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浮世繪大師北齋畫了無數海浪,這幅圖對西方繪畫影響深遠

2021-01-08 指尖秘密

聊到日本藝術,不容忽略的就是浮世繪。在17-19世紀之間的江戶時期,原本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商人階級受益於該城市快速的經濟增長,迅速積累了財富,於是開始流行享樂主義,許多有錢的富商沉迷於歌舞伎劇場。

這個時期,大量的藝術家們敏銳地捕捉到這一現象,並將其畫了下來。以美女、酒色為題材創作了一系列的木版畫和油畫,而富商也很樂意看到這樣的藝術作品,願意出大價錢買來裝飾房屋,以彰顯自己的財富地位。這便是浮世繪的原型。

時間慢慢推移,大量的藝術家開始從事這一領域的繪畫創作,當然,題材也變得豐富起來:歌舞妓和相撲選手;歷史和民間故事;自然風景;植物和動物群 等等都被融入浮世繪當中,於是,浮世繪這個名詞也顯得生動了起來:浮世繪,就是描述浮生世間的繪畫。

北齋大師的作品

在19世紀,最著名的浮世繪大師是因其風景畫而出名的,大膽的形式主義者北齋,其《神奈川大浪》是日本最著名的藝術作品之一;以及寧靜而大氣的廣重,他的系列作品《東海道五十三站》在日本也是廣為人知。

廣重大師的作品

19世紀後期,浮世繪在西方人探索、理解日本藝術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專用,尤其是北齋和廣重的風景。可以說,浮世繪對於梵谷和土魯斯·勞特累克等西方藝術家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北齋大師出生的年代是日本藝術家浮世繪畫家和版畫家的黃金時代,北齋最好作品當屬《富士山三十六景》,其包括國際標誌性的浮世繪作品——神奈川的大浪。

北齋創造了《三十六景》,既是對當時國內旅行熱潮的回應,也是他個人對富士山的痴迷。正是這個系列,特別是《大浪》和《清晨的清風》,確保了北齋在日本乃至國際上的聲譽和地位。

北齋大師的海浪

其實,北齋一生都在畫海浪。而且我們可以從一系列檔案圖像中去發現北齋的「神奈川大波浪」的演變過程,可以說很神奇,他在33、44和46歲時所繪製的大浪都不一樣,結果在72歲時完成了最後一部作品,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神奈川大浪》。

神奈川大浪 1826-1833年

圖像描繪了巨大的海浪,正在威脅著在神奈川縣附近的三艘船,柔美的富士山在原處冒出了頭。為什麼這幅作品如此出名呢?就是因為藝術家敏銳地捕捉到了這轉瞬即逝的場景:驚濤駭浪拍打和包裹著船隻,濺起的飛沫讓人膽戰心驚,而船員們奮力搏鬥,想要從浪潮中解脫出來。原處寧靜溫和的富士山在大浪的襯託下也顯得如此矮小。

神奈川附近的本色觀,1803年

這不是北齋第一次描繪海浪。正如上文我們所說,北齋在33歲時就開始以海浪為主題。1797年,他在江之島繪製了《江之島的春天》,此時畫中風光旖旎,海浪平靜。與北齋在他一生中創作的其他兩個以海浪為主題的作品結合來看,它們一起展示了「巨浪」的演變,此時的浪是平和的。

江之島的春天 1797年

在1803年,北齋繪製同樣繪製了海浪主題的作品,這幅畫描繪了一艘巨大船高聳在的洶湧的波浪之巔,而另一艘則成駛過海浪的低谷。兩年後,藝術家北齋又創作了《與波濤搏鬥的快貨船》。在這兩個前期作品中,主體對象——船都處於風暴之中。

與波濤搏鬥的快貨船,1805年

我們可以看到,下面這個版本與著名的大浪非常相似,但是缺少一些風暴之中中的細節和色彩,也缺少了富士山也不見了。

我覺得,藝術家北齋一生當中畫海浪,他的心情和際遇都是有所變化的,所以我們才看到海浪一會兒平靜,一會兒猛烈,一會兒載舟,一會兒覆舟,有機會的話我們也可以講一講藝術家北齋的人生經歷,結合起來理解作品畫作會容易很多。

相關焦點

  • 北齋與浮世繪
    這真不是一句玩笑話,歷史研究者John Rewald如是說。西方人研究日本浮世繪對西方藝術影響的出版物如今我們談論日本浮世繪價值的時候,總是將它對西方繪畫藝術史的影響一併提及,因為從19世紀中期開始在歐洲掀起了一股「日本主義」浪潮,是對西方藝術史濃墨重彩的一筆。
  • 日本東京之旅:從北齋美術館的浮世繪裡,一窺江戶時代生活之美
    日本「浮世繪」盛行於江戶時代(1603年至1867年),常見的浮世繪畫作「神奈川沖浪裏」,而且浮世繪的畫法現在還影響著一大批畫家,至今仍相當狂熱地被傳播與使用於文創商品等等設計上,這不禁使人想一探究竟浮世繪相較於其他繪畫派別的特殊魅力之處。
  • 北齋 | 日本江戶時期浮世繪版畫家
    童年被一位與德川家治幕府將軍頗有淵源的御用磨製銅鏡師收養,14歲學雕版印刷,18歲跟隨以繪製歌舞伎版畫聞名的浮世繪師盛川春章學畫,開始自己漫長且多產的藝術生涯。葛飾北齋,這個一生搬了93次家,改了30次藝名,畫到耄耋之年,被譽為「日本達文西」的怪咖老爺爺。
  • 葛飾北齋|千禧年影響世界的唯一日本人,梵谷與浮世繪的緣分
    第一眼看到這副畫時,你可能並不陌生,因這幅畫可以說是日本浮世繪的代表作。說起這幅畫就不得不提起一位人物。構圖中大浪的曲線被描繪成弧形,令富士山成為這弧形的中心。遠處的富士山看起來顯得微小曠渺,更加映襯出前景巨浪的恢弘氣勢。巨浪翻弄著三隻運送活魚的押送船,使得船上的划船手紛紛抱緊了船槳,仿佛巨浪頃刻間就會將其吞噬一般。葛飾北齋的這幅作品不僅被日本國內推舉為描繪富士山的作品之翹楚,還被西方的印象派大師們相繼臨摹。
  • 梵谷、莫奈爭相模仿的浮世繪畫風,有什麼魔力?
    可以說,這個在日本江戶時代興起的藝術形式——浮世繪,對於大洋彼岸的歐洲畫壇(尤其是印象派畫家)有著深遠的影響。 在其誕生之後的百年間,繼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現代畫家、藝術家,可見其極高的藝術價值。 什麼是「浮世繪藝術」風格? 誕生於日本江戶時代(類似於中國清朝)的浮世繪藝術又被稱為日本的風俗畫。
  • 一篇文看懂日本浮世繪
    葛飾北齋非常高產,一生畫了大概三萬張畫。他是浮世繪的大師,要了解他的畫作,首先要知道浮世繪是什麼。在佛教思想中,「浮世」一詞意蘊消極,表現了生命的短促,以及無常無定的人世之脆弱與悲哀。
  • 《北齋》:展示江戶時代天才畫師
    12月11日,第四屆日本新片展在上海天山電影院開幕。日本最新人物傳記片《北齋》作為開幕電影在上海首映。 電影《北齋》展示了日本江戶時代天才畫師、《神奈川沖浪裏》的作者葛飾北齋的傳奇一生,同時也展示了這位浮世繪大師所處歷史時期的日本民俗風情。影片由橋本一執導,柳樂優彌、田中泯主演。
  • 曾經渴望再活5年的浮世繪大師,怎麼也沒想到這幅畫竟如此出名
    什麼是浮世繪?說到浮世繪,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浮世繪。據了解浮世繪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興起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浮世」一詞意蘊消極,表現了生命的短促,以及無常無定的人世之脆弱與悲哀。
  • 從浮世繪看日本美術史
    什麼是「浮世」?淺井了意在《浮世物語》如此告白:生活就是為了及時享樂,將注意力集中在欣賞月亮、太陽、櫻花和楓葉之美。即使面臨貧困,也不用在乎,不用沮喪,只要學瓢瓜隨波漂浮,這就是「浮世」。如此一來,「浮世繪」一詞也因運而生。而這種代表「虛浮世界的繪畫」,便成了日本風俗畫的代名詞。
  • 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國內最大規模浮世繪藝術大展登陸...
    魯迅曾說:「關於日本的浮世繪師,我年輕時喜歡北齋,現在則是廣重,其次是歌麿的人物。」  他提到的三位大師——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和歌川廣重,是浮世繪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稱為「浮世繪三傑」。  今天,他們的作品齊聚外灘壹號,亮相「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
  • 日本新片展開幕片《北齋》:講述浮世繪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作為上海影迷一年一度摩拳擦掌的「盛事」,今年的日本新片展一如既往的難搶票。《北齋》海報《北齋》:他在海浪中賭上自己的人生作為大熱門的《北齋》當晚也是人氣滿滿,雖然影院上座率尚未恢復100%,當晚的天山電影院還是顯得「人氣爆棚」,印有浮世繪圖案的影展周邊大受歡迎,現場排起了長隊。
  • 淺談日本浮世繪,曾影響梵谷莫奈,附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賞析
    浮世繪題材之豐富,在300餘年的時間裡,浮世繪大師們把人物、鳥獸、戲曲、名所、歷史,以及妖魔鬼怪等江戶時代的那些情慾全部裝進了畫面,成為最能代表日本繪畫的表現形式之一。,家中收藏了250幅日本浮世繪版畫。
  • 浮世光陰繪不盡 樂享當下且珍惜
    除了「春信美女」,喜多川歌麿所畫的具盛唐風韻、楊貴妃式的豐腴美女也自成一派——他畫的美人繪,頭變大了,臉也變大了,稱之為「大首繪」。為了讓會員更好地理解大首繪的構圖範式,劉德江以西方繪畫以及中國繪畫為例,揭秘揚·凡·艾克名作《阿爾諾芬尼的婚禮》以及顧愷之《女史箴圖》裡鏡子的妙用。
  • 浮世繪 | 我們不止有海浪
    在1867年巴黎世博會上,來自日本的浮世繪受到了巴黎人狂熱的追捧,整整影響了一批西方畫家,對1867到1950年間的西方藝術產生了不可磨滅的作用。這幅作品和他以往的印象派作品無論是從主題,還是從技法、風格等方面相比較,都是極為不同的,我們甚至可以稱其為「仿浮世繪風格」繪畫。
  • 日本浮世繪:世界虛浮 快樂至上
    這些地區為浮世繪畫師所青睞,他們熱衷於描繪歌舞伎演員、娼妓以及花魁。 這讓人很難不想起中國的春宮圖。其實,浮世繪的確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只不過在日本,它經過了提煉與加工,拋棄了中國骨子裡的含蓄感,轉而採用了更加直白裸露的作畫形式。
  • 高清作品圖:浮世繪精選集II
    正當人物和風俗的主體已近枯竭時,葛飾北齋和安藤廣重為浮世繪帶來了新的風格——風景畫。葛飾北齋受到西洋銅版畫的影響,立志風景畫的創作,他在《富嶽三十六景》,採用大膽的構圖和色彩,此後描寫了各地的名勝系列畫。
  • 日本江戶時代影響歐洲畫壇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
    葛飾北齋(1760年─1849年)Katsushika Hokusai,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谷、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他還是入選「千禧年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的唯一的一位日本人。
  • 跟隨「浮世繪三傑」夢回江戶
    淺井了意在《浮世物語》寫道:活在當下,盡情享受月光、白雪、櫻花和鮮紅的楓葉,縱情歌唱,暢飲清酒,忘卻現實的困擾,擺脫眼前的煩憂,不再灰心沮喪,就像一隻空心的南瓜,漂浮於涓涓細流中。這就所謂「浮世」。《富嶽三十六景 江戶日本橋》葛飾北齋日本極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浮世繪」,即為「虛浮世界的繪畫」。
  • 帝都魔都2個浮世繪大展,大師名畫層出不窮
    如果《蒙娜麗莎》是文藝復興的代表,那這幅畫相當於日本文化的符號。每次看浮世繪的時候,都感覺像在看日本的動漫,不管是風景還是人物,看時覺得輕鬆可愛。在西方,浮世繪甚至被當做整個日本繪畫的代名詞,也收穫了一票西方繪畫大師粉絲,比如莫奈、梵谷、高更…浮世繪三位大師:喜川多歌麿、葛飾北齋、安藤廣重,是其中的代表畫家,這兩個展覽中都有他們的作品。其中不乏個人的代表作。
  • 江戶時代的種子,神奈川的海浪,浮世繪文化在珠寶中也很有地位
    浮世繪起源於日本江戶時代,常見的一般為版畫,匠人將畫好的畫刻在木板上,批量拓印,也有少量的手繪作品。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由葛飾北齋繪畫的非常著名的神奈川衝.浪裡圖給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這副傳世之作,在流經的這幾百年歲月裡,依然吸引著無數的人,並且給予了無數的靈感。神奈川是地名,"衝"指的是這裡附近的海域,"浪裡"是說船隻在巨浪下面,海浪繪製的非常真實,漁夫的渺小讓人對大自然心生畏懼,遠遠的富士山佇立在那裡,寂靜又莊嚴。整幅畫仿佛被沉默包裹,深沉的藍溫柔又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