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哪個日本將領在整個二戰中最為出名,那麼當屬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這位將領直接策劃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行動,龐大的日本聯合艦隊跨過6000公裡的距離,用一次巧妙的襲擊將太平洋艦隊打得體無完膚。僅憑此役,山本五十六就可以被認為是整個日本海軍在二戰中最出名的將軍。在很多人看來山本應該是堅定的反美派,恐怕是在開戰之前就已經對美國恨之入骨了吧。只不過事實恰好相反,山本五十六在整個日本軍隊中都算是一流的戰略家,而他從大局出發考慮,堅定地反對對美國開戰。
在1940年,日本上下普遍處於一種極端狂熱的狀態,而山本五十六是難得的冷靜的人。當時的日本軍方有兩方面的計劃,一是北進,既以陸軍部隊為主,向北面的蘇聯發動進攻與德國會師。另一個計劃則是南下,南下計劃要求日本海軍擊敗美國海軍,隨後奪取東南亞地區的橡膠和石油,隨後固守這個區域。日本陸軍在與蘇聯的諾門坎會戰中,遭到了極為慘痛的失敗,此戰使得日本方面打消了北進的念頭,最終選擇了南下,也就是和美國開戰。
但是山本五十六堅決反對和美國動手,按照他的計劃,日本應該佔據中國的東北,隨後全面收縮,逐漸將朝鮮半島和東北消化成為日本本土一體化。對外避免侵犯美國的利益,在歐洲戰場則保持中立,極力就此打住結束戰爭。山本五十六之所以不願意和美國開戰,主要原因在於他看出了美國強大的工業潛力,這和他的個人經歷有關。山本五十六曾在美國當過海軍武官,對美國十分了解,很清楚美國的工業實力,底特律發達的汽車工業和德克薩斯一望無際的油田,他非常明白對美開戰的後果,日本不可能有勝算。
在1919年,山本五十六赴美國哈佛大學深造學習,在他的留學過程中,他看到了美國工業的騰飛。1920年時美國的鋼產量達到4700萬噸,佔據世界的50%多,而日本的鋼鐵總產量僅僅81萬噸,這只是美國的零頭。山本五十六在教訓那些自傲的同行時,還舉了一個例子,那就是美國底特律生產汽車的能力,比整個日本的產能都更高。他有些鬥氣地說:「如果日本和美國開戰的話,最多只能支撐半年。」
儘管極度不情願,但是在高層的逼迫之下,山本五十六還是發起了對美國的襲擊行動。他內心非常清楚美國和日本之間巨大的實力差距,因此他從開戰之時,就報了要一戰定乾坤的決心。山本五十六的計劃是要以一次猛烈的空襲,徹底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尤其是要把主力的戰列艦和航空母艦全部消滅,以此換得決定性的優勢。某種程度上說,珍珠港空襲並沒有達到山本五十六的願望,4艘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全部出港,雖然能夠將8艘戰艦艦擊沉擊傷,但這沒有威脅到太平洋艦隊的航空母艦。山本五十六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臉上沒有露出半點笑容,僅此一點就能看出他意識到美國日本之間巨大的實力差距,很清楚沒有擊沉美國的航空母艦,珍珠港空襲就並不成功,這是同期的海軍將領難以達到的戰略高度。
事實上,山本五十六早就對戰爭的走向做出過準確的預計,在1940年,他和時任日本首相就與美國開戰後的情況進行討論時,說出了一個預測。那就是半年到一年之內,日本海軍會佔據優勢,但是此後雙方會打得膠著,而2~3年之後,日本海軍就沒有把握了。他的這番預言,完全準確地描繪了接下來戰爭的走勢。確實是在開戰的半年後,日本海軍繼續佔據優勢,但是1942年中旬的中途島戰役開始,日本海軍就開始處於下風,而到了兩年之後的1944年,日本聯合艦隊的處境就已經令人絕望了。
山本明白,日本海軍實力只有美國的六成,光靠大艦巨炮是不行的,必須另闢蹊徑,用航母攻擊手段具有的突然性和猛烈性,儘可能在短促突擊中削弱美國海軍實力,從而逼迫美國妥協。於是航母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山本的首選賭局,只不過,在美國的絕對實力面前,所有的賭博投機、陰謀詭計和運氣,都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