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曰:「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人間十年,滄海已是桑田,故去的人留給活著的人的除了孤墳一座,別無其他!
01
《遊子吟》中寫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可見母愛的無私和持久,但現在就有這樣一位母親,時隔二十年才得以與兒子見面,但再相見,已物是人非,陰陽兩隔。
這位令人望之便心間發酸的母親是犧牲在越南戰場上的趙佔英的母親,她為了再見自己的兒子一面,湊了整整20年的路費。在這20年裡,趙媽媽的辛酸苦楚和悽涼無人能夠感同身受。
新中國的建立,是無數英雄用鮮血換來的,為了祖國強大,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有的人走時親人健在,回來時卻只剩孤墳一座;有的人親手將自己的孩子送上了戰場,回來的卻是骨灰一盒!所以,如今的安定祥和是數以萬計的烈士用命換回來的,是他們的無私付出換來了我們現如今的歲月靜好。
而像趙佔英母親一樣的人,一定不在少數。趙佔英,雲南人,那年參軍,他匆匆離開了母親,踏上了保家衛國的徵途。但誰知殘酷的戰爭讓他們母子二人從此陰陽兩隔。趙佔英中彈犧牲了,他的英魂永遠地留在了保家衛國的路上。
02
家中擔驚受怕的母親並不知道兒子的情況,她依然痴望著遠方,等待著兒子的歸來。戰爭結束了,紙包不住火,趙佔英犧牲的噩耗傳了回來。隨著噩耗傳回來的還有趙佔英的埋骨之地——趙佔英的屍體和無數烈士一樣,被安葬在了國家專門修建的烈士陵園裡。
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是人世間最為殘酷的事情之一。本以為受此打擊的趙媽媽一定會一蹶不振,但結果大出所料,趙媽媽決定要去看看自己的兒子,無論路途多遠。
趙媽媽的家在深山之中,信件都難以傳達, 要想去到趙佔英的墓前,說一句費盡心血也不為過。但就是這樣,趙媽媽毅然踏上了尋子之路。
為了順利來到埋葬趙佔英的烈士陵園,趙媽媽努力了二十年。二十年後的趙媽媽已經步履蹣跚,頭髮花白,但她從未打消過看望兒子的念頭。時隔多年,在趙媽媽的堅持下,母子二人終於跨越時間和空間,再次相見了。
03
千山萬水,擋不住的是親人之間的牽掛。二十年,改變了太多的東西,但改不了的是母親對孩子的思念。時間的滄桑,年老的父母,親人的淚水,烈士的墓碑,這樣一幅聞之心酸,見之落淚的場景,旁人簡直「不忍直視」!
步履蹣跚的母親跋山涉水的來到了已逝兒子的墓前,看著墓碑上依舊青春活力的面龐,心中多年的思念和辛酸猶如開閘的洪水一樣湧上了心間。趙媽媽再也難以克制自己,淚眼朦朧的趙媽媽輕輕地撫摸著墓碑上兒子的面龐,淚流不止!但不論趙媽媽多麼的思念趙佔英,趙佔英再也不會像二十年前那樣親切的擁抱她了。
趙媽媽與趙佔英跨越二十年再相見的場景被現場的志願者以照片的形式記錄了下來,當這樣母子情深的照片被傳至網絡上之後,瞬間掀起了軒然大波。無數人都默默的在遠方祝福著這位偉大的母親,有詩人甚至因為感動,專門為他們母子二人做了一首感人肺腑的詩。
網上的熱議也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關注,他們給趙媽媽提供了一定數額的撫恤金,以保證趙媽媽的日常生活所需。除了政府的相關部門之外,網上的熱心人士也紛紛伸出了自己的援助之手,送上了他們自己的溫暖和關懷。
結語
網上有句話叫做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這句話看似簡單,但卻實實在在的不簡單。就像這位烈士母親,她多年的辛酸苦楚該當對誰言。趙佔英對於祖國和人民來說無疑是偉大的,但對於趙媽媽來說,百般苦楚只能自己咽!但無論如何,趙媽媽對於趙佔英的牽掛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淡半分,相反,這種母親對孩子的思念,將會像陳年佳釀一樣,越來越醇厚。
參考資料:《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遊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