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吃烤肉講究站著吃 吃完還要看這個「節目」

2020-12-17 北京日報客戶端

很長一段時間,我分不清「烤肉宛」和「烤肉季」,偶爾有外地朋友來京,盛情邀請去吃老北京的名店:想看風景,就去後海邊上那家烤肉(烤肉季);想交通便利,就去南禮士路地鐵出來往北走那家烤肉(烤肉宛),反正都是赫赫百年的招牌,反正都有一大堆令人垂涎欲滴的烤肉……說來有趣,後來讓我稍微能將二者區分開來的,並非其他,而是在很多關於老北京的回憶錄中,都提到了烤肉宛的一位能夠「一口清」的傳奇人物。

宣武門舊影。「烤肉宛」最初是在西單至宣武門內大街一帶沿街叫賣。烤肉講究站著吃據多種史料顯示,「烤肉宛」最初是清朝康熙年間在北京西單一帶賣烤牛肉的宛姓人家,「推著一輛木頭的獨輪車,上面放著個烤肉炙子,沿街邊走邊賣,晚上在小店中食宿」,這麼在北京幹上一冬天,到農曆年底就推車回家,直到第二年秋後再來……年復一年,西單至宣武門內大街一帶店鋪和居民都認識了他們,所以便以「烤肉宛」命名之。

經過一代又一代的艱苦創業,大約在同治年間,「烤肉宛」終於放下了小推車,在宣武門內大街找了間鋪面房,由行商改為坐商,並亮出了「烤肉宛」三個字的招幌(另據文史名家趙珩先生說,烤肉宛最初的字號叫「安兒胡同烤肉」,後來齊白石為烤肉宛題字後,這個字號才叫開)。從此每年一到立秋,就在店門前搭起個天棚,在「天棚」下擺放四五張油桌,每張油桌上放個烤肉的炙子,桌旁放兩條二人凳,這是在天熱時請顧客在戶外吃,等到天寒而戶外不能久待的時候再挪到店堂裡邊吃。

北京人酷愛吃烤肉,寫於道光二十五年的《都門雜詠》裡有詩云:「嚴冬烤肉味甚饕,大酒缸前圍一遭。火炙最宜生食嫩,雪天爭得醉燒刀。」而其吃法講究的是站著吃,站還要有個站樣:一隻腳踩著一條凳子,半弓著身子,一手拿碗,一手拿雙尺來長的筷子,圍著炙子,邊烤邊吃。掌故大家唐魯孫先生說:「吃烤肉講究支子(即炙子)老,肉片好。所謂支子就是用鐵製成的鐺,連著燒火的鐵盆,支子下面用鐵片圍著留口,好往裡面添松柏枝跟劈柴。支子愈舊愈好,因為支子用久了,上面凝聚油脂滋潤著,烤出來的肉片沒有一絲鐵鏽味兒,所以顯得特別香。

德裔攝影師赫達·莫理循鏡頭裡的烤肉宛。  

烤肉宛一共有兩個支子,南北分列,北邊支子,說是明朝萬曆年間流傳下來的,宛氏兄弟在未發跡前,推車子沿街賣烤肉,就是用的這個支子(即炙子),所以他們兄弟把這支子,視同瑰寶。」據說日本侵略者佔據華北時,曾經出過重金,打算把烤肉宛的這個炙子買下來,運回日本去,可是宛氏兄弟不受威脅利誘,無論侵略者怎麼威逼利誘,最終也不肯賣。

當時北京賣烤肉的基本做法都差不多:炙子下面放個大火盆,燒松木,選用上好的牛肉或羊肉,切片,煨上醬油、薑汁等,把肉堆在燒熱的炙子上,撒上大量的蔥絲,等肉烤熟了,撒上一把香菜,攪拌均勻,就可以吃了。而烤肉宛之所以能脫穎而出,除了炙子老之外,還因為他們家有三個特點:一來選肉精,有專人到德勝門外馬甸牛羊市上,選購北口外的肥牛;二來肉切得薄,「烤肉宛」切肉片是家傳的手藝,切出的肉都在三寸長,一寸寬,薄如紙,筋膜盡去,而且肉來之後,還要加冰壓一夜,才切片供應,以保證肉質鮮嫩可口,這樣烤出的肉易熟,而且顧客吃到口中好嚼好下咽,據說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有人邀請齊白石去烤肉宛吃肉,齊白石擔心自己年齡大了咬不動,結果一去方知那肉「入口即化」,從此便成了烤肉宛的常客;三是作料全,烤肉宛會在每位顧客面前放個藍邊瓷碗,內放醬油、香油、料酒、白糖、蔥末、薑末、蒜泥、鹽等,讓顧客烤肉之後蘸料吃。這樣一面吃肉,一面就著剛出爐的熱燒餅,再喝上二兩二鍋頭或蓮花白,別提多美了,吃飽喝足,最後來一碗小米粥溜溜縫,打幾個響亮的飽嗝,那種舒坦自在勁兒,給個皇上也不幹。

吃完飯要看「一口清」老北京食客去烤肉宛,除了吃烤肉外,另有一項「節目」不可不看,那就是看「一口清」的算帳。

很多曾經在舊京生活過的文人的回憶錄中,都提到過「一口清」,但具體這位了不起的人物是誰,說法不一,主要有宛老四和宛老二兩種。那時的烤肉宛,由掌柜的到夥友,全是宛氏的一家人,站在門口,接待顧客的為宛老大,他紅光滿面,白須飄然,一見客來,就問明幾位,然後領入屋內,指定地方:「您三位這兒,那兩位上那邊。」充滿了熱情。

等吃完飯結帳時,顧客的眼睛齊刷刷地望向門口。按照北京掌故名家劉葉秋先生的說法:「那時的烤肉宛不設帳桌,沒有專人收款,而是由負責切肉的宛老四兼司其職,宛老四既矮且胖,站在門口一個案子旁邊揮刀切肉,夥友把顧客用過的盤子碗,堆放在他面前。他用眼一掃,立即說幾盤肉是幾毛幾,幾份醬油作料和燒餅等各是幾毛幾,一共是幾塊幾毛幾,脫口而出,簡直是不假思索,全憑口算,不用算盤,速度是驚人的。而且一邊算帳,一邊切肉不停,真可謂五官並用。但這並非什麼特異功能,而是練出來的硬功夫。」

在另外一位文史學者胡金兆先生的回憶中,「一口清」的乃是宛老二。那時,爆炒涮的肉片和配菜都論盤,吃一盤,要一盤,店家據盤算帳。「一盤肉也就四小兩125克,按盤論價,配菜作料也如此」。聽到客人喊算帳,宛老二走了過來,一邊收拾盤子,一邊口中算帳,「12個肉,9個蔥,多少醬油、燒餅和酒,速度極快,盤子一摞好,價錢就出來了,『一共是12塊8毛8,您這是20,找您7塊1毛2』,盤子端走,帳算清,回頭就找回錢來。」一切都發生在非常短的時間裡,又麻利,又準確,一點兒都不會錯。

這樣一頓飯能吃多少東西呢?清人夏仁虎在《舊京瑣記》裡記曰:「嘗見一人食肉至三十餘盤,飲白酒至二十餘瓶,其量可驚也!」

老年間,烤肉宛只在每天中午賣烤肉,下午則用烤肉剩下的碎肉,剁成肉餡後,加上大蔥,蒸包子出售。烤肉宛的包子薄皮大餡,味道很好,價格也比較便宜,所以不僅受到南城住戶的歡迎,還有遠道而來的食客帶著鍋碗瓢盆來買,買得了拿回家當晚餐吃,又省事又好吃。所以人家說烤肉宛的肉新鮮,很大原因也是因為每天實在沒有什麼肉剩下的緣故。「結算鳴堂」真本事老北京有句俗話叫「飯莊分兩半,跑堂和紅案」,意思是一個飯館好不好,生意做得興隆不興隆,既要看廚師的手藝,還與跑堂的會不會來事兒關係重大。堂倌這個行當要的是心快、眼快、手腳快這「三快」。嘴得會說話,口要甜但不能膩,動作要乾淨利索,能應酬各種人、各種情況,不僅讓顧客吃得美,心裡更要滿意。

清代楊靜亭所著之《都門紀略》說:「走堂、市井茶館酒肆,俗尚年輕,向客旁立,報菜名至數十種之多,字眼清楚,不亂話,不粘牙,堂內一喊,能令四座皆驚」。而這「堂內一喊」有個名頭,喚作「鳴堂」。餐飲業的「鳴堂」分成六種:引客鳴堂,即食客登門,上前接引,並推介本店的拿手菜和風味菜;介紹鳴堂,即端茶倒水,遞手巾把,把顧客點的菜唱付給後廚的廚師,聲音要高昂清脆,字眼清楚,尾音長甜;應允鳴堂,即後廚對前面鳴堂點菜的回覆,萬一有哪道菜因為食材不夠無法烹製,要告訴堂倌和客人,以便更換;吆喝鳴堂:後廚炒得了菜喚堂倌來端菜,堂倌端菜上桌時要提醒其他客人,以避免磕碰燙傷;送客鳴堂:即送客人出門時的熱絡話;還有最後一種:結算鳴堂。

據《燕都說故》記載,「結算鳴堂」講究的是在算帳時,當著顧客的面,不用算盤,不用紙筆,先唱菜名,尺寸(指盤子的直徑尺寸,以說明菜量),再唱酒水、主食和湯,除店家贈菜(一般有花椒油小菜和醋烹綠豆芽等,開胃和調劑口味)需事先說明,不唱帳外,都逐一報出價錢,並算出總數,還要把顧客給的錢數和找回的錢數一併唱出,做到心明眼亮,接受顧客、廚師和柜上三方的監督,以顯示公正無私,無暗送人情和私下有交的嫌疑——此為「鳴堂」六種當中最精彩的一種。文史學者王永斌先生亦回憶:「過去餐飲業沒有寫好的菜單和價目表,跑堂要將本店所有菜名和售價熟記在腦海中,客人問,你們這裡有什麼菜?好的跑堂可以一口氣將菜名報出。別看舊時跑堂的多數是幼小失學不識字,但是在學徒時就練就了心算的本事,當年客人吃完飯大多由跑堂的給結帳,跑堂的一邊收拾盤子、碗,一邊口中不停地向客人說出菜名又說出價錢,最後準確無誤地算出飯菜的總錢數」——像關於烤肉宛的回憶錄中那位能夠「一口清」的算帳人,雖然無法確認他的身份,雖然他在烤肉宛的身份未必是堂倌,但他「結算鳴堂」的本事,確實是老北京服務業的拿手好戲。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烤肉宛店內懸掛起了大鏡框,裡面嵌著的是齊白石老人寫在宣紙上的「清真烤肉宛」五個字,一時間引起轟動。在後來的歲月裡,梅蘭芳、郭沫若等文化名人也曾先後光臨烤肉宛,並為其作詩題字。1949年以後,烤肉宛繼續發展壯大,而今已經是擁有無數分店、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飯莊了。而今我請朋友去南禮士路分店吃炙子烤肉,雖然不用再站著吃,雖然不用再自己烤,雖然再沒有結算鳴堂,一切都更加安靜、華美、雅致,但是每每讀到那些關於它的回憶文章,總覺得現在的它少了一絲市井煙火的氣息……不過,一樓面對南禮士路的外賣窗口前排隊買糖火燒、牛腱子、豌豆黃的隊伍,讓我感到親切,覺得這依舊是老百姓的烤肉宛。

相關焦點

  • 在什剎海「武吃」實錄,老北京人冬天講究這樣饕餮
    羊肉切成薄片,由堂倌在大碗裡拌好佐料——醬油、香油、料酒、大量的香菜,加一點水,交給顧客,由顧客用長筷子平鋪在炙子上烤………在烤肉季,我們看到的正是這樣的情景,這就叫「武吃」。老北京烤肉分「文吃」和「武吃」兩種,「文吃」是指烤肉師傅將肉烤好,端給顧客直接食用;「武吃」是自助,顧客自己邊烤邊吃。
  • 日本大胃吃一大塊烤肉,一個人吃完,這胃也太大了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在吃這個領域從來不缺吃貨,吃貨們對吃孜孜不倦地追求,造就了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相信喜歡看小視頻的小夥伴們應該對「吃播」不會感到陌生。吃播源自於韓國,然後開枝散葉遍布全世界,得益于越來越快的網絡傳輸速度,很多吃貨把「吃」搬到了網上,然後形成了各式各樣的吃播。
  • 臨海吃烤肉遠望鐘鼓樓 北京人"武吃"真帶勁兒
    羊肉切成薄片,由堂倌在大碗裡拌好佐料——醬油、香油、料酒、大量的香菜,加一點水,交給顧客,由顧客用長筷子平鋪在炙子上烤……… 在烤肉季,我們看到的正是這樣的情景,這就叫「武吃」。老北京烤肉分「文吃」和「武吃」兩種,「文吃」是指烤肉師傅將肉烤好,端給顧客直接食用;「武吃」是自助,顧客自己邊烤邊吃。
  • 40度高溫天氣吃日式烤肉,兩個人花了218元,老婆吃完卻說沒吃飽
    你們體驗過在如此高溫天氣裡吃火鍋或者烤肉等食物麼?雖說店內都會有冷氣供應,不過上火指數簡直要「爆表」。不過我還是拉著老婆一塊挑戰了一下高溫大夏天吃烤肉,選了家日式烤肉店,兩個人花了218元,老婆吃完之後卻說沒有吃飽。一起來看看都有什麼吧?你們看看值不值!既然是日式烤肉店,那麼裝修風格理所當然走的是日式風格,入店給人的感覺就很舒服。
  • 老北京傳統並非年三十吃餃子 過年離不開兩樣小菜
    中新網北京2月8日電(記者 張中江)中國人一向注重飲食文化,婚喪嫁娶、逢年過節,重要的就是一個「吃」。春節來臨,全家人自然少不了團坐在一起大快朵頤。老北京人過年吃什麼?該怎麼吃?據文化學者崔岱遠介紹,老北京的傳統不是大年三十吃餃子。而且過年時離不開兩樣小菜——芥末墩兒和豆兒醬。  老北京過年吃什麼?
  • 博主吃播老北京美食引爭議 網友:這能代表老北京?
    一名博主稱,「老北京烤鴨講究武吃」,說著就把甜麵醬灑在了整隻烤鴨上,抱起鴨子直接啃了一口,之後還拿起荷葉餅擦起了嘴。劉燕表示,說到武吃,老北京的炙子烤肉館倒是有一種武吃的吃法,但從沒聽過武吃烤鴨。「這也太噁心了,哪有這麼吃的?」專家:老北京文化不拘泥於這些形式「我無意間看過這些視頻,我覺得,老北京的文化,不必拘泥於這些形式,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追求。」
  • 吃頓烤肉,和陶妹兒放慢速度「牛角日本燒肉店」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立秋這膩膩歪歪的熱還沒過去呢立秋了就 這日子過得跟花錢一樣如流水看展覽之前先祭奠五臟廟陶妹兒愛吃烤肉馬上立秋了 也給我家小閨寧兒貼貼 店很大 且橘色布置很醒目 非常傳統的日式烤肉店座位之間比較近 鄰桌也近以至於旁邊聊啥你感興趣特想一起聊下主題當然 我按耐住了好奇心 服務員都很耐心 偶然有喊不到服務員的時候 陶妹兒就是我烤肉的時候她就跑到六層天井位置看下五樓的喪屍表演 看到喪屍追人什麼的她就嚇得跑回來待會兒
  • 小涼風一刮,北京人該開始吃秋了!來吧~開吃!
    熬過了「苦夏」的北京人,要敞開肚子盡情吃了爆肚要吃「秋」,有爆肚!北京人吃爆肚有的是講究。炙子烤肉聽著滋滋的烤肉聲,聞著陣陣的烤肉香,如果覺得爆肚不過癮,那炙子烤肉,一定能讓您食慾大開。除此之外,炙子烤肉還分文吃、武吃。要說這「文吃」說的是:讓後廚烤好後,再由服務員送上餐桌。
  • 自助餐上的美食;香嫩無比的烤肉,吃完還想吃
    關於烤肉這種做法,中國也有很多。但是現在比較流行的是一家韓國的烤肉。他們家一座自助為主。因為我本身是一個吃貨。所以很喜歡吃美味的東西。據說自助店你交完錢之後可以隨便吃。當天我和朋友就一塊兒去了。一進門就能被那股濃鬱的燒烤香深深吸引住,由於要吃烤肉,所以中午沒有吃飯。忍不住的肚子就開始咕咕叫起來。恨不得馬上開吃,於是趕忙去服務臺交了錢。只聽朋友說走走走咱們去挑菜。他們的菜品非常的多,各種的烤肉擺在餐桌上讓人挑選。而他們的燒烤架也非常的精美。上面放了一張類似宣紙的東西。在紙上滴上油就可以燒烤了!
  • 武漢ES成功晉級,賽後全員去吃烤肉,貓神cat:吃完了在我減肥
    看上圖,這一次選手們換了換口味,直接來吃烤肉了,看圖片中的五花肉、大肉片,饞得口水直流。除此之外,說好了要減肥不吃宵夜的貓神呢?此時卻吃得滿嘴流油,貓神還表示,等我吃完這一頓烤肉後再減。不得不說,減肥建立在飯後都成為選手們的專屬了,比如愛思、六點六、貓神、刺痛這些重量級選手。
  • 在巴西吃正宗巴西烤肉,跟國內到底有什麼不同
    說到巴西美食第一個闖進我大腦的就是巴西烤肉。傳說上帝用了6天創造了世界感到很累,就在海邊休息吃了一頓巴西烤肉,第7天一早就地創造出了裡約熱內盧以及它的世界最美的海灘——科帕卡巴納海灣,可見巴西烤肉在巴西人心目中的位置。
  • 無五花不烤肉,200多元的套餐,有12道菜品嗨吃到爆
    所以今天咋們也要去尋覓美食了,好久不見的烤肉依然是最想吃到的美食之一。於是我們來到了南昌的這家麼哩烤肉店,他們家的烤肉好不好吃呢?下面就帶領大家一起品嘗吧!每一張桌子的旁邊也有一顆小綠植,讓客人在吃烤肉的時候可以感到身心的愉悅,在環境這一塊已經是很棒的一家烤肉店了。
  • 迷你世界:野人吃完烤肉就亂跑,這些方法可以輕鬆束縛他們
    自從迷你世界生存模式推出野人玩法之後,不少玩家反饋:為什麼請野人小夥伴吃烤肉之後,會出現四處亂竄的現象?雖然說目前還不知道具體的原因是什麼,但卻已經有了解決的方法。下面就來跟大家盤點一下,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 壽司50克一盤,烤肉150克一盤……不夠?吃完你再點嘛!
    壽司50克一盤,烤肉150克一盤……不夠?吃完你再點嘛!據店員介紹,小份的量差不多是大份的2/3,「這個量比較適合女生或者孩子,點小份的人數還不少。」小份牛肉拉麵很受歡迎不過,即使是這樣依舊有客人剩菜。王文霞表示,「通常剩的比較多的是米飯,我們正在考慮推出小份飯,以供胃口較小的客人選擇。」
  • 去日本必吃的烤肉名店,都在這裡了!
    8すたみな太郎以豐富的自助餐聞名的「すたみな太郎」排名第八,這裡不僅有烤肉,還能吃到壽司、蛋糕、炸雞、漢堡肉等各種料理,菜品多達130多種,完全讓人目不暇接。「焼肉トラジ」對食材的選用格外嚴苛,提供許多講究的食材,從肉品到海鮮都是頂級,很多稀少的肉類都需要提前預約才能吃到,非常適合對食材有講究的小夥伴前去打卡!
  • 海鮮、烤肉、火鍋、甜品……吃遍商場就靠它了!
    ① 海鮮烤肉自助應有盡有不限量隨便吃坐下5分鐘就回本!② 吃喝玩樂一站式解決假日休閒好去處!平時捨不得買的小海鮮,在這一次吃個夠!吃完再來點飲品解解膩一隻口紅的價格都不到就能在這裡實現海鮮和燒烤自由!瀋陽吃貨都知道的千爐緣自助烤肉800平米超大空間全場200+款菜品,不限量!隨便吃!算下來一道菜也就幾毛錢!這家店竟然讓所有海鮮烤肉控目瞪口呆!
  • 川式自助烤肉,不限量!任意吃!
    吃完就拿,把自己吃滿足!烤肉、小菜、主食…想吃多少吃多少!彝族風味烤肉,不允許你沒吃過火網上的寶藏誘惑,會玩火的彝族,人間火熱的烤肉!從彝族獲得的靈感,讓肉的滋味在火花中得到升華..日日到貨 鮮活海鮮自助烤肉店怎麼會只有肉肉呢,少不了撲哧撲哧的生蠔、扇貝、青口!肉肉任吃,海鮮也任吃,老闆確定不會虧嗎???
  • 老北京的白露習俗
    而舊京的一些社會名流、文人墨客、演藝界名伶們的吃秋則非常講究,常攜家人或約好友下飯莊飯館。聚餐飲酒品嘗名餚或吃北京風味的烤鴨烤肉涮肉等名吃。一些人還有手提著全聚德的烤鴨或水果等相互饋贈之俗。這些吃秋及送禮之俗曾是舊京街市及四合院一道市井秋景兒。「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 三亞必吃的韓國烤肉,人均160多,吃到扶牆出
    來三亞旅行,除了吃一頓饕餮海鮮,海南當地的特色美食,如果在三亞這麼美麗的海濱城市,吃一頓正宗的韓國烤肉,那也是非常愜意的。哎呀,來三亞別再只吃海鮮和椰子雞啦!韓國料理也是槓槓的好吃,尤其是這家擁有高品質和牛的「海之屋韓式烤肉店」,三亞烤肉排行榜第一哦,味道真是夠贊,各種美味集結於此。我也是海鮮吃得有點多,特地來美食城打卡這家韓國料理。果然沒讓我失望,不單單好吃,品質好。服務也是一級棒,全程的烤肉服務,一邊烤還會為你講解,吃完後,如果你住附近還會免費接送。這服務愛了。
  • 吃烤肉正當時!魔都『2020版日韓烤肉指南』來了!
    ,48小時上桌/ 豬肉家家有,但要做的好吃,講究的就比較多了。 在韓劇綜藝節目裡經常出現的回憶盒飯、經典的韓式料理大醬湯…韓式烤肉的經典搭配。這裡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