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已經覆滅一百多年,現如今正史還沒有編寫完,不承認清朝嗎?

2020-12-18 史說的一話

清朝已經覆滅一百多年,現如今正史還沒有編寫完,不承認清朝嗎?

二十四史中,沒有清史,只是寫到了崇禎十七年結束,現如今對於清朝的歷史也都是來源於《清史稿》中記錄的一點,而《清史稿》也僅僅只是歷朝的史官對於皇帝的一些行為舉止以及措施等方面有過一些記載,裡面對於清朝的國運以及諸多事件沒有交代,所以說《清史稿》只是清朝的冰山一角,不是真正的正史,那麼真正的清史又在哪?

很遺憾,目前為止,有關清朝正史還沒有編寫完,也並非不是不承認清朝,因為這裡面有太多的原因,以至於拖延了上百年之久。

我們都知道修史書可謂是一件大事情,一般而言都是新朝代給舊朝代修史書,這裡面就得涉及到方方面面,有關《明史》就是從順治年間開始,直到乾隆年間才修完,這足以見得修史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式。

清史之所以沒有被納入二十四史之中,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清朝的歷史都還沒有完整的被修繕,單憑藉《清史稿》這種稿子不足以成為「二十五史」,除此之外,民國時期對於清史的修繕也是層次不齊,因為各位學者的意見不同,學識水平不同,所以民國時期對於清史有很多個版本,就連《紅樓夢》都在民國時期都出現了多個版本,更何況清史呢?

再就是清史稿裡面存在這人為的美化清朝情況,這一點就扭曲了歷史的真實性,即便是蔣校長後來也提出了修書,可時局不同意,最終沒有實現清史的修繕。其實也真是,民國時期的修史書的人,拿著民國給的錢,卻說舊朝的好,你覺得這樣的史書有什麼看頭?而清史稿這樣的編寫又怎麼可能成為正史?自然就不足以成為二十四史之一。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也是令人頭疼,現如今也是,因為清朝的史料太多了,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還是地方性的,這個整理工作做起來就非常困難,一方面要考究歷史的真實性質,還要做篩選,再就是文言文與白話文之間的選擇,畢竟二十四史都是文言文,如果現在編清史用白話文,那估計這個字數得翻好幾倍,甚至幾十倍都有可能。而要用文言文去編寫清史,這樣的人才也是非常難找,無疑是給編寫工作增加了難度。

所以清史至今都還沒有被編寫出來,當然這也是秉承著最歷史的嚴謹以及嚴肅問題,既然要編寫清史,當然的對歷史負責,對事實負責,所以可能還要等些時間,我們才能看到真正的清史。

相關焦點

  • 清朝已經滅亡一百多年,為什麼中國至今只有二十四史,獨缺清史?
    二十四史不包括清史,為什麼清朝已滅亡一百多年,史書還沒修好?眾所周知,目前研究中國歷史,公認的參考書就是二十四史,它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元史》、《明史》等二十四部史書。這些史書屬於正史,其餘出處的歷史記載,往往會被認定為野史,不被主流學者採納。
  • 為什麼《二十四史》沒有清朝?清朝有正史嗎?專家:編撰中
    而史書也有正史和野史之分,正史是由官家組織編纂的史書,多以編年體和紀傳體為主,而野史則是根據一些神話和傳聞等由民間編寫的,因此從可信度和真實度來看,查閱歷史多以正史為主。在建國前的歷朝歷代,我們比較熟悉的有一個朝代,就是清朝,他也在歷史上輝煌了296年。但二十四史中卻沒有清朝,那麼沒有正統的史書,我們現在對清朝的認識和了解都是從哪裡得到呢?清朝的史書又為什麼一直沒有編制呢?
  • 為何二十四史不包括清史?清朝已經滅亡一百多年,史書為何還沒修好
    沒在二十四史內記載範圍的都算作是野史,是不被認可的歷史。二十四史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等等,這些史書幾乎是一朝一本,可到了最後,我們都發現《明史》以後沒有了屬於清朝的「清史」了。
  • 正史都是真實的歷史?清朝編寫《明史》多次篡改,到底還可信嗎?
    眾所周知,《明史》從順治二年(1645年)開始設立明史館,到乾隆四年(1739年)張廷玉定稿進呈刊刻,在二十四史中編撰歷時最長——長達九十多年(百度百科)!實際上,在雍正十三年底全書基本告成,乾隆時僅僅做收尾等工作。但你以為就這麼完事了?實際上後面又延續了四十多年!
  • 正史都是真實的歷史嗎?為何有人懷疑《明史》是清朝官員作假?
    正史都是真實的歷史嗎?為何有人懷疑《明史》是清朝官員作假?中國歷史遺留下來的印記,大都是根據史書記載,而後相關史學家驗證推測的,大部分的正史都是根據真實來記載的,但是依舊不乏那些爭論較多的歷史。《明史》是24正史中的一部,但它是清朝時期官員所寫,那麼這其中是否有修改部分,是否真的符合真正的明朝歷史呢?為何有人懷疑是清朝作假了呢?明朝自身的官方歷史史書是叫《明實錄》,而現在的《明史》為清朝官員所著,這其中有一些史事就受到了現在一些史學家的質疑,比如在明憲宗與萬貴妃的年齡差異。
  • 公認的二十四史沒有清史,清朝滅亡已百多年,史書為何還沒修好?
    想要了解中國歷史,被公認的史書是二十四史,其他出處的史料記載都被稱之為野史,不被官方所認可。這二十四史中包括了《史記》、《漢書》、《後漢書》、《明史》、《元史》等等,但是看到最後卻沒有發現清史,清朝滅亡距離現在已經有100多年了,為何清史一直都沒有加入到二十四史中成為二十五史呢?
  • 清朝已經沒了百餘年,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中間經歷了什麼?
    清朝算是正式滅亡,按照之前的歷史約定,其實任何一個朝代滅亡之後,都會有下一個朝代的接替者直接給上一個朝代編寫資料。我們稱之為對應的稿件,比如唐宋元明清,我們按照歷史的順序來看,明朝滅亡的時候,清朝就會自發的去給明朝的人編寫稿件。當然,相對而言,清朝給明朝編寫的稿件可能有更多的政治利益和政治鬥爭在其中有所拿捏。
  • 清朝覆滅留下14萬皇族,近年有復興之勢,大多數加入了吃香行業
    其實在滿清八個姓氏中,起初並不包含愛新覺羅氏,在滿清史料《滿文老檔》與《滿洲實錄》中,愛新覺羅氏出現的次數也僅有3次;愛新覺羅在滿語中的意思為黃金,此姓氏是當初努爾哈赤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創造出的姓氏;後來的清朝國君還將愛新覺羅,劃分為愛新覺羅與覺羅兩部分,以彰顯血緣關係的遠近;但一些有功之臣,例如舒穆祿、瓜爾佳等人也會被賜予覺羅姓。
  • 清朝沒有昏君,也非常強大,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清朝走向了滅亡?
    前面一些王朝的致命點,清朝都沒有。從每個皇帝來說,清朝歷任皇帝都能勤於政事,和其他朝代相比堪稱典範。眾所周知,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個個喜歡吃喝玩樂,上朝都困難,這樣的朝代能不滅亡嗎?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何清朝沒有昏君,也很強大,最終走向了滅亡呢?甚至,為何後人都貶低清朝呢?
  • 正史為何沒有清史稿?史學之基在於正,罔顧史實,如何成為正史?
    官方主持編纂的紀傳體斷代史,如果以這條為「正史」的標準,《清史稿》無疑應當成為與「二十四正史」並駕齊驅的第二十五史。但實際情況卻是:《清史稿》根本沒有資格與「二十四正史」並列,甚至一度被戲稱為歌功頌德的官方報告,差點被踢出史書的行列。
  • 清朝覆滅後,14萬皇家子弟在何處?有人至今留長鞭,自稱八阿哥
    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古代王朝。在清朝覆滅之後,14萬的皇家子弟在何處?這些人至今留長辮,還自稱8阿哥。流血與犧牲才能造就一個新的王朝,新王朝往往又會給人民帶來新的痛不欲生和家庭破碎。然而,古代社會的王朝就是這樣惡性循環、周而復始的運行,一個又一個王朝接踵而至,直到大清成為古代的最後一個王朝,而這個朝代對我國的歷史也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 清朝亡後,愛新覺羅後人都去哪了?書法家啟功拒絕承認姓愛新覺羅
    眾所周知,在清朝滅亡之後,整個中國的社會發展環境就步入到了近代化當中,而那些從前的皇室貴族,也失去了其原有的尊貴地位。在現代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中,人人平等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正因如此,中國傳統社會中那種人與人之間的地位階級劃分的思想也在逐漸消失。提到愛新覺羅這個姓氏,或許大家都不陌生,作為清朝皇室的代表,愛新覺羅也曾是十分高貴的存在。
  • 清朝12任皇帝沒有一個昏君,為何還是垮臺了?金一南指出兩大原因
    人們總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是縱觀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大多的共同點到了清朝這裡就不再靈驗。《三國演義》中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清朝卻還沒有分裂,就已經宣告滅亡。不過,金一南教授認為,清朝從1636年到1912年期間的12位帝皇,他們中並沒有一個是昏君。
  • 清朝末年,滿族人紛紛改漢姓,他們都姓什麼
    我們經常看清宮劇,大家都知道清朝歷史,知道滿族人的姓氏都有幾個字符組成,不像漢姓,只有一個字符。如滿清皇室姓氏,愛新覺羅氏;慈禧太后的姓氏,那拉氏;乾隆的皇后姓氏,富察氏。 清朝從入關到滅亡,經歷了兩百多年,通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滿族的人口是非常龐大的。
  • 一百多年前的清朝老照片:少爺摟著一妻一妾,別再被電視劇騙了
    因為清宮劇的熱播,很多不明就裡的小朋友甚至想要穿越到清朝生活,其實電視劇中的場景和清朝真實的生活狀況相差甚遠,一百多年前照相技術傳入我國,因此清朝晚期有許多老照片流傳下來,大家如果看到這些照片就知道人們的生活是多麼艱難。
  • 清朝已經滅亡100多年,為何《清史》一直沒寫出來?
    比如《明史》是清朝修的,《元史》是明朝修的。但是,清朝已經滅亡超過100年,為何《清史》卻一直沒有寫出來?▲清朝到民國的軍閥等到1927年時,清史已經編纂了14年,此時的工作人員也從最初的80多人,銳減到10多人。
  • 清朝疆域比明朝大1000多萬平方公裡?不存在,清朝並沒有擴張
    首先,大清王朝接管明朝的領土在古代,王朝之間的更替,在歷史上也是一種周期性的規律,沒有一個王朝可以避免。舊王朝滅亡,新王朝建立仿佛是一種既定規律,沒有任何以為帝王將相可以阻擋歷史前進的腳步。每一次王朝的興衰更替都會使得天下大亂,民怨沸騰,國將不國。
  • 他是清朝王爺後代,姓氏是愛新覺羅,如今在北京蹬三輪車日入300
    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王朝是清朝,這個王朝在大廈傾覆之時,很多貴族他們逃離到海外,但是還有一些皇室宗親他們選擇留在北京。這一些曾經的貴族在封建王朝消失在歷史河流的那一刻便成為了新時代的人,他們雖然擁有著封建思想,但是他們也需要順應時代潮流,即便曾經他們過著極盡奢侈的生活,但是在新時代,他們就是普通的民眾,今天我們要說的便是清朝王爺的後代,姓氏愛新覺羅,如今在北京登山人日入300元。
  • 強大的清朝沒有一個昏君,為什麼最後還是滅亡了?3個原因
    清朝的滅亡距離我們已經一百多年了,是什麼讓清朝從一個人人口中的天朝,淪落成為一個孤兒寡母「垂淚對宮娥」的歷史悲劇?眾所周知,清朝最後選擇了一個昏庸閉塞、自私自利的慈禧太后作為最高統治者。去回顧一下清朝在慈禧統治下所走的道路下,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清朝存在這三個重大的問題。
  • 沙俄在入侵庫頁島後,為何清朝沒有想著去收復呢?
    沙俄問鼎庫頁島的時候,不是在乾隆執政時期,而是在道光時期,相反乾隆時期清朝國力強盛,邊疆也較為穩定,並沒有出現嚴重的邊疆危機。到了1856年,沙俄勢力在黑龍江的統治癒發穩固,於是乾脆將霸佔的黑龍江下遊區域和庫頁島單獨設省,名曰「濱海省」,還把省會定在了廟街,沙俄通過武力手段強行把庫頁島納入到了自己的版圖當中,儘管清朝不承認,而且譴責聲不斷,但是並沒有得到實際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