠都是人間的四月天。心懷慈悲的人總帶給人春天般的溫暖,他們不做作,不矯情。他們的舉手投足,一言一行都讓人感覺如沐春風。
  • 佛教: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到底什麼意思,明白了有助你修行
    佛家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釋迦牟尼佛示現在這個地球上,地球上這些眾生是什麼根性?不是很好的根性。教他什麼?這個世間的人缺乏慈悲,心不善,所以他的名號用釋迦,釋迦就是仁慈的意思。釋迦教什麼?教眾生要仁慈。所以古人有說,什麼是佛法?最簡單的答案就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就是佛法。還有一句話「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到底什麼意思,明白了助於你修行。
  • 對自己也要慈悲一些!
    我們總覺得慈悲應該是保留給別人的,而始終不明白對自己也要慈悲一些。我的經驗是,只要修行時不抱什麼"應該"如何的觀念,我們就會逐漸發現自己的信心和覺醒之心。除了誠實和慈悲之外,不需要有什麼進度表,我們就會漸漸地在這個無常的世界,在當下這獨特的一刻,在自己這個寶貴的人身上,負起安住於此時此地的責任。每一個動作都很重要,每一個意念、每一種情緒都很重要。這就是我們的道途,我們應用佛法的方式,也是我們為什麼要靜坐的原因。
  • 佛教:慈悲之人,會越長越漂亮!慈悲的8個果報,你知道幾個?
    而我們常常說道「心慈面善」,一個心中常有慈悲善念之人,在外表上自然也會流出她內在慈悲的氣質。內心的善良和美麗,自然就會使得自己越長越漂亮。心有慈悲之人,會擁有這八個果報,來看看你知道幾個?第一,擁有慈悲面相:我們常說道相由心生,一個人漂亮與否與她的心態有著直接關係。
  • 你最好選擇慈悲,因為慈悲是這個遊戲世界裡最好的貨幣
    最典型的一次是最近對我姐說的話,她傷了我,我沒意識到自己需要忍辱,我的答覆中有種鋒芒相對的意思,這導致她現在還在恨我,恨我傷了她的心,雖然我說的話在我看來合情合理,但對她來說是不可以接受的。這樣一想,如果她那個時候剛好處在慢慢接受佛法的起點,那麼我的那番話必然導致她生起疑慮與後悔之心。傑德·麥肯納他可能較多地忽視了這一點。因為在美國確實可以不需要多少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