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地圖串起180首古詩、1600個成語,讓孩子學語文不再犯難

2020-12-09 沛澤媽讀心理

近年來,「大語文」一詞屢屢被提及,那麼,到底什麼是大語文呢?大語文是指全科語文,是一套將中華文化、人文思想及自然百科全息化、無縫連結化,使認知超越學科的完整認知體系。

換句話說,「大語文」時代就是孩子所學的內容更多了,不僅要學習語文的基礎知識以及閱讀、寫作,還要學習歷史、各類典故、常識、百科知識等。

同「大語文」一詞提及頻率同樣高的還有一句話——得語文者得天下。為什麼語文會如此重要呢?

因為新高考改革後,三門統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三科的地位發生了變化,其中外語可以多次參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就高考總分的區分度來講大大降低;數學在今後的命題中要大幅度降低難度,區分度也會大大下降。唯有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了,所以,語文在高考中分鐘的區分度是所有科目中最大的,最容易拉開距離的一個學科,故而得語文者得天下。

語文雖然重要,但不少孩子對語文有恐懼感,最怕學語文,因為學語文太苦,要學好語文必須做到兩點:一是積累;二是融會貫通。積累是前提,只有積累了豐富的知識,才能做到融會貫通,兩者缺一不可。2017年全國卷2高考作文題目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題目是這樣的: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②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③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④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魏源)⑤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魯迅)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後世。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併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如果孩子平時不注重積累,不了解這些名句的出處、背景、含義、意境,以及作者的生平,如何寫出好的文章呢?這是一套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題目。

可學習語文最辛苦的就是積累,語文要積累、記憶的知識非常龐雜,如無數個散珠,孩子常常是記住了這個,忘記了那個,始終無法將這些「散珠」串起來,也就無法學會融會貫通,導致語文成績遲遲無法提高。

那麼,有沒有一種辦法將語文的知識點像串項鍊一樣串起來呢?這樣孩子就能把知識記得快記得牢,不會懼怕學語文了。在這裡為大家推薦兩套非常棒的圖書——《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藏在地圖裡的成語》,我非常喜歡這兩套書,理由如下:

01用地圖做線,構建知識導圖

《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和《藏在地圖裡的成語》是姊妹篇,每套書都會附贈一張覆膜版地圖(防撕防水效果非常好),用地圖做線,將如同散珠般的知識點,串成美麗的項鍊。

《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中每一首詩詞都有詳細的地理位置,每一位詩人都有一張足跡圖,以李白足跡圖為例,圖中囊括了李白的代表性詩篇,每首詩篇作於何處,都有詳細的註解,在這裡我們可以找到詩人作詩的創作源頭。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沿著名人足跡,帶孩子行萬裡路,讀百首詩。

《藏在地圖裡的成語》中每一個成語都與地名相連,比如找到湖北,就能找到三顧茅廬、大意失荊州這些成語,值得稱讚的是,每一個成語都會標配兩種地圖,即利用歷史地圖解讀成語,用現代地圖準確定位,將知識點連成一片海。

更為巧妙的是,每套書各四本,將《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中的四本書放在一起,組成一張中國地圖,將《藏在地圖裡的成語》的四本書放在一起,組成一幅戰國時期的地圖。

02內容十分豐富,注重知識延展

《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一書除了以地理位置為線索,還有一條時間線索,從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到清朝後期高鼎,跨越了1千多年,40多位詩人按朝代順序陸續登場,介紹了88個地方,包含了180首詩篇和200段歷史過往。該書中古詩詞都是圍繞教育部規定的中小學必讀古詩詞進行拓展,非常適合作為孩子的課外延伸讀物。

每首詩歌都是有故事的,孩子會背誦李白的《天門山》,可他知道天門山在何地嗎?天門山的由來和傳說,以及在天門山發生的著名的《吳楚長安之戰》嗎?詩中有故事,故事中有詩,才會激發孩子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藏在地圖裡的成語》是一套成語和中華傳統文化的集萃,主成語88個,地圖+歷史故事+漫畫+拓展閱讀+小詞典,多角度擴展讓成語有趣又豐富,致使涉及到的成語約1600個,近義詞、反義詞、成語接龍、看圖猜成語,都能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讓成語爛熟於心。

03設計巧妙,有趣味性,讓孩子百讀不厭

再好的書,設計的不好,孩子讀不下去都等於,這套書設計非常巧妙,趣味性強。不僅教孩子知識,更教會了孩子如何學知識,如何閱讀。

《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中特別設置「時光列車帶你徜徉」環節,教孩子們怎麼閱讀能事半功倍,其樂無窮,「時光列車」為線,帶孩子們遨遊在古詩詞的世界裡,每一首詩詞每一個地點為一站,比如瀏覽到江西南昌,會介紹王勃省父過此,即席而作的《滕王閣序》,很容易讓孩子記住。

《藏在地圖裡的成語》有同樣的環節,而且這本書遊戲性更強,與孩子互動的設計非常多,有成語接龍、爆笑成語、看圖猜成語等,趣味性非常強,增加了孩子參與其中的積極性。

04這是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

每一首古詩詞、每一個成語都配有插畫,有名山大川,有亭臺樓閣,有花卉草木,讓孩子閱讀時,享受一場視覺盛宴。

最大的驚喜是,每首詩和每個成語都有配套音頻,《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的錄音者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讀書節目主持人賀超,《藏在地圖裡的成語》是北京廣播學院播音專業畢業的上海戲劇學院博士張大鵬老師來錄製的。

所以說,閱讀這兩套書是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而且這是兩套適合孩子從3歲讀到10歲的經典佳作。如果您對這兩套書感興趣,可以點擊文末的商品卡購買,兩套書共8本

相關焦點

  • 《婷婷講成語故事》在京首發 把中國成語「演給孩子聽」
    紅網時刻1月10日訊(記者 蔡娟 攝影 張必聞 通訊員 謝一帆 吳咪咪)成語是中華文化沉澱下來的語言瑰寶。學習成語,不僅能豐富孩子的詞彙積累,還能見微知著,培養孩子的歷史觀、想像力和創造力。成語跟詩詞一樣,是中小學語文的重中之重,幾乎每一次考試,都有對成語知識的考核。那麼,如何讓孩子們愛上成語學習?怎樣才能記得住、用得好?
  • 日本捐贈武漢物資上的詩句,讓我們反思語文教學,古詩就該這樣學
    但是有不少小學生,記憶力倒是不錯,小學還沒畢業,就能背誦幾百首古詩、文言文,除了語文學習的必學古詩課文,很多小學生都能出口成章、引經據典。然而古詩背了這麼多,學生們卻沒感受過文學之美。因為全都是為了考試而學習,強行背誦。甚至還有同學表示,古詩、文言文學了幹嘛?在生活中也用不到,只能為了考試去學。殊不知,經典的文學對我們的生活審美、文學素養的提升是有多重要。
  • 一張高考語文試卷引發的「悲劇」!我終於相信「得語文者得天下」
    課外拓展內容增多,更重視傳統文化積累,對語文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思維思辨能力等綜合能力的要求提升,同時也要求孩子的知識面不再是單一獨立的,而必須是知識串聯,擁有自己的知識架構!而這些就是我們所說的「大語文」能力!
  • 第18課《古詩二首》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夜宿山寺》和《敕勒歌》
    《古詩二首》二年級語文上冊《夜宿山寺》是李白寫的一首紀遊寫景短詩,體裁為五言絕句。《古詩二首》二年級語文上冊《夜宿山寺》是一首五言絕句,全詩明白曉暢,沒有生僻字。在寫山寺時,作者運用「誇張」的手法,從視覺上烘託出山寺之高。
  • 二年級語文下:1-8單元生字注音+成語分類匯總,提前給孩子複習!
    二年級語文下冊:1-8單元生字注音+成語分類匯總,提前複習更快!學語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如何去積累。在二年級的時候,家長就應該知道孩子的學習進度,並指導孩子如何去積累相似的成語、句子、古詩等。語文知識的淺薄程度,是直接衡量小同學們學識的一個重要維度。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學習就是一步步的成長。
  • 外交部耿爽讓你看到語文的力量,曾連懟10個成語!同學:學語文去
    文中舉了什麼例子,這些例子換個側重點寫,都還可以表達出什麼觀點。舉個簡單的例子,梅蘭芳大師天賦不佳,師傅教很多遍都學不會,但他花兩三倍時間來反覆研究,最終練成。在你寫文章的時候,你根據你要表達的內容修改後變成寫堅持或者寫努力再或者寫刻苦。這樣一個故事就可以應用到多篇文章中,隨著我們不斷積累這樣的小故事,何愁寫文章時無內容。
  • 各國王室爭相學中文 臺灣竟為學幾篇古詩文爭論不休
    臺灣為學幾篇古詩文爭論不休。(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大陸初中教材古詩文多達132篇,臺灣高中語文課本還在力保20篇?(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據《人民日報》報導,從9月1日起,大陸數百萬就讀於起始年級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將開始使用「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現行的「人教版」「粵教版」「蘇教版」等版本教材將逐步被取代,德育、歷史和語文3個科目最終將實行統編。
  • 最新部編版小學語文1-6年級必背古詩文,和孩子一起挑戰100首古詩
    如果你認真觀察,就會發現,進入小學三年級後,"語文課本"中的"古詩"兩首變為"古詩"三首了,所以可以看出,對小學生的"古詩詞'要求也"越來越高",需要"背誦記憶"的也越來越多,作為家長,我們能背誦幾首呢?是不是覺得有些還是比較難呢?
  • 北大博士媽媽:成語接龍3000個,孩子愛不釋手,語文成績回回第一
    成語是語言的精粹,是表達的精華,在學習成語的時候,要注重更為精準掌握成語的內涵,便於特定具體場合恰當運用。小學階段學習成語對於我們孩子的語文成績提高很有好處,特別是在作文和口頭表達上,如果孩子能夠很好地使用某些成語,必然會增添不少文採。
  • 語文教改古詩詞增幅80%!大語文時代,死記硬背的孩子有多難?
    小學6個年級12冊共有古詩文128篇,與原有人教版教材比,增幅達87%。初中語文的古詩詞增加51%明年高考要求學生背誦的古詩詞,由60篇增加到70篇。記得有這樣一個段子:媽媽讓孩子去買花椒大料,因為孩子對這四個字不熟悉生怕忘記,出家門就一直念叨這四個字,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起來後就說成飛機大炮了。孩子死記硬背不僅沒把古詩詞真正變成自己的知識,反而成為學習的負擔。如何教孩子背古詩,才能避免死記硬背?
  • 兒歌唱古詩傳承民族文化 瓜瓜龍語文金牌團隊為古詩編曲
    作為一款系統性AI啟蒙教育產品,瓜瓜龍語文便將古詩、國學等知識模塊用趣味動畫和AI智能互動形式展現出來,還聘請了國內頂尖的音樂製作團隊,全新打造出原創古詩兒歌,讓古詩以兒歌的形式唱出來,給中國孩子帶來了全新的語文啟蒙學習體驗。
  • 小學語文教材古詩版本不一
    原標題:小學語文教材古詩版本不一 教師稱交給學生求證《石灰吟》這首詩是「千錘萬擊出深山」還是「千錘萬鑿出深山」兩種小學教材版本不一,引來讀者「挑刺」老師:對有爭議的字詞,交給學生去求證
  • 小學語文閱讀專項十七——古詩文的閱讀
    隨著語文教育的發展趨勢和現在對於學生語文能力要求的提升,語文課本中的古詩文比重也較之之前增加不少,小學生也越來越多的要求學習古詩文。文言文是我國的歷史文化瑰寶,是古代文學的結晶,也是現代漢語的源頭。因為古詩文語言的特點,有時一整句的意思在古詩文中往往幾個字就表述完了,所以文章篇幅往往不長,但是也給我們的理解帶來了一些困難。那麼我們要想讀懂文章,就要知曉每一句的意思,逐字逐句翻譯,這樣才能理解文章的意思。(注意:古詩文的翻譯至少要要做到準確、通順、完整)。
  • 成語從未如此有趣,《婷婷講成語故事》新書發布
    精選100個常用成語,用新穎有趣的情景劇進行演繹,在書中以即掃即聽的二維碼技術把成語「演給孩子聽」……1月9日,在2020北京圖書訂貨會上,兒童詩教開創者、中國首個入選「全球創新教育100強」項目創始人婷婷姐姐一襲古裝亮相,為家長和小朋友們分享她的新書
  • 小學教材古詩文猛增87%:讓孩子死記硬背古詩,到底是對是錯?
    然而對於現代孩子來說,流行語逐漸變成了「得語文者得天下」。我家孩子上小學前,我並沒有感受到語文有多麼受重視,直到我拿到小學語文教材的那一刻,才明白現代孩子的語文教學變化有多麼大。小學一年級課本就有古詩詞,據悉小學六個年級、12冊語文教材中古詩文的數量達到了129篇,相比原來的教材數量猛增了87%。
  • 五年級語文複習古詩,區分褒義詞、貶義詞
    學習日期:2020年3月31日複習內容:複習古詩,區分褒義詞、貶義詞學習連結:五年級語文科上冊課本>活動一:複習課文《古詩三首》《少年中國說》第一步:打開上冊語文書第12課,朗讀三首古詩,遇到不流暢的地方多讀幾遍再背誦默寫三首古詩。
  • 孩子「大語文」啟蒙,從背古詩開始,家長學會這兩點,可事半功倍
    因為語文是唯一一個孩子從0歲開始每天都在接觸的學科,家長跟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是語言構建的一塊磚,讀的每一本書都是思維發展的一座橋。因此家長先別著急教孩子認字,而是要先培養語文素養,也就是「大語文啟蒙」。那什麼是真正的大語文?背詩?認字?
  • 這首語文教材必背古詩,建議收藏
    緊接著點評了中國歷史上最高水平的10首詩詞部分詩詞曾經出現在中考,高考小學你知道多少。下面給大家分享幾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作者:李白 (唐)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回鄉偶書》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寫晚年辭官回家時,第一首詩在抒發作者久在他鄉的傷感同時,也寫出來久別回鄉的親切感,抓住家鄉的變與不變的對比,透露出作者多生活變遷,歲月滄桑,物是人非的感慨與無奈之情,這首詩語言樸實無華,感情自然逼真,充滿生活情趣。
  • 二年級語文上冊基礎知識:(詞語+古詩+諺語等),讓孩子學習
    很多家長每天下班回家,就是躺在沙發上玩遊戲、看電視,孩子也有樣學樣。如果說,我們家長從現在起儘量放下手機,拿起書來,是不是對孩子的學習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更要在生活中、學習中,給孩子做好一個帶頭作業。比如說:暑假空餘時間還可以多學習,多看書,多預習知識點,給孩子下學期提早打好基礎,那麼下學期不僅壓力減少了,成績自然有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