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毛外側凹陷的地方,有個穴位叫絲竹空,眼皮跳不停的首選穴

2020-12-14 古今醫案研讀

在眉毛外側凹陷的地方,有個穴位叫絲竹空

是手少陽三焦經的最後一個穴位,具有疏調三焦氣機、清利頭目的功效,是治療目疾之要穴。

一般用短針水平的刺入,或者按摩來刺激這個穴位,古書上記載是禁止艾灸的,至於什麼原因沒去深究,我們不要去挑戰就是了。

絲竹空主治的是偏頭痛,眼花,看東西天旋地轉,目赤腫痛,眼瞼跳動,牙齒痛,癲癇等眼睛周圍及頭部的疾病

為什麼有這些功效呢?

①少陽經循行於人身的側面,頭部則是在側頭部,絲竹空穴是手少陽三焦經最末的穴位。有疏通少陽經氣作用,所以常用絲竹空透率谷治偏頭痛前頭痛則用絲竹空透攢竹有效。

②絲竹空在眉梢,與眼瞼及眼關係密切,故常用以治療眼瞼跳動,眼瞼不能閉合等病症。

看下具體的組方。

絲竹空配上宣通太陽經氣的攢竹,乃太陽、少陽二經並治的方法,疏經通絡、清熱瀉火洩熱明目,名「二竹洩熱明目方」,為治目赤腫痛、眉稜骨痛之要方。

絲竹配上醒腦開竅的人中、百會、合谷,以達到治療癲癇抽搐的作用。

絲竹空配上攢竹、太陽、風池、合谷、晴明能清利頭目而治目赤腫痛

絲竹空配上風池、太陽、角孫、睛明、肝俞、光明,可以治療視網膜出血、視神經炎

好了,今天的穴位科普就到這裡了,科普文章,不易傳播,期望得到關注,轉發,讚賞,歡迎留言,歡迎一起每日打卡。

相關焦點

  • 十二正經上的八脈交會穴通於奇經八脈,是靈龜八法的基礎穴位
    十二正經上的八脈交會穴通於奇經八脈,是靈龜八法的基礎穴位十二正經上具有特殊作用的穴位叫做特定穴,特定穴中有一類穴位經氣通於奇經八脈,叫做八脈交會穴。八脈交會穴不僅可以治療本穴所在經脈和所通奇經的病證,而且可以應用於時間醫學,也就是靈龜八法中的取穴,從而加強治療效果。
  • 肩關節出問題,可先從這三個穴入手!
    肩關節出現疼痛,酸脹等一系列的問題可從以下三個穴位著手:肩髃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上的穴位,在肩部,肩峰外側緣前端與肱骨大結節兩骨之間的凹陷中。肩關節周圍除了肩髃穴外,還有手少陽三焦經的肩髎穴。當屈臂外展的時候,在尖峰外側緣前後端會出現兩個凹陷,前一個比較深的凹陷是肩髃穴,後面一個較深的凹陷是肩髎穴所在的位置。在肩後部,腋後紋頭直上一寸是肩貞穴,對於肩關節周圍的病變能起到較好的防治作用。首先,我們一起了解肩髃穴名的含義。《針灸穴名解》中記載:「髃,骨間陷隙也。又同隅,肩頭也。
  • 不花錢的「特效穴」,每天按一按,促睡眠、防中風、遠離心腦血管疾病~
    眼睛周圍的穴位非常密集,有睛明穴、攢竹穴、絲竹空、承泣穴、四白穴,它們都有很好的明目、安神的作用,經常按揉可以緩解眼睛的疲勞、改善老花眼。  方法:用指腹按揉眼眶,可以從上眼眶開始、外眼角、再經過內眼角這樣順時針(或逆時針)的單方向按摩,力度不用過大,可以起到放鬆的作用。  也可用指腹按壓重點穴位,按壓時要輕柔。
  • 肩胛區諸穴取穴思路
    《靈樞》「小腸手太陽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骨之間,上循臑外後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
  • 最全經絡高清動圖,再也不怕找不到穴位了~能治病、也能防病!
    簡單地說,人體有12條經絡,一天有12個時辰,每個時辰敲打一條相應的經絡,能起到養生的作用。配合著按摩穴位,長期堅持,能延年益壽。再也不怕找不到穴位了!一病一穴,103個,穴準病癒穴位按摩是我國中醫的傳統療法,穴位按摩不僅可以治癒一些疾病,還能增強人的體質。
  • 探究後溪穴為何是八脈交會穴?
    後溪穴為手太陽經輸穴,八脈交會穴(通督脈)。位於手內側,第5掌指關節尺側近端赤白肉際凹陷中。《靈樞·本輸》中記載:「手太陽小腸者,上合手太陽……注於後溪,後溪者,在手外側本節之後也,為輸。」穴名解《經穴釋義匯解》曰:「穴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凹陷處。握拳時,穴處肉起如山峰,按之似小溪之曲處,故名後溪。」《內經》記載:「肉之小會為溪。」肉會,即肌肉之端,著骨之處。
  • 耳鳴、耳聾、牙痛、中耳炎、腮腺炎,老扈告知三個穴位可預防
    穴位就是中藥,經絡就是大藥房。中醫老扈今天就給大家講講,用穴位來治療耳聾耳鳴的方法。一共三個穴位,現在我先講第一個,耳門穴。耳門穴在哪裡?按摩耳門穴有什麼作用?耳門穴的主治疾病為:清除耳鳴、聾啞、牙痛、以及其它常見的耳部疾病等,該穴是治療多種耳疾重要的首選穴位之一。第二個穴位,這個穴位叫做聽宮穴:聽宮穴,別名,多聞穴,為手太陽小腸經穴。聽,聞聲音的地方。宮,宮殿的意思。
  • 冬病夏治常用穴淺析
    兩個建議 第一,如果急性病症或者現在調節的病症比較急切,那麼不建議替換穴位 第二,如果你現在艾灸,只是為了單純的養生,如果想冬病夏治的話,也可以 冬病夏治用什麼穴位呢?事實上我們要知道冬季常發的病症有哪些?
  • 最齊全的「穴位拍打操」,治療百病!自己就是最好的醫生!
    穴位健康操基本動作示意圖及功效1、對擊十宣穴【取穴方法】仰掌,十指微屈微,十宣穴在手十指尖端,左右共10個穴位【功效】清熱開竅。7、拍擊尺澤穴(換臂)【取穴方法】尺澤穴位於人體的手臂肘部,取穴時先將手臂上舉,在手臂內側中央處有粗腱,腱的外側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橈側凹陷處)。【功效】清宣肺氣,瀉火降逆。
  • 天罡十二穴與天星十二穴真傳
    酸痛筋難展。風痺更無常。膝頭難屈伸。針入既安康。定位:在膕窩中央.即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的中間.刺灸:直刺1.5寸.或點刺放血.可灸.肌肉組成.腓骨長肌,趾長伸肌由來自腰四到骶一的神經纖維支配.主治:膽絞痛.膽囊炎.肝炎高血壓  習慣性便秘.膝關節痛.漏肩風.下肢癱瘓.肋間神經痛等..配伍:配.曲池.環跳.治療半身不遂,配足三裡.上廉治腹肋漲滿.配 夾脊.8--9內關,治療膽囊類疾病.配環跳 足三裡.治溼痺等.
  • 翻來覆去睡不著怎麼辦?提醒:常按3個穴位,或能一覺睡到大天亮
    失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明明身體已經很困了,但就是睡不著,治療失眠中醫西醫各有辦法,都難以逃過吃藥,但是藥三分毒,如果能儘量不吃藥最好還是不吃藥為好。那麼按摩穴位就沒有副作用,一樣能起到改善睡眠的作用,不管是不是失眠的朋友都可以經常按一按。
  • 按摩前得學會為孩子取穴
    父母在幫小兒推拿的時候,找準穴位很重要。取穴就是找對地方進行推拿,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保健功效。在這裡,我們介紹一些大家都能夠使用的簡單的尋找穴位的訣竅。體表標誌取穴法 體表標誌取穴法是以人體解剖學的各種體表標誌位依據,來確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人體體表標誌,可分為固定標誌和活動標誌。 固定標誌:由骨節、雞肉所形成的凸起、凹陷及五官輪廓、指甲、乳頭、肚臍等部位,是不受人體活動影響,固定不移的標誌。
  • 針灸透刺常用穴位大總結,針灸醫生必看
    (3)不同的經穴一般都有不同的治療作用,透穴針刺法一針透多穴,擴大了針刺治療範圍。(4)透穴針刺法雖刺入點少,但可同時刺激多穴,刺激量大,穴位功效激發效果明顯。二、透穴針刺方法透穴針刺法可分為單向透刺法、向心樣透刺法和放射狀透刺法3種。
  • 經常頭暈,試試按身體這6個地方,真管用
    經常頭暈,試試按身體這6個地方,真管用。第一個地方:人頭頂上的百會穴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而百會穴則為各經脈氣會聚之處。第二個地方:人腳底的湧泉穴,可以在我們腳底有一個強大的穴位,被稱為湧泉穴,只要處於通暢狀態就能夠讓全身得到氣血的供應,湧泉穴歸屬足少陰腎經,有緩解治療神經衰弱、經常頭暈,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等作用功效,睡前用熱水洗腳,浸熱湧泉後。
  • 這8個人體最虛弱的地方,拍一拍,大病小病不上門!
    中醫有一個養生的重要方法就是拍打八虛。為什麼要拍打八虛呢?因為八虛是五臟邪氣所藏匿的地方,八虛,在《內經》中僅出現在《靈樞·邪客》篇,是專門用於人體部位的術語,是指人體兩側肘、腋、髀、膕八個部位。八虛之處要打通八虛分別是人體兩肘、兩腋、兩髀、兩膕八個部位 ,因為這八個關節是凹陷的,中間好像是虛空的,像八個窩,就是腋窩、肘窩、膕窩(膝後之曲處)、腹股溝(大腿內側與小腹交接的地方)。
  • 「雙眼皮手術」解析雙眼皮手術維持時間
    千雙眼睛就有一千種形態,一千萬雙眼睛就有一千萬種風情!漂亮的大眼睛、雙眼皮並不都是完全相似的,而是各有千秋!在醫院和很多諮詢的人中了解到,很多求美者都對雙眼皮的形狀有頗多疑問,不知道該自己適合什麼形狀的雙眼皮,雙眼皮維持的時間是多久?
  • 中醫穴位按摩法,這幾個穴位可以幫男人護肝!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男人常按摩哪些養生穴位,可達到護肝防肝病作用。第一步 揉大敦穴大敦穴位於大拇指(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具體方法:赤腳,盤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壓此穴,左旋按壓15次,右旋按壓15次。然後用右手按壓左腳的此養生穴位,手法同前。
  • 【每日一穴】反酸、打嗝止不住?你身上有個按鈕,一按就停!
    中醫認為,反酸、打嗝因為胃氣不降,胃氣上逆。醫術上說,「胃主通降,以通為和,以降為順」。所以,想辦法「降胃氣」是叫停反酸、打嗝的關鍵。 這個穴位就是巨闕穴,它是任脈上的一個重要穴位,是清氣上升、濁氣下降的地方,刺激該穴對於胃氣不和導致的反酸、打嗝有很好的療效。 怎麼才能找到巨闕穴?如何按摩?
  • 人體常見保健穴位及功能作用
    、小腸對鈣的吸收,能協調各個臟腑器官的運轉功能,幾乎全身的慢性疾病都可以用此穴進行治療,對各種腸胃疾病有很明顯的治療作用。此穴主降一切,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對心臟有調節作用,如心悸、心律不齊、神經衰弱、陣發性早搏、可以寬胸提氣,可以治療胸悶失眠等症狀(輕刺激)。
  • 走出失眠困擾(三)——穴位調理
    因此,腧穴又有輸穴、俞穴之稱,也有叫穴位、穴道或孔道的。按照中醫基礎理論,人體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於體表的部位,還是針灸、推拿、氣功等療法的施術部位。穴位具有「按之快然」、「驅病迅速」的神奇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