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衛六泰坦新生

2020-12-19 愛推思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遙遠的星空上,有一顆明亮的星星土星,西方又稱土星為克洛烏斯,克洛烏斯是希臘神話中第二代神王,十二泰坦神中最為年輕的,為掌管時間與空間之神。中國古代稱為填星或鎮星。

土星是巨大的氣體星球,體積大小僅次於木星,土星主要由氫組成,內核包括巖石和冰,外圍由數層金屬氫和氣體包裹。

土星最引人注目的是行星環,土星行星環的主要成分是冰微粒和少數的巖石殘骸以及塵土。

已經確認的土星的衛星總共有62顆。在這六十二顆衛星中,土衛六是土星衛星中最大的。太陽系中最大的衛星是木星的木衛三,而土衛六排第二大。

土衛六又稱泰坦。

和土星不同土衛六是顆巖石星球。

土衛六外面有著一層大氣層,但這大氣中卻沒有氧氣。在太陽系中,土衛六是十分獨特的,牠是唯一擁有大氣層的衛星。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土衛六上布滿了液態的甲烷,河流中流著的是甲烷和乙烷等液態烴,再下面是一層凍得和石頭一樣硬的冰層,據推測更深一層可能有流動水,而有了水,水裡面就可能發現有生命的存在。

現在,新的研究通過天文距離與無線電波兩種測量方法,發現土衛六正在加速飛離土星,

土衛六繞行土星的軌道半徑在不斷變大,它正離土星越來越遠。

科學家估計土衛六在誕生的時候距離土星比現在近得多,

在那之後的45億年間,逐漸移動到現在距離土星約120萬公裡的位置。

土衛六以每年0.1釐米的速度離開土星。

一組研究員用土衛六在過去十年間與背景恆星之間距離的變化進行計算。

另一組研究員通過卡西尼太空船受土衛六引力影響速度的變化進行測量。

「使用兩套完全獨立的數據,以及兩種不同的分析方法,我們得到了相同的結論。」

這份這份發表在自然-天文學期刊上的第一作者巴黎天文臺的萊尼(Valéry Lainey)說。

合作研究者加州理工學院理論天體物理學助理教授富勒(Jim Fuller)早在2016年提出的理論就預測了這樣的結果。

土衛六以一種特定頻率的引力擠壓土星,使得土星強烈振動,富勒認為,這種振動耗費了土星的能量,導致土衛六能以更快的速度遠離土星。

兩套測量數據都顯示,土衛六以大約每年11釐米的速度離開土星,是以前預測速度的100倍。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也許在億萬年後,土衛六擺脫土星變成一顆圍著太陽轉的行星,那時從地球仰看星空,天上多了一顆行星,太陽系第九顆行星,泰坦新星。

相關焦點

  • 土衛六「泰坦」或存在支持生命成分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0月12日電 (記者張夢然)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泰坦」,儘管與地球「配料」不同,卻被認為比火星更具有生命活動的可能性!但另一顆星球——土衛六,一直被天文學家視為最接近地球環境的衛星。土衛六表面被山巒河流覆蓋,它是太陽系中除地球之外唯一表面有穩定液體的星球,不同之處是,地球上是液態水,而「泰坦」則是碳氫化合物。而在太陽系,也只有土衛六擁有原理與地球水循環相似的所謂「甲烷循環」;此外,土衛六也是太陽系內除地球外唯一的富氮星體。
  • Nasa證實土衛六號泰坦星,或許是第二個地球!
    近日, NASA(美國宇航局)根據1997年10月發射的衛星卡西尼號(Cassini)傳回的數據,(在歷經7年之後到達土星附近,在2004年至2017年時間中,卡西尼號用這13年,連續進行土星探測,其中100多次曾經路過泰坦。)天文學家首次利用傳回的數據組合成了其全球地質圖,像我們展示了土衛六-泰坦星的地形多樣性,其中更是有沙丘、琥珀、平原、隕石坑以及其他多種地質特徵。
  • 土衛六(泰坦)上新發現獨特的環狀碳氫分子
    土衛六(泰坦)上新發現獨特的環狀碳氫分子 科技日報 | 2020-11-05 09:31:28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在土衛六(泰坦)上發現了一種獨特的環狀碳氫分子,而此前從未在其他行星或衛星上發現過。
  • 土衛六-泰坦,太陽系第二大的衛星,地球之外唯一會下雨的天體
    小編認為人類在近幾十年最值得探究的天體,就是土衛六。為啥呢?因為它是太陽系中目前發現的,唯一具有濃厚大氣層的衛星。並且有明顯證據表明,其上有穩定的液體存在。重要的是,人類已經訪問過它。土衛六-泰坦是第一個被發現的土星衛星,人類的探測器,最早拜訪泰坦的是NASA的先鋒11號。
  • 滅霸老家「泰坦星」——土衛六的狀態和遠古地球十分相似
    滅霸這隻紫薯精已經聞名宇宙了,他出生在泰坦之月永恆之族的殖民地。這個地名其實很好記,那就是泰坦星。在太陽系中,也有一顆名叫泰坦星的星球存在,它就是土星周圍的一顆衛星,名叫土衛六。實際上,如果滅霸真的在「土衛六」上出生,我們也不用覺得奇怪。
  • 土衛六的環境和地球相似?科學家公布了土衛六的最新照片
    首先讓我們了解泰坦。不久前的11月18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了土衛六全球放鬆的第一張地質圖。除了泰坦的地形和地貌外,共時科學家還特別關注泰坦的有機場景,因為最重要的人仍想了解泰坦無生命生存的場景,這就是人類是否適合 活的。 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
  • 土衛六比火星更適合人類居住嗎?
    可惜土衛六的表面只接收到光僅有地球接收到的約0.1%,並不夠,畢竟距離太陽遠,大氣層還厚。不過火星上可是能接收高達44%的光!夜幕降臨,與土衛六相比更近更溫暖更適合生物生存的火星自然是殖民地首選。A2:我會說,兩個都不太行。1. 有些人認為土衛六的大氣層很有用——我個人是從熱量損失角度看待問題的。
  • 土衛六,太陽系裡和地球最為相似的一個星球
    2004年,美國宇航局的卡西尼號宇宙飛船長途旅行到土星,並進入環繞這顆環狀行星的軌道,這些儀器才最終到位,得以穿透土衛六的大氣層。在卡西尼號13年的土星任務中,它飛過土衛六127次,使用雷達和紅外儀器來穿透土衛六的迷霧,揭示土衛六表面的特徵。
  • 土衛六泰坦正神秘快速逃離土星,速度超預期110倍!
    土星的第六個衛星泰坦,可能是太陽系最神秘的天體了,是太陽系裡和地球最像的一顆星球。泰坦比水星還大,有著濃密的大氣層,有著美麗的山川、河流和湖泊,還有著類似地球的降雨循環,只是所有這一切,參與的都不是水,而是甲烷。
  • 土衛六上到底有什麼能讓科學家如此著迷並認為很大可能存在生命
    土衛二和土衛六是現在人類發現的在太陽系中最可能存在生命的兩個天體。NASA在上面耗費了極大的精力。其中土衛六Titan又被稱之為泰坦,同時也是通過環繞土星所進行運行的最大的一顆衛星。而且它也是在太陽系當中的第二大的衛星。由荷蘭的一個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克裡斯蒂安惠更斯在1655年的3月25號才發現。因為它也是在太陽系內繼木星伽利略衛星之後所發現的第一顆衛星。
  • 太陽系中唯一擁有濃厚大氣層的星體,泰坦星如何形成,存在生命嗎
    泰坦星又被稱為土衛六,它是圍繞土星運行的一顆衛星,就像圍繞地球運行的月球一樣,但不同的是地球只有月球這一顆衛星,圍繞土星的行星卻有很多,其中土衛六就是圍繞土星的行星中最大的一顆,同時土衛六也是一顆擁有大氣層的衛星。
  • 惠更斯號(Hygens)登陸泰坦15周年
    美東時間2005年1月14日9時,惠更斯號泰坦(土衛六)著陸器進入其大氣層。土衛六是土星類似行星的衛星中的第六顆,也是最大的,其半徑略大於水星行星的半徑,但質量不到其一半。只有在2005年初從卡西尼-惠更斯號研究任務中沉積了探針後,研究人員才對土衛六的表面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
  • 有顆和原始地球很像的星球,它就是土衛六,它能夠變為宜居星球?
    泰坦,是希臘神話中曾統治世界的神族,它們是天神烏拉諾斯和地神蓋亞的孩子,而在我們的宇宙之中,也有著一顆以「泰坦」命名的星球,它就是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土衛六不僅是土星最大的衛星,它也是整個太陽系中第二大的衛星,比它更大的衛星只有木星的衛星,木衛三。
  • NASA泰坦星無人機將在2027年發射
    據悉,該無人探測器計劃被發射至土星衛星「土衛六」,即泰坦星。這一計劃被稱為Frontiers新領域任務,以探尋可能與有機生命進化有關的生物化學。此次計劃推遲並非首次,最初計劃將於2025年發射蜻蜓號探測器,因「外部」因素影響而推遲。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架在地外星球進行探測的無人機,蜻蜓號將歷經大約8年的飛行後到達泰坦星。
  • NASA推遲泰坦星無人機計劃,將在2027年發射
    據悉,該無人探測器計劃被發射至土星衛星「土衛六」,即泰坦星。這一計劃被稱為Frontiers新領域任務,以探尋可能與有機生命進化有關的生物化學。此次計劃推遲並非首次,最初計劃將於2025年發射蜻蜓號探測器,因「外部」因素影響而推遲。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架在地外星球進行探測的無人機,蜻蜓號將歷經大約8年的飛行後到達泰坦星。
  • 《命運2》土衛六遺失區域怎麼進去 土衛六遺失區域任務圖文攻略
    土衛六遺失區域的地圖相當複雜,我們給大家帶來了命運2土衛六遺失區域任務圖文攻略,小夥伴們看完後再也不用擔心迷路了。 推薦閱讀 命運2萬獸園新手打法詳解 命運2歐洲無人區遺失區域任務地圖位置分享 土衛六遺失區域任務圖文攻略 土衛六遺失區域共有三處有任務需求,下圖中紅色標註。
  • 土星最大的衛星 「土衛六」氣味像什麼?
    【每日科技網】  北京時間 9 月 9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土衛六的氣味像什麼?專家稱,在這顆土星衛星的空氣中充斥著香甜的麝香味、苦杏仁味、汽油味和腐爛魚味。  土衛六是土星的衛星,其大小可與木衛三相媲美,成為太陽系的衛星。
  • 製造在泰坦星上產生氧氣的微生物,有多難?
    製造在泰坦星上產生氧氣的微生物,有多難?(即土衛六)冰冷的甲烷湖泊中繁衍的生物呢?」不久,他又發了一條推特:「這麼多億萬富翁,為何不掏出1000萬美元,讓科學家用遺傳學方法創造出一種能夠生產氧氣,能在泰坦星(即土衛六)冰冷的甲烷湖泊中繁衍的生物呢?」這些想法讓我覺得有些,呵呵,滑稽。首先我知道,一個物種不可能存在數億年時間。其次,創造一種生物來改造土星的衛星泰坦,就算有可能成功,投入的成本也必定超過某個億萬富翁的這點小錢。
  • 《超能泰坦》:變種異煞強殖進化,末世異種獨霸土星
    萊納特·拉夫的《超能泰坦》是一部擁有很好創意但並未發展成熟的投機取巧的科幻電影, 它實質上同時講述了兩個平行的生存故事。一個是肉體和生理層面上的;另一個則是抽象和無限層面上的。奇妙的是, 這兩個故事單列出來都遠比剪輯在一起更有趣, 每個故事都提出了一些關於我們自我保護本能的有趣問題, 讓我們不禁思考哪些創傷可能會改變我們之所以為人的根本。
  • 滅霸的故鄉,泰坦星,原來只是木星的一顆衛星
    截至2009年,土星有正式名字的衛星就超過了50顆,已經確認的有67顆,不過大部分衛星的都非常小,很多直徑還不到10公裡;有足夠質量能夠達到流體靜力平衡,成為球形的只有7顆,其中最大的也就是最出名的就是土衛六。說土衛六可能沒多少人聽過,但要說泰坦應該有不少人都知道,沒錯,就是滅霸的老家!其實泰坦不僅出現在漫威裡,有很多科幻作品裡都有它。為什麼大家對它這麼感興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