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山西,在我印象中這是一個煤炭非常豐富地方,這是在讀書時代地理書上了解到的。今天我才認真全面的了解到山西的人文歷史,原來山西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可見其歷史的悠久和文化底蘊的深厚。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又稱「三晉」,省會是在太原市。山西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柳宗元曾稱之為「表裡山河」。山西是黃土廣泛覆蓋的山地高原,東有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山區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80%以上。「華夏之根、黃河之魂、佛教聖地、晉商家園、邊塞風情、關聖故裡、古建瑰寶、太行神韻」是山西的八大文化特色。我發現山西是一個特產非常豐富的省份,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下,像老陳醋、汾酒、晉祠大米、清徐葡萄、柏籽羊等等都是很出名的。另外山西的民間文化也特別豐富,像踩高蹺、放煙火、獅子舞、山西民間刺繡等。一些到達山西遊玩的朋友反映,在山西有一些地名自己不會讀,或者一不小心就讀錯了,所以今天的重點就是把這些難讀不好讀的地名與大家分享下。
一.解州(讀hài zhou不讀jiězhōu)
我們先來了解下解這個漢字,它一共有三個讀音,分別是jiě jiè xiè。對於地名「解州」「解縣」「解池」的「解」字,運城人讀hài(亥)音,而《現代漢語詞典》中認為解為xiè音,解池,湖名,在山西;還有解作姓氏用時也是這個音。在《辭海》中對「解池」和「解縣」的注音也是均為xiè。這使得這個字的讀音有些混亂。那為什麼解州讀hài zhōu這個音呢?我們知道,「解」是一個十分古老的地名。周武王之子唐叔虞食採於解,今解縣也。關於這個地名讀音的來歷,有一定的歷史,《廣韻》同注為上聲蟹韻「胡買切」。所謂「胡買切」,即是用「胡」字的聲母h與「買」字的韻母ǎi相拼,讀作hǎi(海)音,後演變成hài(亥)音。這就是「解州」「解縣」「解池」讀作hài (亥)音的由來。關於解地名讀音,就連新聞廣播電臺的工作人員都搞錯過,不過我覺得應該隨當地傳統的讀法,那就是讀hài zhōu 。
解(hài)州在古代稱解梁,是三國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是山西運城市鹽湖區的一個鎮,鎮上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解州關帝廟,解州關公是中國關公的第一品牌,是製作工藝最精、品種最全、價值最高的青銅財神。 解州鎮是國家重點小城鎮、省重點發展小城鎮和省歷史文化名鎮。
二.隰縣(讀xí xiàn不讀shī xian)
看到這個地名應該有許多人像我一樣覺得很難讀,不過隰這個漢字大家應該是學過的,還記得讀高中的時候,語文課本上有一篇叫《氓》的秦漢古文,裡面有一句「淇則有岸,隰(xí )則有泮」就有一個隰字。隰的一個解釋是指低溼的地方。隰(xí )縣是山西省臨汾市的一個縣,有一定的歷史,文物古蹟有三十餘處,其中明代建築"小西天"最為著名。隋朝統一全國後設置隰州,中華民國元年(即1912年),隰州改隰(xí )縣。
三.忻州(讀xīn zhōu不讀xī zhōu)
這個地名許多朋友讀成了xī zhōu,估計這些讀錯的朋友是把忻看成析了吧!忻州正確的讀音是xīn zhōu,不是稀粥,下次不要讀錯了。忻州是山西的一個地級市,忻州古稱「秀容」,簡稱「忻」,忻州被稱為「晉北鎖鑰」,忻州有各類旅遊景區景點達294處,著名的景點有五臺山 、 蘆芽山 、雁門關、禹王洞、 頓村溫泉度假村、奇村溫泉療養區 、趙杲觀、洪福寺、老牛灣、西河頭地道戰遺址等。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境內。
四.洪洞(讀hóng tóng 不讀hóngdòng)
洪洞讀hóng tóng 不讀hóngdòng,很多人聽到這個讀音蒙了,為什麼讀這個音?洞字不是只有一個讀音dòng嗎?不過這是一種傳統的叫法,民間也是這麼叫的。不過還有一種讀音就是讀標準音dòng,這就像廣西百色的百,以前都讀bó,後來就開始讀標準音bǎi了,應該說洪洞縣的兩種讀音都對。不過我們一般會跟當地人的讀法,讀hóng tóng。
洪洞是山西省臨汾市的一個縣,隋朝時因境內有「洪崖」和「古洞」兩個自然地貌而得名,洪洞縣被稱為"華人老家",想想就知道這個縣的歷史一定是很悠久,洪洞縣也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洪洞縣人丁興旺,現在是山西省第一人口大縣。洪洞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大槐樹、溫家大院、廣勝寺、萬聖寺、蘇三監獄、興唐寺風景區等。
山西境內還有許多地名是大家容易讀錯的,比如像垣曲(讀yuán qǔ不讀héng qǔ)縣;繁峙(讀shì 不讀zhì)縣,繁峙縣屬山西省忻州市;山西臨汾(讀fén 不讀fēn或者fěn);長子(讀zhǎngzi 不讀chángzi),長子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素有「中國青椒之鄉」的美稱;芮(讀ruì 不讀guō)城;坻洎(讀dǐ jì不讀dǐ zì)城等等。對於不確定讀音的地名,大家一定要查閱相關資料,不可憑感覺確定讀音,不然可能讀錯甚至鬧出笑話來。
假如你覺得還有一些地名是比較容易讀錯的,可以在留言處與大家分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