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首古詩之一:渡漢江

2020-12-12 雁知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絕

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

作者介紹:

宋之問 (約656-712),字延清,汾州人(今山西汾陽縣附近),初唐詩人。他的應制詩寫得很工整,對律詩體制的形成,有一定影響。

說明:

這首詩,寫的是作者在貶謫期間,從瀧州(今廣東羅定縣)逃跑回洛陽時的惶恐心情。詩中語言明白如話,久別歸鄉的情景,真切感人,歷來被人傳誦。

詩歌大意:

客居嶺外與家裡音信斷絕,

經歷了冬天又來到了春天。

距離故鄉越近心中越惶恐,

不敢問從家鄉那過來的人。

相關焦點

  • 宋之問《渡漢江》獲武則天賞識
    渡漢江唐代 · 宋之問lǐngwàiyīnshūduàn嶺外音書斷,注釋①漢江:長江最大支流,又稱漢水。源出陝西,經湖北在武漢市漢口龍王廟流入長江。②嶺外:五嶺以南的地區,通常稱嶺南,即今廣東省大部分地區。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③來人:從家鄉來的人。
  • 《渡漢江》是誰的詩,首句中「斷」字準確嗎,詩人是怎樣的心情?
    因為關於《渡漢江》這首詩的作者,在歷代詩歌編纂者的詩集裡,將這首詩歸到了兩個人的名下:一是李頻,一是宋之問。因此把詩中的關節搞清楚了,閱讀障礙就掃清了,詩意也就就順理成章。《渡漢江》原詩如下: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 讀一首詩王維《漢江臨眺》,此詩一出,後世寫江水的詩皆甘拜下風
    ——唐代:王維《漢江臨眺》詩歌是語言的藝術,詩人首先是慧心藝術家。《詩經大序》云:"詩者,志之所之,在心為志,出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覽物之情,是每個人都有的。縱使相同的感情,用眾人都熟知的文字來表達,不同的人,所作出的結果,差別還真的大。能將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用文字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才能稱為詩。
  • 針對現在小孩背古詩,一天一首你怎麼看待?
    寶媽提問:針對現在小孩背古詩,一天一首你怎麼看待?魚媽回覆:你好,我是魚媽。針對現在小孩背古詩,一天一首你怎麼看待?一天一首也不算多吧,我小時候,一天背一篇課文,初中時老師只要求背某幾段了,但是也要背英文課文,單獨從數量上來看也並不算多。像我自己小時候,就很喜歡背課文,每天早上喜歡趕第一個去背,因為老師有時會獎勵一個小本子,那個小本子封面的一個「獎」字對我來說有莫大的吸引力。
  • 在漢江,王維寫下了宏闊大氣風格的最後一首名詩,從此詩風大變!
    酒至微醉,一郡之長便舉杯提議,求王維賞詩留念。頓時,宴會眾人舉杯應和,掌聲雷鳴。王維一向低調,面對盛邀不緊不慢,接連推辭:「摩詰詞淺才薄,對荊楚風物頂禮膜拜,實不敢亂賦胡言。」有人笑呼:「既是欽差又為詩豪,兩過襄陽不賦一詞,豈不輕謾我荊楚大地!」聽罷此論,王維微微一笑,小飲一杯,慢慢行於墨案,輕輕提筆,邊吟邊寫,緩緩書出一詩:漢江臨泛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 古詩難懂?給你一把閱讀古詩的鑰匙
    古詩,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經典。閱讀古詩,可以豐富語言積累、提升審美能力、提高文學素養。近年來,語文學科更加重視對詩歌閱讀能力的考查。如何讀懂一首古詩?這個方法管用!一、首先析題目。
  • 「一子落而滿盤活」,看一個字如何點亮一首詩
    套用這個說法,詩詞中也有這樣的,靠一個字就可以撐起一首詩,靠一個字就可以讓境界頓生,靠一個字就讓一首詩難以忘懷,這樣的詩有如江湖武藝,四兩撥千斤的功夫,輕巧而高明。在你的心中,你能想到是哪一首詩呢?其實仔細地搜索浩瀚的古典詩詞,實在是並不很多。
  •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一首經典古詩《山村詠懷》出自北宋
    Hello,大家好,歡迎瀏覽百家號原創作者「語文輕鬆學」的一篇古詩系列的文章。相信有一首古詩一定令你記憶猶新,甚至勾起你許多的童年回憶。好的,閒話就不多說了,這首古詩是我們幾乎所有人在剛讀一年級的時候的一首必學古詩,它就是北宋大詩人邵雍所作的《山村詠懷》。「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翻譯:一眼望去有二三裡遠,輕霧籠罩著四五戶人家。大大小小的亭臺樓閣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鮮花正在開放。
  • 一首古詩只有2句,他因此被評為史上「最懶」詩人!
    有聽說過4句的古詩、6句的古詩、8句的古詩,而2句的古詩,卻是第一次聽說! 因為此事,他成為了有史以來最特別的一個詩人,也被評為有史以來「最懶」的詩人! 他的一生,只留下半首詩,你可能不知道他是誰,但是你一定聽說過他的半首詩(如果4句是一首詩,那麼2句,那就是半首詩)。 他是誰呢?
  • 李白的《渡荊門送別》,到底有沒有離別愁緒?沈德潛也誤解
    我是沉於古詩,為您解讀古詩的感情脈絡,讓您了解古詩中的感情表達方法。李白的《渡荊門送別》,大家都很熟悉,全詩氣勢恢宏,描寫了楚地的壯闊絢麗景色。這一點毋庸置疑。當然不是,這首詩不僅有送別,而且送別之情至深至切。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 文壇「驚世之恥」!想當面首被嫌口臭,卻留下一首詩流傳千古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因為這份欣賞因為這份毫無防備的真誠相待他卻因此丟了性命有一天,劉希夷寫了一首《代白頭翁》他興高採烈地邀請舅舅宋之問當日,他便趁劉希夷熟睡時命令家奴用布袋將他活生生捂死可憐劉希夷,那一年還不到30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卻因一首詩,被黑心舅舅殺害這位「黑心舅舅」便是文壇「千古之恥」——宋之問
  • 雞娃父母怎麼翻譯一首古詩
    做模糊識別算法的金融街精英爸爸放下手中機器學習在市場監管應用的課題,同另一位研究雷射雷達傳感器射頻晶片的海澱黃莊工程師父親,聊到給孩子在有道補英語課怎麼翻譯一首古詩。曹植這首詩非常適合描述帝王家殘酷,毫無手足之情。但曹植的文採在這首詩裡面遠不如描述甄宓那麼「令我忘餐」。
  • 這群小學生,把古詩「做」成了菜
    【來源:人民日報】青菜變成綠樹黃瓜化作山峰橙子成了太陽花生妝為石頭西紅柿組成了一朵朵花一首古詩一片景,一首古詩一道菜。今年的閱讀創意活動,該校三(3)中隊別出心裁:隊員們誦讀自己喜愛的古詩詞,並發揮想像,把普通的蔬菜、水果或主食與古詩詞聯繫,創作成美味且具有欣賞價值的藝術品。「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古詩作景入菜,平凡的食材都有了生命的活力。
  • 草長鶯飛二月天出自哪首詩 草長鶯飛二月天是哪一首古詩
    其實這個詞出自一首古詩,大家知道是哪首古詩嗎?  《村居》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賞析  詩的一、二句寫時間和自然景物,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春天裡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詩人用了一個「醉」字,寫活了楊柳的嬌姿,寫活了楊柳的柔態,寫活了楊柳的神韻。  詩的三、四句寫的是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裡放風箏的生動情景。全詩動靜結合,使美好的春光裡多了幾分生機和希望。
  • 【每天一首】之《題破山寺後禪院》小學生必背古詩詞
    《題破山寺後禪院》是唐代詩人常建的一首題壁詩,曾入選《唐詩三百首》。佛家稱僧徒聚集的處所為「叢林」,所以「高林」兼有稱頌禪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顯露著禮讚佛宇之情。然後,詩人穿過寺中竹叢小路,走到幽深的後院,發現唱經禮佛的禪房就在後院花叢樹林深處。這樣幽靜美妙的環境,使詩人驚嘆,陶醉,忘情地欣賞起來。
  • 【每天一首】之《赤壁》小學生必背古詩詞
    古詩介紹 《赤壁》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詩人即物感興,託物詠史,點明赤壁之戰關係到國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時暗指自己胸懷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見大。
  • 陳子昂一首七言古詩,全篇卻一句七言都沒有,如今的小學生都會背
    唐朝的唐詩之所以興盛,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七言古詩的興盛。作為一種擁有著悠久歷史的詩歌題材,在唐代文人們的努力下,七言古詩逐漸成熟,並且達到了巔峰。其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李白的作品,李白正是七言古詩的忠實愛好者,他對這個題材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渡浙江問舟中人》《出塞》
    尊敬的讀者:我們將會用150天更新《唐詩三百首》所有必背古詩,每天兩首。傳承經典,我們責無旁貸。 唐詩三百首·029
  • 這群小學生,居然把古詩「做」成了菜
    青菜變成綠樹黃瓜化作山峰橙子成了太陽花生妝為石頭西紅柿組成了一朵朵花……一首古詩一片景,一首古詩一道菜。今年的閱讀創意活動,該校三(3)中隊別出心裁:隊員們誦讀自己喜愛的古詩詞,並發揮想像,把普通的蔬菜、水果或主食與古詩詞聯繫,創作成美味且具有欣賞價值的藝術品。「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古詩作景入菜,平凡的食材都有了生命的活力。
  • 作者名不經傳,一首古詩意境優美,最後6句更深蘊理趣
    這些古詩善於塑造優美動人的意境,作者把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鮮明、生動的藝術畫面,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通過這種密切無間的結合,讓情與景水乳交融,從而達到一種浸透心靈的藝術效果。下面介紹的作者名不經傳,一首古詩意境優美,最後6句更深蘊理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