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景色》是康定斯基具有抽象特徵的作品,有著中國潑墨山水的韻味,表現出概括的精要,充滿寫意。然而,他的每一筆都有理論依託,關於形式、點線面、具體藝術等他都作了定義。
【類別】布面油畫
【規格】94.3×129cm
【年代】1911年
【作者】瓦西裡·康定斯基
【收藏】德國,慕尼黑,倫巴赫美術館
我們一起欣賞了一些展現不同光色技藝的畫作,有些刻畫得具體,有些描繪得隨意,但都是寫實主義的作品,在具象的造型中抓住物象的精髓,在別致的構圖中體現布局的節奏,一併傳遞藝術的魅力。今天我們不妨推介一幅不那麼具象,表現抽象的作品,瓦西裡·康定斯基的《浪漫景色》(Romantic Landscape)。雖然話說康定斯基是俄羅斯畫家,然而他的人生有近一大半的時間卻是在歐洲的德國和法國生活,故而,他不缺前衛的藝術思想和超前的現代繪畫表現。
康定斯基我們不會陌生,先前有推介過他的《三十》,六月甚是喜歡,有意要沿著其創作思路,創作出一系列的篆刻作品。康定斯基不僅不缺思想和表現,而且正是他引領著當時的現代派。他曾參加德國前衛社團「慕尼黑新藝術家協會」,並擔任了首屆主席。不過,很快他就退出團體,和幾位小夥伴另起新灶,建立「青騎士」組織,有點勢必徹底顛覆傳統繪畫的意味。同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關於抽象藝術的理論著作《論藝術的精神》。
六月在閱讀他的《論藝術的精神》時,特別關注到他提出的精神轉折點一說。正因為時代造就人們信仰上的無神論,政治上的自由派和改良派,經濟學上的社會化論調,以及科學上的實證主義,還有藝術上的寫實主義。似乎人們對於艱苦的勞動一無所知,只相信完美的思想和萬能的藥方。眼見限制了眼界,更無心界可言,仿佛鑽進別人為其設定的範圍和界限之中,只是在確定範圍內承認並看重藝術家的風格、個性和氣質等某些明顯的特點。然而,文學、音樂、繪畫又是最敏感的區域,它會給非物質的靈魂帶來自由天地的力量和理想。內在的力量不會輕易喪失自己的強度和效果,藝術成了與靈魂對話的媒介。此刻,內在的美是通過對傳統美的需要和摒棄獲得的,比如重生命的塞尚,重色彩的馬蒂斯,重形式的畢卡索,他們都從自身最擅長的一端顛覆著傳統的繪畫表現。
康定斯基也不例外,他的《浪漫景色》有著中國潑墨山水的韻味,表現出概括的精要,充滿寫意,然而,他學習法律和經濟而構建的嚴謹不是一般人可比的,他不是隨便的表現,更不是衝動的表現,他的一筆一畫都有著理論作為其基礎為依託,關於形式、關於點線面、關於具體藝術的稱呼他都作了定義。用了前面這一套說辭,再看畫作,你剩下的只有感受,不再有了疑問。似乎在紅色的烈日下,有高山怪石,有樹林草地,有小溪河流,還有幾匹馬馱著人從山谷飛馳經過。這就是康定斯基標註的《浪漫景色》,我們無從駁斥,只有欣賞,不過,六月試問,你為何起了駁斥之心呢?此時似乎能聽到蘇格拉底的告誡:「了解你們自己吧。」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研究和探討自己的素材,通過線條和色彩、空間和運動表現你自己的畫作,體現你以為的精神價值吧。
用筆將你的浪漫定義出來,是少年時,兩兩向望,那一瞬找到彼此的夢中人;是妹妹你坐船頭,哥哥我岸上走;是老年時一起坐著搖椅慢慢搖;是身邊有老伴,手中有老酒,桌旁有老狗;還是身邊有你,手中有書,桌上有茶……
【作者簡介】
瓦西裡·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俄羅斯畫家,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影響和教育,他對音樂和繪畫有所愛好,並學習了鋼琴和大提琴。在莫斯科大學學了法律和經濟,後獲博士學位,並在大學任教。30歲,他拋下工作專心學畫,1900年慕尼黑美術學院畢業,成為職業畫家。1903年,他開始了歐洲及北非之行,並實地考察了各國現代藝術運動的發展狀況,歷時四年,從而加深了對歐洲文化的全面了解。
1908年,康定斯基定居慕尼黑,並開始了他的職業藝術生涯。1909年,康定斯基加入德國表現派社團「慕尼黑新藝術家協會」,並擔任首屆主席。隨後又退出社團,成為「青騎士」組織的創辦人之一。同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關於抽象藝術的理論著作《論藝術的精神》。1918年返回莫斯科參加學術和藏館的建設,後因藝術表現的爭論,於1921年再次返回德國,在包浩斯任教。後來他最終定居法國。他在美術理論方面的貢獻還著有《關於形式問題》、《點、線到面》、《論具體藝術》等論文,都是抽象藝術的經典著作,是現代抽象藝術的啟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