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首個「地名電子書」濟南2萬多個地名可查

2020-12-12 舜網

濟南有多少行政區劃,有多少村莊?有多少居民區、大型建築?又有多少山、泉、河流、湖?有哪些風景名勝和紀念地,它們擁有怎樣的地名故事?還有哪些道路街巷、橋梁、隧道、廣場體育館以及水庫?站、臺、館又是如何得名的……關於濟南地名的這些問題,不用到處找答案了,濟南地名電子書於12月9日正式上線運行,答案都在這本「書」裡了。  山東首個「地名電子書」濟南2萬多個地名可查

9日上午,濟南市民政局召開「2020年為民辦實事——『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新聞發布會。新時報記者在會上獲悉,濟南地名電子書收錄了最新的濟南市地名資料庫:涵蓋六個一級類,十七個二級類,2萬餘條地名。挑選重點地名2000餘條以供賞析,對1100餘條地名進行外業普查和照片採集,對10000餘條地名屬性更新。補充名泉、歷史建築和文保單位、山體公園、博物館和旅遊風景區等信息,新增3200餘條地名。

市民登錄濟南市民政局官方網站,會發現有個藍色的浮動窗口——「濟南地名電子書」,點擊就可以進入「濟南市地名公共服務查詢系統」了。這本「電子書」為社會公眾提供找地名、賞地名、享地名和管地名服務。系統基於2020年最新的大比例尺地圖和影像,提供全市地名的地圖導覽、查詢定位、信息查看、地圖導航等基於位置的各項服務,並針對全市的重點地名進行文字和圖片賞析,支持基於最新的濟南地名資料庫的地名統計、大屏顯示、分享和下載,並提供地名相關新聞資訊和政策法規的發布。

據悉,濟南地名電子書是目前山東省首個面向公眾的、最全面的地名公共服務查詢系統。

您的好友向您分享了一個地名「名片」

同時,濟南市民政局還推出了濟南地名電子書APP。濟南地名電子書APP實現了找地名、賞地名、享地名和管地名等地名服務功能在行動裝置上的適配和兼容。除此之外,APP充分考慮了行動裝置的特點,實現了功能的豐富和提升。例如藉助移動定位技術,APP可獲取用戶實時位置,並進行周邊重點地名的推薦;針對部分用戶群體文字輸入不便的需求,在找地名中提供語音輸入功能;支持地名的微信好友及朋友圈的一鍵分享;實現自由生成地名電子書在線查閱和下載,提升了用戶體驗。

進入濟南地名電子書APP,在「享地名」版塊,新時報記者搜索「半邊街」,這條街的「面貌」和「簡歷」就出現了:位於千佛山街道北部,東西走向……如果您想了解哪條街巷名稱,可以在這個APP裡搜索一下,同時還可以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們。

如果想了解濟南的風景名勝,那麼地名電子書也可以實現足不出戶,遍賞濟南風景。據濟南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負責人介紹,濟南地名電子書依託計算機、GIS、移動網際網路等現代信息技術,結合地名管理實際業務需求,運用實景三維建模、高解析度影像、地圖切片與在線發布、空間數據一體化管理等新技術新方法,創新地名信息化服務新模式,提高了地名宣傳保護效能及服務水平,為濟南市地名文化宣傳工作創建了全新的窗口,也為公眾了解濟南、認識濟南、反饋意見和建議提供了便捷、新穎、直觀的信息溝通渠道,推進了我市地名文化資源保護與傳統地名文化的挖掘,弘揚了優秀傳統地名文化。

同時,地名電子書以平臺建設推動地名管理工作高質量發展。通過項目建設,實現地名位置、名稱規範化,極大提升地名準確率;推動地名管理信息化建設,面向企事業單位、普通公眾提供翔實、可靠、便捷、直觀的地名資料庫,促進經濟、交通和旅遊等事業的發展。把加快推進地名信息化建設,從業務管理、服務社會兩方面落實到智慧城市建設的具體行動中,以建設數字城市、智慧城市為導向,立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地名管理信息化為重點,推進信息資源整合和深度開發,助力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時報記者趙璐)

相關焦點

  • 山東首個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運行 濟南2萬多個地名動動手指就能查
    站、臺、館又是如何得名的……關於濟南地名的這些問題,不用到處找答案了,濟南地名電子書於12月9日正式上線運行,答案都在這本「書」裡了。  山東首個「地名電子書」濟南2萬多個地名可查  9日上午,濟南市民政局召開「2020年為民辦實事——『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新聞發布會。
  • 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2萬餘條地名!這樣查詢太方便!
    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運行最新地名資料庫涵蓋2萬餘條地名其中新增地名3200餘條可實現地圖導覽、查詢定位、>信息查看、地圖導航……怎麼使用看這裡↓(一)最新的濟南市地名資料庫最新的濟南市地名資料庫涵蓋六個一級類,十七個二級類,2萬餘條地名。
  • 涵蓋2萬餘條地名信息!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運行
    12月9日,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運行。目前,市民可通過濟南市民政局官網,點擊「濟南電子書」板塊直接進入系統,或者掃描官網上的二維碼下載濟南地名電子書APP進行使用。閃電新聞記者從濟南市民政局了解到,濟南地名電子書基於濟南市最新地名資料庫,運用電子地圖、實時定位、多維信息表達等技術手段,貫徹「網際網路+」 理念,建設覆蓋全市的濟南市地名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滿足人民群眾和社會公共管理對地名信息服務的需求,為社會提供更加準確、便捷的地名導向和信息服務,提升濟南市地名信息的公共服務水平,促進地名優秀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弘揚。
  • 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運行,涵蓋2萬餘條地名信息
    為提升地名文化宣傳保護效能及服務水平,滿足社會公眾對地名的使用需求,推進濟南市地名文化資源保護、地名文化遺產和傳統地名挖掘工作,弘揚優秀傳統地名文化,濟南市民政局於2020年組織開展了濟南市地名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作,現已完成編制開發。12月9日,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運行。
  • 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2萬餘條地名供市民查詢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傑9日,濟南市民政局召開2020年為民辦實事——「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新聞發布會。「免費提供全市地名查詢。對全市重要地名進行普查,編制出版全市地名電子書,向社會開放,供市民免費下載使用。」作為濟南2020年為民辦23件實事之一,一直受濟南民政部門關注。為切實提升地名文化宣傳保護效能及服務水平,滿足社會公眾對地名的使用需求,弘揚優秀傳統地名文化,濟南市民政局於2020年組織開展了濟南市地名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作,現已完成編制開發。
  • 有2萬餘條地名的濟南地名電子書上線
    齊魯晚報·壹點文史研究院 郭學軍12月9日,濟南市民政局舉行濟南市地名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媒體通氣會,發布濟南市地名公共服務查詢系統,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在全省16市中屬於首家。據濟南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處長劉琦介紹,最新的濟南市地名資料庫涵蓋六個一級類,十七個二級類,2萬餘條地名。他們挑選出重點地名2千餘條以供賞析,對1100餘條地名進行外業普查和照片採集,對10000餘條地名屬性更新。補充名泉、歷史建築和文保單位、山體公園、博物館和旅遊風景區等信息,新增3200餘條地名。
  • 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
    把 《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 貼到Blog或BBS
  • 查詢地名信息更方便!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運行
    濟南指南 【查詢地名信息更方便!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運行 】為切實提升地名文化宣傳保護效能及服務水平,滿足社會公眾對地名的使用需求,推進我市地名文化資源保護、地名文化遺產和傳統地名挖掘工作,弘揚優秀傳統地名文化,濟南市民政局於2020年組織開展了濟南市地名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作,現已完成編制開發,濟南地名電子書於12月9日正式上線運行。
  • 濟南看似尋常的8個地名,用「壓製法」起的,背後一堆故事
    濟南的地名千奇百怪,而當初起名時的理由也不一而足。其中,有一種起名的方法叫「壓製法」,就是因為「鄰居」的名字,有可能對自家「名字」產生不良影響,甚至會造成10+的傷害值。因此,濟南的下面這幾個地方全改名了……1、石頭莊兩次改名,為了避免被吃位於槐蔭區,地名叫「石頭莊」。這個名字看似尋常,其實是經過兩次改名而來的。改名的原因現代人來看有些無釐頭:最初,有史姓人家從大槐樹遷居此地建村,因姓得名「史莊」。後來人們發現村裡家家都很貧窮,想盡辦法也無法致富。
  • 最難讀對的6個山東地名,據說80%的人都讀錯過!你讀對多少呢?
    中國的歷史十分悠久,許多省市地名都是從古代就一直沿用至今,就是這些歷史悠久的城市,它們的讀音往往是最容易讀錯。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山東省都有哪些容易讀錯的地名,看看你能對多少個,這6個地名據說能讀對4個以上的都是學霸喔,看你能讀對多少呢?
  • 山東地名考|山東山東,哪座山以東?原來不是泰山
    家鄉的地名有什麼歷史?作為山東人,忽然發現很少想過山東這個地名兒打哪兒來。可能很多人會以為山東的「山」就是泰山?別說,挺像。畢竟山東地面上最著名的山脈就是泰山,以此命名,挺順溜?事實上,山東的山並不是泰山。山東山西,像是地名的對稱。山西是太行山以西,那麼我們山東人也乘此一脈,是太行山以西的人嗎?
  • 森羅寨、建昌營、萬軍……遷安這些地名是咋來的?
    遷安市歷史悠久,境內爪村舊石器遺址經測定是4.2萬多年前的文化遺存。春秋戰國時期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伐令支」戰役,留下了令支、龍泉山、濡水、黃臺山等地名;與唐王徵東有關的村名涉及46個;與「燕王掃北」相關的村名更多,明朝是遷安人口大發展時期,明成祖對北京和河北地區搞了幾次大規模的移民墾荒活動,在遷安形成很多軍屯,現在凡是稱「×官營」的都是由軍屯演化來的,比如孟官營、朱官營、張官營、麻官營、邵家營等。
  • 偏執狂加強迫症,王莽把中國地名改了個遍,史學家班固差點被逼瘋
    改地名這事不算罕見,歷朝歷代都幹過,可誰也沒王莽改得這麼偏執。  因為他是個狂熱的儒家復古主義者,一心想恢復周制,所以改地名也改得「應經」——我可不是心血來潮亂改的,都是按照經典書籍的指示來做的,有本可據!  比如,他先把交趾改名為交州,這是為了應《書經·堯典》裡「宅南交」的典故。
  • 藏族部落與西藏地名——地名是刻寫在西藏大地的族徽
    「三十九族」實為39個部落,它們是:貢木休、比如、彭盼、達珠、熱西、查仁、納若、三擦、布作、朵瑪爾、巴吳、格木、阿堆、阿麥、索德、朱雪、本塔、竹居、益塔、衝倉、瑪榮、嘎堆、嘎麥、寧塔、寧木、斯布塔、瑪如、嫩查、質達、央巴、頓巴、熱松木、恰色、嘎爾康、岡如、那如、多爾堆、多爾麥、赤如等。其中許多的部落名稱保留在現今的許多地名之中。
  • 河西走廊的幾個古地名
    四郡範圍內的大多數地名,都極有可能是用漢字音寫的當地原有稱謂。  所謂「漢字音寫」,就是把若干個分別與源詞各音節發音相近的漢字組合在一起,用來記錄往往不止一個音節的各色外來語的發音。只有「析羅漫」之「析」字,因為是一個帶尾輔音-k的入聲字,與該地名其他寫法的讀音皆不能相諧,或可斷為「折」字之訛。《舊唐書》中華書局本點校者的改正是對的。  「祁連」在漢代的讀音,可擬構為gril/kljil-ren,它在中古漢語音系裡演變為gi/t i -lien。
  • 威海衛、石臼所等山東老地名背後,是朱元璋、劉伯溫明朝軍事體系
    山東省內,不少地名裡帶有「衛」或者「所」字,如:靈山衛、浮山所等。帶有這兩個字的地名有什麼特殊含義呢?這其實和明朝軍隊編制實行的「衛所制」有關,帶有「衛」「所」字樣的地名,當初都是駐軍之地。具體到山東,起初設立了寧海衛(牟平)、萊州衛、登州衛(蓬萊)、青州衛等四個衛。到了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時,又在山東沿海增設七個衛:鰲山衛、威海衛、成山衛(榮成)、靖海衛(榮成)、大嵩衛(海陽)、靈山衛(膠南)、安東衛(日照)。當年,設這些衛的目的就是保衛沿海,不受倭寇的侵擾破壞。
  • 王炎:地名背後有文章——「以色列地名希伯來化」運動
    命名原則有兩個,一是「恢復」《聖經》或猶太法典上的地名;二是以復國主義歷史上的人物或政治領袖命名,紀念他們的豐功偉績。這個組織到1951 年3 月才解散,一共存在了26 年。26 年中,特別委員會一共命名了415 個新定居點,其中,「恢復」古希伯來地名108 個,紀念歷史人物的命名120個,還有187 個命名屬象徵性的,即以猶太歷史或文化象徵命名土地。
  • 100個中國最難讀的地名,第一個就讀錯了……
    地名是歷史的精髓要素之一。中國地名體現了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融合、疆域政區的變化、傳統文化的觀念,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100個最容易讀錯的中國地名,看完這些,絕對讓你心生感慨: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 濮陽與上古帝王有關的地名和傳說
    2005年大型考古勘探,在五星鄉高城發現一座總面積916萬平方米的故城遺址,疊壓著龍山時代、商、西周、春秋戰國、漢幾個時代的文化遺存,其中距今4500年左右的文化層(龍山文化),正是帝顓頊時期,時代及地理方位,與歷史傳說和《左傳》《史記》等古籍所載相契合。
  • 福州市開展不規範地名清理整治工作,融信白宮等多個小區要改名?
    根據清理整治方案,福州市民政局會同市公安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交通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城鄉建設局等部門召開專項聯席會議,開展不規範地名摸排工作,形成摸排清單。現將該清單予以公示,一共涉及30個項目。這次清理整治的重點將放在城鎮新建居民區、大型建築物中的「洋」地名。具體包括:一、2小區涉及「大」地名,分別是青口海韻國際城、甘蔗啟航濱江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