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多柔情 景美客自來
——「雙節」小長假大運河滄州段景點走筆
本報記者 孫健 本報通訊員 崔明瑞
一彎清水,究竟能給人們帶來什麼?一彎清水,又能為城市增添什麼?在這個「雙節」小長假,帶著對大運河的美好憧憬與希冀,記者來到運河畔,在一路風景中,伴著歡聲笑語,感受運河變遷,感知運河活力。
蜿蜒的運河水在中心城區的東南角「擺」出一個「Ω」造型,依託這片水域,滄州精心打造了大運河生態修復展示區,作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駐足河沿遠眺,成方連片的草坪,在鬱鬱蔥蔥的樹木點綴下,愈發碧綠。三三兩兩的孩童在草坪上嬉戲打鬧,運動跑道上許多市民遛彎聊天,還有不少年輕人把這裡的美景當作背景拍攝婚紗照。
年近七旬的孫國棟從小長在運河邊,他見證了這片水域的變遷。他說:「現在大運河畔草綠、水淨,不僅恢復了往日的生機與活力,而且設置了很多休閒娛樂的基礎設施,成為大家踏青賞景的好去處。」
記者沿著這片水域漫步時,遇到了從天津到這裡遊玩的李曉明一家。「我們全家計劃自駕遊到滄州前,通過網絡搜尋攻略,除了吳橋雜技大世界、南大港溼地等景點景區外,很多遊客對這裡的評價挺高。」李曉明說,一座城市能有這麼一片水域,可以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水域蜿蜒動人,河畔草綠花香,讓人感覺非常愜意。
有水的地方,就承載著幾多柔情。京杭大運河縱貫青縣全境並穿城而過,這兩年,青縣依託大運河沿線河堤,打造了21公裡騎行漫道,並將百餘個小遊園、小果園、小菜園、小花園點綴其間,成為吸引遊客的別樣風景。
走在青縣馬廠鎮下馬廠村的騎行小路上,一支由十幾名騎行隊員組成的騎行隊伍依次排開。領隊王樹行介紹,這支騎行隊伍來自廊坊大城。「我們距離青縣很近,『雙節』前大家就約好了,利用小長假到這裡騎行賞景。」王樹行說,以前他就曾到過青縣,並且實地體驗了這條騎行路線,沿線水天一色、風景宜人,非常適合休憩遊玩,隊員們都覺得來有所值。
從下馬廠村繼續前行,就來到了清州鎮胡白莊村,村頭九曲十八彎溪水造型的九曲廣場,將村莊裝扮得格外靚麗。村黨支部書記張國亮說:「我們村有著幾十年的蔬菜大棚種植傳統,隨著大運河沿線村莊的美化靚化,越來越多的遊客節假日到這裡採摘新鮮果蔬,感受運河美景。」
驅車南行來到東光縣南霞口鎮南霞口村大運河畔,一場新奇的運河之旅已然開啟。置身林間,陽光透過樹葉斑駁地灑落在地面,形成獨特的光影之美。由於樹林裡負氧離子含量最高時達到1萬個以上,這裡也成為運河沿線著名的「生態天然大氧吧」。
滄州市民張宇專程帶著家人到這呼吸新鮮空氣、欣賞自然風光。「微風襲來,楊樹葉簌簌飄落,盡顯飄逸靈動之美,置身其間,猶如走入一幅精美的油畫中。」張宇說,除了林間美景,這裡還有荀慧生大舞臺、東吳文創園、親水平臺、木棧道等景點,可以說是老少皆宜。
「生態天然大氧吧」是東光縣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為契機,規劃「一線三珠多點」布局的生動寫照。幾年來,東光縣先後精心規劃了南霞口大運河康養小鎮、碼頭宜居宜遊文化小鎮、蓮窩水驛古鎮、麒麟臥生態採摘園、碼頭沉船遺址公園等景點景區,為運河沿線增添幾多韻味。
水波動,文化興。吳橋縣將雜技文化與運河文化深度融合,作為吸引遊客的一張「王牌」。漫步吳橋運河景觀帶,河堤兩側的樹木古樸自然,頗有韻味。沿林間小路不斷深入,河灘花海、觀光木塔、河灘休閒公園等項目逐一呈現。遊客王海林當天從鹽山到這裡賞景,在他看來,這裡已然成為運河文化旅遊的標誌性景觀。
吳橋雜技大世界沿大運河而建,是大運河沿線必不可少的景點之一。隨著一聲嘹亮的「開城門」聲,江湖文化城城門大開,一系列的雜技表演輪番上場。「沿著運河邊走上一圈,既能親近自然,又能欣賞豐富多彩的雜技節目,真是一次令人難忘的文化之旅。」來自北京的遊客陳輝說,這次來吳橋,他和家人欣賞到了很多雜技舞臺劇和魔術情景劇,真是不虛此行。
一路行一路看,泊頭、南皮、滄縣等地以大運河文化帶為軸線,積極推進大運河沿岸文化景點連點成線,讓人們感受到運河生態和文化之美。
「剛剛閉幕的市委九屆九次全會,為進一步加快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擘畫了藍圖、指明了方向,大運河滄州段更多美景值得期待。」市大運河文化發展帶建設辦公室黨組書記張建亭介紹,接下來,全市將堅持全域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精心抓好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加快城鄉融合發展,促進新型城鎮化提質量、上水平,以新型城鎮化助推高質量發展,將大運河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為加快建設經濟強市、美麗滄州提供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