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人特別愛吃麵食,尤其是麵條。別看一碗普通的麵條,在陝西人這裡能給你吃出花來,什麼褲帶面、臊子麵、擺湯麵、驢蹄子面、蘸水面、手撕面等等,真要一個一個細說的話,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據不完全統計,整個陝西有大大小小100餘種麵條,每天不重樣都夠吃好幾個月的!關中平原盛產小麥,這裡的麵粉質地優良,養育了無數陝西人,也促進了陝西麵食文化的發展。
有趣的是業內曾經評選過一個「中國10大麵條」,陝西麵食居然一個都沒有入圍,這是為什麼呢?別著急,我們先來看看這十大麵條究竟都有什麼。「中國10大麵條」是中國飯店協會等組織舉辦的首屆「中國麵條文化節」上評出的10種麵條,下面我們一個個講解。
1、蘭州牛肉麵
蘭州牛肉麵就是現在全國各地很常見的「蘭州拉麵」,相信大家都吃過。不過蘭州人可不喜歡這種說法,在地道的蘭州人看來,凡是叫「拉麵」的館子都不正宗,正宗的都叫「牛肉麵」。其實不管叫什麼面,他們的大概做法和吃法都差不多,小編親自嘗試過,確實叫「牛肉麵」的館子口感更好一點。
有一點很大的區別,那就是牛肉麵裡面的牛肉都是塊狀的,而蘭州拉麵裡面的牛肉都是切成片兒的。
2、武漢熱乾麵
昨天中午我還吃了一碗武漢熱乾麵,作為一個陝西人,我倒是很喜歡武漢熱乾麵的口感,可能是因為喜歡吃芝麻醬的原因吧!
聽說武漢熱乾麵在當地都是當作早點來賣的,麵條事先煮熟,過冷水、過油,再淋上用芝麻醬、香油、醋、辣椒油,撒上一點蔥花香菜,讓人回味無窮。
3、北京炸醬麵
北京人把炸醬麵裡的配菜叫做「菜碼」,一般都是香椿、黃瓜、黃豆、豆芽、胡蘿蔔、泡菜之類的。麵條煮熟後先澆上炸醬,然後把菜碼拌進去攪勻了吃。
記得第一次吃正宗的北京炸醬麵時還出醜了,我以為菜碼就是開胃的小菜,只把炸醬和面拌在一起,菜碼另外吃,幸虧朋友提醒糾正,否則就嘗不到正宗的美味了。
4、山西刀削麵
山西刀削麵在我國北方十分流行,都是先將麵團揉好,用弧形刀片一片片削進鍋裡,這樣削出來的面十分勁道,有嚼頭,麵條的口感要大於臊子。這麼說吧,只要面削得好,不管給你放什麼臊子,吃起來都一樣可口。
現在好多店門口會放一個專門削麵的機器人,用來招攬顧客,其實那樣的麵條削出來並不好吃,沒有「靈魂」。
5、四川擔擔麵
擔擔麵是四川的一大特產,他們的麵條很細,煮好後配上辣椒、蔥花、黃豆,香辣可口!個人感覺四川擔擔麵和成都小面有一點像,特別提醒大家如果去一家不熟的店吃擔擔麵,最好先點個微辣的,四川人吃辣那叫一個厲害,他們的微辣很可能就夠大多數人吃的了。
6、吉林延吉冷麵
冷麵是中國朝鮮族的傳統美食,很多年輕人喜歡吃韓國冷麵,其實兩者大同小異,一般都是把煮好的麵條過冷水,配上涼的牛肉湯,然後在碗裡放牛肉、辣白菜、黃瓜、雞蛋,還有人會放一點蘋果、西瓜,所有的料都必須是冷的!吃起來又酸又甜又辣,口感獨特。
直到今天我也沒弄明白,吉林是個氣溫很低的地方,為什麼大家還喜歡吃冷麵呢?
7、河南燴麵
河南燴麵有麵條也有面片,我沒有去河南當地吃過,只在陝西本地吃過幾次,給人的感覺就是鮮、香、濃!一碗又長又寬的麵條,配上帶骨羊肉,放點香菜,看起來簡簡單單,吃起來可不簡單,尤其是湯特別好喝,一定熬了很久!在陝西很多地方有吃麵不喝湯的傳統,但如果吃河南燴麵,「靈魂」全都在湯裡,不喝就是浪費了。
8、杭州片兒川
杭州片兒川除了麵條之外還有三大件:精肉、雪菜、鮮筍,一樣都不可少!先把麵條煮個半熟,撈起來備用,然後用精肉、雪菜、鮮筍做成澆頭,再把麵條下鍋煮開,雪菜和鮮筍酸甜開胃,麵條也很勁道,據說片兒川的湯十分講究,要用豬骨、豬蹄、母雞燉好幾個小時,所以湯好不好,有時候就能決定一碗片兒川是否受歡迎。
9、崑山奧灶面
奧灶面的名字十分拗口,據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吃了一碗奧灶面,覺得很棒,就讓太監去打聽面的做法,結果太監聽不懂當地方言,問了半天也沒明白,就回稟說是:「奧妙全都在灶臺上了!」於是就有了「奧灶面」這麼個名字。
奧灶面的湯是用青魚的魚鱗、魚鰓、魚肉、魚的黏液煎煮熬製而成,所以味道很獨特,配料中也有現爆的青魚,所以這種面只有崑山當地才能吃到正宗的。奧灶面講究「五熱一體,小料衝湯」,五熱說的是碗熱、湯熱、油熱、面熱、澆頭熱,而小料衝湯指的是不能用大灶統一熬湯,只能用小鍋一個個現做,最大程度保持鮮美。
10、鎮江鍋蓋面
鎮江鍋蓋面也稱鎮江小刀面,用陝西人對麵條的理解來說,鍋蓋面其實就是臊子麵,只不過人家的臊子特別豐富!一碗鍋蓋面的臊子有十好幾種配料,而且不同的店配料也不一樣,可以說一碗麵就是「一個世界」。除開臊子之外,鍋蓋面的麵條也很有特色,軟硬恰當、韌度適中,老少皆宜。
為什麼要叫鍋蓋面呢?煮這種面的時候,要在大鍋上蓋一個小鍋蓋,看起來視覺效果就是鍋蓋也被煮在開水裡面。關於這個鍋蓋很有講究,最好使用杉木,這樣的鍋蓋面才正宗。
看完中國10大麵條,我們再來聊聊其中為何沒有陝西麵食,這個原因眾說紛紜。有食客說當時只有500種麵條參與評選,陝西麵食一個沒去,否則就成了「中國100 大麵條」了。也有朋友說因為這些面都在製作方法上下功夫,故事性很強,而陝西的麵條只注重口感,是個「老實孩子」。更有朋友覺得10大麵條都有鮮明的特點,而陝西麵條不整這麼多「花裡胡哨」的,不討喜。反正不管怎麼說,陝西人倒是一點都不生氣,因為大家都對自己的麵食很有信心,隨你怎麼選吧,反正我們陝西麵食就是好吃。
小編個人覺得,上述10大麵條,每種麵食都能代表一個地方,有鮮明的地域特點。而陝西麵食種類太豐富了,說起四川你能想到擔擔麵,說起北京你能想到炸醬麵,那說起陝西你能想到什麼?那可太多了,但是單拎出來,沒有一種麵條敢說自己能夠代表陝西。你讓臊子麵入圍了,怎麼想?你讓褲帶面入圍了,蘸水面怎麼想?
一百多種麵條都是我們陝西的傳統飲食文化,但各自又有各自的不同,你選誰不選誰呢?總不能讓「陝西麵食」集體入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