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亞骨灰與嚴鳳英衣冠冢合葬合肥 比翼同唱天仙配

2021-01-10 安徽網
您訪問的頁面不存在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今天是個好日子,在合肥市大蜀山文化陵園,完成了父親的骨灰和母親的衣冠冢合墓的儀式。」18日,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和著名黃梅戲導演、編劇王冠亞的次子王小英發布的一條微博引起關注。

1956年,嚴鳳英與王冠亞喜結良緣,此後相愛相伴13年。嚴鳳英去世後,王冠亞一直守候著和妻子的感情,終身未再娶。2013年王冠亞去世後,骨灰暫時寄存在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

12月18日,王冠亞的骨灰與嚴鳳英的衣冠冢在合肥合墓安葬。兒女後人們到場主持落葬儀式,學生和戲迷們還現場演唱了黃梅戲表達對嚴鳳英與王冠亞的敬重與愛戴。

隨「鳳」而去 骨灰暫寄大蜀山

王冠亞一生痴愛嚴鳳英。在嚴鳳英去世後,他終身未再娶,一直住在兩個人共同生活過的老宅裡。他創作的42萬字長篇傳記文學《嚴鳳英》,以及同名廣播劇和電視連續劇,都是有口皆碑的經典之作。

2013年4月16日,在嚴鳳英忌日剛過不久,王冠亞因病去世,享年84歲。「按照中國的傳統習慣,老人最好(葬)在一起。父親去世後,骨灰寄存在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一直沒有落葬。」王小英說,身為子女,他們想找一個合適的地方讓父母合葬,所以這些年,一直在努力。

據悉,嚴鳳英骨灰安放在安慶市菱湖公園黃梅閣,墓地由黑色大理石基座和漢白玉石雕像組成。2010年,在嚴鳳英誕辰八十周年之際,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建成了嚴鳳英紀念碑和衣冠冢,旨在緬懷和紀念嚴鳳英在黃梅戲藝術傳承和發展中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王小英說,此前曾想把母親的遺骸遷往合肥,或者將父母一起安葬在安慶市宜秀區羅嶺,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實現。

夫妻合墓 天堂同唱天仙配

記者了解到,2015年,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侯露女士曾經提交一份《關於修黃梅戲大師嚴鳳英夫妻合葬墓園的提案》,建議建設嚴鳳英王冠亞夫妻藝術墓園。當時安徽省文化廳答覆稱,將組織安慶市按程序申報,經專家評審後,建議作為第七批省保單位嚴鳳英故居及墓的擴展項目,報省政府核定公布。

「後來擱淺了,我們只能另作打算。思來想去,最合適的方案就是暫時讓父親陪伴著母親的衣冠冢,也算是有一個歸宿吧。」王小英說。

12月18日,在合肥市大蜀山文化陵園,王冠亞骨灰與嚴鳳英衣冠冢合墓安葬,儀式簡單卻溫馨。從此夫妻雙雙比翼飛,天堂同唱天仙配。

王小英說,哥哥、他和妹妹,還有聞訊趕來的父親的學生、一些戲迷,一眾好友親朋、師生戲迷齊集靈前。每個人都表演了一段黃梅戲,如願,如意。

子女心願 著書講父母故事

父母合墓安葬,了卻了兒女們的一樁心願。王小英說,看到戲迷朋友和父親愛徒們的演唱,又喚起他對往日的回憶,他想為父母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王小英說,王冠亞轉業後,被調到黃梅戲劇團,擔任現代黃梅戲《王金鳳》的導演。此時和母親嚴鳳英開始有了藝術上的合作。當時的編劇魯彥周伯伯和張嘉阿姨捅破了兩人的感情薄紙,促成了他們的結合。

「之後的生活中,二人不僅恩愛非常,更是藝術上的伴侶。他們相互幫助,相互支持。直至在母親的最後時刻,父親都和母親不棄不離。」王小英說,母親去世時,父親年僅39歲。但他卻始終未再續弦,為母親筆耕不輟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我想寫一本書,作為相對權威一點的版本,系統地把父親母親,還有我們這個家,這麼多年的經歷表現出來。」王小英說,如今他正在準備寫書事宜,「現在家中有關父母的資料流失太多了,我想有計劃地去搜尋、積累。目前已經有了大概方向。」

劉屹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鍾虹

相關焦點

  • 《天仙配》中七仙女僅三人在世,嚴鳳英之子翻牆祭母,今現彩虹!
    王小英在微博中發布了一條微博說:「今天是個好日子在合肥市大蜀山文化陵園,完成了父親的骨灰和母親的衣冠冢合墓的儀式。」王小英的父親是黃梅戲導演,編劇王冠亞,而他的母親就是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父母終於能合墓安葬,了卻了子女們的一樁心願。嚴鳳英的丈夫王冠亞在2013年因病去世,享年84歲。
  • 黃梅戲大師嚴鳳英的子女唱黃梅戲嗎?
    說起黃梅戲,它最早不過是安徽湖北地區的一種地方小調,如果沒有嚴鳳英這樣偉大演員出現,那麼,這種民間小調,想成為蜚聲全國的十大劇種之一,那也是不大可能的。那麼就在這種比較不利的情況下,嚴鳳英,能夠把一個劇種的旦行藝術,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那也是非常令人佩服的!一方面,這種民間小調的音樂基礎很優美動聽,另一方面,也是嚴鳳英個人藝術天分高超,才能夠使這麼一個劇種發揚光大。
  • 王冠亞憶愛妻嚴鳳英之死:有些傳言不實 我不軟弱
    中新網合肥1月7日電 題:王冠亞病中深憶愛妻嚴鳳英:我不軟弱  記者 成展鵬  嚴鳳英,已故安徽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塑造過許多具有鮮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如《天仙配》中的七仙女、《女駙馬》中的馮素貞、《牛郎織女》中的織女等。上世紀60年代,中國歷經了一個非常時期。嚴鳳英被指為文藝黑線人物,屢遭批鬥。
  • 電影《天仙配》中七位仙女現狀如何?七仙女的結局有點悽涼!
    一、電影黃梅戲《天仙配》先說一下《天仙配》這部電影,該電影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的神話題材黃梅戲電影,由石揮執導,嚴鳳英、王少舫主演,於1956年上映,是黃梅戲早期積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黃梅戲的保留劇目之一,是首部以電影方式出現的黃梅戲
  • 黃梅戲名家吳瓊主演黃梅戲經典《天仙配》《女駙馬》▸福利◂
    *黃梅戲電影《天仙配》(1956)50年代,一曲《天仙配》讓黃梅戲流行於大江南北,一曲「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 ......」又讓《女駙馬》成了黃梅戲的經典之作。《天仙配》有類似於梅裡美神話劇的優美感,和法國童話劇有很相似的地方。
  • 一代宗師嚴鳳英:因唱戲逃離家鄉,38歲被逼自盡、屍身也難逃厄運
    黃梅戲的一代宗師嚴鳳英也正是因在《天仙配》中扮演七仙女而紅遍全國。為唱戲,嚴鳳英飽嘗辛酸凌辱,終使黃梅戲得以名揚天下;作為一代名伶,幼時因學戲差點被族人沉塘,38歲自盡,死後還被人剖屍,她的一生悲歡離合令人嘆惋。
  • 黃梅戲大師嚴鳳英的三段情感經歷:未婚產子,終得真心人
    ,最終終於遇到了同自己相守一生的人,而最終的那個人,在嚴鳳英去世之後守著嚴鳳英的照片45年,令人為之動容。兩人結合可以算是才子佳人了,但根據所知不多的材料看,兩人的分開似乎是因王兆乾不希望嚴鳳英去家裡同家人見面,王兆乾還曾當場打了嚴鳳英一個耳光。嚴鳳英個性剛烈,堅決地結束了這段情感。2嚴鳳英與甘律之:無果而終甘律之本是嚴鳳英的朋友,是嚴鳳英在南京舞廳唱歌時認識的。據稱王兆乾打嚴鳳英耳光的場面就是當著甘律之發生的。
  • 黃梅戲皇后嚴鳳英的三段愛情故事,未婚生子也毫不在乎
    不僅如此,人們的心中也永遠銘記一個人的名字,黃梅戲皇后——嚴鳳英。她是《天仙配》中情深似水的七仙女,為愛書寫下動人的傳奇,那悽美的愛情故事曾令人肝腸寸斷,苦澀與甜蜜不僅是戲中的真情流露,更是她人生的真實詩篇。
  • 1955年黃梅戲電影《天仙配》開場的《四贊》選段
    《天仙配》電影,根據黃梅戲《天仙配》改編,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於1963年,桑弧編劇,著名導演顧而已執導,1955年的黑白《天仙配》,王少舫做藝術顧問。主演:嚴鳳英、王少舫、張雲風、胡霞琳、丁紫臣劇情簡介天仙配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美麗傳說,根據產生於安徽省安慶市的黃梅戲經典作品改編。
  • 嚴鳳英:1億人心中的七仙女,卻被批為美女蛇,自殺後被開膛破肚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 綠水青山帶笑顏 從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夫妻雙雙把家還…… 這是《天仙配》中的著名唱段,而我就是主角七仙女的扮演者——嚴鳳英。
  • 黃梅戲一代宗師嚴鳳英,一生為藝術獻身卻結局悲慘
    黃梅戲一代宗師嚴鳳英,一生為藝術獻身卻結局悲慘嚴鳳英,乳名鴻六,學字黛峰,桐城市原羅嶺鄉新舟村人,黃梅戲傑出的表演藝術家,中國黃梅戲的發展締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中國黃梅戲傳承發展重要的開拓者和貢獻者。
  • 嚴鳳英:被譽為「黃梅戲宗師」,為唱戲放棄婚姻,38歲自殺
    甘律之對嚴鳳英的事業幫助極大,讓其很快在南京成了戲劇名伶。後來家鄉的人都知道嚴鳳英在南京唱戲唱紅了,劇團就派人請她回來唱黃梅戲。年少離開家鄉多年,沒有見到親人的嚴鳳英心中激動不已。1954年,黃鳳英在黃梅戲電影《天仙配》中飾演七仙女而揚名天下。事業有成的嚴鳳英,在這一年又與甘律之結婚了。這段婚姻,很大程度上是嚴鳳英為了報恩甘律之而結,所以註定不會長久。
  • 永遠的七仙女:黃梅戲一代宗師嚴鳳英,最終被逼服藥自盡
    中國有這樣一部戲,是黃梅戲,在黃梅戲中有一個經典曲目,叫《天仙配》有這樣一位姑娘,曾經也塑造過天仙配中的七仙女。眾所周知,《天仙配》是一段經典的黃梅戲,很多人都喜歡唱它,但是演奏《天仙配》的宗師卻經歷了一段不一樣的人生。
  • 黃梅戲大師嚴鳳英,幼時因學戲被家族拋棄,38歲含冤自盡
    當地一個唱黃梅戲的高人發現了這個小女孩的潛力,便決定教授她唱黃梅戲的技巧。年紀輕輕的她,記憶力卻過於她的師兄。或許是出於對黃梅戲的熱愛,幼年的嚴鳳英在黃梅戲的學習當中,進度頗快。但是,女孩學唱戲讓她那個保守的家族感到憤怒。
  • 1968年,38歲「七仙女」嚴鳳英吞藥自盡,丈夫為她寫42萬字傳記
    不管你懂不懂黃梅戲,但天仙配中的這段《夫妻雙雙把家還》,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而"七仙女"塑造者就是嚴鳳英。她10歲學唱,因《天仙配》中飾演七仙女名揚天下,被譽為"黃梅戲裡的梅蘭芳",很多重量級人物都提過她的戲,毛主席曾親手為她題寫:"黨的好兒女"。
  • 嚴鳳英:流亡路上險當壓寨夫人,未婚先孕終得幸福,卻在38歲自殺
    ——賴少其《紀念嚴鳳英》中國有五大戲曲劇種,分別是京劇、越劇、評劇 、豫劇以及黃梅戲,而其中黃梅戲的流行源於一曲《天仙配》。《天仙配》是黃梅戲早期積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也是首部以電影方式出現的黃梅戲,1952年改編成功。
  • 忘不了的「南北雙鳳」,新鳳霞回憶嚴鳳英:一想起她,就淚流不止
    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最有名的兩位地方劇種戲曲演員,一個是唱評劇的新鳳霞,一個是唱黃梅戲的嚴鳳英。因為她倆的名字中都帶有「鳳」字,所以又被大家稱為「南北雙鳳」。她們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無人能比。她們所展現的藝術魅力,也成為了幾代觀眾們永恆的記憶。直到現在,對於更多戲迷來說,都是忘不了「南北雙鳳」的。
  • 黃梅戲宗師嚴鳳英:15歲因戲差點被沉河,38歲被逼自殺後慘遭剖屍
    這句膾炙人口的戲詞,想必每一個國人都耳熟能詳,其出自黃梅戲中最經典的曲目《天仙配》。 而要說當代黃梅戲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嚴鳳英說第二,沒人敢稱第一。這位出生於1930年安徽桐城縣羅嶺鎮黃梅村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是我國當代黃梅戲的發展締造者之一。而新中國第一部公演《天仙配》裡的七仙女,就是嚴鳳英親手塑造的。
  • 「黃梅皇后」嚴鳳英:15歲唱戲險被沉塘,38歲自殺後10年才下葬
    她在此地唱了三個月,表演水平迅速提高,逐漸在藝術方面嶄露頭角。然而她生不逢時,在國民政府反動派統治的社會中她不僅沒有得到支持,反而遭受了眾多打壓,例如曾被一個自衛隊長看中,想要娶她為姨太太,不得不裝瘋賣傻才逃過一劫。
  • 一代黃梅戲宗師嚴鳳英:未婚先孕,歷經三次情感,死後慘遭剖腹
    特別讓她開心的是,小奶奶能唱一口好聽的茶歌。這種輕快甜美的黃梅小調,讓本來就在父親耳濡目染薰陶下會哼唱京劇的小鴻六一下子喜歡上了,整天亮著嗓子唱,人們都誇這伢子唱得好。可是祖父封建思想烙印很深,對小鴻六愛跳愛唱經常厲言相阻。不久,唱黃梅戲的嚴雲高回到了羅家嶺開鋪謀生,同時收徒授藝。迷上黃梅戲的小鴻六便經常偷偷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