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科研人員成功實現對月球表面月塵累積質量的測量
新華社蘭州9月20日電(記者張文靜、王銘禹)我國科研人員成功實現了對月塵累積質量的原位測量。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地球物理領域頂級期刊《地球物理研究期刊:行星》。 研究人員通過整理、分析70多萬條有效實驗數據,綜合考慮了月塵測量儀在月面工作期間日-月-地天象變化、空間環境等多因素協同作用對測量數據的影響,通過數據反演最終成功揭示了探測器特徵參數和月塵沉積質量之間的關係,推算得到了嫦娥三號探測器著陸地區的年度月塵累積量。 510所月塵測量技術研究團隊介紹,月塵是月球表面最重要的空間環境因素,是人類重返月球必須優先考慮的問題。
-
石墨烯材料下一站!MIT成功實現單個電子和光子的基礎元件開發
石墨烯材料性質發生變化的關鍵在於薄片被扭動的角度,當薄片被旋轉 1.1° 時,材料表面會出現大範圍的 「摩爾紋」 圖案,這會使成千上萬聚在一起的原子對外界的反應一致,並通過這種原子群的 「群體反應」 使一定數量的電子能被施加的電場擺到特定位置,進而實現材料本身特性從導體到絕緣體、再到超導體的轉變。
-
北大:直接製備圖案化石墨烯納米片,用於發光二極體
Mater》期刊發表名為「Direct Growth of Nanopatterned Graphene on Sapphir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Light Emitting Diodes」的論文,研究報導了一種通過在納米圖形化藍寶石基底(NPSS)的c-面上選擇性生長石墨烯,來製備納米圖案化石墨烯的新思路,並且展示了其在外延生長氮化鋁(AlN)薄膜中的應用
-
研究人員開發出生產3D列印氧化石墨烯的新方法
西班牙艾克斯-馬賽大學陶瓷與玻璃研究所(ICV)和微電子與納米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已使用3D列印的氧化石墨烯支架作為輕質混合結構的基礎,該結構保留了許多石墨烯的理想特性,包括導電性和水吸附能力。
-
這回該輪到美國人不淡定了,中科院研發出矽-石墨烯-鍺半導體材料
據中國科學院報導,金屬所製備出矽-石墨烯-鍺高速電晶體。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先進炭材料研究部科研人員在《自然-通訊》上在線發表了題為《垂直結構的矽-石墨烯-鍺電晶體》的研究論文。
-
石墨烯:魔幻的世紀產業
唐一林介紹,2014年聖泉集團在全球範圍內率先從植物秸稈玉米芯纖維素中提取出生物質石墨烯,也打通了石墨烯材料到經濟消費品的石墨烯產業鏈;2015年將石墨烯添加到粘膠纖維中,並研發製造出了基於這種內暖新材料而製成的養體內衣系列、除臭襪品系列等產品,實現了石墨烯的產業化和商業化應用,同年與滌綸複合研發成功,使石墨烯應用在紡織行業取得了重大的突破;2016年又將生物質石墨烯與錦綸
-
燒豬肉表面平淡無奇,但出鍋的時候肉香四溢
我媽的拿手菜很多,比如粉蒸肉、扣肉、燒豬肉(類似於四川的酥肉東北的鍋包肉)、二熟魚(即幹炸魚),等等等等。而我覺得最能代表「媽媽的味道」的菜,就是燒豬肉。表面平淡無奇,用米粉跟自發粉混合,豬肉用酒跟鹽等調料醃製好,掛漿,熱油小火慢炸,出鍋的時候肉香四溢,嗯,真的是從小到大最愛的一道菜了。而且出來工作這麼多年,唯一會想的就會媽媽的燒豬肉。
-
科研人員找到表面的大裂縫,火星並非死氣沉沉
不過,隨著研究深入,科研人員漸漸發現了火星的「硬傷」,比如乾旱缺水、晝夜溫差大、大氣中充斥著大量二氧化碳等。面對存在諸多不足的火星,科研人員並沒有急於否定,而是選擇繼續觀察與分析火星,希望能發掘它的獨特優點。
-
【行業動態】3D列印氧化石墨烯方法來了!保留石墨烯理想特性
研究人員用醇鹽前體溶液滲透了氧化石墨烯支架,以生產雜化結構,這些雜化結構顯示出潛在的適用性,例如汙染物去除,水過濾,催化,藥物輸送以及能量產生和存儲。但是,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和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研究人員在開發出一種高解析度3D列印方法(涉及將石墨烯分散在凝膠中以製成3D可印刷樹脂)之後,採取了進一步措施來利用石墨烯的潛力。LLNL還與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團隊合作,研究了用於儲能設備中基於石墨烯的氣凝膠電極的3D列印技術。
-
特大喜訊:中科院成功研發出了矽-石墨烯-鍺複合材料電晶體!
什麼是矽-石墨烯-鍺複合材料?這麼說吧,由於有石墨烯及鍺這種稀有元素的加入,這種複合材料的傳播延遲將被縮短1000倍,這也意味著我國中科院研製的這種新的複合材料將大大提升CPU的運算速度,這位我國晶片產業的發展,打破晶片壟斷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
麥克草本第六代石墨烯隔膜造霧技術上市發布會成功舉辦
12月11日,國內電子菸新銳品牌麥克草本在全球電子菸產業基地深圳沙井舉辦發布會 ,發布了最新電子菸科研技術成果——第六代石墨烯隔膜造霧技術(專利號CN201921013371.8)。麥克草本技術研發團隊通過多年潛心研發,深度研究電子菸霧化原理,突破了棉花類和陶瓷類電子菸加熱霧化的關鍵技術難點,成功研發出「第六代石墨烯隔膜造霧技術」,開闢了電子菸造霧技術的新紀元。搭載第六代石墨烯隔膜造霧技術的電子菸產品會更加的安全、穩定,煙霧更加均勻柔和 ,口感濃鬱,帶給用戶順暢細膩的吸入感受,讓使用者輕鬆悅享每一支煙所帶來的美好體驗。
-
行業丨英國權威雜誌《Nature》:真假石墨烯!深度解讀!
研究人員公開了他們對60多個生產廠家的石墨烯材料系統調研的結果,他們發現,大多數所謂的石墨烯產品其實就是石墨粉末,即便那些很貴的產品也不例外。研究人員基於已有的石墨烯表徵方法建立了一套系統測試協議。他們發現,市售的60種石墨烯產品的關鍵材料指標如尺寸、結構完整性、純度等統計分布差異巨大。
-
日本研發出石墨烯納米帶合成法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6月28日電據日媒報導,日本名古屋大學的研究小組於日前宣布,他們成功研發出一種合成碳材料「石墨烯納米帶」的技術。據悉,該技術有可能促進計算機小型化以及高性能化。報導稱,「石墨烯納米帶」是一種由六邊形的環狀碳分子連接而成的、納米級別的碳材料,該材料的大小可以影響導電性等性質。因此,該材料有望應用於新一代半導體,但人們一直未能找到高效的合成方法,「石墨烯納米帶」從而被稱為「夢幻物質」。
-
攻克柔性電子充電,實現石墨烯力學傳感器自充電
其中,閩江學院張誠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程寰宇教授和王軍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福建省教育廳中青年教育科研項目以及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平臺的支持。圖 | 柔性可穿戴傳感器設計圖具體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通過低成本的雷射照射和簡單的噴塗塗層方法,製備出基於雷射還原石墨烯泡沫和 ZnP(磷化鋅)超薄多孔納米片的複合結構(ZnP@LIG)電極材料。
-
走進石墨烯小世界之石墨烯氣凝膠
石墨烯是一種新型二維蜂窩狀晶體結構的碳材料,具有特殊的柔性、二維、超薄的結構特性以及高電導率、高熱導率以及強機械性等物理化學化特性,是構建零維、一維和三維碳質材料的基本單元。但是,由於石墨烯片層間強的範德華力和π-π鍵作用力,使其容易發生不可逆堆疊和團聚,嚴重降低石墨烯本身的性質和有效面積,從而限制了其在某些方面的應用,而將石墨烯片作為基本的構築單元,通過鍵接連接在一起,構建三維宏觀體—石墨烯氣凝膠,是解決石墨烯片層堆疊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
-
日本大力攻關石墨烯
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偶然發現,在很普通的石墨碎片上用透明膠帶粘貼,能夠成功剝取出一個原子厚度的石墨烯。石墨烯太薄了,厚度僅為約0.3納米,約300萬張石墨烯重疊在一起,才能達到1毫米的厚度,所以可以看做二維材料。
-
石墨烯的結構及性質
由於二維晶體在熱力學上的不穩定性,所以不管是以自由狀態存在或是沉積在基底上的石墨烯都不是完全平整,而是在表面存在本徵的微觀尺度的褶皺。這種微觀褶皺在橫向上的尺度在8-10nm範圍內,縱向尺度大概為0.7-1.0nm。這種三維的變化可引起靜電的產生,所以使石墨烯單層容易聚集。同時,褶皺大小不同,石墨烯所表現出來的電學及光學性質也不同。
-
進展|三維互聯石墨烯卷骨架增強反應動力學的鋰離子電容器研究
一維石墨烯卷不僅繼承了石墨烯的優異的電學性能,同時也具有一維材料的諸多性能,如表面積比大、載流子遷移率高、自聚集受限、機械強度高等特點。另外,與表面無縫的碳納米管相比,石墨烯卷在埠和邊緣處呈開口狀,更有利於電解液的滲透和離子的遷移。
-
又是魔角石墨烯!又一次顛覆傳統認知
當具有相似晶格常數的兩個單層石墨烯垂直堆疊且略微未對準時,則會呈現出周期性莫爾圖案,從而改變材料的電子態和相變,產生新穎的物理性質。2018年3月,麻省理工學院PabloJarillo-Herrero課題組(曹原在MIT的博士生導師)在~1.1°魔角扭曲的雙層石墨烯中發現新的電子態,可以簡單實現絕緣體到超導體的轉變,打開了非常規超導體研究的大門。
-
石墨烯電池出現了,充電只需幾秒鐘
雖然說在實驗的階段已經完成,但是石墨烯電池的市場推廣使用還是有一段路需要進行的,不過如果這種材質的電池成功的開發成功並且開始應用的話,那麼理論的充電時間之需要幾秒鐘就可以完成,絕對是一種新能源的最佳選擇,本文就來詳細的為大家介紹以下石墨烯電池的相關信息,帶大家來了解一下石墨烯這種材質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