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炮轟垮飛彈,海灣戰爭戰列艦炮轟薩達姆:打垮伊拉克岸防飛彈

2020-12-22 深度工場

很多人認為,二戰戰列艦就是大白象,毫無用處,製造戰列艦就是落後的象徵。實際上,航母在二戰沒有取代航母,戰列艦在二戰一樣是不可或缺的主力戰艦,無論美國,英國,還是日本建造戰列艦都是根據實際戰鬥需要的。

在二戰,沒有戰列艦護航,航母基本上都不敢出門,戰列艦提供了強大的防空火力,夜戰能力,在高海況惡劣氣候條件下戰鬥力,同時,還有登陸作戰的對岸炮擊能力。終結戰列艦的,也不是航母。

在太平洋戰場沒有爆發戰列艦決戰的原因是,在二戰,戰列艦依然是海軍的核心主力,航母是前衛打手,戰列艦的地位並沒有動搖。美國航空力量無論技術還是數量都碾壓日本,使得美國的前衛打手可以包辦所有任務。反過來看,如果日本擁有和美國相當的航空戰力,雙方的航母前衛戰分不出高下,那麼遲早在太平洋上會看到雙方戰列艦主力的決戰。

還有就是,日本缺乏快速油輪,因此,無論是珍珠港,中途島,還是後來的很多戰役日本都無法長期支持戰列艦部隊與航母進行緊密配合,只能把戰列艦放在後面,這樣就喪失了戰列艦的作戰機會,也導致日軍航母缺乏高射炮平臺掩護。日本先進戰列艦太少,缺乏防空平臺和護航力量,也不敢投入到前線,大部分時間都在港口待命。

美軍航母身邊一堆戰列艦,提供了非常強大的防空火力,這也是日本航空兵突擊美軍艦隊,基本上大多數時候都損失慘重的一個原因。二戰結束以後,美國一直到60年代都保留著戰列艦,在1991年海灣戰爭,美軍2艘戰列艦還出動炮擊伊拉克沿海目標,打垮伊拉克反艦飛彈部隊。

英國法國戰列艦也保持到50-60年代,後來,因為,飛彈技術的開始成熟,導致驅逐艦就可以擁有戰列艦近似的打擊力。而且,蘇聯海軍根本沒有戰列艦這樣的大型軍艦,美英戰列艦沒有對手,而且,戰列艦經濟性和靈活性又不如飛彈驅逐艦。

執行任務種類多,打擊效果差不多,費效比好的驅逐艦就成為主流,起碼更加便宜的驅逐艦可以碼到處都能用到。

戰列艦封鎖對方港口,對岸炮擊,海上決戰,大洋破交戰和海上封鎖線,艦隊防空主力,以及護航任務逐漸都被飛彈驅逐艦所取代。現代神盾級驅逐艦裝載巡航飛彈,區域防空飛彈,遠程反艦飛彈,執行的其實就是當年戰列艦的任務。

隨著時代的發展,實際上,現代驅逐艦也會在未來被逐漸取代。美國海軍已經決定將巡洋艦和驅逐艦保持在90艘,不再擴大。主力發展無人軍艦。美國海軍計劃在未來五年內購買10艘無人艦。這些無人艦艇上將攜帶雷達,傳感器和防空飛彈反艦飛彈排水量為2000噸。

無人戰艦使用垂直飛彈發射系統,裝載標準2和標準6飛彈,以及新型遠程反艦飛彈,標準6飛彈擁有240公裡以上射程。隨著未來無人戰艦噸位越來越大,智能化程度越來越強,飛彈驅逐艦也正在走上戰列艦的老路。

相關焦點

  • 二戰的密蘇裡號為何能參加海灣戰爭?靠英國隊友才躲過飛彈打擊
    密蘇裡號作為二戰傳奇戰艦,以威武的外表和巨大的威力為人所知,韓戰中還與志願軍交手,一度讓志願軍陷入被動的局面。不過它畢竟是一艘老式戰艦,50年代被美軍封存,那麼該艦為何幾十年後又再次披掛上陣,甚至投入到海灣戰爭中去呢?
  • 戰列艦主炮威力有多大?與陸軍炮兵對轟,11發炮彈就將對面打趴
    二戰期間,美國、英國以及日本等國的海軍紛紛大顯神通,裝備有大口徑艦炮和防護性極強的厚鋼板的戰列艦就是海軍的主力戰艦之一,因其強大的火力輸出特點,海戰時經常呈一列來進行炮轟,場面十分壯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戰列艦都是各國海軍隊伍中的核心力量。
  • 戰爭巨獸之殤,走向末路的大艦巨炮,是誰埋葬了戰列艦
    擁有幾十門上百門艦炮如同刺豚的風帆戰列艦,搭載四門大口徑主炮一往無前的鐵甲艦,以無畏為名傳復興戰列線捉對廝殺的戰列艦,1991年的海灣戰爭重新披掛上陣的衣阿華級戰列艦發出了戰列艦家族最後的怒吼。時至今日戰列艦家族早已從世界海軍艦艇名錄中消失(別拿憲法勝利什麼的舉例子)但是直到今天依舊有一群人高喊著電磁炮將帶來戰列艦時代的復興。
  • 從二戰打到海灣戰爭,美國密蘇裡號戰列艦為何服役那麼久
    法國在二戰後研發的飛魚反艦飛彈,打到了密蘇裡號戰列艦上,也會被反彈回去。密蘇裡號戰列艦的主炮為406毫米50倍口徑主炮,共有9門,最大射程為42公裡,所使用的MK8型穿甲彈彈丸重達1225公斤,能夠在14.5海裡的距離上將381毫米的垂直裝甲射穿。此外,還有100多門高平兩用炮、高射炮。
  • 美軍「密蘇裡」號戰列艦的最後一戰,差點被中國飛彈擊中
    儘管飛彈的射程遠大於艦炮,但是16英寸重炮開火的壯麗場面絕對不是飛彈發射所能比擬的!就算經過改裝,依阿華級的綜合戰力並不能與渾身插滿飛彈的蘇俄巨艦比肩,卻使這些二戰老艦的服役生涯得到延續,從而趕上了冷戰時代的最後一場大規模戰爭——海灣戰爭。
  • 海灣戰爭大部分是賭博,戰略眼光短淺
    海灣戰爭的過程就像中國隊痛揍巴西隊一樣,當然這是桌球比賽。這場戰爭的進程出乎了所有的軍事專家的意料,美軍的強悍,伊拉克軍隊的弱小,讓人始料不及。用現在的話說這就是一場降維打擊,美軍和伊拉克軍隊壓根就不在一個維度上。
  • 美國公布戰列艦罕見彩照,號稱最強,吊打大和號沒問題
    說到大艦巨炮時代的鐵血浪漫,軍迷們自然想到的是戰列艦的雄壯身姿。世界上到底哪艘戰列艦最強悍呢?軍迷們都有自己的喜愛,但最終無外乎美國衣阿華級戰列艦和日本大和級戰列艦。「新澤西」號是衣阿華級戰列艦四姐妹中的一艘,二戰後又參加過多次戰爭,到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封存,後來啟封后進行現代化改裝。這批最新彩照都是該艦在1983年1月改裝完成,交付海軍前進行海上測試的照片。巨大的艦艏上2座三聯裝406毫米艦炮威風凜凜,在大海上勇往直前!「新澤西」號在很長時間裡都是以火炮為主要作戰武器,但隨著航母時代的來臨,戰列艦的地位一落千丈。
  • 大艦巨炮時代巔峰之作:二戰十大戰列艦(上)
    日本籤字投降照片80年代初,美國對依阿華級戰列艦進行現代化改裝,重點加強了對地對艦攻擊能力、反潛防空能力、通信和電子設備現代化水平。艦上增設四聯裝「戰斧」巡航飛彈8座、四聯裝「魚叉」艦艦飛彈4座、「密集陣」近程防禦系統,及直升飛機起降平臺。
  • 衣阿華級戰列艦:我才是終極戰列艦之王,奈何只有跑龍套的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拘泥於艦隊決戰思想的日本海軍建造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大和級戰列艦,那麼,美國海軍能與之相抗衡的應該是戰爭末期服役的衣阿華級戰列艦了。其實在二戰時,航母與飛機已是戰爭的主角,戰列艦幾乎已成跑龍套的配角,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時,美國對此衣阿華級戰列艦進行現代化的大改造,重新煥發青春氣息,甚至還投入到90世紀初的海灣戰爭。
  • 現代反艦飛彈能否擊穿戰列艦?只要達到此標準,戰列艦將變靶子!
    戰列艦雖以裝甲厚重堅固而著稱,其實也並不是所有部位都安裝有厚裝甲,其超過400毫米的裝甲一般集中在主炮、動力系統、彈藥庫、操舵指揮系統、射擊用計算裝置、舷側等部位。以二戰時期日本建造的「大和」號戰列艦為例,這也基本代表了戰列艦在裝甲防護上的最高的水平。
  • 戰列艦主炮威力有多強?與陸軍炮兵對轟,11發炮彈將對面轟成渣渣
    在反法西斯戰爭期間,美國、日本等海軍強國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各種戰列艦在海上顯神通,是海軍利器,因為能夠裝配大數量的彈藥,火力非常猛,在海戰時,經常能夠看到他們發射炮彈的場景,震撼了整個世界。因此,在現代航母和現代驅逐艦造出來之前,戰列艦就成為了那個時候各國重點發展的武器。這種戰列艦的主炮威力有多大呢?
  • 打仗太燒錢,伊拉克戰爭前後持續了11年,為什麼美國卻越打越富?
    戰爭百害無一利,不僅會造成大規模的人員死亡,還會造成資金流失,簡單說就是勞民傷財。不過美國卻是個例外,二戰結束後美國是最喜歡打仗的國家,其在近30年發動了多起戰爭。例如1991年的海灣戰爭,2001年發動阿富汗戰爭,2003年發動伊拉克戰爭。
  • 戰列艦主炮威力有多大?與炮兵對轟,11發炮彈就將對面轟成渣
    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開始大力發展海軍力量,製造了不少軍艦,特別是戰列艦,戰鬥力十分強大,當戰列艦編隊齊齊出陣進行火力攻擊時,敵軍基本很難與之對抗,所以戰列艦一度被當作海軍主力。
  • 擁有射程1000海裡火炮,戰列艦就能復活,真相併非如此
    不知不覺中,戰列艦這種軍艦退出歷史舞臺已經有近30年時間。戰列艦最後一次出場是1991年海灣戰爭時期,安裝戰斧飛彈的衣阿華戰列艦成為戰列艦的絕唱。不過雖然戰列艦已經被棄用接近30年,但美國軍方始終沒有放棄重新激活它。讓戰列艦復活成為美軍方的執念。
  • 1991年海灣戰爭:百萬大軍成活靶子,陸軍100小時結束戰爭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不可一世的伊拉克被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擊潰,伊軍十幾萬人傷亡,整個國家被炸得面目全非。海灣戰爭在現代戰爭史上有重要地位,被認為是美國改變人類戰爭形態的一次「表演」。那麼在此戰中,伊拉克輸的有多慘呢?一、兩伊戰爭後的老賴1979年,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王室統治被推翻。
  • 為什麼說當年海灣戰爭「打醒」了中國
    1、戰爭時間短,坐擁百萬伊拉克軍隊的薩達姆只堅持了43天,就全線潰敗。可笑的是,在戰前,薩達姆還曾放下豪言:讓伊拉克成為第二個越南戰場,作為後人再看這件事兒的時候,屬實有些搞笑。2、多國聯軍的傷亡非常少,在整個海灣戰爭中,美軍以148人陣亡,458人受傷的傷亡輕鬆贏下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不僅如此,這148人中,還有35個人死於友軍誤傷,因此真正死在伊拉克軍隊火力下的只有113人。
  • 海灣戰爭,一仗打醒了整個世界,究竟什麼有這麼大的力量?
    1990年8月2日凌晨1時,伊拉克10萬大軍越過伊科邊界向科威特發起突然進攻,僅用10小時就佔領了科威特,由此引爆了震驚世界的海灣危機。在持續的5個半月裡,國際社會的和平努力終成泡影。1991年1月17凌晨2時30分,從海灣的美國戰艦上發射出的第一枚「戰斧」巡航飛彈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爆炸,終於拉開了海灣戰爭的戰幕。
  • 如今技術飛速發展,現代化的反艦飛彈,能否擊穿二戰頂級戰列艦?
    圖為正在發射AGM-119「企鵝」反艦飛彈的SH-60B「海鷹」反潛直升機儘管現代反艦飛彈的主要作戰目標是在全球海軍中作為主力艦種的驅逐艦、巡洋艦與護衛艦,但關於反艦飛彈能否有效對抗、擊穿、擊沉曾經作為海上霸主的戰列艦這一問題,仍然有著較多討論。支持者認為,老舊的戰列艦無法有效對抗作為現代高新技術代表的反艦飛彈。
  • 從太平洋到海灣戰爭,星條旗下的最後一型戰列艦依阿華級
    這種戰列艦在性能上可以碾壓當時各國擺在檯面上的大部分戰艦,也減少了美國人對即將到來的戰爭的擔心。1938年5月到1940年7月這兩年時間內,一共有6艘「依阿華」級戰列艦的預算得到了通過,其中的第一艘在1942年8月下水,剛好趕上了「珍珠港」事件後美日兩國日益白熱化的戰爭。
  • 伊拉克曾研製能夠發射衛星的超級巨炮:350毫米的「小炮」做試驗
    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曾經需要大口徑火炮執行的很多任務已經被飛彈、空中打擊等新生武器裝備所取代。而大口徑火炮的機動性不佳,目標過大等弱點又在現代戰爭條件下被無限放大。所以,也就顯得越來越顯得落後。於是,火炮的口徑逐漸向「小」發展。如今,當年在大口徑火炮中添列小兄弟的155毫米口徑,已經逐漸成為了大口徑的代言。而且,這個趨勢早在冷戰後期就已經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