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門教外別傳:《莊子》才是儒家大乘「修真指南」

2020-12-12 兩行書院

昔日靈山會上,老釋迦拈花示眾,迦葉破顏一笑。於是有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外別傳。後達摩東渡,持此正法眼藏、秘密心印,輾轉付囑。禪宗一脈,因此在中國大地落地生根。花花葉葉,枝枝蔓蔓,生機流轉,周遍乾坤。

在中華道統的傳承裡,也有類似的故事。

莊子在《天下篇》自述,商周以後,天下大亂,道術崩裂。百家諸子不見天地之純,執其一偏,失其大體。逐物逞智,貴己賤人。莊子有感於此,乃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涯之辭」秘傳心法,接續道統。莊子所謂的道統傳承,雖未明言,但文意所指,是儒學無疑。

以前讀書,看見這篇頗像全書序言的文章,也很懷疑是否為後人偽作。及至後來,對儒學和莊子的理解愈加深入,才愈加確定,莊子之學實為儒門教外別傳。

後來讀易讀中庸,方知儒家在君子之上,確有「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的大人修證系統。

從儒家的修行次第來看,禮樂詩書的現世風景可以稱之為儒家的面子,而中庸易經的心法傳承則是儒家的裡子,是儒家的「大乘」教法。

而莊子作為教外別傳,更是代表了儒門修證功夫的「圓機化境。」體用一如,當下現成。天風浩蕩,海潮洶湧。道體流行,任運圓成。

宋時,《中庸》一書的再發現,成為儒家修行傳承的一大事因緣,聖門功夫因此氣象更新,再煥生機。至此以後,宋明諸儒,學有所本,皆以「為往聖繼絕學」為己任。時至今日,兄弟以為,若能重新確立莊學儒門「教外別傳」的地位,把儒學與莊學,相互參證融合,則必將為聖門之學創出一新局面,成就儒家心法傳承的又一大事因緣。

原因無他,莊子與中庸,其學一也。莊子與中庸可以並稱儒學修真指南,代表了聖門功夫的最高層次。莊子即是儒學的「向上一路」,莊子本人更是古往今來最最中庸的人!

翻開莊子一書,簡直遍布中庸心法。「得其環中,而寓諸庸。」「審乎無假,命物之化。」「不得已以養中,乘物以遊心。」「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以及,「外化而內不化」、「兩行」、「心齋」、「見獨」等等功夫口訣,無一不是中庸靈魂。

儒門修證偏向於能動的生機流行,而佛老則偏重靜寂冥想。以此觀之,則莊子的傳承法脈,亦可不言自明。

若從修證方式上勉強分類,儒家功夫大約兩個方向。其一,逆覺。由「靜」而「定」,逆返明德,止於至善。《大學》之學偏重於此。其二,擴充。由「養氣」而「形著」,睟面盎背,囊括天地。《孟子》之學偏重於此。而莊子合其二而為一,依中庸之道,參證造化生機,出入易道之門,提攜陰陽,縱橫逍遙,磅礴萬物,藏天下於天下,而後鳴響天籟。

禪宗和尚說:「舍利十斛,不及轉語一句。」而莊子正是儒家的「轉身處」。

莊子乘雲氣,騎日月,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形象深入人心,而後人卻因其言辭荒唐詭譎,竟不識其中庸風骨,不知其為儒門旗幟,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

讀者諸君,若還有疑,不妨聽兄弟再囉嗦幾句。

近來有學者考證,孔子與莊子,極有可能皆有殷商祭祀文明的傳承基因。自武王滅紂,商朝覆亡,微子返宋,殷商遺民在宋地繁衍。孔子先祖乃是宋貴族,孔子雖居魯,卻有事沒事常去宋地「閉關參學」。孔子被接輿稱為人中之「鳳」,很可能是因為孔子的身份,頗似殷商遺民神鳥圖騰化身的「彌賽亞」。孔子如此重視祭祀,也極有可能是殷商巫術傳統的遺緒。

莊子一書裡的許多寓言故事,與殷商民族的神話傳說,有諸多相合之處。譬如,殷商先民興起於「東海」,而莊子喜言「神鳥」、「海運」,其所述「姑射山」、「大壑」、「扶桑」、「沃焦」等地也都在「東海」。

莊子本是宋人,生於斯長於斯,其學問傳承雖不可考。但在其出生前不久,孔子之孫子思(《中庸》作者)在宋講學,聲名赫赫,莊子很難不受其影響。但兄弟以為,莊子之學,恐怕不是得自子思,而是得自顏子。

《韓非子·顯學篇》說,孔子死後,儒分為八,其中有顏氏之儒。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最得孔子真傳。顏回死時,孔子哭之慟,說:「噫!天喪予!天喪予。」

以前讀書至此,嘆息不止,以為顏子之學不傳了。儒門再傳,至孟子與荀子,論顏子,不僅少,而且淺薄。直到讀懂《莊子》,才明白儒家傳承的另一條脈絡,即孔子傳顏子,顏子傳莊子,此即韓非子所記顏氏之儒。

蘇東坡是個妙人,他在《莊子祠堂記》說:「餘以為莊子蓋助孔子者。事固有倒行而逆施者,故莊子之言,皆實予而文不予,陽擠而陰助之。」

莊子罵孔子,乃禪宗所謂呵佛罵祖。所謂受恩越多,則罵之愈切。當時七國儒者,皆託孔子之名餬口,不罵倒此輩,如何能彰顯儒學之真。莊子可是張口就說「道在屎溺」的人,罵一罵祖師孔子,又有何不可。

但《莊子》一書中,論及顏子之事有15處之多,卻一句也沒罵。這是很奇怪的,兄弟甚至覺得,莊子字裡行間對顏子,隱隱有一點對自家師父的感覺。在《大宗師》裡,孔子聽顏回講「坐忘」,說:「果其賢乎丘也,請從而後也。」莊子記此,也很有些得意。

章太炎在《國學概論》中說:周秦諸子,道、儒兩家所見獨到,這兩家本是同源,後來才分離的。道家傳孔子為儒家,孔子傳顏回,再傳至莊子,又入道家了。這未嘗不是一樁美事。

據近年考古,「子思作《中庸》,孟子之學出於子思」之說,獲得了更多證據。但對莊子與「顏氏之儒」及「思孟學派」的關係,至今毫無發現。

莊子、孟子兩大聖人,同處一個時代,孟子雄辯天下,莫敢爭鋒,莊子更是呵佛罵祖,俾睨萬世,但二人卻從不言及彼此。此事令人殊為不解,簡直成了千古奇案。

兄弟也以為,這「千古奇案」確實撓得人心癢。因此不妨畫蛇添足,借用禪宗關於「末後一句」的禪機話頭,再說一句:

「莊子與孟子,同條生卻不同條死。」若斷此千古疑案,只這是。

而莊子,正是儒家不可言說的「末後一句」。

相關焦點

  • 教外別傳的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禪宗之法為什麼可以教外別傳呢?因為傳的妙心妙法,如果只能局限於文字語言,那就不妙了,妙心妙就妙在能在一切法中行,不挑剔任何法,妙心妙法非關語言文字,什麼法上都行,處處都是祂。何處不是祂?清淨的汙穢的有聲的無聲的,有文字的無文字的,活靈活現在一切法上。
  • 老子莊子怎麼看儒家?莊子:據統計,魯國只有一個儒家
    其時,儒家、儒學並未誕生,但是老子對孔子的指導可視為對儒家的基本看法。 莊子對儒家有褒有貶,有揚有抑,比如其筆下的孔子有「好學敏悟」,也有「狼狽不堪」,而他對儒家的諸多批判,也不是一概而論,他反對的是後世世俗化、末節化、虛偽化甚至是歪曲化的所謂儒家而已,批判的是偽善,批判的是假仁假義,批判的是假儒家、假道學!
  • 霹靂布袋戲中的儒學世界|儒家|儒門|六藝_網易新聞
    其中「學海無涯」是儒門的最高學府。在儒家六藝的基礎上,學海無涯」架構出「」禮、樂、射、御、書、數,術」六部,傳授儒學經典和其他著作。書卷氣息濃厚,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精通六藝之人。(照片源自於網絡)其中機敏好辯、華麗無雙的疏龍樓宿便是學海無涯學生中的佼佼者,離開學海無涯後,仿效古法體制,創建了儒門天下。
  • 從近期熱播劇解析儒家
    儒家原先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其創始人是孔子。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十六年,儒家在先秦時期和諸子百家地位平等,焚書坑儒的事跡大家都清楚。漢武帝為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聽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對思想實施鉗制,使儒家重新興起。之後的時期,儒家已經對當時的中國有了巨大的影響。
  • 王宗嶽教外別傳「八卦九宮樁」
    1950年, 餘識馬君天行於天津,而後得其太極拳手抄譜,吾師張振之見之,不忍釋手,而後謂日:「這才是咱們祖師爺的東西 。 才是我們的東西 。」一語道破矣 。初,餘十九歲,即從師兄劉劍青學武清金剛八式,而誤以為是太極拳矣。其後, 於1930年,靳君文斌從湖南「國考」後,途經瀋陽遂得過從。
  • 世人皆認為「內聖外王」是出自儒家經典,其實,很多人都有個誤區
    實際上,這種思維是有誤區的,「內聖外王」絕非出自儒家思想。「內聖」幾乎是每一位儒生都在追求的精神目標,而「外王」卻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被儒門視作僭越。 在秦朝以前,儒家子弟的追求是成為匡扶社稷的輔國之才,雖有「內聖」之心,但卻不會有「外王」的意向。隨著時間的推移,東漢末年乃至隋唐年間,越來越多秉持著儒家思想的士大夫加入到爭霸天下的行列之中,王莽、司馬懿等儒生起家的權宦篡權奪位。不過,在儒家看來,這種僭越皇權的儒生是備受鄙視的。文人在編撰史料時,甚至會有意忽略掉王莽的所謂「新朝」。
  • 莊子辯論的秘密武器:八德核心是無招勝有招,惠子公孫龍甘拜下風
    莊子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天才辯手,終其一生,辯論沒輸過。為什麼這麼厲害?今天與大家學《莊子》,「以經解經」,以他自己的話,分析莊子辯論的秘訣。莊子:有倫一、莊子的秘密武器莊子分八德莊子曰:然而莊子說,最高明的理論是什麼?不分,不辯。也就是「不論之論」,才是最高明的理論。佛家有云:「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禪宗的理論如何傳遞?佛陀拈花微笑,迦葉尊者就覺悟了,因此才有了禪宗。最高明的法門,是不可說的。雖然說「文以載道」,然而最高明的道,文字記載不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 《修真聊天群》:宋·老牛逼了·書航究竟是不是儒家聖人?
    《修真聊天群》:宋·老牛逼了·書航究竟是不是儒家聖人?如果要跟大家說起「奶騎」這位作家估計大家都不怎麼熟悉,但是要說起《修真聊天群》這本小說那麼大家肯定不會陌生了。按照目前的進度來看,已經要接近完結了,但是許多人卻都是有著一個疑問,那就是關於主角的身世,宋·老牛逼了·書航是不是儒家聖人轉世?首先,各位道友也知道,在書中有著許多線索表明,宋書航絕對是跟儒家聖人有著很大的關係,甚至小編在前期的時候就認為,宋書航就是儒家聖人轉世。
  • 美術研究|論莊子與中國人文之源的淵源!
    魏晉時期的莊子學所以值得注意,乃因莊子思想的基本性格在此時期呈現兩極分化的解釋,有兩面可說。首先,莊子與儒門價值相融說在此一時期首度取得顯赫的解釋權,至今保存完整的第一部《莊子注》,亦即向、郭的《莊子注》可為此說代表。向、郭的《莊子注》將莊子定位為已知「大本」,然而尚不能充分體現此大本的哲人,他天資極高,但未始藏其狂言,其地位不如聖人,孔子才是真正的體道者。
  • 荀子是古代大儒,為何卻無緣儒家五聖和孔門十哲,被冷視二千年?
    但荀子教出的三個知名弟子——李斯、韓非子、張蒼,李斯和韓非子自不必說,而張蒼(助劉邦奪天下,後為西漢丞相)也不能算正宗儒家傳人,換言之荀子門下最出名的三個弟子,全部都不算儒家傳人。這就令人難以理解了,為何儒家思想代表的荀子,卻教出了一群「反骨仔」?而且,還是儒家生死大敵法家!
  • 《莊子》:「真人」的「逍遙」境界
    《逍遙遊》是《莊子》的第一篇,它反映了莊子的人生觀。他把不受任何束縛的自由,當作最高的境界來追求,認為只有忘絕現實,超脫於物,才是真正的逍遙。本篇宗旨是「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無功」「無名」也就是「無己」,「無己」也就是《齊物論》所說的「喪我」,《天地》所說的「忘己」。
  • 年度風雲榜十大儒門代表
    下面是官方評選出的儒門十大代表人物,不知道你們喜歡的人有沒有上榜。喜歡的點點關注,謝謝【圖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請告刪】儒門代表人物之第10位:縹緲月 - 三足天之一的儒門代表,也是三足天中唯一的女性,手持書卷,代表經典為《論語》。 詩號:江水千映,殘月雙分,袖轉流光影重;憑濤蕩興,恃夜抒狂,劍引穹華傾峰。
  • 三本評分最高的修真小說,仙劫、元嬰、合體、大乘,證道長生!
    大家好,我是冬日暖陽,今天給大家推薦的——三本評分最高的修真小說,仙劫、元嬰、合體、大乘,證道長生!第二本《滅運圖錄》285萬字——作者:愛潛水的烏賊修真,去假存真,照見本性。能達到這點的,則被稱為「真人」,他們成就元神,超脫生死。滅運圖錄,滅運道種?一個偶得上古仙法的穿越客在這諸天萬界、億兆大千世界的修煉故事。
  • 如何看待後人對《雲別傳》的質疑?《雲別傳》真的是子孫溢美嗎
    多虧《雲別傳》的補充,比如"漢水之戰"的記載,才讓趙雲勉強成為名將。而且《雲別傳》中還記載了趙雲在政治、戰略上的一些表現,更讓趙雲成為良臣這樣一種形象。然而很多人質疑《雲別傳》的內容,認為是子孫溢美。那麼這種質疑是否合理呢?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 小說推薦:《馴徒記》《修真之魔修難為》《修真之掌門真絕色》
    劇情流修真爽文,不虐感情線,結局HE!【體系】鍊氣——築基——金丹真人——元嬰真君——化神神君——大乘元君——渡劫道尊《修真之魔修難為》柳昔卿一朝穿越到修真界,連受驚嚇無數。面對口嫌體直的大妖獸、用人骨作歌的美少女、邪氣凜然的書生郎……她決定認命,按部就班修真養老,以期得道飛升。然而回過頭才發現,她修的……竟然是魔道?摔,簡直不能更坑好嘛!
  • 講座|中山大學教授陳立勝:《大學》是如何成為儒家經典的?
    陳立勝在講座現場《大學》「升格」為「四書」之首的歷程「四書」是宋代才開始形成的。在宋之前只有「五經」之說,沒有「四書」之說,可是到了宋,特別是元代以後,《四書章句》變成了科舉考試的標準教材,隨後「四書五經」的稱謂變得耳熟能詳。「四書」排在「五經」的前面,而《大學》又在「四書」中通常被列為第一部,從而成為儒家「聖經」之首。
  • 莊子: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是什麼意思呢?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莊氏,名周;戰國時代宋國蒙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傳承和發揚者,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出自莊子《逍遙遊》:「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這句話怎麼理解呢?讓我們把時間倒回到上古時代,道家思想的文化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