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慈悲是一種巨大的能量
曾聽一個師父說過:慈悲是一種高尚的心態,是一種智慧的表現。然而,在人世間對物質利益與名譽的追求之中,根本無法去理解和體會慈悲的真正的內涵。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不能改變自私自利的後天形成的觀念,就無法做到慈悲待人。慈悲的心可以溝通無限的能量;慈悲的行為可以引發無限的能量;慈悲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能量場。
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他能獲得的能量就有多大;一個人如果慈悲心常在,那他的心量也能像宇宙一樣博大,他就會擁有無堅不摧的巨大能量;一個修煉人在真正放下生死的時候,心中懷著的是永恆的慈悲。
人世間的以惡治惡,無法起到根除邪惡的效果;當一個人能用他的慈悲心去感化敵人的時候,那種能量是比刀劍更強有力的武器。
以寬容與忍讓接納對方的攻擊,以微笑回應俗人們的諷刺與挖苦,以包容對待他人的誤解與過失。不急不躁,忍辱不辯,對眾生之苦充滿惻隱與憐憫之念,淡然而無畏,慈悲而祥和,那就是覺者永恆的心態。
慈悲待人並不需要過多的話語,微微一笑就能把慈悲的善念傳達給他人。慈悲是一種真實的能量,它能溶化人們內心的冰雪。
對於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或人與人之間的間隔,除慈悲以外的任何方法,都無法讓其得到徹底的解決,這是因為缺乏能量的緣故。但是慈悲的力量卻能化解一切冤緣,使人世間的一切因果迴圈得到善解。慈悲之光勝過千言萬語,它能使心靈之間的怨恨與間隔頓時消失於無形。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慈愛眾生並給與其快樂,稱為慈;同感其苦,憐憫眾生,並拔除其痛苦,稱為悲;救度他人的靈魂使其不致墮落就是對眾生的最大的慈悲。
慈悲是完全放下自我、為他人著想的一種境界,也是修煉人徹底放棄情慾之後所產生的純淨善念。慈悲之光威力無比,它能融化人世間一切不善的物質,照亮宇宙中的任何一個角落。
慈悲能喚醒眾生內心深處的善念。一個修煉的人即使身陷魔難之中,慈悲也能在瞬間成為他最有力的法器,剷除邪惡,救度善根尚存的生命。心懷慈悲,正念正行,無往而不勝。
慈悲向上,這是濁世的金光,生命的保障,佛法無邊的偉大力量。
慈悲的心可以溝通無限的能量;慈悲的行為可以引發無限的能量;慈悲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能量場。
有智慧地慈悲
期待並沒有錯,但是要放下不合理的期待。若期待是抱著操控跟依賴,即是執著。有操控有期待,叫做執著;無操控無期待,叫做祝福。
助人為快樂之本(枯井之心);快樂為助人之本(湧泉之心)。幫助該如何拿捏分寸、中道平衡?就像是良臣要扶持君王,要「扶得起」才有用。彼此互助共榮,而不是一直消耗,幫助的對象又一直沒辦法提升成長,就像要救一個溺水的人,反而又被拉下去。
慈悲心與因果律
內心單純的人是受到祝福的,可能因單純被騙,但卻會收穫智慧。
因為被騙的事情發生一次,就讓你打了預防針,下次就有覺知了,因此感謝這次的經驗讓你有了成長,有了建設性,以後遇到相同的事情,加上智慧去考量,不會盲目的慈悲,而是智慧加慈悲。你已經有了免疫力,下一次在幫人的時候,會更有覺知的助人。感謝這一次的經驗,你並沒有損失,反而收穫了智慧與經驗。你的盲點在於曲解「慈與悲」,你沒有損失任何東西,你失去的正是你收穫的。因果不是「因」就是「果」,是「該你的就是你的」,你並沒損失,被騙走的錢只是給他保管而已,這是宇宙公平正義法則(因果律)。
在那一剎那,你的心是「真心的」、真的慈悲、愛是「無條件的愛」,那個付出會換一個形式悄悄的回來,反而你的太太因為這個「純粹的真心」而脫險。你的真心讓你有機會學習「付出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那一刻,你就是一個菩薩、天使。下一次有給予的契機,會更有智慧的慈悲,以後會更好,這一次沒有不好。這樣來看待,你的心就豁達開闊了。
修煉就在生活中,來到你面前的事情就是「修煉」。你不必往外去找尋課程,你的課程它會來找你。以心轉境,不再隨境所轉,轉無明為光明。轉不過,就困在裡面,課題會重複再來,一直到學會。修煉不是在宗教或團體才叫修煉,修煉是在生活中遇到的一切事物。用這樣的視界來看待吧!這樣的角度才是一個「正知正見」。
無條件的真愛,如太陽一樣的放射光芒。
智慧與三心
助人的本質是「三心一體覺幻智」,三心即:慈悲心、平等心、同理心。
智慧與三心的關係,助人的核心是:有智慧、有慈悲的給人快樂,智慧+慈悲兩條腿,缺一條就跛腳了。「一體」,是自他一體,生愛不二,了悟他人與自己本是一體無二,他人就是自己,自他是一體!他人的苦等於自己的苦,讓關愛自己如同關心他人,是同一顆心靈。融入同一體的神聖意志,來包容個體的自由意志,一體是慈悲展現,包容個體需要智慧的展現。
覺幻的智慧與心境:這娑婆世界的一切全部都是"實相的自然",虛擬實境、相對真實。當我們的"智慧、慈悲雙運"自然的流露,哀矣不傷、樂而不已,就會走進定慧的心境,不會產生助人的副作用。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助人的盲點:曲解慈悲心
「我真的慈悲嗎?為何我對死亡沒有感覺?」「我似乎沒有慈悲同理心,我沒法感覺他們的恐懼,我像是一個旁觀者而已。」
助人有壓力、受傷,是來自於烏雲(愛的雜質),不是太陽(無條件的真愛)。而最大的盲點,是曲解了慈悲的真義。慈與悲的盲點:
·以為助人就是慈悲
·以為慈悲就要救我
·以為慈悲就要難過
·英雄主義作祟
·絕對利他主義,實為「枯井之心」
·必須一直幫助別人,形成渡人強迫
·拯救者吸引來依賴者
·依賴者自我不負責,你對他好他認為理所當然
助人的真理:燈塔
我的好,會讓別人更好,別人好會讓我更好。所以幫助我自己,就是榮耀別人,即是間接的幫助。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我另外一個分身,另外一個自己。幫助我自己,也就是幫助我"另外一個自己"。
助人守則:燈塔像太陽,無條件地照耀萬物:我的好,會讓別人更好,別人的好會讓我更好。
真愛,是不能強迫任何人成長。
對於一個不想長進的猴子而言,他還是可以吃原來那種地瓜,他還是會被尊重,這就是真愛。如果你因為這樣看不起、看不慣、看不順老猴子,就是分別心,就是「真礙」,不是「真愛」,真愛是無分別心的愛。「心」產生所有俗世情感,情感是悲心,即感受到他人的苦,慈悲心是來自高等境界的情懷,它比情感更深廣。
愛也可能意味著「放手」。
以愛釋放執著,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最難以表達的。有時候不做任何事,反而是愛的更偉大表現,以及本性的終極表達,當你了解這些事情時,所有影響你的擺蕩力都停止了。
歡迎關注鳳凰網佛教官方微信公眾號「覺悟號」,做智慧的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