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心得|禪定層次與「 五神通」

2020-12-25 重樓逾陀

【法華經心得】12

< 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

上段偈言「又見離欲,常處空閒,深修禪定,得五神通」,很清楚的說明「清淨心」(離欲)、靜思(禪)、禪定,是禪修必備的過程,而「神通」的能力,是禪修達到一個境界高度後,自然開發的潛能。換句話說,神通的境界,無法外求,只能內修,而且需確確實實地「實修」。

一個在「離欲」上下功夫的人,當「心」逐漸清淨時,自體本具的潛能會慢慢開啟(南海古佛教我的)。有些人會開始出現「感應」的狀況,換句話說是觸及到另一個空間(附帶提一下,「感應」並非神通)。

感應能力初開的時期,是最嚴竣的時候。因為一個不小心,很容易被能量比自己強的靈偵測到。此時若心不夠清淨,不夠澄明,或心態不正,有愛好感應…等等識的習性,極容易在這個節骨眼出事,而不自知地漸漸偏離佛道入邪(識被牽引)。

*我很幸運,在渡過這段危險的禪修期時,受到觀音菩薩高度保護。真心諫言,若真的想契入佛道,一定要踏實地修,確確實實打好基底,如實修「清淨心」,才會安全…,因為這是第一道門檻。

「神通」的段數有層次,禪定功夫越強,神通的覺知能力就越厲害(如佛)。而「五神通」是初階,分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五種。「天眼通」就好比觀音菩薩旁的「千裡眼」,能超越空間看很遠。而「天耳通」就如「順風耳」,能聽到遠距離的聲音。「他心通」是知他心。「宿命通」則是知自己的累世。「如意通」是隨心所變,這是「境」的區域,並非如網上分享的,以為是色身自在飛行(色身動是氣功的功夫)。

接下來的偈言,是「禪修」後的弘法。經文說,首先具備「智深志固」的條件,且要「定慧具足」。如此才有能力「化眾」、「破魔」,令天龍恭敬,普濟困苦眾生。

經文:

「復見菩薩,智深志固,能問諸佛,聞悉受持。又見佛子,定慧具足,以無量喻,為眾講法。欣樂說法,化諸菩薩,破魔兵眾,而擊法鼓。又見菩薩,寂然宴默,天龍恭敬,不以為喜。又見菩薩,處林放光,濟地獄苦,令入佛道。」

又見到有些菩薩深具智慧,意志堅定,具有向諸佛請益(問事)的能力,且聽聞後,能完全領受守持。也見到一些佛弟子,具足戒定慧的修持,以無量譬喻為眾生說法。他們歡欣喜樂演說佛法,猶如化身的菩薩,破眾魔之兵,擊響法鼓。又見到,有菩薩返璞歸真,受到天龍禮敬,仍無喜無憂(八風吹不動的意思)。又見到,有菩薩點燈於林(偏遠貧困地區),救濟極苦眾生,令入佛道。

相關焦點

  • 法華經心得|「應四諦法」與「應十二因緣法」
    【法華經心得】18< 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 >上段經文提到,「日月燈明如來」為上、中、下,不同「善根」層次的眾生,依其「根性」,隨其所「欲」的施教引導。為什麼選擇「應四諦法」呢?因為這類型的眾生欲求解脫。但「離苦」,得先了解「苦因」。有了「為何」而苦的基本概念,眾生才有粗淺概念,知道從何下手「了苦」。因為是針對聲聞者所說的法,所以這個層次的引渡,亦名為「聲聞乘」。在《法華經》中,有對聲聞乘下的定義,節錄如下:「若有眾生。內有智性。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殷勤精進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聲聞乘。」。
  • 法華經龍女即身成佛篇章新解
    ——達摩祖師破相論關於佛教法華經龍女成佛的典故,在歷史上曾經引起過很多的爭議,有人說佛教歧視女性,為什么女性不能成佛,經文裡面說女身垢穢,非是法器,另外在金剛心總持論裡面說到,女身有五漏。一漏不能為身主。二漏不能為家主。三漏不能為人主。四漏不能為物主。五漏不能為聖主。是名女人五漏之體。
  • 法華經:菩薩末世說此經,成就忍辱功德行(75)
    」六通羅漢「是指證得神足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眼通、漏盡智證通等六種神通的無漏大阿羅漢。《楞嚴經》稱讚他們是」嚴淨毗尼,弘範三界「。  【好出我等過,而作如是言,此諸比丘等,為貪利養故,說外道論議,自作此經典,誑惑世間人,為求名聞故。】  「這些假阿練若,最喜歡說出我等的過惡。
  • 法華經:值遇法華有四難,什麼樣的人能讀此經(20)
    佛陀見到無量以恭敬心來到此法華會所者,都是志求佛道者。知道他們曾經從諸佛聞種種方便說法。如今見到他們,釋迦牟尼佛當即動念:如來之所以出現於世間,就是為了說佛智慧,現如今說法,正逢其時。【舍利弗當知,鈍根小智人,著相憍慢者,不能信是法。今我喜無畏,於諸菩薩中,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菩薩聞是法,疑網皆已除,千二百羅漢,悉亦當作佛。
  • 佛教通史 009-識無邊處的禪定-四諦之道
    當時禪宗附會迦葉,說他是禪宗祖師,是說:佛祖講經拈花微笑,拈花的時候,就迦葉懂了。其實這不太合理,因為在佛祖十大弟子裡頭,「智慧第一」是舍利弗,即舍利佛智慧第一;「多聞第一」是阿難——就是說真正理解力最強的人是阿難,真正思想力最強的人是舍利弗。摩訶迦葉性格非常古板,他是否能成為禪宗的祖師,這是值得懷疑的,只不過,因為他的地位在十大弟子裡比較高,他是排第一的。
  • 法華經:天龍八部來了,人道眾生也來了(5)
    而有緣分參加法華盛會的情執眾生,大概都是介乎九想一情到五情五想的之間的,沒有見到三惡道眾生。欲界眾生中,有的神通廣大。但神通廣大又如何?欲界眾生各有其苦,皆有出離苦難,究竟覺悟的願望。繼續邊讀邊聊《法華經》。【有八龍王、難陀龍王、跋難陀龍王、娑伽羅龍王、和修吉龍王、德叉迦龍王、阿那婆達多龍王、摩那斯龍王、優缽羅龍王等,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
  • 法華經:說法的底氣在哪裡?說一說佛的四無所畏(70)
    真正懂得《法華經》的人,雖然現在還沒有如來的神通,但是,他於不住相中,明了一切法的無量義;於無量義中,懂得不住一切相。當他在大眾中廣演法華經時,如同站在一切法的頂端看一切法,故而常常也是無所畏的,因為他有底氣。
  • 修行禪定的人,一定要認識五蓋!
    「五蓋」,包括貪慾蓋、嗔恚蓋、昏沉睡眠蓋、掉舉惡作蓋和疑蓋。這些都是心的煩惱相。在學法當中,如果我們修定,就一定要認識到五蓋的過患,一定要對治五蓋。五蓋之貪慾貪慾,是五根對所接觸的境界生起貪愛。修定的人,他的心必須要遠離五根接觸境界的貪愛,不生貪慾喜歡,心就能定下來。五蓋之嗔恚嗔恚,就是嗔心。當嗔心生起,就算身體不動,內心還是惱熱、很不自在,也就無法定下來。若一個人內心的貪嗔不現起,而無貪、無嗔以及行舍這樣的心所相應現前,這個人會自然地從遠離世間的貪憂而得到喜樂。
  • 提婆達多學神通 魚籃觀音度馬郎
    一、提婆達多學神通 名聞利養貪心重佛陀有一堂弟提婆達多當時要求出家,沒有得到佛陀的許可,後來與其親弟阿難尊者一同到雪山拜三果聖人為師才得以出家,後來又到佛陀身邊加入了僧團。提婆達多,聰明廣學,出家十二年來一直修習禪定,非常能吃苦,專行十二頭陀苦行,常作不淨觀修出入息,達到世間的頂法位。
  • 法華經:富樓那的成佛授記,那時候的娑婆國土比現在美好(48)
    這時,富樓那從釋迦牟尼佛那裡聽聞了三乘法是佛的智慧方便隨宜說法,又聽聞了佛授諸大弟子無上正等正覺記,又聽聞了過去聽聞妙法蓮華經的因緣之事,又聽聞了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心中感到了從未曾有的法喜。【汝等勿謂富樓那但能護持助宣我法,亦於過去九十億諸佛所,護持助宣佛之正法。於彼說法人中亦最第一。又於諸佛所說空法,明了通達,得四無礙智,常能審諦清淨說法,無有疑惑。具足菩薩神通之力,隨其壽命,常修梵行。】
  • 法華經:法華文字不住相,隨取一句都是指向一心三藏(24)
    這裡的「脫衣」,是表示滅除相見;「供佛」,表示滅除一切相見,回歸一切法的頂相。大眾此舉,表明他們已經理解了不染相見的真諦。【釋提桓因、梵天王等與無數天子,亦以天妙衣、天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等,供養於佛。所散天衣住虛空中而自迴轉。
  • 五逆、五識、五葷、五衰、五根、五神通、五體投地,佛學硬知識
    佛學充滿無上智慧,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佛學中的:五逆、五識、五葷、五衰、五根、五神通、五體投地,現在便來依次為大家介紹:五逆指五種極惡的行為。又名五道罪、五無間業、五無間罪或五不教罪。即殺父、殺母、殺同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殺或作害。其中前四是身業,後一為口業。造此五罪必墜無間地獄受苦,故稱五無間罪、五無間業。
  • 佛陀宣示得《法華經》之四法,普賢菩薩說神咒護佑持經者
    普賢啟問如來滅度後,如何能得《法華經》,佛陀宣示若能成就四法,當得斯經。普賢菩薩說陀羅尼神咒,並發願當於未來護持此經,及受持眾生。接經文;這時,普賢菩薩以自在無礙的神通之力及威得名望,與無量無邊不可稱數的大菩薩一起,從東方出發前來此法會,途中所經諸國,大地皆震動,空中散下如雨一般密集的寶蓮花,並奏響百千萬億種歌舞與音樂。
  • 法華經:三方面善修其心,能令聽經者不逆其意(78)
    【又,文殊師利,如來滅後,於末法中欲說是經,應住安樂行。若口宣說,若讀經時,不樂說人及經典過。亦不輕慢諸餘法師,不說他人好惡、長短。於聲聞人,亦不稱名說其過惡,亦不稱名讚嘆其美,又亦不生怨嫌之心。善修如是安樂心故,諸有聽者不逆其意。】佛陀繼續說:「文殊師利,如來滅度後,在末法中想要說此《法華經》的人,應當住在安樂行中。」這裡的安樂行,是第二安樂行。
  • 法華經:貧子認父記,聲聞弟子們的信解過程(31)
    思考這四位聲聞弟子的名號,各自代表一心三藏之根、塵、識、法。須菩提解空第一,代表覺根;迦旃延論議第一,代表塵性;大迦葉頭陀第一,代表識性;目犍連神通第一,代表法性。他們整衣服等禮節行為,表示清淨身業。合掌亦可以從多方面解讀。
  • 道家尊道貴德承認但不推崇的六大神通(外顯法術)
    道家的法門是逆乾坤,奪造化,後天反先天,煉己,築基,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 ,三還九轉漏盡成,在道教的六神通裡並沒有採用漏盡通的說法,因為它道教修行的目標,漏盡通應該是比其它神通更高一個層次的,更重要的是,在道家的法門裡,六神的獲取並非只有一條路線,比如術道可得六神通,內丹修煉可得六神通,踏罡步鬥可得六神通,餐霞飲露可得六神通,念經敬神可得六神通等,旁門諸如
  • 《楞嚴經素解》卷九:邪師令弟子們財產無故耗散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不覺是其魔著,自言謂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巧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其形斯須,或作比丘,令彼人見。或為帝釋。或為婦女。或比丘尼。或寢暗室身有光明。是人愚迷,惑為菩薩。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慾。口中好言災祥變異。或言如來某處出世。或言劫火。或說刀兵。恐怖於人。令其家資,無故耗散。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
  • 略解為何經中常言誦某咒多少萬遍得什麼果位等,自己卻得不到
    如在寶篋印經中,釋迦牟尼佛對著寶塔垂淚,放大光明,十方諸佛顯現於虛空亦垂淚之後,現場的隨從大眾當下證得種種殊勝果位。經云:「爾時大眾聞佛是說,遠塵離垢及隨煩惱,得法眼淨。或有入菩薩位者,或有得阿鞞跋致者,或有得菩提授記者,或有得初地、二地乃至十地者,或有滿足六波羅蜜者,其婆羅門遠塵離垢得五神通。」佛一開示完,在浩大的法流照注之下,當場就有人證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羅漢,乃至得闢支佛道。
  • 佛教 什麼是禪定?你真的進入過禪定的境界嗎?禪病呢?怎麼治?
    那麼我們講現在這個時期,想獲得幾部經書甚至整部《經藏》都不是什麼難事。但我們如何能夠「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呢?我們可以這樣講,真正的深入經藏,其實必須籍由禪定的修學!我們誦經或是閱藏,只是看到了文字經文。還不能真正做到對於經藏的深入。所謂的「深入」必須是籍由禪定的深入。沒有禪定乃至於三昧的力量你我是不可能智慧如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