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創業路上奮鬥不息

2020-12-18 黨史頻道

原標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創業路上奮鬥不息

  大慶油田堅持傳承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不忘初心、永葆本色。趙永安攝/光明圖片

  1205鑽井隊員工正趕往井場。於馨攝/光明圖片

  大慶油田油井。趙永安攝/光明圖片

  松遼驚雷,油出大慶。

  1959年,國慶十周年前夕,大慶油田橫空出世。亙古荒原,被中國的石油工人喚醒,曾經「貧油」落後的中國創下了世界石油開發史上的奇蹟。伴隨滾滾油流噴湧,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如同迎風招展的旗幟,插在雪原冰河,插在群山之巔,插遍共和國廣袤的國土。

  這澎湃了幾代建設者的高昂旗幟,詮釋著共和國的標高與氣概,把道路打開,接春雷落地,迎時代風雲。

  這沸騰了整個松遼大地的會戰壯歌,激勵著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鼓舞著幾代人握緊信念、迎難而上。

  高聳的鑽機,遊梁式抽油機,標註出一個荒原上誕生的城市符號。鐵鍬剷平的坎坷,篝火烤熱的激情,人拉肩扛發出的驚嘆,鑄造出幾代鐵人薪火相傳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主要內涵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在大慶油田開發建設的艱苦環境和激情歲月裡形成,是激勵中國人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寶貴精神財富。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之際發來賀信指出,大慶油田的卓越貢獻已經鐫刻在偉大祖國的歷史豐碑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愛國:為國爭光、挺起脊梁

  走進黑龍江省大慶市鐵人王進喜紀念館,鐵人王進喜的大型花崗巖雕像巍然矗立,剛毅的目光凝望之下,參觀者似乎聽得到鑽機、塔吊、卡車引擎的轟鳴,看得見幾代鐵人在冰天雪地鑽杆打壘的豪邁身影。

  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949年,我國石油產量僅僅12萬噸,因為缺油,北京的汽車背上了煤氣包,有的地方汽車甚至燒起了酒精、木炭。1953年,毛澤東主席感嘆:「要進行建設,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沒有石油都轉不動。」

  1959年,「松基三井」噴出的油流讓人們看到了大油田的希望之火,但一個火苗能否真正點燃整個松遼盆地,面前是一望無際的困難和挑戰:缺經驗少技術、鑽井開發設備落後、油藏地質條件複雜、自然環境極度艱苦……

  「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難」;「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大慶石油人不信邪,不相信只有外國人才能開發出大油田,他們堅定地表示:「我們有能力找到大油田,也一定能夠開發好大油田。」

  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石油工人和知識分子,頭頂藍天、腳踏荒原,創下高速度高水平開發建設世界級特大油田的奇蹟。到1963年底,大慶油田累計生產原油1155萬噸,我國石油因此實現基本自給,一舉甩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真正為國家爭了光,為民族爭了氣。

  2013年4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全國勞動模範座談時指出,王進喜以「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氣概,帶領石油工人為我國石油工業發展頑強拼搏,「鐵人精神」、「大慶精神」成為激勵各族人民意氣風發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

  一部艱難創業史,也是一首愛國奮鬥的讚歌。堅守愛國信念,不斷向著更艱難的目標邁進,讓工業發展的命脈和關鍵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不受制於任何國家……這就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核心所在。

  但凡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過來的人,都聽說過一句話——工業學大慶。學的就是大慶石油人在工作中所體現出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精髓。

  篳路藍縷、歲月崢嶸,大慶油田的光輝發展歷程充分證明,中國人民有信心、有辦法、有能力創造非凡成績,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

  從「一窮二白」起步,新中國拉開工業化的大幕,在艱難曲折中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改革開放迎來工業的騰飛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工業生產能力日益增強,並逐步向中高端邁進。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製造強國建設提供了精神動力。」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孫星說,我國工業能夠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根本上得益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也得益於中華民族偉大的工業精神,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代表的偉大工業精神。從歷史的視角來看,工業精神是一種時代精神,是推動我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如今的中國,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航空航天、高端裝備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5G發展居於全球第一方陣,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位造業快速增長。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品中,我國有220種產品產量位居全球第一位。

  偉大的精神支撐著偉大的夢想,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徵程中,愛國主義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中國發展強大的不竭動力。「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是由職工群體在油田開發建設實踐中創造的,不是『舶來品』,它是石油職工的偉大創舉,激勵著工業戰線廣大幹部群眾奮發有為。」大慶油田鐵人王進喜紀念館館長李洪福說,無論過去、現在、未來,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始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也將始終作為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而血脈相承、生生不息。

  創業:獨立自主、不畏艱險

  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湖北潛江雨雪交加。中國石化江漢鹽化工總廠院內,150多名幹部員工在生產線趕工。當晚22時30分,8臺30噸平板車載滿200噸捐贈的漂粉精馳往武漢抗疫前線。

  疫情期間,在江蘇省無錫市紅豆集團生產車間裡,「國家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的響亮口號,鼓舞著工人爭分奪秒生產防護服、隔離衣。

  大江南北,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結出實踐的果實,為各行各業輸送著不竭的動力。

  會戰年代,大慶石油職工創造了「六個傳家寶」:「人拉肩扛、幹打壘、五把鐵鍬鬧革命、縫補廠、回收隊、修舊利廢」。在那40年不遇的連綿降雨中,許多工地和井場都成了「水塘」,工人們經常站在沒過膝蓋的水中作業,絲毫不減熱情;被暴風雨隔絕在荒原深處的小分隊,吃野菜充飢,喝雨水解渴,在7天7夜裡堅持施工;在氣溫零下40度的冬天,石油工人在野外作業,任憑泥漿水澆在身上凍成「冰盔甲」。

  大慶油田的創業壯舉為陸續開發勝利、大港、遼河等油田提供了參照,它走出了一條獨立自主、生機勃勃的中國特色石油工業發展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大慶油田拿出當年艱苦創業時的精神,持續推進業務結構優化調整工作,努力實現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的發展。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將永遠是創業發展的動力源泉,是中國一代又一代工業人的精神家園。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被不斷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離不開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艱苦創業精神。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只要我們把握髮展規律,發揚鬥爭精神,主動適應新發展變化,就一定能推動中國經濟趨利避害、行穩致遠,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徵程中續寫新的輝煌。

  閃電般上市!2020年7月16日,中芯國際在科創版上市。作為國內規模最大,也是工藝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在科創板上市受到廣泛關注。在中芯國際上市的帶動下,中國半導體產業鏈上下遊將實現加速成長。

  一箭三星!2020年8月23日10時2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九號05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多功能試驗衛星、天拓五號衛星。

  中國經濟已進入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加速轉變發展模式是大勢所趨。針對產業鏈、供應鏈存在的薄弱環節進行攻關,突破關鍵技術「卡脖子」的問題,政府、企業的積極行動在神州大地處處呈現。

  求實:講求科學、「三老四嚴」

  在大慶油田研究院的採收率實驗樓一樓的牆上,醒目地書寫著幾個大字:「超越權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大慶油田科技人員在自主創新實踐中凝練總結的「三超」精神,是對講求科學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傳承和發展。

  會戰實踐中,大慶油田自覺學習《矛盾論》《實踐論》,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統一思想,形成了「兩論」起家的基本功,創造了「三老四嚴」等一整套科學管理制度和方法,並形成了優良傳統,保證了油田開發建設的順利實施。

  「三老四嚴」即「對待革命事業,要當老實人、說老實話、做老實事;幹革命工作,要有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今天,在「三老四嚴」優良傳統發源地——採油一廠中四採油隊,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作風被繼承下來並發揚光大。

  一代又一代石油人,始終尊重科技、依靠科技,自主創新、持續創新,不斷涵養油田發展建設的動力源泉。大慶油田求實創新的發展之路是中國工業上下求索、紮實發展的生動縮影。

  關鍵核心技術事關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也事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掌握不了關鍵核心技術,就會「缺芯少魂」。如果這個「命門」掌握在別人手裡,那就好比在別人的牆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開幕會上,使用屈原的詩句鼓勵科技工作者。

  2019年,我國位列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14位,比上年上升3位。發明專利申請量140.1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3.3件,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創新投入較快增長,2019年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比上年增長10.5%;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嫦娥四號探測器世界上首次成功登陸月球背面,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雪龍2號首航南極……

  我國新型工業化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位造業快速增長。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今天建設製造強國、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內生動力。

  奉獻:胸懷全局、為國分憂

  追夢需要激情和理想,圓夢需要奮鬥和奉獻。

  大慶——油化之都,大地之燈,前有熊熊的火的光芒指引,後有智慧科技的星群照耀。六十年的血汗與豪邁,一錘一錘叩亮中華大地的工業火花;不停歇的當下與未來,將一星一點踐行百年奮鬥、民族復興的約定。

  「先全局,後局部;先國家,後個人;先生產,後生活。」這是上世紀60年代初國家既缺油又缺錢時,大慶油田會戰隊伍的壯志豪情,胸懷全局、為國分憂的奉獻精神從那時起就熔鑄進石油人的血脈。

  國內,無論在冰天雪地的海拉爾,還是炎熱乾旱的塔克拉瑪幹沙漠,無論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還是低洼泥濘的沿海灘涂,石油人堅信「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堅持「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挺進荒原,奮戰沙海,進軍海洋。

  海外,中石油很多油氣項目分布在高風險國家和地區,地緣政治複雜,經濟發展落後,自然條件惡劣,局部地區衝突嚴重、炮火紛飛。石油人向著困難進發,留下一行行堅實的足跡。

  我們黨一誕生,就把奉獻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黨的全部奮鬥史、發展史也是一部奉獻史。我們黨創立形成的一系列偉大精神,無一不包含著奉獻。我們黨的隊伍中所湧現的一大批英雄模範,也無一不體現著奉獻。

  2020年是伍曉林從事三元複合驅技術的第26個年頭,這位大慶油田企業一級技術專家站在世界三採技術制高點,卻依然瞄準下一個目標。「有紅旗就扛,有排頭就站。」他與廣大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一起,要用智慧與奮鬥挺起民族工業的脊梁。三元複合驅產油在2016年達到407萬噸,相當於找到一個中型油田,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大規模工業化應用三元複合驅技術的國家。

  黨的十九大代表,大慶油田繼鐵人王進喜、「新時期鐵人」王啟民之後的第三代鐵人李新民,以鐵人老隊長為榜樣,紮根一線,無私奉獻,努力為國家多打井、打好井,以「寧肯歷經千難萬險,也要為祖國獻石油」的奉獻意識,實現了鐵人老隊長「把井打到國外去」的夙願。

  和平年代的赤子之心,就是「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奉獻精神。黃大年、羅陽、廖俊波……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個個與奉獻精神相連的名字被全國人民深深銘記在心中,一個個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大寫的人,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胸懷全局、為國分憂的奉獻精神在當下尤為重要,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始終是我們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記者 彭景暉 張士英 張翼)

相關焦點

  • 大慶人文地理 · 探尋創業足跡 | 鐵人紀念館:精神的豐碑
    踏尋百湖大地探究會戰地、會戰史梳理人文地理原汁原味還原歷史濃墨重彩關照現實大慶晚報重磅推出《大慶人文地理·探尋創業足跡》今日刊載《鐵人紀念館:精神的豐碑頂部為鑽頭造型,正門臺階共47級,寓意鐵人47年不平凡的人生。紀念館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石油魂》為主題,共設4個主展廳,整個展覽分為7個部分,展出了490餘幅珍貴的歷史照片,1170餘件珍貴文獻、文物。客觀、真實地展示了鐵人王進喜的生平業績及用終生實踐所體現的鐵人精神。
  • 「黨建治學」趙周賢: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豐富內涵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信祝賀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時指出:「大力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不斷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肩負起當好標杆旗幟、建設百年油田的重大責任,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 特寫:當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遇上脫貧攻堅
    新華社哈爾濱9月22日電題:當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遇上脫貧攻堅新華社記者閆睿「你們吃飯在哪裡,住宿在哪裡?」「一口井開鑽就不停了,吃住都在井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與脫貧攻堅在「結合」。在鐵人王進喜紀念館,當看到「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句話時,臺前縣工信局副局長王琳很是感慨:「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是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孕育而成的,是大慶油田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脫貧攻堅需要的精神力量。」
  • 【鐵人精神】王進喜是怎樣煉成「鐵人」的
    特別是在20世紀的八九十年代,以「新時期鐵人」王啟民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為保持5000萬噸的原油產量,在油井含水上升較快,油田地下情況嚴重惡化的形勢下,迎難而上,刻苦攻關,取得了重大科技突破,不僅5000萬噸的原油穩產10年作出了突出貢獻,而且為鐵人精神注入了新的內涵。歷史雄辯地證明:鐵人精神是大慶油田的傳家寶。每一次學鐵人、做鐵人,就意味著大慶油田的大發展,油田建設的新突破。
  • 全市公安機關「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在新時代公安隊伍中再放光芒...
    為推動全市公安機關「堅持政治建警全面從嚴治警」教育整頓深入開展,讓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再教育貫穿「紅十月」始終,近期,市局新聞中心組織開展了全市公安機關「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在新時代公安隊伍中再放光芒」線上主題演講比賽活動。
  • 鐵人精神演繹城市發展 大慶旗幟高高飄揚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大慶就是全國的標杆和旗幟,大慶精神激勵著工業戰線廣大幹部群眾奮發有為」。大慶人備受鼓舞和鞭策,今天正砥礪前行,爭當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  鐵人精神演繹城市發展  眾所周知,大慶因油而生,因油而興,是一座資源型城市。
  • 「誰說新時代不需要鐵人精神」——「80後」「90後」大慶石油人的...
    新華社哈爾濱1月1日電 題:「誰說新時代不需要鐵人精神」——「80後」「90後」大慶石油人的「鐵人情結」  新華社記者張玥、齊泓鑫  新年伊始,當許多人剛剛結束午夜狂歡昏昏入睡時,黑龍江大慶油田試油試採分公司試油大隊的作業現場已經開始工作。
  • 不朽的鐵人精神——參觀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有感 作者:張正雄
    玉門不僅是新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更是誕生了一個英雄、孕育了影響中國的「鐵人」精神的故鄉。王進喜是一個與新中國石油工業的艱苦奮鬥與繁榮發展緊密聯繫的名字,與鐵人精神、大慶精神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名字。他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榜樣,是中國共產黨黨員的優秀代表。他為祖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英雄模範人物。
  • 【共和國記憶】「鐵人精神」長在我的基因裡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特別策劃《共和國記憶》,選取他們中的五位,探訪他們的家人、戰友,從他們普通卻註定並不平凡的人生,去感知英雄的精神傳承。今天推出第二集:《「鐵人精神」長在我的基因裡》。&nbsp&nbsp&nbsp&nbsp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1966年拍攝的紀錄片《「鐵人」王進喜》並不是那個年代關於王進喜事跡的唯一影視作品。「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的口號那時響遍全國。「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鐵人」王進喜的這些豪言壯語,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年代,曾深深激勵每一個中國人。
  • 大慶:「創城」不息奔跑不止 讓城市更美好 百姓更幸福
    1985年參加省文明城市建設競賽;1996年開展「三大創建活動」;1999年、2005年兩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稱號;2000年啟動「九個百」創建活動;2006年實施「七大工程」;2009年躋身第二批全國文明城市行列,成為東北三省第二個、我省唯一……時至今日,大慶仍奔跑在「創城」路上。
  • 三種精神融於一身,他是王進喜,「鐵人」稱號背後還有一個小故事
    鐵人精神什麼是英雄精神?是「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是「死在戈壁灘、埋在青山頭」的奉獻精神,更是「臥薪嘗膽」的奮鬥精神。而這一切,都在「鐵人」王進喜的身上完美體現。「鐵人」,是1960年大慶石油會戰中人民給予鑽井隊長王進喜的稱號,在人們心中,王隊長是在豁出命來為人民謀利益,是建設時期的革命戰士,也是黨和人民的老黃牛。「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幹勁大,天大的困難也不怕。」斯人已逝,精神永存。對於那些曾與王進喜並肩作戰的工人來說,王進喜不僅是傳奇的「鐵人」,更是親切的老隊長。
  • 大慶職業學院組織師生參觀鐵人紀念館及大慶博物館
    未來網高校頻道10月9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楊超)10月2日和10月4日,大慶職業學院學生工作部組織40餘名在校師生分別參觀鐵人紀念館和大慶博物館。10月2日上午,該院師生們抵達莊嚴而肅穆的紀念館,懷著崇敬之情,依次步入館內。
  • 弘揚鐵人精神 傳承「鐵人」作風——玉門市委政法委開展「憶鐵人...
    在鐵人王進喜逝世50周年之際,玉門市委政法委黨支部開展「憶鐵人、學鐵人」系列黨組織活動,緬懷先輩、展望明天,為實現富民興隴走前列、爭做縣域經濟排頭兵」奮鬥目標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為緬懷鐵人事跡,激勵和引導全體黨員幹部學習和弘揚鐵人精神,進一步增強黨員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玉門市委政法委黨支部聯合社會治理中心黨支部開展「憶鐵人、學鐵人」主題黨日活動。
  • 近看鐵人王進喜,近看大慶油田,有你所不知的
    、農業學大寨那個年代起,我們只知道王進喜和大慶油田是不可分割的英模典型,對他們的事跡也有些了解。這次來到大慶市有幸仔細了解他們的歷史和事跡,才更加深入地感受到那個年代人們大無畏的犧牲奉獻精神,感受到建國創業的艱難,感受到「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中國石油工人的力量所在。以前所不知的:  1,鐵人王進喜,於1970年11月因胃癌病逝,生有兩男三女,除小女兒病逝其他子女都在不同城市和崗位。
  • 遊覽 黑龍江省 大慶市 鐵人王進喜紀念館
    鐵人王進喜是大慶油田的一位普通鑽井工人,但是他卻用自己樸實奉獻的精神感動了整個中國,他曾經用自己的身軀攪拌泥漿堵住了井噴,從而被贊為「鐵人」。王進喜的一生是短暫的,他因為胃癌,在47歲就離開了我們,但大慶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優秀楷模,就修建了一座王進喜紀念館。
  • 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時代需要鐵人精神!
    看了這一期的跑男才知道,原來1959年的09月26日,是發現大慶油田的日子。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小到每個人的衣食住行,大到國家的工業、農業、交通、國防,都離不開石油。六十年前,在當時極其困難的條件下,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老一輩石油人,不畏艱難困苦,拼了命的拿下大油田,才一舉甩掉了我國貧油落後的帽子。
  • 大慶職業學院與鐵人王進喜紀念館聯合開展《石油魂》雲課堂緬懷...
    為傳承和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緬懷石油先烈,4月5日上午,大慶職業學院團委和鐵人王進喜紀念館聯合開展《石油魂》雲課堂緬懷宣講活動,文化集團、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和學院的各級領導、以及300名師生共同參與本次活動。
  • 線上、線下共緬懷:鐵人,我們想您……
    電影《鐵人王進喜》、話劇《鐵人軼事》、電視劇《奠基者》、情景劇《又見鐵人》……一批具有強烈鐵人烙印的文化精品,被搬上舞臺。鐵人塑像、鐵人廣場、鐵人公園、鐵人大道、鐵人學校……穿行在大慶市區,人們常常會與鐵人「不期而遇」。
  • 大慶油田團幹部培訓班大慶市人力資源開班 王昆出席開班式並授
    大慶網訊(大慶日報記者 幸福)12月7日,2020年度大慶油田團幹部培訓班在鐵人學院開班。大慶油田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王昆出席開班式並授課。據了解,此次培訓班為期5天,採取體驗和授課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旨在深入貫徹落實油田黨委和上級團組織關於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工作部署,強化油田基層團幹部政治素養、履職能力和業務水平,大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持續提升基層團隊組織力、引導力、服務力和大局貢獻度,進一步發揮團幹部「領頭雁」作用,更好地團結引領廣大團員青年切實肩負起當好標杆旗幟、建設百年油田的重大責任
  • 人民論壇網評 | 將奮鬥精神融入青春歲月中
    弘揚奮鬥精神,是戰勝困難、推進事業的需要,也是時代賦予的使命責任,廣大青年,尤其是青年幹部要主動擔當,知責履責盡責,將奮鬥精神融入學習進程中、報國徵途中、為民實踐中,以無愧於國家、人民、個人的姿態迎接新挑戰、奔赴新徵程、創造新輝煌。銳意進取,將奮鬥精神融入學習進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