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Pixabay
今天我們要看創世記十四章,解救羅得。十四章1-12節是解救之先,或是解救的原因;13-16節是解救的過程,或是解救之時;17節到最後,是解救之後,也就是解救的結果。
1-12節講到,有一個聯盟國,是以基大老瑪為首的。在這一段裡,我們有四個要學的教訓。第一,同心合意的力量是大的。基大老瑪聯絡了其他三王,他們四個王同心合意,就爭霸天下,像風捲殘雲一般,攻無不取,戰無不勝,一路上掃蕩了很多國家。這讓我們看見同心合意的力量、同心合意的益處。不管是世上的國家,還是屬靈的團體,都需要同心合意。就像寧錄造巴別塔,神說:「他們既同心合意作起這事來,以後就沒有不能成的了。」(參:創11:6)靠人的力量做人的事,同心合意也能辦成很多事;靠神的力量,照神的旨意,辦神的事情,更需要同心合意了。教會不復興,原因都是我們不夠同心合意;不同心合意的原因是,我們沒有以基督為元首,百節沒有各按各職,沒有照著各體的功用發揮功能。世界上的同心合意是以人為首,用強權政治來強迫大家聽命。你有多強盛,就有多少人聽你的。在主裡面不是這樣的,乃是靠著屬靈的帶領,作榜樣,有愛心,順服聖靈,遵行神的話。在基督裡的合一,在聖靈裡的合一,在真理中的合一,在主愛中的合一,才是神所喜歡的。
第二個教訓,五王打不過四王。雖然同心合意,但這五王是被動的合一,不是主動的。在四王來爭戰的時候,他們被迫,臨時聯合起來與人爭戰;也就是說,他們合一的深度不夠。他們是沒有計劃的,是被動的,是表面的合一,不是在裡面深度的連接。他們是臨時湊在一塊兒,這就是豆腐渣工程。西瓜的合一是長大的,米飯糰等好多東西的合一,是人給它湊在一塊兒的。像芝麻糖,是用糖給它粘在一塊兒的;還有豆腐渣,是給它壓在一塊兒的;沒有用,更容易散掉。如果我們沒有同樣的生命,遲早要分道揚鑣,就像亞伯拉罕和羅得一樣。亞當、夏娃在伊甸園,他們在沒有犯罪之前,是一直合一的,不會有任何的分歧。我們作同路人,能一直走到頭,不分道揚鑣,完全在乎我們對基督有同樣的認識,對聖靈、對真理有同樣的認識;也可以說,我們都一直追求生命,才能一直同工,因為志同道合。如果志不同、道不合,不可能永遠合一。
第二個教訓是,五王合一還打不過四王。你是本地人,人家是外來人,你同心合意,你們五個王應該能打過六個王、七個王。因為你是本地人,熟悉地理,你也沒有舟車勞頓,沒有長期戰爭的疲勞。可是,他們打不過人家,因為他們的同心不夠,合一不夠,被動、消極。
第三個教訓,一路上被打敗的這些國家,他們沒有聯合起來,就一個、一個地被人吃掉。每一個國家都自顧自,沒有一個聯盟,沒有一個聯合。當基大老瑪帶著軍隊來了,他們都被打敗了。屬靈的教訓也是如此。以西結書四十七章11節講到,「只是泥濘之地與窪溼之處不得治好,必為鹽地。」什麼意思呢?聖殿代表是主、是教會,水代表是聖靈的工作。到四千肘,就到大海和河了,是代表救恩要臨到世界。魚代表信徒的生命,撒網代表工人的侍奉,生命樹代表我們活出基督的生命。我們是生命樹,如果跟世界教會都沒有連接,跟誰都不來往,就沒有活水,都是泥濘之地與窪溼之處。今天有些人怕異端,跟誰都不來往,甚至不跟世界教會接軌,不跟身體聯絡,發明一些稀奇古怪的道理來教訓別人,他們都是泥濘之地與窪溼之處。《使徒信經》說,「我信聖徒相通。」我們應該跟全世界純正的教會有連接。你雖然不是直接跟所有的教會連接,你總要有連接的教會。你跟我連接,我跟他連接,他跟他連接……連來連去,我們都是一個身上的肢體。
第四個教訓,羅得被擄了。屬世的眼光、屬世的揀選是多麼的可怕。羅得先揀選平原,後來漸漸挪移到所多瑪。人的墜落是慢慢的,私慾懷胎就生出罪。當人追求安逸、追求地上滿足的時候,就越來越靠近世界。就像羅得,從平原越來越靠近所多瑪,最後直接住進去了。你是放羊的,你怎麼能住到城市裡去了呢?我們看到,今天有好多人,他是牧養教會的,可是漸漸的,他也成了做生意的,或利用教會做生意,或者直接改行做生意。有的人可能賺了,最後不要主了;有的人可能賠了,因為不是那塊料;有的人心態不正,騙取弟兄姊妹的錢財。有幾個人,做生意就賺,而且不在教會裡賺、不騙弟兄姊妹,又不是為了發財,是為了愛主而賺的呢?很少。大部分都是貪愛世界,貪愛錢財的。有的人利用教會,騙取弟兄姊妹的錢財,有的人貪財。
羅得住在這個城市裡,他就被擄了。後來,亞伯蘭把他救回來,可他沒有離開所多瑪,沒有幹他的老本行,去牧羊。城市能牧羊嗎?他改行了,他還住在所多瑪,最後又有火燒所多瑪。以屬世的眼光看,你會弄錢了,你發財了。可是,你貪愛世界,貪愛錢財,最後可能人錢兩空,連命都搭上了。我們不是賺錢的人,我們是牧養教會的,賺錢不是我們的目標,也不能利用牧養教會來賺錢,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我們既不能騙,也不能把牧養教會看成是次要的,改行去賺錢。我是講是全職服侍的工人,不是講帶職的。好可惜,今天有好多人變質了,因為他們沒有真正的呼召,沒有真正牧養教會的負擔。很多人都因為貪心而變質的。什麼叫貪心?用不正當的手段,奪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貪財、貪名、貪利、貪權,都是因為不知足。貪財之心奪取得財者之命。羅得這樣的選擇,依人看來很聰明。他幹大了,從牧羊,改成住城市,也不需要白天被太陽曬,晚上被寒霜打,住在城裡多舒服、多快樂,可以吃喝玩樂。其實這不是他的生活方式。羅得一直都是屬肉體的。
第二段就是爭戰之時。很奇妙,有一個人逃出來,報信給亞伯蘭。(參:13節)這讓我們看到,神憐憫羅得,記著羅得,因為他是亞伯拉罕的親屬。後來,神審判所多瑪,說:「我所要作的事豈能瞞著我的朋友亞伯拉罕呢?」(參:創18:17)為什麼神要告訴他呢?免得不夠朋友。禰審判所多瑪,我侄兒在那裡,禰都不打個招呼。所以,神給亞伯拉罕一個代求的機會。這裡逃出來一個人,就是神對羅得的憐憫,能報信給亞伯蘭。
第二個教訓,亞伯蘭是一個不計較、不記仇的人。若是一般人,會想,你羅得不是選平原,選城市嗎?現在你被擄去了,活該倒黴。他沒有這樣。他有心胸,有度量,有寬容,有饒恕,就像中國人說的,大人不見小人怪。亞伯蘭不跟他一般見識,去救他。
第三個教訓,亞伯蘭是有溫柔的人,溫柔的人承受地土。他跟迦南的幔利、亞乃、以實各同盟,也就是有聯盟,有好朋友。他不但敬畏神,不但愛家人、親屬,他也懂得跟人交朋友。他是一個懂得交朋友的人。所以,這弟兄三個平時跟他是好朋友;等到需要打仗的時候,他們都出動了。不要等用到人的時候,才建立關係。用到人的時候再建立關係,已經來不及了。就像好多人,平時不敬拜神,一有難處就來找神,神也不理他。這些人沒有真信神,沒有信心,沒有敬拜神,常常利用神;連拜偶像的人都不這麼幹。亞伯蘭平時跟人有好關係,在打仗的時候,就用上了這個關係。
然後我們看到,他自己有三百一十八名壯丁,分為三隊。「他家裡生養的精練壯丁三百一十八人」,這句話太厲害了。(14節)「家裡」,他讓他的僕人都有家;「生養」自己養的。人說,自己建立的教會好帶,中間接手的教會不好帶。「生養」,在家裡生的,就要養,生了必須養;還有「精練」,是指養得好,訓練有素。還有「壯丁」,每一個人都是彪形大漢。人說上陣父子兵,他的家丁都是一個能打多少個的。然後「分成三隊」,是有策略的。亞伯拉罕不吝嗇,他是大富戶,他家裡養幾百壯丁,這是多麼的厲害。後來,他們連夜追趕,把所多瑪王的人口、財物,並羅得和他的妻兒都救回來了。你看,亞伯蘭是多麼強大。五個國家都打不過的四王,被亞伯拉罕的這些壯丁給打敗了。為什麼呢?因為亞伯拉罕有神的同在,有膏抹。他們有家的觀念。猶太教,被耶穌帶的幾個漁夫給打得落花流水。有好多大團隊,認為自己是正規的,其實有一些剛興起的弟兄姊妹,可能比他們更屬靈。有時候走著、走著就墜落了。雖然很多王打不過基大老瑪,迦南的五王打不過他,但是亞伯拉罕這個有恩膏的人,帶領屬神的團隊,就把他們都打敗了。
解救回來之後,有幾個教訓。第一個,他受到所多瑪王的迎接。你看亞伯拉罕,人稱他為王子,他是君王,又是祭司,誰也不敢輕看他。所多瑪王迎接他,說:「人口給我,財物你拿去。」亞伯蘭說:「你的財物,我一根線都不拿。」亞伯蘭作人作得那麼的坦蕩,他不貪財。他把所多瑪王的財物還給他,然後,他請所多瑪王準許,把跟著一塊兒出去的朋友該得的份給他們,他自己不貪。如果他不要,他也拿朋友該得的財物送人情,虧負人,你想,下一次誰還跟他合作?人家是拿命出去爭戰,打勝仗以後,財物沒給人家,下回誰還跟他打?所以,他夠朋友。他不貪愛所多瑪王的錢財,他不虧負朋友,他也不虧欠上帝。他把十分之一給麥基洗德,這裡是第一次出現麥基洗德。
麥基洗德是一個神秘的人物,他不可能是單獨造的人。他到底是誰,有不同的解釋。他肯定不是神,有解經家說他是閃。如果他不是閃,上帝什麼時候造的他,我們就不知道了,他不可能是單獨造的。所以,一般都領受,他是閃。他活到那個時候,人家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誰,他好像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有的、什麼時候死的。耶穌基督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為祭司。亞伯拉罕奉獻十分之一,所以,神的祭司配得十分之一。可見,麥基洗德比亞伯拉罕還大。麥基洗德是撒冷王、仁義王、平安王,他預表耶穌基督。耶穌服侍的等次,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
亞伯拉罕打勝仗以後,把所多瑪王的財物還給他,把羅得救回來,把朋友該得的給他們,把該給神的也給神。因為他有從四王奪來的財物,他自己也得到了一些財物,他也奉獻十分之一給神。雖然他救羅得是愛心,是付出,是捨命、舍己,可他自己有神的同在和祝福,也得了一大批財物。
本文原載自作者公眾號「毗努伊勒」,基督時報蒙允轉載,不擁有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