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聶:跑到終點才是新的開始

2020-12-17 騰訊網

每到周五,都有一種莫名的放鬆感,雖然周六周日才是我教練本職工作最忙的時候。有絲絲恐懼,害怕自己是不是把寫作當成一份工作來做了,這樣周末放鬆心情的出現貌似也就能解釋過去。但如果這種邏輯能成為現實的話,對我可能會是一種打擊,因為,我只是想非常隨意地分享自己的跑步心得和具體的方法,不在意,不經意間的一件事情。

從我個人角度,我是非常願意把在小聶跑法公眾號寫的文章作為一種非常私人化的分享。可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有過幾次善意的提醒,說公眾號之所以有公眾兩字,就很難做到私人化,因此也就很難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意願去表達一些觀點和角度,該注意的還是要注意,謹言慎行的那種。好吧,貌似沒有了一點點自由,但多了一份責任,這樣也挺好的。

前兩天,又不小心批評了學員幾句,因為他們不聽話。一直以來,我時刻提醒自己和學員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用詞和態度,不能讓學員感覺到壓力。但還是有點控制不住,言語方面直接表達了我不滿的態度。起因是他們還是非常心急地去理解跑步,初級階段的水平,一直好奇,甚至以行動去探討高級階段的內容,好比是小學生階段就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找老師諮詢各種高中課本的問題。他們不知道這樣的做法會導致自己該練的基礎沒有練到,而高級動作即使獲悉了,也會因自己基礎不牢而掌握不了,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無用功。這樣的例子雖然在現實當中比比皆是,只是作為我的學員,會引起我對自己責任的反思,因此,也就容易被這些學員惹火。當然,我知道這是我修為不夠的原因,提升空間依然存在,喜憂參半吧。

我們又來探討一下無為唄,周一的文章(小聶:看完這些,你還覺得小聶跑法就是姿勢跑法嗎?),有跑友留言,貌似還是我的教練同行,提到他對無為的理解。事實上,從他的言語表達,他太在意結果,而忽略了過程,他只在意我跑動的肌肉反應而忽略了動作形態,更忽略了產生這些動作形態的過程的前提是什麼。肌肉反應是人體正常的體能表現,和無為意識根本不能混為一談,在所有的運動項目裡面,即使是世界頂級運動員都會有正常的肌肉反應,按他的文字意思去表達,我只有慢跑才是無為了,因為慢跑階段才不會出現他所說的身體的「緊」。

當然,如果我在慢跑過程中還出現他所說的「緊」,那就真的不能說是無為了,因為想太多才會在輕鬆慢跑中體現肌肉發緊,視頻裡的配速是305左右,已經遠遠超出我的正常比賽配速,屬於速度訓練竭力跑動那種,因此所體現出來的肌肉反應是非常正常的,即使基普喬格的比賽配速250看起來很輕鬆,我們嘗試探討一下他在速度訓練跑210左右配速的時候,看看他是否還會和250配速時的肌肉反應是一樣?

看看我們小檸檬的無為而跑,空無雜念的跑動體現

這樣說吧,包括我們學員群在內,依然有很多人非常在意步頻、步幅這些數據的結果體現,他們關注常規的跑動,通常會在意自己步頻步幅是多少,而不會去思考跑動中的發力點和專注度應該如何把握。包括剛才那位留言的教練同行,如果他真正想做一名對他人能給到幫助的教練,應該在觀看我的跑動視頻的時候把注意力集中在觀摩我動作運用的發力點和我的腰腹部形態的研究上面,而不是在意我的跑動配速或肌肉反應這些外在的結果。再說一次:無為不是表達什麼都不要,而是在做的時候不去想反而會得到更多。

很多人跟我說,今年沒有比賽可跑了,咋辦呢?我樂了,跟他們說:幾年前你跑步了嗎?你跑馬拉鬆了嗎?還不是一樣的過。事實上,我說過好多次了,跑步僅僅是我們追求健康,改善生活質量的一種方式而已,而馬拉松更是建立在跑步基礎到達一定階段以後的錦上添花的行為。我當然願意有比賽了,但沒有了其實也是可以用非常坦然的心去面對。至於很多人關心我,問這樣會不會對我的工作產生影響,我說:影響當然是有,但不會很大,因為我是在做跑步技術分享,而不是做馬拉松培訓。我只是想讓更多熱愛跑步的人可以知道健康無傷和穩步提升的跑步方法,而不是培養專注於馬拉松的跑者。所以呢,所謂的影響對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不要覺得我們每一次的跑動或比賽到了終點就是結束,其實,這才是未來下一段跑動或下一場比賽真正的開始。好比是我感覺周五到了,這周的文字工作貌似結束了,可以輕鬆一下,其實,思考下周文字該如何安排和布置的工作才開始。所以,把注意力集中在過程而享受這個過程,比過於追求到達終點那一刻的滿足感更重要。

好了,該放鬆還是得放鬆一下,起碼睡個自然醒的願望還是得實現滴。

相關焦點

  • 放下過去,才是新的開始
    放下了才有新的開始,新的希望。空談誤國,想得太多何嘗不是呢?人生,就像一輛公交車。出生就是起點,每個人都必須上車。上車後大家都要找到自己的位置。都希望找一個能能夠欣賞沿途風景的好座位。有的人運氣好,一上車就有空座位,幸運地做到終點。有的人運氣不好一直站到人生的重點。累得無暇顧及沿途的風光。
  • 小聶跑法:放鬆身體才能健康地去跑步
    因此,我建議大家在閱讀小聶跑法,或是在練習小聶跑法的過程中,一定要審視自己是否處於放鬆狀態。我會在後面講解動作細節的過程中,和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放鬆的具體做法,總的來說,這是我們跑步避免傷痛和不斷進階的重要環節。這也是我把這個概念放在最前面和大家說明的原因所在。——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 幕後|《雲鳥》——天堂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開始
    "如果人死以後,靈魂會像水一樣不斷循環轉化,那麼死亡便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新的開始了"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推薦的是第十屆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節參賽作品
  • 小聶:你想成為「跑圈大神」嗎?
    後來,在2017年合肥馬拉松,當我跑出了307的成績以後,開始有人叫我大神,然後走到現在,喊我大神的人越來越多。感覺挺彆扭的,第一,我不敢當;第二,我不配。我從不認為我的成績可以達到稱神的程度,如果硬要表示對我的定義,那麼,在大神後面加多一個「經」字會更貼切。 我一直都在做「神經病」一樣堅持的事。這非常符合大神經的特質,特別對跑者而言尤為如此。
  • 小聶:堅持才會有奇蹟
    小聶語 早在2018年我們公眾號開始的時候,就有人建議我要做一點推廣活動,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的號,或是讓更多的人知道小聶跑法。當時我的回覆是:不急,因為我還不知道我能堅持寫多久。
  • 學員分享丨認真學習小聶跑法,我收穫了什麼?
    從去年二月正式學習小聶跑法到今年四月,盤點這一年多的學習收穫,有這樣幾點: 1.重視動作細節,練習目標明確 每次提拉動作從原地練習到跑動,教練都有文字、視頻的講解,看似簡單的動作,真正要形成肌肉記憶,需要日復一日專注的練習
  • 《旅程終點》影評:唯有死亡才是旅程終點
    這種會讓身處其中的士兵感到疲憊不堪,就算原本充滿熱情與戰意也會隨著時間逐漸消散,甚至因為巨大心理壓力而失去理智的處境,就是電影《旅程終點》主要在描述的主題。《旅程終點》評價好看嗎?《旅程終點》故事背景設定於一戰開始4年後的1918年春季,由於德國將軍魯登道夫意識到己方無法再繼續消耗,必須搶先美軍支持到達歐洲前獲得階段性的勝利,因此在跟東方俄羅斯籤署停戰條約之後,魯登道夫將東線戰場的士兵調往西方,希望以軍力優勢向協約國展開突襲進攻的「皇帝會戰」前夕,透過軍隊逐漸集結醞釀、大戰一觸即發的氛圍,對身處戰場上士兵做出相當詳細的描寫
  • 跑步要跑到什麼程度才可以嘗試半馬?
    「極點」-終點一般跑到17-18㎞時會有「極點」出現,容易出現心率飆升,跑不動,抽筋等現象。因此,過了16㎞我們就減速,平穩渡過這一「極點」區,過了18㎞後再加速。最後那一段路是最危險的,我們不要衝刺,正常速度通過終點拱門。
  • 一切緣起緣滅,什麼才是學佛終點?
    那麼,什麼才是學佛的終點?一、佛菩薩的終點佛陀29歲出家,35歲證道,弘法45年,80歲入滅。佛陀入滅前,舍利弗、目犍連雙賢入滅。可是既然佛菩薩來到世界的使命是教化眾生,娑婆惡世未有改變,佛菩薩們早已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脫。照說早已跳出生死輪迴,為什麼還要通過所謂的「入滅」來示現眾生人生苦短呢?佛菩薩的終點又在哪裡?
  • 小聶:跑步的專項力量該怎麼做呢?
    以我們公眾號或是我們小聶跑法的體系為例,很明顯我們的體系是非常抗拒和排斥主動跨步這個動作意識的,所以,我們文章所闡述的觀點和運用技巧,都排除了主動跨步這個動作意識的範疇去表達。如果,你是主動跨步的意識去跑步,並且不想去改變調整的話,即使有相當多的人認為我某個文章是絕對的乾貨,那對你也是毫無意義的。當然,你也儘量不要和我討論我們的理解角度差異。
  • 奧斯卡緬懷高以翔 網友紛紛感嘆: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
    奧斯卡緬懷高以翔 網友紛紛感嘆: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時間:2020-02-10 13:3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奧斯卡緬懷高以翔 網友紛紛感嘆: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 2月10日,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赫然出現高以翔的身影,在緬懷已逝電影人的畫面中,高以翔的影像信息讓人感慨萬分
  • 玩了神廟逃亡7年,其實有3個不同的終點,其中1個到了上海?
    這個遊戲也是被很多人追著玩了7年了,但是很少有人能跑到最後的終點吧?畢竟這個遊戲最後很難的。但是其實它有3個終點呢。 玩了神廟逃亡7年,其實有3個不同的終點,其中1個到了上海?
  • 最能跑白衣天使邢如伶:跑步就是我的生命,我要跑到跑不動為止
    於是,2001年3月31日,邢如伶開始了自己的長跑之路。不想,10年過去了,老中醫已經不跑了,而她的奔跑再也沒有停下來,心臟病症居然真的在她奔跑的力量下被逼退痊癒了。 邢如伶說她非常感激那位老中醫,這一生都感激他。開始的初衷就是為了治病,很單純的念頭,後來走上了業餘長跑運動員之路,這純屬偶然。
  • 對《泰拉瑞亞》來說,旅途沒有終點
    那時候的2D玩家想要玩到沙盒遊戲,可是非常非常不易的,畢竟另一款2D沙盒的代表作《星界邊境》要到2016年才正式發布。而Terraria的1.0版本,發布於2011年5月16日。時隔9年,Terraria的開發商Re-Logic估計沒有想到,它已經成為屈指可數的銷量超過千萬級別的獨立遊戲。
  •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
    不平凡的2020年已經過去轉眼間,我們已經處於2021的開端2021,挾著未知,帶著期待讓心更勇敢一點,讓步伐更堅定一點想做就去做,想追夢就去追夢告別2020,走進2021我們一起走進新的一年擁抱嶄新的自己告別20年新開始
  •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尋夢環遊記》
    米格爾的反映也從一開始的抗拒到後面轉為深深的理解和感動。他逐漸意識到,夢想與親情之間,不一定是非此即彼的關係。追尋夢想重要,家人也很重要。沒有家人祝福的夢想是有遺憾的。電影中另外一個感人的點就是對於死亡的定義,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有人說過,人這輩子其實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身體的死亡,生物學角度死去。第二次是葬禮,從社會地位上講的死亡。
  • 死亡是生命的終點嗎?有沒有可能是另一種「開始」呢?
    在人類的發展史中,誕生了許多璀璨的文明,不同的文明對於死亡的看待各有不同,有的認為死亡並不是結束,而是另一種開始,靈魂會接受審判,從而決定是上天堂還是下地府。在我國儒家文化中,所謂子不語怪力亂神,儒家文化對於鬼神之說,歷來都是敬而遠之,敬畏它卻遠離它。古人是相信鬼神之說的,但不同的文明相信的程度不一樣,古代,科學沒有萌芽,產生這些認知不足為怪。
  • 五花八門的臨床研究終點 傻傻分不清楚?
    當前,腫瘤領域創新藥物眾多,臨床證據鏈日趨複雜,湧現出了複雜的終點指標和研究設計——包括替代終點、中間臨床終點和其它創新終點;並出現共同終點平行檢驗、複合終點序貫檢驗等複雜設計。為何設置PFS和OS雙終點?如何理解α值分配?為何研究設計相似、終點設置不同,可能得到截然相反的結論?
  • 【精彩日文】並非終點 只是驛站
    全文翻譯:  並非終點 只是驛站  我們經常把人生中的一些大事錯認為是終點。比如說,升學考試、就業、結婚。其實這些事情只是我們漫長人生中的一個個驛站,並非終點。如果一味的看做是終點,就會不知不覺忘記之後還有很多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