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歷史資料中,對於隋煬帝楊廣都曾大加貶低,史料描寫楊廣得位不正,甚至稱他還曾犯下違背人倫的「弒父辱母」之罪。事實真是如此嗎?首先我們要知道,大隋朝始於楊廣的父親楊堅,楊堅是通過謀奪女婿的皇位,才建立了大隋朝,這是楊堅身上的汙點。
但我國首先推行科舉取士制度的,便是楊堅和楊廣父子。始自南北朝,多年國土紛亂的格局,也是被大隋所統一的。
其次楊廣也是第一個將高句麗打服,並力主開鑿當時世界上最早也是規模最大運河的君主。大運河屬於內陸航道,它的開鑿意味著大隋朝的南北運輸將不再僅依賴於海運,而是可以利用內陸河來溝通南北貿易,繁榮大隋的經濟。
大運河對於後來的李唐王朝而言,就像是秦朝的鄭國渠一般,促成了李唐王朝經濟上的大繁榮。
李唐王朝覆滅大隋以後,四海臣服,最早向大唐稱臣的番邦便是當時的契丹和奚族。契丹和奚族正是看到大唐徵服了高句麗才做出了如此選擇,而高句麗之所以選擇臣服大唐,正是因為被楊廣打怕了,打得人口凋零。
所以說李唐王朝的盛世,是站在楊堅、楊廣父子兩代人經營的大隋肩膀上發展起來的。楊廣有缺點嗎?答案是有,楊廣太過自負,太好大喜功。楊廣打高句麗,開鑿大運河的做法並沒有錯,但他有些操之過急。這是因為如此濫用民力,才讓李唐王朝鑽了空子。
要想知道楊廣有沒有弒父辱母,先要看當時的背景以及楊廣的母親宣華夫人。公元604年楊堅駕崩,楊廣終於如願以償,坐上了大隋皇帝的寶座。然而楊堅的去世,卻讓楊廣陷入了流言蜚語之中。隋朝史料記載: 從公元604年初春開始,楊堅便定居仁壽宮,隨後楊堅便將朝中事務交給了太子楊廣來打理。又過了兩個月,楊堅卻突然患病,等到了秋季,楊堅的病情突然加重,處於彌留之際的他緊急召見了心腹大臣,交代起身後事。
從隋朝史料記載便可得知:楊堅應該是正常死亡,因為能召見大臣,囑託身後事,正說明楊堅此時的頭腦十分清醒。隨之楊廣弒父之也就說根本不存在。
而流言之中,楊廣「辱母」的對象便是宣華夫人陳氏。陳氏原本是陳國皇帝的女兒,陳國覆滅以後,陳氏被納入了楊堅的後宮。入宮後的陳氏十分受寵,獨孤皇后去世以後,陳氏更是負責打理起六宮,其地位已經堪比皇后。
楊堅身染重疾以後,便組織大臣們來處理朝政。楊廣見父親病重,就準備做些後手,以防隋朝在國喪期間發生大亂。
所以當時的楊廣就給楊素寫了一封信,詢問朝中百官的動向。誰曾想信卻被楊堅得到,當時的陳氏便趁著楊堅猜忌楊廣,聲稱楊廣對自己有無禮之舉。隨之楊堅招長子楊勇入宮,準備更換太子。
察覺到楊堅動向的楊素,趕緊派出兵卒駐守楊堅的寢宮仁壽宮。楊素下令,所有人都只能進,不能出。
這就是說楊素已經變相將楊堅和一眾大臣給軟禁了起來,其中也包括楊勇。楊素此舉最大的獲利者便是楊廣。
後來深感得罪了楊廣的陳氏,卻收到了楊廣所派使者,送來的一個錦盒。陳氏原本以為錦盒內裝的是毒藥,誰曾想卻是一枚同心結。正是這些,才讓民間開始出現,楊廣弒父辱母的流言蜚語。
竟然楊堅已經病入膏芒,已經是太子的楊廣只需要耐心等待幾日便可,為何他偏偏要如此冒險呢?即使陳氏生得再貌美如花,楊廣真的會為她,斷送自己二十多年的努力?
在《隋書后妃列傳》中曾記載:昔年還是晉王的楊廣,為了結交受寵的陳氏,送去了不少珠寶。因此便可以說,陳氏是楊廣安排在楊堅身邊的眼線,楊廣和陳氏是奪嫡過程中的盟友。既然是盟友,那陳氏又如何會狀告楊廣呢?
即使楊廣真的被陳氏所迷,陳氏又不傻,是選擇即將去世的楊堅,還是選新皇楊廣呢?
久居深宮的陳氏,應該很聰明,很懂得審時度勢。楊廣以儲君身份和陳氏結盟,只要陳氏不傻,楊廣就是她未來富貴榮華的保障,這樣的陳氏又如何會會狀告楊廣呢?所以楊廣弒父辱母之說,根本就是李唐王朝修改的史料,對楊廣進行的抹黑。
參考資料《隋書》