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怕人見笑的四川之行,無詩無畫,究竟是為什麼?

2020-12-15 朝臨帖夜讀書

高山流水知音難覓;王纘緒邀請齊白石去四川,並承諾3000大洋的辛苦費,齊白石是有記錄的;其實王纘緒在1931年至1936年四川之行前,所給予齊白石的畫資與饋贈也是實在不少了。加上在重慶王瓚緒官邸裡自賣的收入,可以說是此行收穫巨豐。

齊白石o

齊白石在《白石詩草》中記之:

「王君治園與餘不相識。辛未春,以書聘遊重慶,餘諾之,因時變未往。聞餘苦於磨墨,贈以小婢,又聞家山傷財,擔贈負千金。願餘身健,長進藥物。恐餘冬寒,遠寄綿綿。神交之道,雖古人未有能如治園之篤者。因感,餘夢見荊州。百回尺素倦紅鱗,一諾應酬知己恩。昨夜夢中偏識道,布衣長揖見將軍。」

齊白石寫意o

詩序中所言,在1931年,齊白石與王瓚緒還沒有見過面只是通過書信交往。通過書信,王瓚緒邀請齊白石出遊重慶,齊白石答應了,但是因局勢未能成行。王瓚緒聽說齊白石年歲大了,專門送去一個名叫壽華的女孩到北京去幫助磨墨;聽說齊白石老家遭搶,便贈送千金;並且常送去貴重藥品,甚至冬天給他寄去棉衣棉褲。王瓚緒對齊白石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讓白石老人極為感動,竟然在夜晚夢見王瓚緒,寫下了這首感激之詩。

齊白石畫作o

王瓚緒誠懇的邀請齊白石出遊四川,他再二再而三地向齊白石發出邀請信函和電報;在齊白石給姚石倩的書信中,齊白石對此所言:

「王將軍返渝想父老下民皆有喜色也。王君又屬弟代為促遊蜀都,言理動人,無奈刻不能離平。總之一言,為家山兒輩不能來平之誤。吾離平,拙妾亦欲同行。五六小兒女在平,無人照料。王君高誼相招,承弟殷殷然勸吾早行之函,約五十件矣,如終不臨渝,不獨無以對王君,而且無以對我石倩弟也。弟函稱王君贈金若干云云,璜非為銅山始遊蜀耳。吾未出門,王君早已厚贈將二千元矣。吾應相見長揖謝之,非言定聘金方打被包也。暫不能來渝,自有期日矣。……」「……昨由北平寄上四尺整紙中堂幅十又二幅(七月十九日寄行),此聊報王將軍一賜千金,磨墨小婢二事。」

齊白石山水十二屏部分o

1932年齊白石過意不去,專門繪製了《山水十二條屏》巨幅作品,派三子齊良琨專程送給王瓚緒,此作品現為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所收藏。在十二圖屏之一的《夢遊渝城圖》中,齊白石題到:

「毋忘尺素倦紅鱗,一諾應酬知己恩。昨夜夢中偏識道,布衣長揖見將軍。夢遊渝城詩,將軍謂治園君。治園將軍一笑,白石草衣齊璜。」

齊白石山水十二屏部分o

這為王瓚緒創作山水屏是銘心之作,從中也看出了王瓚緒在齊白石的身上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齊白石賣畫的一貫原則只認真金白銀,而且是對誰都毫不講情面。按十二條屏的巨幅作品計價,那畫價一定是不菲的。

1933年齊白石就讓三子齊良琨前去重慶,其實是以此作推廣宣介,以擴大知名度打前站的。在1936年齊白石來成都,因為先有三子齊良琨到四川的以畫、印廣泛交友,推介面廣,故前來求購書畫印章者絡繹不絕。重慶的胡開文店的宣紙、畫料、筆墨也是應有盡有地提供了方便。

出版物o

以鬻書、賣畫、治印為業的齊白石,四川之行使他收穫頗豐。據有人估計,齊白石在重慶鬻印、買畫的收入應當也在4000元大洋以上。

由於齊白石抵達成都後住在王瓚緒官邸,書畫收藏者求畫總是蜂擁而至,齊白石當時的價格,中堂的整幅作品不過四十元,一張四尺對開的單幅十四元,紙還是他從故宮帶來的宣紙。齊白石的經營之道,是讓喜歡他畫的人,能買得起他的畫。

齊白石劇照o

但是高山流水知音異變;齊白石與王纘緒因為金錢發生了矛盾。對此王纘緒沒有任何文字記載,倒是白石老人所記錄:「半年光陰,曾許贈之3000元,不與,可謂不成君子矣。」

1936年9月齊白石給其學生的書信說:

「予已與中英弟有約每月來函一次。無論老年人答與不答,只要知弟子平安。成都治亂,已免懸懸。此次予之出成都,大有容人之失信食言,倘執吾弟代王纘緒許贈三千之函說話,纘緒騙人三千元,吾弟從中難矣,吾愛吾弟,故一擲千金,足見君子與小人也。方鶴老、曾默躬如相見,代稱名問安。」

齊白石畫作o

齊白石的學生姚石倩,只是是王纘緒的參贊,沒有決定權,也可能代替王纘緒的許諾。其實王纘緒他根本就不缺這三千大洋。當然齊白石所記錄的絕不會是謊言,而王纘緒也是絕不缺這三千大洋;之前所給予齊白石的畫資饋贈就不少,雖然王纘緒對此沒有片言隻語,但在此事以後的1949年,依然表示齊白石先生的畫,是我平生所最珍愛的畫。

齊白石故居o

齊白石四川之行的結果,是王纘緒把齊白石的篆刻、繪畫藝術引入四川,為齊白石的藝術市場的開拓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可惜白石老人耿耿於懷並不領此情;齊白石1941年《蜀遊雜記》所載:

「辛巳冬十月十又八日因憶在成都時有一門客,日久忘其姓名,翻閱此日記,始愧,虛走四川一回,無詩無畫,恐後人見之笑倒也,故記數字。後人知翁者,翁必有不樂之事,興趣毫無以至此。」

王纘緒與齊白石到底發生了什麼,前後因果外人都不得其解。現在只能推斷兩人之間發生了天大的誤會。

儘自己一切努力保護好孩子,是祖國對全球華夏兒女的承諾!

齊白石一生的信念,就是不傍官,為什麼他70歲時與高官結為兄弟?

《初晴》拍賣2億元的高價,卻與潘天壽毫無關係

崔如琢敢畫,敢畫大畫,敢畫特大畫;所以才有巨幅的《荷風盛世》

我們不排斥「外國人永居條例」,是先要消除我們網民對現實的憂慮

相關焦點

  • 作家給畫家出難題:《美人圖》裡無美人,怎麼畫?齊白石輕鬆破解
    這「蛙聲」本來是看不見的,但齊白石發揮自己的妙想,畫了幾隻小蝌蚪在水流中歡快遊來遊去,無蛙勝過有蛙,令人拍案叫絕。在這方面,齊白石可謂箇中高手,當年齊白石與作家老舍成為好友,老舍便給他出了好幾個難題,命題畫畫,齊白石全都輕鬆破解了。
  • 藝苑雜談丨齊白石也罵人?來看看齊白石的諷世畫
    齊白石在藝術上的優長之處,不僅在於能將文人畫「詩畫一律」的傳統加以發揮,更在於能將中國文學傳統中「詩言志」「詩可以群可以怨」的精神追求,通過與繪畫融合的方式開掘出一個在現代中國人心目中找到呼應點的創作途徑,並由此創造出了一系列激動人心的作品。
  • 畫吾自畫:從齊白石的京華生活與梅、菊作品談衰年變法(下)
    通過刻苦的臨摹、嚴謹的雙鉤,不斷的吸取前人畫梅的經驗,逐漸的形成自己的風格。而在早年,齊白石的詩文中以及題畫中,關於梅花的句子也多是偏重古味、傳統意蘊的表達方式,如1902年以前所寫的《過沁園呈漢查夫子》:梅花香處沁園東,深雪停車立晚風。愧我無長知己少,羨公三絕古人同。事經挫折形彌慎,詩有牢騷句欠工。客裡侯芭應有夢,夢攜詩稿拜揚雄。
  • 緣,妙不可言——齊白石與內江
    筆者查閱1936年5月29日成都《新新新聞》相關報導,齊白石是28日下午5時抵達成都的。由此推斷,齊白石應該是27日由重慶到達內江並住宿一夜的。《1936年齊白石四川之行行程表》也記載:5月27日「申時(即下午3:00—5:00),一行人經過重慶烏江,當晚留宿四川內江。」(韋昊昱《峨眉春色為誰妍——齊白石與近代四川文人》)當時齊白石還帶了胡寶珠夫人和五女良止、六子良年同行。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解味王闓運與齊白石的師生交誼
    書中齊白石自陳到,光緒二十五年(1899)正月,張仲颺介紹齊白石去拜見了王湘綺先生,此次齊白石便帶了詩文、字畫、印章,請先生評閱。湘綺先生說:「你畫的畫,刻的印章,又是一個寄禪黃先生哪!」《自述》中齊白石覺得湘公名聲很大,一般趨勢好名的人,都想列入門牆,遞上一個門生帖子,就算做王門弟子,在人前賣弄賣弄,覺得很光彩了。
  • 齊白石畫了只沒有頭的水牛,為什麼能值1千萬?專家:放大再看
    中國的大書法家通常在篆刻上有一定造詣,大畫家又無一不是大書法家。國畫講究的是「寫意」和「傳神」,國畫大師往往會在畫作上題一首詩,詩與畫相輔相成、互生意趣。我國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被譽為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晴雨表、風向標,眾人只知白石老人的畫作享譽世界,卻不知他在書法、篆刻和詩歌上也是一位「大能」。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與佛門弟子瑞光
    齊白石的《息肩圖》不存,幸運的是他的女弟子王玅如曾臨摹過一幅。(圖1)畫中一飽經風霜的白髮老者,放下扁擔和竹筐,脫掉一隻草鞋,雙手環抱於胸前,翹腿坐於石上歇息,頭轉向左側,面露愁容。白石老人在畫上題:「息肩圖。眼看友朋歸去拳,那曾帶去一文錢。先生頭白勞何苦,挑盡銅山應息肩。妙如弟畫,白石題字。」詩文與《白石老人自述》中略有不同。齊白石的門人瑞光和尚究竟是誰?
  • 齊白石把老虎畫成病貓,為啥還能賣2800萬?專家說看尾巴就知道了
    然而細細品味一番就會發現,齊白石將猛虎畫成了氣質全無的「病貓」。那麼,這隻展現在世人面前的「病貓」究竟是何姿態呢?按說,以齊白石畫作的本身藝術價值和品牌價值來說,一幅畫作兩千八百萬港元的價格並不貴。畢竟,他的《松柏高立圖》可以被拍出了四億多的天價。 然而,當這副以兩千八百萬成交的《虎圖》展現在世人眼中時,卻引起了廣泛的爭論。因為齊白石老先生在九十歲所畫的這副《虎圖》並未展現出老虎身上的絲毫威猛氣概,一丁點百獸之王的氣勢都沒有。
  • 筆愈簡而神愈全——齊白石花鳥畫欣賞
    現實的情感要求與之相適應的形式,而這形式又強化了情感的表現,兩者相互需求、相互生發、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了齊白石的藝術生命,即齊白石藝術的總體風格。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與吳昌碩共享「南吳北齊」之譽;以齊白石純樸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畫最高峰。
  • 齊白石傳人-湯發周揭秘齊白石為什麼成為中國書畫拍賣價格最高者
    見古今之長,摹而肖之能不誇,師法有所短,舍之而不誹,然後再現天地之造化。如此腕底自有鬼神。——齊白石對中國畫藝術,金城始終認為,文人筆墨意筆草草,不求形似,已成中國畫學衰弊之源。「工筆固未足以盡畫之全能,而實足奉為常軌;寫意雖亦畫之別派,而不足視為正宗。能工筆者,學寫意而不難;專寫意者,求工筆者匪易。後人不察,動以寫意矜人。
  • 清朝畫家畫老虎,風趣幽默,齊白石模仿畫一隻,卻被批是「病貓」
    就比如說畫家,恐怕沒有哪一個畫家天生就有著創造藝術的天賦,無一不是先臨摹,待學習模仿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進入到藝術創作的階段。一般來說,模仿別人的作品屬於臨摹練習,是一種藝術學習行為,模仿之作在價值方面自然比不了真正的藝術創作作品,因為模仿人人皆可實現,而創作則有思維個性的發揮。
  • 80餘件珍品再現齊白石師徒「三人行」
    「三人行——齊白石 李苦禪 許麟廬藝術聯展」近日在榮寶齋大廈亮相,展覽展出了齊白石、李苦禪、許麟廬80餘件作品,很多作品都是首次對公眾展出,不僅榮寶齋拿出了「壓箱底」的作品,也展出李苦禪、許麟廬兩家珍藏之作。    一踏入展廳,展牆上的時間線和老照片,將三人的交往經歷娓娓道來。
  • 為齊白石背書的「省部級」高官:慈禧太后紅人、文壇領袖樊樊山
    與前幾位不同的是,這位樊増祥與齊白石並無同鄉之誼,但他對齊白石的舉薦、幫助可謂不遺餘力。樊増祥這樣的文壇名仕、「省部級」高官,為什麼會與齊白石剛一結識,便如此竭力幫助他?因「迎鑾」、扈駕之功,在同年11月便擢升為皖北兵備道,著留「行在」(即西安)辦事,充政務處提調。慈禧曾手諭皇帝:「自今機要文字,可令樊增祥撰擬,仍當秘之,勿招人忌也。」
  • 齊白石與佛門弟子瑞光:翁似高僧僧似翁
    齊白石的門人瑞光和尚究竟是誰? 于非闇還記一軼事:瑞光曾用一天時間臨完齊白石1925年為天津富商黃子林所作的山水十二條屏,並以200元賣給日本人,買畫者拿去請齊白石題跋,齊白石還以為是黃子林將自己的畫賣了。足見瑞光之畫得白石老人神髓。奇怪的是,雖然于非闇與瑞光一起「董理」白石印草之事,兩人卻未謀面,以至誤以為 「其人為北京人」。其實瑞光是河北衡水人。
  • 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拍出9.3億的高價,被稱「中國第一貴」
    在這期間詩書畫印逐一研習,可惜當時的他並不得到當時畫壇的認可。五十五歲定居北京後,在陳師曾的建議下改變畫風,最終成為享譽中國的一代大師。在其他藝術家年少成名被人稱為少年英才時,他是大器晚成。然而出名的早晚並不重要,即使晚年出名,他的畫一樣被後人所珍藏。
  • 「渾無斧鑿痕」:當齊白石「來到」八大山人故裡
    9月28日,由南昌八大山人紀念館和北京畫院主辦的「渾無斧鑿痕·對話齊白石——北京畫院典藏作品展」將在八大山人紀念館開展,展覽以八大山人對齊白石的影響進行梳理,呈現二者的藝術傳承關係。澎湃新聞獲悉,此次北京畫院選取了館藏的85件齊白石作品來昌展出,包括齊白石的《群雞圖》《山溪群蝦》《柴耙》《青燈有味》《桃實》等經典作品,其中部分齊白石手稿作品也是首度面向觀眾展出。
  • 畫作拍出8億,卻想用假白菜換真白菜,大師齊白石的任性人生
    齊白石先生的名望可謂眾人皆知。他雖然家道貧寒,24歲才開始學畫,但是天賦異稟,寫意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都非常出眾,尤其是擅長畫蝦,寥寥幾筆形神兼備,生動有趣,將中國寫意畫的意境表現的淋漓盡致,堪稱畫壇一絕。
  • 齊白石把老虎畫成病貓,為何能賣出千萬?專家稱關鍵在尾巴
    關於齊白石畫作的爭議然而,不管是繪畫還是寫作,想要到達一個真正的大師級別的水平,還是非常困難的。這樣一個歷程,定然是充滿了艱辛和曲折。同時,大師級別的作品,不僅是能夠讓自己滿意,同樣還需要讓大眾滿意才行。
  • 齊白石書畫院-少白湯發周談2020年上海天衡都拍賣了齊白石那些畫
    時隔五年,又見天衡「渾然天趣——齊白石繪畫專場」。僅僅十件佳構,卻足以體現主事者之良苦用心。從題材內容、創作年份,到設色構圖,無一不堪稱上品。紫色葡萄的描繪則是全畫的點睛之筆,用筆飽含水分,用筆輕鬆自然,用色則純淨明麗,畫中的葡萄讓人看著種垂涎欲滴。畫中還點綴著一隻草蟲,齊白石的草蟲也絕對是小中見大的。
  • 齊白石再傳弟子-少白湯發周揭秘:齊白石生前密不外傳的畫蝦口訣
    在齊白石畫派的世界,要是不會點畫蝦功夫,都不敢說自己是齊派畫家。很多齊派畫家所畫的墨蝦功夫,也是各有千秋的。但齊白石畫的蝦是精妙絕倫的,齊白石畫蝦口訣就像教科書一樣是不可缺少的。今天就和齊白石再傳弟子-少白湯發周先生一起帶大家看看齊白石生前密不外傳的畫蝦口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