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軍國主義第一人:弱者發怒,揮刀向更弱者

2020-12-24 西山詩家國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日本十分惶恐,兔死狐悲。

1853年,美國艦隊開進江戶,用大炮指著東京跟日本天皇商量做生意,史稱「黑船事件」。

1863年,美英荷法四國聯隊開進日本,打不過列強的日本人轉過頭來打倒德川幕府,日本進入明治維新時代。

在西方列強欺凌清朝時,日本雖然冷眼旁觀,但一顆種子悄悄萌芽:為什麼撲上去的不是我們

可是,那時的日本和晚清一樣,弱不禁風。

思想的突變

1868年,一個江戶的私塾老師從美歐遊學回來。

帶著西方理論歸來的這位書生,認為要想擺脫凌辱,唯有強大,要想快速強大,就要補充血液!

眼熱於西方列強從晚清攫取的利益,這個書生開始在私塾裡謀劃「侵華理論」。他認為,要想西方人看得起,必須和他們站在同一高度,和他們一樣去侵略、瓜分大清朝。

正在迷茫中的日本人,竟然出奇一致地贊同這個書生的觀點,併到處宣揚他的軍國主義。

這個人就是日本第一位軍國主義理論家福澤諭吉,被認為是日本近代最重要的啟蒙思想家、聖人。

強者發怒,揮刀向更強者;弱者發怒,揮刀向更弱者。

我們有理由深度懷疑,是魯迅先生在日本看到了這種普遍的扭曲後,才總結出來這個現象。

毀滅的結局

在日後的幾十年裡,日本侵略朝鮮,發動甲午戰爭,佔領臺灣,佔領了東北三省!

按福澤諭吉的理論,「佔領平津」是崛起目標,「脫亞入歐」和西方人平起平坐才是終極。是的,「脫亞論」也是福澤諭吉第一個提出來的!

可是,隨著軍事的勝利,日本天皇生出更大的野望。

雖然,明治在1938年佔領南京後曾對內閣宣布停戰1年,猶豫不決。可是,鄰國的抵抗又讓他怒火中燒,最終招來了「小男孩」

福澤諭吉看不到這一幕,雖然他有遠見且理智、更擅長煽動人心,可他在1901年就去世了。

瘋狂讓人毀滅,日本天皇最終為野心買了單,福澤諭吉則把日本送進了毀滅的火焰

內心的光明

1945年,美軍在日本到處轟炸,一個13歲的孩子同時面臨著戰爭和瘟疫的威脅。

對他來說,除了努力活下去,沒有比這更美好的事情了。

當他靠著堅強的意志終於戰勝了瘟疫,炮火和銷煙也漸漸遠離。看著滿目蒼痍的家國,在親人屍骨上哀嚎的鄰人,和重新透過雲層的陽光......這一刻,他似乎察覺到了生命的真相。

只有直面過死亡,才知道生命的美好。

這個曾經學習成績最差,在班級裡頑皮搗蛋的孩子變了。

他開始勤奮好學,開始謙恭有禮,開始學著從內心世界尋找光明

強者的思維

大學畢業3年後,他決定創辦自己的公司。

從一家小作坊做起,40年內,他先後創建了兩個500強企業,並創建了私塾,宣傳自己的理念。

在他78歲那年,日本航空瀕臨破產,遁出紅塵十多年的他遵從「良知」的召喚,再次出山。僅僅一年,日航起死回生,他分文不取。

這個人就是被譽為日本「經營之聖」的稻田和夫

強者發怒,拔刀向更強者。

稻田和夫從不以大欺小,也沒仗著巨大的體量吞併任何企業。當京瓷公司需要擴張時,他選擇出兵海外,劍指歐美。

應汲取的經驗:良知的力量

稻盛和夫對漢文化的研究良深。

他一直認為:「人應去做一個有良知的人認為正確的事。」所以,他每天都會抽時間溫習這方面的古書,比如《了凡四訓》,《陽明心學》等。

在稻盛和夫66歲的時候,他被檢查出了胃癌。

在平淡地交接完手中的工作後,稻盛和夫去了一家寺院,換上草鞋,戴上鬥笠,安靜地行走、修行。這是他童年時的心願:在佛理的薰陶下,安詳而悄悄地離開。

但是,上天沒有再降災難於他,胃癌奇蹟般痊癒了,就像他小時候身染瘟疫不治而愈一樣。

稻盛和夫再次意識到,面對絕境和困難,提高心性是多麼的重要

應汲取的經驗:弱者的思維

稻盛和夫依舊在世,人們除了崇尚他的商業成就外,也在研究他和福澤諭吉的哲學思想。

福澤諭吉的軍國思想對日本的影響可謂深遠,直到去年,他的頭像才從1萬日元鈔票上被換掉

福澤諭吉18個月的時候父親去世,母親帶他回到鄉下,從小受盡欺辱。長大後,他每次上街都會帶著刀外出,遇到強大的孩子就逃走,遇到弱小者就拔刀。

在他成年後,偌大的清朝正在被西方列強瓜分,福澤諭吉似乎看到了童年,棄漢學而鑽研西方文化。也就是在那時,他的崇尚強者思想體系形成,並衍生出「侵華理論」和「脫亞論」。

所以,福澤諭吉思想核心的本質是「損人利己」

應汲取的經驗:心學的哺育

稻盛和夫幸運地生活在鹿兒島,那裡有西鄉隆盛這樣的陽明心學大家,鄉風淳樸,尊重賢人。

在這種氛圍的薰陶下,在戰爭毀滅和劫後新生的強烈衝擊下,他選擇走上「致良知」的道路

在稻盛和夫的辦公室裡,一直有一副「敬天愛人」的座右銘,時刻提醒他摒棄利己思想,敬畏大勢和天地規律,利人忘己,不妄求非想。

20年前,當稻盛和夫聽說西部大開發戰略後,他拿出100萬美元設立西部開發獎學金。為改善中國西部邊區的教育條件,做出了巨大貢獻。

季羨林大師曾這樣稱讚他:「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一身而二任的人,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在日本,受稻盛和夫薰陶的企業家有很多,他們一直致力於推動中日友好,造福兩國人民。

應汲取的經驗:理出於心

福澤諭吉和稻盛和夫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人,一個如刀,一個如菊,一個急功近利,一個利為他用,一個招來毀滅,一個帶來希望

拔刀向更弱者,根源仍是西方「強肉弱食」的文化,和東方的「仁義禮智信」存在巨大的道德鴻溝。近期看,強肉弱食更適合快速生長,遠期看,這就是一個外裹糖衣的毒藥。

這和日常處理關係一樣,別人是願意看到你全身是刺保持進攻,還是歡喜你收回拳頭露出微笑?

陽明心學的第一個核心是「心即理」。

正確的哲理存在於萬物,花開需要一朝一夕的積累,花謝是天地自然的規律。成功是持之以恆的日積月累,而失敗就是觀察不透不諳規律的結局。

為何越是像稻盛和夫、馬大俠、任正非這樣的人越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正是因為他們在濁流中保持冷靜,在外利面前不為所動,專求於己。踏踏實實做正確的事,時時刻刻提升心性,去私慾、多反省,方能得到大智慧、大本領。

這就是「致良知」的本領,也是陽明心學的智慧內核。

王陽明的心學智慧影響了自明朝以來的中華文化圈,他是歷史唯一「文治武功」雙全的聖人。心學的作用在於讓人看清自己和客觀世界,找到正確、智慧的解決人生和社會中各種重大問題的思路,提高自身修養。

應汲取的經驗:心性的作用

福澤諭吉一生都在私塾中度過,自他研究理論開始就沒踏出半步,卻妄圖運籌帷幄決勝千裡。

固然,他的遠見確實在短期內讓日本獲利,但缺少現實的磨礪,心性低且私慾盛,得來的也只是小聰明、歪門邪道的本領。心性不正,如何能走得長遠?

所以,他最終給日本招來巨大的禍端。

稻盛和夫除了親自做技術、做管理、帶團隊外,還在實踐中總結理論,在授學中完善思想。越是如此,他越發現提高心性的重要性,越認識到修行對事業的影響多重大。

很多人為何一輩子碌碌無為?

就是因為一生的雜念私慾太多,心性不定,今天想辭職,明天想創業,後天又想做個大買賣,缺少長遠的目光和堅持的力量,最終導致失敗。

稻盛和夫在他的書中告誡年輕人,只有敬畏人類、敬畏大勢,才能順應天道,才能獲得時代的青睞,獲得機遇。也只有提高心性,祛除私念,才能自強不息,專一精進。

在《給年輕人的忠告》中,稻盛和夫用一生的閱歷和面臨兩次死亡威脅下的心靈感受,告訴有志於創業和取得巨大成功的人:所有的努力都不會虧負青春,成功不是偶然的巧合,只有提升心性,才能獲得滿足和成功。後記:菊與刀的反思

通過對福澤諭吉和稻盛和夫兩位日本「聖人」的比較,我們甚至可以看到「菊與刀」的矛盾源頭

傳承於漢唐文化的菊文化,優雅而精緻,體現在日本的外在禮儀和工匠精神上。而島國的天災人禍又圈養著其國民的精神,急功近利的焦躁遇到「弱肉強食」的法則,簡直是狼與狽的結合,就形成了暴虐的刀文化。

其實,在我們的一生中,人人都會面臨著這兩種方向的抉擇,甚至大多數人都具備這種雙面性格。

如果你也希望像稻盛和夫一樣取得真正的成功,為何不現在就放下雜念提高心性呢?

點擊上面連結看一看,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

相關焦點

  • 弱者發怒,抽刃向更弱者
    這個本無可厚非,可世上有一種瘋病,就是為持刀者開脫,而為他們開脫的人,恰是持刀者針對的獵物。魯迅說:「強者發怒,抽刃向更強者;弱者發怒,抽刃向更弱者。」為弱者開脫者,若非弱者本身,那必是更弱者流。罪孽本無可恕,可恨之人也不必尋其可憐之處。若要為罪惡去找前因後果,牽強的暫且不必論證。荀子說人性本惡,那麼,生而為人這件事第一個就能劃入罪因。
  • 男子捅前女友20多刀被判1年2個月:弱者揮刀向更弱者
    「讓人看不起;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裡是缺舟也渡人」日前,湖南長沙開福當地的法院審理了一起故意傷害案。行兇者劉某被判有期徒刑1年2個月,事情宣判之後,也是引起了較大的爭議。主要是劉某的性質,聽上去是特別惡劣的。
  • 米脂三中砍人事件: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早在2010年,在福建南平市延平區實驗小學門口,1968年出生的鄭民生就揮刀砍傷了校門口的小學生,僅僅55秒,造成了8人死亡5人受傷。在砍殺時他還大喊:「你們不讓我活,我也不讓你們活!」他中專畢業,是一名外科醫生,可前一年被醫院辭退。沒有錢,沒有房,沒有妻子孩子。
  • 對於揮刀向更弱者的張某鋼,我沒有半點同情!
    反正我知道,當官方通報出來後我第一時間想說的話是,願張某鋼在十八層地獄刀山火海油鍋中受盡煎熬,永世不得超生! 你看,我再恨都知道不殃及他的子孫,因為我知道孩子是無辜的,但是他張某鋼呢?
  • 「20+1」條生命隕落,請勿向更弱者施暴
    官方通告魯迅說過,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抽刃向更弱者。張某剛就是魯迅筆下的怯者,對於比自己更強的公權力,對於將他摁在地上摩擦的生活,他選擇了逃避,揮刀斬向更弱的乘客,通過加害無辜的生命,來向這個社會宣洩著自己的憤懣與不滿。
  • 欺凌弱者的人,並非強者
    在弱者面前,耀武揚威,怎麼能算強大呢?《孫子兵法》中說道:「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古代所謂善戰的人,只不過是戰勝了容易戰勝的人。真正的勇氣,是面對勢均力敵的人,才能體現出來。更有強者,面對比自己強大的勢力,不妥協,敢於據理力爭,這才是真正的強者。阿Q被別人嘲笑,欺辱,令人「哀其不幸」,充滿同情,可是他面對小尼姑,也會扮演一個欺凌他人的角色。此刻,我們對他的同情,也許會減弱幾分吧。
  • 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安逸《這咬人的愛》據說那些你一笑就跟著你笑的人,不是傻子就是愛你的人。——安東尼《給不二的情書》一個人自以為刻骨銘心的回憶,別人也許早已經忘記了。張小嫻《流波上的舞》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那麼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張愛玲《傾城之戀》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
  • 日本人為什麼崇拜強者鄙視弱者?你看看他們的創世神話就知道了
    那麼,我們的鄰國日本,這個著名的大和國家的民族特徵是什麼呢?要知道,曾經寫過《菊與刀》的美國學者,雖然簡單分析了大和民族的民族特徵,即當面對強者時,日本人會尊重菊花,對待弱者,但往往會選擇展示自己的屠刀。然而,包括這本書的作者在內,他還說他沒有充分分析日本民族的所有特徵。毫不誇張地說,日本的大和民族是世界上唯一的民族。
  • 葉羅麗:弱者才會易怒,蔑視鐵希,還要囚禁文茜的金王子並非強者
    金王子古語有云:強者傲於骨,故不對弱者發怒;弱者易怒,表面咋咋呼呼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強者大都沉靜如水,只有弱者才將怒意流於表面。既然動漫中的金王子是仙境戰神,是一位強者,那麼他就不應該蔑視鐵希,更不應該劍指他的主人文茜,想要將文茜囚禁起來。
  • 「強者和弱者」的心理狀態,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自然界這兩者都需要,有勤奮的人,也有懶惰的人,這就是萬物平衡的法則!」科比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獅子!也就是一個強者,若是孩子想要當羚羊,也要當跑最快的那一隻。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思維,強者和弱者的差距也在於此,強或弱不是一個恆定的狀態,是流動的。
  • 弱者與強者的差異,就看這三點
    01.弱者易怒,強者忍耐「人不要憤怒,憤怒會降低你的智慧;不要仇恨,仇恨會使你喪失判斷力!」憤怒一上線,智商就下線。受憤怒驅使,是一個人境界低,格局小的表現。弱者才喜歡逞強,強者才懂得示弱。強者控制情緒,弱者被情緒控制。發脾氣是本能,化解脾氣是本事。格局大的人,往往脾氣小。聰明人都明白:人,要爭氣,不能生氣。
  • 解讀《巨人》中的讓·基爾希斯坦:熱血與謳歌之下所暗藏著的弱者
    或許是因為嗅到了同類的味道了吧,現在只要稍稍地遇到一些挫折就會產生強烈的挫敗感的我,似乎對讓這個動漫人物又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而有弱者心態的人往往都有著極深的自卑心理,他們會將自己認定為社會的弱者,但卻又不想也不敢去改變,他們敵視「強者」,同時還會用消極的言語去中傷像他們一樣的「弱者」。
  • 解讀《巨人》中的讓·基爾希斯坦:熱血與謳歌之下所暗藏著的弱者
    或許是因為嗅到了同類的味道了吧,現在只要稍稍地遇到一些挫折就會產生強烈的挫敗感的我,似乎對讓這個動漫人物又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而有弱者心態的人往往都有著極深的自卑心理,他們會將自己認定為社會的弱者,但卻又不想也不敢去改變,他們敵視「強者」,同時還會用消極的言語去中傷像他們一樣的「弱者」。
  • 公交墜湖事件已定性|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魯迅說,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司機是絕不可饒恕,他再難絕不能拉著無辜的生命一起去死。離婚是精神上的創傷,拆遷後失去居所,一把年紀賃屋而居,沒有翻盤的機會,得不到來自社會有效的保障,哭訴無門,這種物質上致命的打擊,也許就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無論如何,個人固有不幸,也不是拉20條無辜性命陪葬的理由。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壞的事情讓我們學會堅強,好的事情讓我們學會善良。
  • 強者思維成就強者,弱者思維成就弱者,如何才能成為強者?
    【出處】資治通鑑第二十九卷 漢紀二十一【原文】臣光曰:人君之德不明,則臣下雖欲竭忠,何自而入乎!觀京房所以曉孝元,可謂明白切至矣,而終不能寤,悲夫!《詩》曰:「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一樣,站在你的角度,可能是正確的,但站在他人的角度估計是錯誤的,因為每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價值觀不一樣思考方式就不一樣,思考方式不一樣做出的判斷就不一樣。比方說大家最為熟悉的街頭象棋騙局,其實大家都知道是騙局,但還是有不少人去碰運氣,結果上當受騙。弱者思維:弱者的角度思考!
  • 這封信是對我們的提醒:要像弱者一樣感受世界
    其次,我們每人都有處弱之時,善待弱者其實也是善待我們自己。貧困人口、缺乏社會保障的農民工、需要照顧的老人等等,這些人在經濟、社會、文化、話語權等方方面面都處於弱勢地位,是我們常規印象中的弱者。但是,以上僅是絕對意義上的弱者,與此同時,弱者還具有相對性。
  • 強者與弱者之間最大的不同
    強者不是天生的,大多數都是通過自身不懈努力而強大的,有些是文化領域的強者;有些是精神領域的強者;還有些是經濟領域的強者,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喜歡群體性的溝通了解、學習交流,如一些經濟領域的強者就定期開展座談交流會,聽取別人對經濟發展領域方面的觀點和看法,在相互學習中長了見識,增進了感情,在企業發展中互相協手共進,這只會讓強者更強
  • 外賣員與保安的生死爭執: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這無疑是一個悲劇,外賣員只是為了生計,保安也是為了生活,還是應了那句話「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做出這種可怕的行為,就是故意殺人。送外賣,一不偷,二不搶,其實也就是進出小區的事,如果覺得不妥可以讓警察來評理,一時衝動要自己動手解決,最後害了幾個家庭。
  • 陳皓 曹瑞璇:婚姻家庭關係中弱者保護功能評析
    婚姻家庭領域涉及對弱者的保護主要體現在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人身、財產等法律關係中,所涉及的弱者範圍通常包括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被收養人、被扶養人、被贍養人和被監護人,根據具體情形的不同,患重大疾病的人、缺乏勞動能力的人和生活困難的人等群體都可能成為婚姻家庭中的弱者而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
  • 赫爾曼黑塞的語錄,將「命運」拆開,一語道破了強者和弱者的區別
    甚至自己很窮,沒有錢,賺不到錢,工資低,被人欺負,被人宰割,被人騙,都是運氣不好。可見弱者總是喜歡找千百種藉口來安慰自己。而強者就不一樣,他不信命,也不信運,他認為命運自己可以掌控,可以通過自己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當天,天生的,無法改變,後天的,都可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