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盔,一種較小的鍋餅。我所說的鍋盔,是用小麥磨成面,先用窖頭髮,約一個小時左右,待面好,著鹼中和,在用手反覆搓揉。放鹼是個「技術活」全憑經驗,若使鹼不好,面發黃則鹼「多」,發酸則鹼「少」;待揉好,再成型一約30釐米,厚1.5釐米圓餅,入鍋烙熟。面越是筋鬥,搓揉越是費力,但烙出的鍋盔也越是好吃。
陝西人愛吃麵食,也喜吃鍋盔。在陝西,鍋盔隨處可見。我家附近,做鍋盔也有三四家。可偏有一家,去買時,總是或排隊等待,或空手而回。
小店很小,約有二十平米,房也很不起眼,沒有招牌。小店布置也簡單。一案兩板(一個工作檯,兩張大面板),十一個蜂窩煤爐子,拐彎兒排開。店主是夫妻,自農村而來,年約四十,中等個,微胖,再加兩兒。
漢子負責切餅,揉面;婆姨烙餅,收錢;兩個年約十七八的胖兒子,自然是使盡氣力,發麵,揉面。小店店面整潔乾淨,店主也利索和氣。
婆姨收錢。一個紙盒子,裡面一把鑷子,顧客把錢放盒裡,婆姨用鑷子把零錢找你。偶爾用手接錢,也馬上用自來水把手洗了。婆姨烙餅。入鍋,上蓋,控火源,翻餅,用牙籤在餅上扎眼放氣,悶。
漢子切餅,也是細心,剛出鍋的餅,還要再放一小會。然後問整塊(不切)兩塊?六塊?入袋,還要提醒,敞口,回家放時要緊袋。
小店生意很好,聚了一堆老客戶。我也常去,也常無餅而歸。有時,派了兒子,嘴裡也是嘟嘟囔囊的嫌路遠(約800米,樓下就有打餅)。
小店財氣也好。你想,一家四口,更何況是倆兒。小店鍋盔真是好吃,否則,也不會有這麼多人如此鍾情。此文名《鍋盔》,能否也叫《小店啟示錄》?常買賣的朋友,不妨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