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二戰戰列艦就是大白象,毫無用處,製造戰列艦就是落後的象徵。實際上,航母在二戰沒有取代航母,戰列艦在二戰一樣是不可或缺的主力戰艦,無論美國,英國,還是日本建造戰列艦都是根據實際戰鬥需要的。
在二戰,沒有戰列艦護航,航母基本上都不敢出門,戰列艦提供了強大的防空火力,夜戰能力,在高海況惡劣氣候條件下戰鬥力,同時,還有登陸作戰的對岸炮擊能力。終結戰列艦的,也不是航母。
在太平洋戰場沒有爆發戰列艦決戰的原因是,在二戰,戰列艦依然是海軍的核心主力,航母是前衛打手,戰列艦的地位並沒有動搖。美國航空力量無論技術還是數量都碾壓日本,使得美國的前衛打手可以包辦所有任務。反過來看,如果日本擁有和美國相當的航空戰力,雙方的航母前衛戰分不出高下,那麼遲早在太平洋上會看到雙方戰列艦主力的決戰。
還有就是,日本缺乏快速油輪,因此,無論是珍珠港,中途島,還是後來的很多戰役日本都無法長期支持戰列艦部隊與航母進行緊密配合,只能把戰列艦放在後面,這樣就喪失了戰列艦的作戰機會,也導致日軍航母缺乏高射炮平臺掩護。日本先進戰列艦太少,缺乏防空平臺和護航力量,也不敢投入到前線,大部分時間都在港口待命。
美軍航母身邊一堆戰列艦,提供了非常強大的防空火力,這也是日本航空兵突擊美軍艦隊,基本上大多數時候都損失慘重的一個原因。二戰結束以後,美國一直到60年代都保留著戰列艦,在1991年海灣戰爭,美軍2艘戰列艦還出動炮擊伊拉克沿海目標,打垮伊拉克反艦飛彈部隊。
英國法國戰列艦也保持到50-60年代,後來,因為,飛彈技術的開始成熟,導致驅逐艦就可以擁有戰列艦近似的打擊力。而且,蘇聯海軍根本沒有戰列艦這樣的大型軍艦,美英戰列艦沒有對手,而且,戰列艦經濟性和靈活性又不如飛彈驅逐艦。
執行任務種類多,打擊效果差不多,費效比好的驅逐艦就成為主流,起碼更加便宜的驅逐艦可以碼到處都能用到。
戰列艦封鎖對方港口,對岸炮擊,海上決戰,大洋破交戰和海上封鎖線,艦隊防空主力,以及護航任務逐漸都被飛彈驅逐艦所取代。現代神盾級驅逐艦裝載巡航飛彈,區域防空飛彈,遠程反艦飛彈,執行的其實就是當年戰列艦的任務。
隨著時代的發展,實際上,現代驅逐艦也會在未來被逐漸取代。美國海軍已經決定將巡洋艦和驅逐艦保持在90艘,不再擴大。主力發展無人軍艦。美國海軍計劃在未來五年內購買10艘無人艦。這些無人艦艇上將攜帶雷達,傳感器和防空飛彈反艦飛彈排水量為2000噸。
無人戰艦使用垂直飛彈發射系統,裝載標準2和標準6飛彈,以及新型遠程反艦飛彈,標準6飛彈擁有240公裡以上射程。隨著未來無人戰艦噸位越來越大,智能化程度越來越強,飛彈驅逐艦也正在走上戰列艦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