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100多個、創業人才近5000人,創新「產才融合」人才招引體系——
嶗山區:讓人才「如魚得水」
每年引進100個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集聚兩院院士及外聘院士45人、匯聚創業人才近5000人、「人才貸」累計放款近5000萬元、培育出5家獨角獸企業……這組數據是嶗山區創業生態的炙熱「溫度」。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今年以來,嶗山區創新「以產聚才,以才興產」人才招引制度體系,全方位構建「產才融合」優質生態圈,以「需求」導向選才識才,「平臺」思維集才聚才,「服務」理念愛才留才,匯聚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和特色園區平臺,為經濟發展注入動力。今年新推出的「人才+技術+產業+資本+服務」千山2.0模式,為嶗山區「二次創業」新徵程增加澎湃動能。
「產才融合」,創造集群效應
人才是社會進步最核心的動力,而人才只有在完備的產業鏈裡才能大展身手。嶗山區持續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金融產業、旅遊產業和健康產業等四大主導產業,使每個產業都由院士領銜進行源頭創新、龍頭企業支撐帶動。
生物醫藥行業近年正值時代「風口」。青島泱深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由楊承剛博士、董東教授牽頭,團隊成員大多為來自海內外知名高校的碩士、博士。基於專利布局+專利轉化研發創新產品的獨特模式,泱深生物已成為我國生物醫藥領域知名研發創新公司之一。目前,公司擁有發明專利數量超過700件,未來三年內,計劃在青島建設不少於1000件專利的生物醫藥專利池,為生物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創造更多可能。
泱深生物數據部門負責人李雨晨介紹,北京母公司選擇在嶗山區設立青島創新運營平臺,是因為鍾情嶗山富有活力的創業環境。
在「引進一個人才、落地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的理念下,嶗山區助推人才項目從單一引進向「科產才」交互轉變、深度融合。例如,圍繞虛擬實境產業發展,引進北航青島虛擬實境研究院、北師大虛擬實境工程研究院等10個高端研究院,設立虛擬實境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青島分室,獲批全國首個虛擬實境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集聚國內VR領域高端人才;圍繞微電子產業,引進中科院青島EDA中心、高通中國、歌爾聲學、大唐半導體、矽昌通信等38家企業,聯合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著力打造EDA、封裝技術服務、微電子人才實訓、微電子金融服務等公共服務平臺,促進集成電路產業鏈加速形成。
不同人才積極創業,相關產業落地開花。而優秀的頭部企業落戶後,產生「頭雁效應」,引來更多高品質人才項目進行產業融合。青島第五元素科技有限公司CEO馬安祥對記者介紹,嶗山區聚集了不少高新技術企業和人才型創業公司,「年輕」的氣質濃厚。
據統計,近5年來,嶗山區每年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100個以上,高端人才引領的研發機構和產業項目30餘個;集聚了海爾、海信、特銳德、漢纜、傑華生物等一批知名企業,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數量突破1000家,高新技術企業421家,比例近半;成功培育出日日順、聚好看等5家獨角獸企業,佔全市比例達83.3%。
以財助才,優惠政策紓解資金之困
將無形的「人才」稱號變成有形的資金,為人才發展插上翅膀,離不開優惠政策的「加持」。嶗山區推出的「人才貸」就是一個鮮活的創新舉措。
相關負責人介紹,「人才貸」是由嶗山區委組織部、嶗山區科創委聯合青島嶗山交銀村鎮銀行專門為嶗山區新培育、新全職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提供的金融授信服務。按「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原則,銀行根據企業生產經營需求,提供最優解決方案,啟動綠色通道迅速審批,政府貼息助力解決企業輕資產融資問題。據統計,截至目前,嶗山區已為區內11家企業成功辦理「人才貸」,累計放款、授信近5000萬元。
青島未來移動醫療科技有限公司CEO王未來介紹,「人才貸」對公司發展有「雪中送炭」的意義。原來,作為一家主營打造呼吸疾病數位化醫療解決方案、生產可攜式物聯網霧化器系列產品的企業,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未來醫療營業額同比下降50%,資金鍊面臨嚴峻考驗。國內進入疫情常態化防控後,德國一家世界500強企業找到未來醫療尋求合作,首批訂單達到了3000萬元人民幣,但這筆訂單卻讓企業喜憂參半。
「生產材料的準備,人員、科研的到位,都需要企業前期墊付大量資金,資金是個大問題。」王未來介紹,公司為此四處籌措資金,但作為一家輕資產企業,很難依據規定提供質押品,申請銀行常規貸款產品。在一次企業走訪中,嶗山區了解到企業困境,得知王未來是山東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符合貸款條件,便向企業推介了「人才貸」貸款模式。
青島嶗山交銀村鎮銀行得知未來醫療的情況後,委派專人跟進,開通綠色審批通道和資金發放通道。完成金融授信後的兩周內,未來醫療收到了200萬元的貸款,使訂單生產順利進行。王未來說,「人才貸」不僅解了企業燃眉之急,也帶來更多發展可能,「之後,我們陸續與國外十幾家客戶達成了合作意向。」
著眼打造一流產業政策高地,嶗山區還搭建起全方位、精準化的人才創新創業扶持政策體系。先後出臺「高端人才集聚計劃」「產業巨峰人才引進計劃」等11條人才新政計劃,旨在鼓勵和吸引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其中,高端人才集聚計劃對新培育、新全職引進的國家和省部級高端人才分別最高給予200萬元、100萬元的生活補貼,每新培育、新全職引進1人對所在單位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獎勵。
在人才引進後,率先建立領導幹部聯繫服務人才機制,設立人才事項辦理專窗,建立人才意見建議落實督辦流程。據統計,嶗山區今年已開展人才服務事項安放6批20餘次,落實高層次人才服務綠色通道服務事項,幫助解決貸款、落戶、就醫、子女就學等各類問題209個。
多平臺服務,打造創新生態
以平臺思維打造創新生態,有利於人才、資金優勢進一步湧動。嶗山區不斷搭建全生命周期的科技創新創業生態服務體系,引進黑馬科技、海創匯等一批高端科技服務「龍頭」企業,建設青島國際創新園等一批高端人才聚集園區。
其中,千山高創園是在青島市、嶗山區政府支持下,由賽微電子、青島千山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新型科技產業加速服務平臺。通過打造「人才+技術+產業+資本+服務」千山2.0模式,用金融助力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特色的產才融合創新,構建輻射海內外的孵化、投資平臺。
相關負責人介紹,人才方面,高創園通過高層次人才資源優勢,建設人才智庫,展開與企業的全面對接服務;通過搭建國際人才聯絡站、舉辦國際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組織產業人才高峰論壇等系列活動,為人才和企業提供舞臺;在資金引流上,對接藍海股權交易中心、市級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中心、青島資本市場服務基地、生產力促進中心、全球(青島)創投風投中心等金融服務平臺,利用好金家嶺金融區內600餘家金融機構和各類金融企業,為人才和產業服務。
通過市場、資本的力量推動人才集聚、科技研發,促進形成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千山高創園相當於一個服務機構,起到中介的作用,它可以同時接觸到項目方和投資方,將好項目和資金流對接,帶來生機和活力。
據統計,目前,嶗山區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常駐企業(團隊)達700餘家,創業人才近5000人。截至今年10月底,全區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97件,居全省第一;今年1-10月,嶗山區實現技術交易額達48.87億元,佔全市比例達32.3%。
入駐園區在使相關企業物理空間更近的同時,也創造了更多合作可能。青島聚能創芯微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袁理介紹,公司落戶千山高創園後,在產品採買和應用方案共享合作上都有新發展。「有一次我們的器件才剛研發出來不久,碰上園區其他企業來上門『做客』,了解情況後馬上將我們的產品應用方案『嵌入』他們生產的領域。這種上下遊連結的發展也是一種新的合作模式。」袁理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羅震 通訊員 胡聲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