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已經接連向印度交付了兩批陣風戰鬥機,這款戰鬥機雖然銷量不好,但是性能卻是可圈可點,印度為求先進戰機付出了每架2.5億美元的"天價"。陣風戰鬥機屬於雙發中推戰機,對地攻擊能力比較強,但是在爭奪制空權的本事上完全不如雙發重戰,屬於典型的溢價過高加高價低配。由此也不難看出法國武器裝備的一大特點,就是價格極為驚人。不僅僅是外貿武器價格驚人,他們自用版武器的採購價格同樣沒低到哪裡去。
(陣風是一款不錯的多用途戰機,但價格屬實太貴了一點)
二戰之後法國的航空工業實力迅速恢復,在戴高樂的領導之下,法國發誓要在國際舞臺上重振雄風。由於和美國之間存在巨大的分歧,法國甚至在上世紀60年代一度退出了北約。這就意味著法國必須憑藉一己之力保障自己的國防安全,尤其是領空安全。
(幻影2000和幻影4000的設計方案)
當時高速高升限和大航程是各國共同追求的戰機指標,在這種情況之下,達索公司扛起了法國航空工業的大旗。到了1975年的時候,該公司提出了"蒼鷹"方案,該方案全部使用M53發動機,區別只是在於單發和雙發。
(幻影4000戰鬥機)
值得一提的是,單發方案隨後衍生出了大名鼎鼎的幻影2000戰鬥機,而雙發方案則被稱為幻影4000。兩款戰鬥機都是達索公司在幻影III的基礎之上進行大幅升級而來的產物,其恢復了三角翼的布局,而且開創性地採用了電傳飛控系統。
(單發的幻影2000)
本質上來說,幻影4000是幻影2000的放大型號,其主要任務是攔截和超低空突防。由於採用了雙發的設計,因此其有效載荷更高,且航程更遠。到了1979年3月,幻影4000戰鬥機在法國終於完成了首飛。
(幻影4000戰鬥機)
幻影4000戰鬥機機體全長為18.7米,翼展為12米,空重13.4噸,最大起飛重量高達32噸,屬於典型的重型戰鬥機。其裝備了兩臺M53加力發動機,在開啟加力燃燒室時最大推力高達190千牛。這款戰機最高飛行速度可達2.2馬赫,航程為3700公裡,作戰半徑高達1850公裡。
("大長腿"蘇-27從不掛副油箱)
這些指標已經與上世紀80年代中期才出現的蘇27相差無幾了,而且蘇27是出了名的航程遠。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達索公司為了最大程度增強其機動性,還為幻影4000設計了鴨翼。當年該戰機可是號稱"最強四代機,吊打蘇-27和F-15"的存在。而且達索公司最初就把F-15和F-14列作自己的競爭對手,足見其野心之大。
(在法國國家航空博物館中的幻影4000戰鬥機)
幻影4000出世之後,法國並沒有忙著讓它裝備自家空軍,而是為其尋找"接盤俠"。伊拉克最初找到法國人,希望購買幻影4000戰機用來對付伊朗的F-14,不過隨著後來兩伊戰爭的爆發,巴格達高層也沒有錢繼續支持他們大量採購了。後來沙烏地阿拉伯也對這款戰機表現出過濃厚的興趣,然而在權衡利弊了之後,他們還是選擇採購了美制F-15戰鬥機。甚至有傳言表示我國還派出過考察團與法國達索公司接觸過,但是得知這款戰機的單價之後,就望而卻步了。
(在法國國家航空博物館中的幻影4000戰鬥機)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法國空軍原本想要用幻影2000和幻影4000進行高低搭配。然而幻影4000當時的報價高達3800萬美元,出口單價為4000萬美元,因此無論是法國空軍自己還是其它國家客戶都不願意斥巨資買它。而且最初法國空軍還想用這款戰機掛載戰術核武器執行核打擊任務,但更便宜的幻影2000N同樣能夠做到這一點。更何況後來比幻影4000高了半代的"陣風"戰鬥機的出現徹底擊碎了幻影4000的一切"幻影"。該戰機在1992年正式下馬,法國空軍由此再無重型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