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石屏異龍鎮這位黨總支書記,一心只為富鄉親美家園

2020-12-22 紅河日報社

有個好帶頭人,支部就堅強、村裡就發展、群眾就滿意。在奮力推動建設新時代團結進步美麗紅河的進程中,一大批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在平凡中見擔當,用行動彰顯作為,贏得了群眾的信賴和稱道。他們是先鋒模範帶頭人,他們是我們身邊的正能量,他們是值得學習的榜樣。從即日起,本報推出「點讚好支書」欄目,講述每名好支書背後的一段感人故事,激勵廣大基層黨員幹部擔當作為、奮力前行。

在距離石屏縣異龍鎮20餘公裡處的大山裡,散居著阿希者村委會的阿希者、蜜蜂洞等8個自然村14個村民小組的300多戶1130餘名村民。他們在村黨總支書記許海清的帶動下,克服山高坡陡、常年缺水等困難,在山裡種植紅桃6000畝、蔬菜2300畝、烤菸1600畝、百香果300畝,脫貧、致富、奔小康。

發展產業

帶動村民走上「致富路」

5月31日,記者在半山坡上的紅桃種植基地裡,見到了正忙著組織村民摘桃的許海清。他告訴記者,村裡六成以上的農戶都種植了紅桃,一般人家種植20畝至30畝,平均每畝收入4000多元。每到桃花盛開的季節,村民們還可以為前來賞花的遊客提供餐飲等服務,也多了一份收入。

許海清在紅桃基地勞動

說起村裡的產業發展,許海清說,阿希者村因山高坡陡,過去產業結構單一,村民增收困難。他過去在昆明從事水果、蔬菜生意時,覺得家鄉也適合發展特色種植。「我何不回老家,發動鄉親們發展種植呢?」慎重考慮後,他毅然回到了村裡。

回村後,19歲就入黨又見多識廣的許海清贏得黨組織的信任,於2010年10月被推選為村黨總支書記。 從此,他開始自學種植技術,試種烤菸、紅桃。試種成功之後,他和村「兩委」及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分析村情貧情,敲定了村委會「長短結合、高矮間作、以短養長」的產業發展思路,決定通過種植、養殖、旅遊3條路徑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紅桃基地

許海清經常奔波在田間地頭,主動向鄉親們分享種植養殖經驗,不僅帶頭領著幹,還號召「明白人」「帶頭人」發揮作用,在8個自然村發展種植烤菸、紅桃、蔬菜萬餘畝,並延伸產業鏈發展鄉村旅遊,鼓勵農戶開辦農家樂,增加群眾收入,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了強大動力。

在許海清的帶動下,全村黨員群眾埋頭苦幹、奮勇爭先,產業發展又好又快,村民收入顯著提高,阿希者村成為全縣第一批脫貧出列的行政村。

主動作為

帶強基層組織「火車頭」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擔任黨總支書記以來,許海清把抓好村「兩委」班子建設、帶好黨員隊伍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探索出一條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有效途徑。許海清認為:「只要把那些想幹事、能幹事、會幹事的人選樹成『明白人』『帶頭人』,農村的事情就好辦了。」

紅桃豐收,許海清在打包裝車

「村莊要發展,關鍵在幹部。都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幹部要怎麼辦?只有提高本領,提高覺悟,轉變落後思想,敢想敢幹,基層黨建才起得來。」許海清說,村黨總支主要通過遠程教育、「三會一課」、召開村幹部大會等方式,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黨的理論、方針、政策,強化黨性教育,不斷提高黨員幹部素質和能力。

「群眾想要什麼,我們就幹什麼。但怎麼才能清楚群眾想要什麼?只有到群眾中去,聽群眾心聲,才能找出問題癥結,找準努力方向。」許海清說,群眾不是不想幹事、不能幹事,而是找不到奮鬥目標,「現在的民意是:脫貧已成歷史,富裕才是新目標。」許海清告訴記者,這就要求「明白人」「帶頭人」有超前的經濟意識,到一定時期就要轉型發展。目前,早期種植的紅桃樹面臨老化,「明白人」「帶頭人」已開始種植百香果,群眾也緊跟其後,大家的信心和動力也很足。

許海清在百香果基地勞動

「只有持續抓村幹部的作風建設,做到管理民主,才能帶動村子永續發展。怎麼抓?這就要堅持重大事項報告、一崗雙責、村務公開、財務公開等制度,規範黨的組織生活。」許海清舉例解釋,雖然鎮管村財務,但是每一筆花銷都要公開,只有管理民主、制度公開透明,才能打造一個堅強的戰鬥堡壘。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許海清的帶領下,2018年,阿希者村黨總支及下屬支部全部完成達標創建,阿希者村黨總支被省委組織部命名為「規範化建設示範黨支部」。

移風易俗

開闢基層治理「新天地」

「要想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還要做到鄉風文明、村容整潔。」許海清說,村裡各族群眾都嚮往美好生活,只要在思想上稍加引導,行為上逐步規範,就能找到農村社會治理突破口。

新村貌

在脫貧攻堅工作初期,村「兩委」發揮「半邊天」的作用,成立了全縣首個巾幗連心志願服務隊,通過上門幫助農戶收家治家、打掃衛生、勸誡酗酒等,帶動村民革除生產生活陋習。

同時,許海清還帶領村「兩委」修訂《村規民約》,在各村成立紅白理事會,舉辦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動員各家各戶制定家規家訓。開展「自強、誠信、感恩」等評比活動,評選出一批批好媳婦、好公公、好婆婆等。

到村裡遊玩的遊客

初心無聲,大山有言。如今,阿希者村群眾有奔頭有幹勁,產業發展成體系成規模,村民的精神面貌和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成為大山深處和諧宜居的美好家園。「領頭羊」許海清受到群眾交口稱讚,也得到了組織的認可:多次被評為縣級「優秀黨總支書記」;2017年獲得雲南省「扶貧好村官」榮譽稱號;2020年4月,入選雲南省村(社區)「百名好支書」。

記者:常玉選 文/圖

責編:普薇

相關焦點

  • 【講好扶貧故事 共建美麗萬全】萬全區安家堡鄉第七屯村黨總支書記...
    自2009年擔任黨總支書記以來,白利軍用「俯下身子做橋梁,挺起脊梁做頭羊」的一片丹心,趟出了一條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示範路。建強支部,築牢堡壘聚民心 2006年,年僅32歲的白利軍開著自己新買的奧迪A6回村探親,彼時他在外創業,也算小有成就,但看到村莊離開多年仍然是傳統守舊的模樣,他深有感觸,「自己富了,鄉親也要富」的想法突然湧上了他的心頭。帶著這樣的信念,白利軍毅然決定返鄉回村幫助村民們建設幸福家園,並暗暗發誓再苦再難也要讓第七屯翻身變樣。
  • 清華大學召開各單位黨委(黨總支)書記會議
    清華新聞網9月22日電(記者 馮哲盈 攝影 曹文鵬)9月16日下午,清華大學在人文樓四層報告廳召開各單位黨委(黨總支)書記會議,對學校重點工作進行部署,對近期工作進行通報討論。校黨委書記陳旭主持會議,各單位黨委(黨總支)書記和負責人參加會議。
  • 全國勞模劉仙會:為家鄉更美,鄉親們更富做出更大貢獻
    於是又擴大生產規模,流轉鄉親們閒置或撂荒的土地,不斷擴大蔬菜種植面積。2020年,合作社蔬菜面積發展到680畝,產量達到3000噸,實現產值1020萬元,年利潤100多萬元,蔬菜遠銷全國各地。合作社也帶動了70名鄉親發展了蔬菜種植200畝。每每有人問起她回家創業的初心,她一直都說,「我是農民的女兒,家鄉的土地養育了我,我就要用自己的雙手建設好家鄉這片土地。」
  • 孜孜不倦只為鄉親平安——敦化市大石頭鎮民勝村村書記修建的戰...
    在敦化市大石頭鎮民勝村有這樣一位村幹部,他無私奉獻、恪盡職守、衝鋒在前,帶領村民積極行動,共同守護著鄉親們的平安。他就是敦化市大石頭鎮中心村黨委書記、民勝村黨支部書記修建。同時設立由黨員幹部、村民志願者和聯防隊員組成的流動崗,他們走上街頭,勸阻個別出來拜年的村民,在修建和村「兩委」幹部的共同努力下,民勝村過年期間的大街格外冷清,然而修建心裡很暖和,因為他的鄉親們安全了。
  • ...脫貧故事】蔬菜產業助脫貧--黃平縣重安鎮安江村黨總支書記吳治忠
    我叫吳治忠,現年57歲,現任黃平縣重安鎮安江村黨總支書記。我本來可以考取大學的,但由於當時家庭經濟困難,加上從小就和家裡大人一起種植蔬菜,當時便報考了黃平縣農業廣播分校,畢業後就與種植蔬菜結下了不解之緣。
  • 奔向「綠富美」!浙江基層「領頭雁」分享小康故事
    過去,源頭村曾是「髒亂差」的代名詞:滿地雞糞,隨處垃圾,違建小屋、露天茅坑擋道……這裡的改變,要從村黨總支書記、主任陳小靜說起。「既然大家選了我,我就要把這個村當作自己的家來建設。」 2017年,陳小靜上任後,一場「環境整治攻堅戰」在村裡迅速打響。
  • ——追記湖北省秭歸縣沙鎮溪鎮高潮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宋青山
    2月21日,秭歸縣沙鎮溪鎮高潮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宋青山駕駛抗「疫」物資運輸車輛,在運送生活物資途中,為了保護群眾安全,遭遇意外,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0歲。這一天,他的小女兒才剛剛出生55天。  22日,宋青山的葬禮簡單而安靜,但網絡上的哀思久久不散。  回村的19天  2019年12月29日,宋青山的妻子生產,他只請了3天陪產假,便回村投入扶貧工作。
  • 「青山」永恆——追記倒在抗疫一線的秭歸縣高潮村黨總支書記宋青山
    2020年2月21日,一個讓人痛徹心扉的日子,秭歸縣沙鎮溪鎮高潮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宋青山在給村民配送代購生活物資時遭遇意外,不幸殉職,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0歲。  (一)  2月21日15時許,範家坪村民付金武在村交流群裡@青山書記,請他查證一輛收購柑橘的貨車位置。消息發出,久久沒有回音。
  • ...醫藥學院舉行2020年黨總支(支部)書記、黨務幹部、紀檢幹部培訓...
    大眾報業·大眾網訊 12月3日下午,齊魯醫藥學院2020年黨總支(支部)書記、黨務幹部、紀檢幹部培訓班結業式在學術報告廳舉行。學院黨委書記李亞鵬出席結業式,培訓班全體學員參加,黨委組織部部長張琳琳主持。
  • 記上海市普陀區桃浦鎮紫藤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楊兆順
    大家都說,紫藤苑的脫胎換骨,要感激他們的當家人、紫藤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楊兆順。 紫藤苑位於普陀區西北角的城鄉接合部,是上海改造「兩灣一宅」的動遷小區。 因為接納了從棚戶區轉來的浩大弱勢群體,小區居民中有將近一半是「很難搞」的「邊緣人群」,「兩勞」釋放人員多、精神病人多、下崗職工多、低保戶多、外來人員多,小區內吵架、鬥毆、賣淫、吸毒時有發生。
  • 東風暢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黨總支書記高立中: 在疫情風暴...
    東風暢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黨總支書記高立中: 在疫情風暴眼中,掌舵堅持逆行而上 2020-09-26 18:20:00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 ...洗臉」「洗腦」立規矩 ---記仙巖鎮張溪村黨總支書記汪月仁
    2017年3月村級換屆選舉,在上海、甘肅種植花木的汪月仁滿票當選仙巖鎮張溪村黨支部書記。在黨員日記裡,他這樣寫道:作為一名黨員,今天是我人生的分水嶺。01「洗臉」張溪村由原張岙和嵊溪合併而成,全村300多戶人家,村集體收入只有三萬多元,多年來村裡一直是老樣子。
  • 脫貧路上帶頭人——記內蒙古科右中旗巴彥淖爾嘎查黨總支書記阿...
    新華社呼和浩特6月27日電題:脫貧路上帶頭人——記內蒙古科右中旗巴彥淖爾嘎查黨總支書記阿日木扎   新華社記者丁銘、哈麗娜、葉珊   「話不多,人不閒;不弄虛,埋頭幹;一心一意為脫貧,不拿報酬不拿錢。」
  • 工作在不能「休」的地方,記安徽繁昌縣慶大村黨總支書記邢獻芝
    現在水位那麼高,工作那麼多,事情還有好多沒忙完呢......」說這話的人叫邢獻芝,她是安徽省蕪湖市人大代表、繁昌縣荻港鎮慶大村黨總支書記。汛情緊急,工作不能休慶大村四周環水,村子北面就是長江。一旦汛情告急,慶大村首當其衝!
  • 全國勞動模範、寧河區俵口鎮自由村黨總支書記於國興:不忘初心多辦...
    天剛蒙蒙亮,寧河區俵口鎮自由村黨總支書記於國興早已將全村街道裡巷巡視了一遍。「每天轉轉看看,我心裡踏實。」於國興說。這一習慣他已保持多年了。於國興(左一)到村民家中走訪 天津北方網訊:冬天的清晨寒風刺骨。天剛蒙蒙亮,寧河區俵口鎮自由村黨總支書記於國興早已將全村街道裡巷巡視了一遍。「每天轉轉看看,我心裡踏實。」於國興說。
  • 王萌萌:讓更多鄉親在家門口致富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吳圩鎮西孔村黨總支第一書記王萌萌就是這群人中的一員。7年間,田間、地頭、農家成為王萌萌工作軌跡中的重要節點。紮根農村,帶領鄉親一起奮鬥過上好日子,讓她這棵「85後」幼苗,在農村這片廣袤的田野上,成長為村民們心中值得信賴的大樹。
  • 神政橋湖田村這位「貼心書記」,一步一腳印為村民們做了這些事……
    神政橋鄉湖田村裡,第一書記劉慶安總愛到村民家裡坐坐,詢問貧困戶的就業狀況,查看種、養殖戶的種養殖情況;叮囑他們注意春季防火,注意生產安全。劉慶安2019年2月到湖田村擔任第一書記,一年多來,不僅湖田村全村貧困戶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劉慶安也在今年被鄉裡推選為「全縣優秀第一書記」候選人。
  • 戰「疫」故事|東海縣前薔薇村黨總支書記楊玉松:誰說女子不如男?
    中國江蘇網2月28日連雲港訊(通訊員 李保成)在家中,她是妻子、是母親,在疫情防控的的戰場上,她是黨員、是人大代表,是村黨總支書記,她始終衝在疫情防控最前面,用責任與擔當奏響了「誰說女子不如男?」的戰「疫」之歌,她是東海縣駝峰鄉前薔薇村黨總支書記楊玉松。
  • 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繪就綠富同興的八閩畫卷
    十裡荷塘,美了鄉村,富了鄉親。  提起福建北部南平市政和縣外屯鄉的荷塘,鄉親們笑得樂呵呵。  10年前,這裡卻是當地人的一塊「心病」。原來,外屯鄉十年九澇,低洼處稻田常被水淹,依靠種植水稻難以脫貧致富。當地村民許仁壽牽頭成立蓮子專業合作社,2011年起流轉水田種蓮子,如今種植面積達3000多畝,帶動村民脫貧奔小康。
  • 強農業 美農村 富農民——遼寧鐵嶺「村社合一」走出產業扶貧新路
    慈善公益報(本報記者 郭詩錦)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重要舉措,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林豐滿族鄉新邊村位於開原東部,地處偏遠,充足的日照為種植優質菸草提供了良好條件,村裡有著幾十年的菸葉種植歷史,不少村民通過種植菸葉走上了脫貧致富路。但新邊村村集體經濟一直比較薄弱,每年僅靠村集體土地發包收入近30000元。近年來,「如何發展產業,增加村集體的收入」的問題一直壓在新邊村村主任王成友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