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都會比實體領先。對電影行業感興趣的,需要把握控制整個恢復周期的節奏。
上半年對電影行業真心淚奔,是最慘的行業。
春節前後開始關閉電影院,到7月底左右慢慢復工。從7月16日國家電影局發布的通知,低風險地區7月20日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恢復效果低於預期。所以整個電影板塊依舊低迷。
基本面
電影復工率只有55%,嚴重低於預期。單月收入也只有19年正常日均的一日收入。上市公司中院線龍頭萬達電影半年報淨虧損15億。有半數影院組織復工還需要時間。
惡性循環
行業缺乏正向激勵,導致惡性循環。任何一個市場想迅速恢復,需要強有力的需求刺激。目前電影行業惡性循環已有形成趨勢。
1、 人才流失。不管是電影影片拍攝方,電影院,版權中間商等等人才流出大於流入;
2、 收入的影響,形成不了高質量的產品。各地文創,藝術等方面項目補貼申報積極,但真正落地的並不是很多,行業收入下降致使項目方轉型;
3、 電影院雖然逐步開放,但是人們的觀影意願比前期下降,沒好片子,自然不去看;
4、 上座率限制,影片時長限制,消費者和影院方性價比都低下。
破除惡性循環必須有高質量的現象級影片,比如《阿凡達》類似的把消費者帶進影院。還有就是低價消費,讓觀影者知道有便宜可佔。不過這些都需要疫情防控等級再度下降的時候實施。
前期爆款影片《姜子牙》、《唐人街探案3》等一直獲得市場期待,預計9、10月份逐步上映,真正能夠引導市場恢復的中流砥柱估計要到2021年春節檔。隨著市場低迷,預計逐步開放的影院也會降低服務水準,控制運營成本來降低虧損程度。也有部分現金流狀況比較差的影院直接退出市場。
電影行業出現拐點可能性最大的是2021年春節附近,國慶會恢復部分,預熱和促銷為主吧。對利潤影響相對有限。打個預期差,參與可行時間也在9月份左右。
市場投資方面也把握好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