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中川鎮:唱新曲 揚新風 樹新貌

2020-12-24 會寧融媒

6月24日,中川鎮老鴉村舉辦「三曬三比三賽」鄉村文明系列活動,旨在將扶志、扶智精神融入全村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之中,引導廣大農民群眾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提素養、增本領,補齊精神短板,增強致富信心。

「新農村好景象、磚瓦房亮堂堂、風氣好產業旺、小汽車開到家、共產黨真是好、領導農民奔小康」,這首小曲兒可謂是中川鎮老鴉村村民們的真實寫照。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黨和國家不斷出臺好政策,合作醫療、養老保險讓農民能夠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解決了娃娃上學的後顧之憂;自來水入戶、鄉村道路硬化解決了過去吃水難、出行難問題;危房改造、鄉村環境整治大大改善了鄉村居住條件,「我們雖然生活在農村,但我們和城裡人一樣享受生活」,在此次中川鎮老鴉村「三曬三比三賽」鄉村文明系列活動中被評為創業致富帶頭人王翼軍激動地說。

中川鎮老鴉村村民王翼軍:這次獲得了產業致富帶頭人榮譽證書,我感到特別的激動和榮幸,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特別重,希望以後為產業致富帶頭髮揮自己更大的熱量。

為聘用的「五會」會長頒發聘書,對優秀組長、最美公益人員、孝敬公婆的好兒媳、五好家庭、最美庭院、產業致富帶頭人、疫情防控最佳人員等先進個人進行表彰獎勵、頒發獎牌,特意邀請會寧縣老年協會「夕陽紅」藝術團和本地歌舞愛好者帶來精彩演出,此次「三曬三比三賽」鄉村文明系列活動在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數的同時還增強了廣大農民群眾致富信心,不斷開創了中川鎮困難群眾物質和精神「雙脫貧」的工作新格局。

中川鎮老鴉村村民張芬霞:端午節老鴉村能舉行這一次活動,說明老百姓的日子好了,農村婦女精神文化生活豐富了,這個端午節對我來說過的太高興了。

會寧縣老年協會會長王文清:今天我們很高興來到會寧縣中川鎮老鴉村,和這裡父老鄉親歡聚一堂,共同過端午節,希望老鴨村村民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風吹麥田千重浪,蝶戀山花十裡香。今年以來,中川鎮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以「三曬三比三賽」鄉村文明行動為抓手,以「村容村貌整潔優美、家庭環境乾淨舒適、精神狀態積極樂觀、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為目標,鄉村文明行動和精神扶貧工作有條不紊推進。此次「三曬三比三賽」活動的精心安排和舉辦,進一步將「精神扶貧」融入全鎮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之中,極大的豐富和滿足了群眾的文化需求,為全鎮社會經濟發展「強筋壯骨」、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補齊「精神短板」打下堅實基礎。

中川村老鴉村黨支部書記米萬林:在精準扶貧黨的好政策下,老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貧困率由原來的74%下降到現在的1.14%,在市縣提出「三曬三比三賽」的政策號召下,作為村幹部,我們要繼續發揮自身作用,帶領全體村民在物質脫貧的基礎上一鼓作氣,達到精神脫貧。

中川鎮黨委副書記盧雄飛:我們在中川鎮老鴉村隆重舉辦「三曬三比三賽」鄉村文明行動,這是發揚群眾、激發內生動力不斷營造感恩奮進良好氛圍的有力舉措,今後我鎮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以制度創新為活力,倡導和諧理念,構建文明新風,傳播和諧文化,不斷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不斷開創全鎮群眾物質和精神雙脫貧的工作新格局。

(會寧融媒記者 逯玉潔)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感受小康進程「中國風」
    「小康」以及「大同」,是先輩們憧憬的社會理想,是典型的中國表達。筆者近日跟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採訪團一路走來,途經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穿林海,過草原,進農村,真切感受到農業在強起來,農民在富起來,農村在美起來,感受到奔小康進程中的「中國風」「中國範」。  小康實踐更注重鄉情。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詩意白沙」,實現更高質量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詩意白沙」,實現更高質量小康 2020-09-13 1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能人回鄉「再造」德夫村
    說到動情處,他拿老支書李相林和自己舉例子,「我們在外收入不低,回來的目的是為什麼?就是想讓大家一起富起來。」將心比心,抵制者的心慢慢融化。2011年,德夫村建成高標準、高質量油茶示範基地,面積約2000畝。6年後,油茶進入豐產期,開始用累累碩果報答德夫村人的汗水。村民、村集體、經營者按合同比例分成,收入逐年增加。村子變了,外出的遊子也紛紛歸巢。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裡口山的「桃花源」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今天播出《裡口山的「桃花源」》。威海市近郊的裡口山上有座小村莊——王家疃村。這裡三面環山,溪水潺潺,村裡特色的石頭房子古樸雅致,吸引了各地遊客紛至沓來。可如果將時針撥回到2009年,劉俊彤剛嫁過來時,這個「新家」曾讓她倍感委屈。劉俊彤介紹家裡的生活用水改造成果。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糧食種植大戶的美好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楊德珠:現在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他們都喜歡吃這些含有豐富營養價值的,最近兩年人們都認可了,都能賣出去。老楊說,現如今,他當起了鄉親們的農業技術員,指導大家種植新品種,希望幫助更多的鄉親致富奔小康。楊德珠:他們和我探討啥了,種玉米怎麼種?種這個香食玉米怎麼種?種這個小麥需要施什麼肥?我就把我自己怎麼種給他們說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鄉間之美引「客」歸
    眼下的雲縣愛華鎮大樹村,鬱鬱蔥蔥的茶樹蒼翠欲滴,即將成熟的油綠核桃綴滿枝頭,貪陰躲涼的雞群在樹下散步啄食,美麗鄉村的恬靜勝景,在這裡得到了最生動的寫照。吃過午飯,大樹村上村組村民張家輝來到自家茶地裡檢查新進雞苗的成長情況,「最近兩年都待在家裡搞種植養殖,既然在本地就能掙到錢,誰還願意外出打工呢。」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走向幸福生活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窗明几淨新生活。我們在房間裡見到了大學畢業正在複習考研的高俊祥,他說:「2005年,我們家和其他村民從臨夏州東鄉縣偏遠山區整體搬遷到這裡,如今已整整15年了。如果沒有移民搬遷,我們不可能過上今天的幸福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任志波:特色養殖奔向「甜蜜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任志波:特色養殖奔向「甜蜜生活」 2020-08-19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光影見證小康:文昌閣和四望亭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光影記憶。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提升鄉規民約治理效能(治理之道)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提升鄉規民約治理效能(治理之道) 2020-11-12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機關後勤雜誌社組織召開「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攝影展...
    歡迎關注「中國機關後勤」微信公眾平臺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歷史時刻,各族幹部職工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凝心聚力,艱苦奮鬥,正闊步走向美好小康生活。8月5日,由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中國機關後勤雜誌社、中央宣傳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主辦,人民日報社攝影部、人民畫報社、民族畫報社協辦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攝影展溝通會在民族畫報社召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橙子姐姐」與她的轉場人生
    推薦閱讀「小康生活·舞動鄉村」全省鄉村廣場舞大賽火熱舉行中,一起來C位出道吧!「小康生活·美在贛鄱」女性攝影主題大賽開始投票啦!「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千百年來,我們從未停止對小康生活的憧憬。如今,全面小康終於觸手可及。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我們即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邁向更加壯麗的新徵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菜籃子」裡的小康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今天來看「菜籃子」裡的小康夢。地鐵一號線站外,就是原來的紅橋區佳園裡社區商業街。上世紀80年代末,由於周邊佳園北裡、佳園東裡等5個小區,有近3萬名居民要買菜,這裡逐漸形成了佔路市場。許愛順,1994年從山東德州來到天津做小本生意,賣雜糧、賣蔬菜。雖然天天起早貪黑、吃苦受累,但跟在老家打工相比,能賺到的錢多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十)民族團結一家親 和諧村裡百業興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十)民族團結一家親 和諧村裡百業興 2020-10-04 20: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太原市美術作品展
    本次展覽共展出美術作品100幅,美術有國畫寫意畫、工筆畫,油畫、版畫、水粉畫,內容有山水、花鳥、人物,作品通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鮮明主題,呈現了新時代勞動人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脫貧攻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的精神,描繪出太原市的風景名勝、人文歷史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村民向市民「轉身」,文明新風吹進萬家
    掌上南通客戶端記者 施碧薇 潘冬冬 陳翔小康生活不僅是物質層面的豐富,更是精神文化層面的充盈。以文化小康建設為抓手,讓文化扶貧有速度,更有溫度,南通開發區竹行街道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文化小康之旅」,村民向市民「轉身」,滿腹豪情編織新夢想。
  • 【新春走基層】白銀市平川區響泉村:美麗新村新風揚
    【專題】2019新春走基層   原標題:【我和我的祖國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百名記者走基層】  【新春走基層】  響泉村 美麗新村新風揚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陳 泳 通訊員 張世斌  新春佳節,走進白銀市平川區寶積鎮響泉村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甘谷:「宋鐵人」和他的花果山
    回鄉創業的致富帶頭人紮根農村,讓荒山變良田,使黃土地生金,成了農村發家致富的領頭羊,帶著村民致富奔小康……他們始終把職責扛在肩上,把群眾的脫貧事業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理思路、謀發展,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用心、用情、用力為百姓謀福利,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順利進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賈家寺...
    風景如畫的賈家寺村李引生(左)與賈永忠拉起了樂器,唱起了秦州小曲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王佔東 張永剛「總書記的話兒記心間,要把貧困生活變好變富裕。這樣的好事今日實現了,小康生活比蜜甜,幸福的日子賽櫻桃。那我們把秦州小曲給他唱一唱呀,唱一唱……」盛夏時節的傍晚,位於天水市秦州區南5公裡的皂郊鎮賈家寺村,山清水秀,夏風習習。在村口南河之畔的秦州小曲非遺館內,72歲的村民李引生與76歲的賈永忠拉著樂器,唱著祖祖輩輩傳唱的秦州小曲。「如今,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心裡暢快得很吶!閒了就拉拉咱秦州的小曲!」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⑥】詩詠廣東翁源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編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中國鄉村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變化,農村更美了,農民更富了,小康社會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