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子說:
南伯子綦遊乎商之丘,見大木焉有異,結駟千乘,隱將芘其所。
有一次,南伯子綦到商丘,看到一顆神奇的樹。這棵樹非常大,樹蔭下能停下一千輛馬車。
南伯子綦說:
此何木也哉?此必有異材夫!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為棟梁。俯而視其大根,則軸解而不可以為棺槨。咶其葉,則口爛而為傷;嗅之,則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

這棵樹好奇怪,一定是一種特殊的材料!抬頭看,枝幹是捲曲的,不能做棟梁;低頭看,根部容易爛,不能做棺材。舔一舔葉子,嘴爛了;問一問味道,狂吐三天都停不住。
這種樹太厲害了。它的厲害之處,不是對人們有用,而是對人們無用,完全沒有一點作用。甚至讓人們不敢去接近它。

子綦感嘆說:
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於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
這就是「不材之木」啊!要不是一無是處,也長不到這麼大啊,人們早把它砍掉使用了。唉!天生此木,看似無用,實則有大用啊!

這種木頭,最大的神奇之處,在於能保全自我。這種境界猶如老子和莊子提倡的至人、聖人、神人了。看似無用,其實只是對於世俗來講沒有用;其實有自己專門的用途。如果用人類當中的一種,來比擬這種樹,那麼只有帝王可以比擬。

古代的帝王,都自稱「孤」「寡人」,是孤家寡人,不與他人同列;這不是不受歡迎,而是實際上高於所有人。帝王是最沒用的,比如漢高祖,不能打仗、不能用計謀、不能管後勤,可是他的作用就是收攏了一大幫人幫他做事,最終猶如這棵大樹一樣,蔭蔽天下百姓。
文中講道:這棵樹的樹蔭下,可以停放一千輛馬車。這其實是暗示「千乘之國」——春秋戰國時代,以國家的馬車數量,來衡量國力強弱,一千輛馬車的國度,是天子之邦。這其實是暗示,這棵看似無用的樹就是樹中天子,與這棵樹相似的人就是人中之龍。

真正的領袖、人中之龍,到底需要什麼特殊的才能?他不必像韓信一般會帶兵,越多越好;也不必像張良一般運籌帷幄,心思細膩萬事都在掌握之中;更不必學陳平,陰謀詭計層出不窮;學蕭何,後勤管理天下第一;他還不必學西楚霸王,威武霸氣天下唯我獨尊。他不能太精明,也不能太專業。如果太精明,隨時看到別人的錯誤,指出別人的錯誤,他就無法統帥那麼多人為他做事;如果太專業,比張良韓信還專業,他就會成為別人的臣子,而非天下的君主。

世界就是這麼奇怪。專業好不好?聰明好不好?心思細膩好不好?威武霸氣好不好?我們說原本是好的。可越是在一個方面突出的人,越是做不了領導;越是看似什麼都平平無奇的人,越是能領袖群倫,做蔭庇一個單位、一個地域、一個時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