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9月22日電題:當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遇上脫貧攻堅
新華社記者閆睿
「你們吃飯在哪裡,住宿在哪裡?」「一口井開鑽就不停了,吃住都在井上。」
「秋冬季打井很冷吧?」「但這是鑽井黃金時期,工人幹起活來直冒汗。」
這是前幾日發生在大慶油田1205鑽井隊技術員谷宏達與河南省臺前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田青松之間的一段對話。
最近,大慶油田迎來一批「河南老鄉」。來自中國石油定點扶貧縣河南省濮陽市臺前縣與範縣的100多名學員,在大慶油田鐵人學院接受了一場為期5天的「特訓」。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與脫貧攻堅在「結合」。在鐵人王進喜紀念館,當看到「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句話時,臺前縣工信局副局長王琳很是感慨:「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是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孕育而成的,是大慶油田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脫貧攻堅需要的精神力量。」
「『鐵人』王進喜講『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感動、激勵了幾代人。」臺前縣總工會工作人員田海蘭說,小時候聽過大慶油田、知道「鐵人」,但這還是第一次實地感受,看見隊伍展現出鋼鐵之師的精氣神,很受震撼。
「老隊長當年帶隊『人拉肩扛運鑽機,破冰取水保開鑽』,留下了好作風。今天我們講,再險也要上得去、再苦也要站得穩、再難也要打得贏。」1205鑽井隊黨支部書記劉德偉說。
「條件比以前好了,但是精神沒丟。」河南省濮陽市政協副主席、範縣縣委書記王秋芳說,來到大慶油田學習,當年開發大油田的火熱勁兒依舊在。感悟精神的洗禮,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
執行決定從不打折扣,完成任務從不講條件,匯報工作從不摻水分,反映情況從不說假話,大慶油田中四採油隊四個「從不」作風,給範縣工商聯主席李玉寶留下深刻印象。「嚴細的工作作風是發展的有力保障,脫貧了也還是一樣,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李玉寶說。
「精神是相通的。」田青松說,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激勵著人們拿下大油田,今天,依然需要這股勁頭戰貧,讓人民過上更幸福美好的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